?

工科院校大學生科技創新精神培養的理論和實踐研究

2015-10-21 19:40劉文霞
關鍵詞:工科院校創新人才培養

[摘要]大學是人才培養、科技創新集一體的社會活動場所,本文試圖從理論和實踐角度研究、探索我國理工科院校培養大學生的科技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方面的意義和方法。

[關鍵詞]工科院校 科技創新精神 創新人才培養

在當代,高等學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是培養高素質創新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須把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作為自己重要的工作目標,為創新人才創造更為寬松的成長環境。

創新精神是指推崇創新、追求創新、實踐創新的思想品質。大學生科技創新精神的培養既是大學科技創新體系和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創新型拔尖人才的重要途徑。據了解,目前我國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院??茖W創新精神培養大多是通過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來進行的,但是活動的類型、途徑、方法還比較匱乏、單一,理論和實踐研究都大大不足。

因此從理論和實踐角度研究、探索我國理工科院校培養大學生的科技創新精神和能力方面的新途徑、新方法,對于提升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科技創新性拔尖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是高校教學內在規律的體現和學生工作的內在要求,而且對于高校的教學工作也具有極大地促進作用。

在理論上,我國對大學生必須加強創新教育,增強學生科技創新的意識。我國的傳統教育是應試教育,主要是訓練學生對現成問題被動的、應答式的解決能力,這必然導致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主動精神受到壓抑,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激勵與培養。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提出新的問題……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提倡創新教育就要深化教學改革,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把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納入學校育人的整體規劃,具體建議如下:

1.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首先要很好地完成各門課程的學習,打下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并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其次要加強資料收集與分析能力的鍛煉,在具備了合理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更好地使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成為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和開拓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2.培養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即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開創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是創新能力的重要內容。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正確的動機、濃郁的興趣、堅強的意志以及良好的習慣,這些是創新活動的真正源泉;

3.加強心理素質的鍛煉。大學生思維活躍,好勝心強,應對創新過程中可能遭遇的失敗應保持清醒的認識,提高抗挫折能力,不能因為一時的失敗而輕言放棄,要善于在失敗中冷靜地總結經驗教訓,在挫折中積累經驗,迎接最終勝利的到來。

在實踐上,在高??梢苑e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創新活動,如開展一系列加強科技、人文素質課程的教學等,這對于大學生科技創新精神的培養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1.要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改革課程體系。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是通過創造性的課程體系和內容來實現,在構建創新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時要充分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要加強辯證思維與科研方法的教育,如北京科技大學近年來開設了《科學史》、《現代科技概論》、《自然辯證法》、《科技哲學》《科學思想史》、《大學生社會實踐》等課程,使學生對科技的最近發展有了深入的了解,增強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幫助他們形成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與方法論,是大有裨益的。

2.積極開展各種科技創新活動。高校的教學過程應該是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學習與創造相結合的過程。一方面,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可以促進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為應用所學知識提供了條件。另一方面,通過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培養了學生的科技意識和創新精神,使學生完善了知識結構,提高了實踐能力,縮短了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的距離,從而可以充分體現教學的內在規律與目的。

3.要鼓勵各種社會與科技方面的實踐活動。創新活動與科學思維方法是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學??赏ㄟ^成立“學生科技活動中心”、“學術性社團”的方式抓好創新第二課堂的建設,使學生突出個性,打破學科界限,有組織地或自發地開展課堂以外的學術科技展示、競賽與社會實踐活動,北京科技大學每年在一年級大學生中都要組織包括科技實踐等在內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學生在親身參與各項實踐活動時,動手動腦,可充分展示其創造才能,發揮其特長,調動其創新積極性,培養其團結協作、知行統一、自主創新、積極探索的能力,極大增強了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4.調整評價體系。教學評價是教育教學質量檢查與監督的重要手段,是學校運行的一個重要環節,實施教學評價改革對推行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起著重要作用。通過對一些學生創新環節進行分析,對學生的一些創新活動給予學分上的認定,將會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就會對學生產生普遍的導向作用,使提升創新能力成為每個學生必須重視的問題,而不是只為少數學生設立的點綴性活動。

5.改革授課和考試方法。授課方式和考試方法關系到教學效果,也影響著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改善授課方法,由“教師為主”轉為“學生為主”,變枯燥無味的“要我學”為生動活潑的“我要學”。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實行師生互動的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等教學方法,創設寬松、和諧、民主、活躍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塑造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此同時,在繼承現行考試方法優點的基礎上,應采取閉卷與開卷相結合、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等方法,加強對能力的考核,據筆者了解,近年來包括北京科技大學在內的我國各個高校都在積極改革授課和考試方式,如大大增加平時成績的比例、采用辯論、討論等各種考試方法等等,都收到了學生歡迎,取得了極大的成效。

對于工科院校大學生科技創新精神培養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是一項長期的研究,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此項研究對于我國科技創新拔尖人才的培養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宋琳劉文霞.論科學發現中的創造性思維[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

[2]劉文霞.自然辯證法課程對培養新世紀科技人才的作用和意義[J],《科技創新導刊》2010,22期.

(作者單位: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猜你喜歡
工科院校創新人才培養
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的大學物理教學改革研究
工科院?!陡怕式y計》課程的幾點教學體會
供給側改革下營銷創新人才培養思考與實踐
創新性科研人才的培養模式
體育美學對工科院校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一般工科院校大學生對我國環境保護現狀的認知分析
工科院校設計類專業實踐教育的反思與出路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高??蒲袌F隊與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研究
工科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工程思維”培養方式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