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股溝應用疝環填充式無張力修補治療的臨床分析

2015-10-21 18:14吳敏華
延邊醫學 2015年29期
關鍵詞:臨床治療效果腹股溝疝

吳敏華

摘要:目的:分析腹股溝應用疝環填充式無張力修補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的120例腹股溝疝患者,將其按照不同的治療方法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傳統治療法,觀察組采用疝環填充式無張力修補治療法,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結果: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治療費用、術后鎮痛率,差異明顯,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1.7%,觀察組為6.7%,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復發率為11.7%,觀察組為3.3%,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股溝應用疝環填充式無張力修補治療的臨床效果滿意,可行性較強,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腹股溝疝;疝環填充式無張力修補;傳統疝修補;臨床治療效果

本研究為了分析腹股溝應用疝環填充式無張力修補治療的臨床效果,對我院于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接收并治療的120例腹股溝疝患者進行平均分組,分別采用傳統修補術與疝環填充式無張力修補術給予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在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對我院收治的120例腹股溝疝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外科學會以及腹壁外科學組所制定的有關腹股溝疝手術治療方案中的 診斷標準,且均無心肝腎功能障礙[1]。將120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療方法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齡范圍23~79歲,平均(58.4±2.7)歲;其中斜疝52例,直疝8例;單側55例,雙側5例;初發疝53例,復發疝7例。觀察組患者: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范圍23~81歲,平均(58.3±2.9)歲;其中斜疝51例,直疝9例;單側56例,雙側4例;初發疝53例,復發疝7例。比較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臨床資料,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臨床數據對比。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治療法:按照Bassimi或Mcvay方法進行治療[2]。

觀察組采用疝環填充式無張力修補治療法:具體操作流程為(1)所有患者均在麻醉狀態下進行手術,均取仰臥位;(2)于腹股溝韌帶體表投影中點上方2 cm到恥骨結節處作約5cm的切口,逐層將腹部外的斜肌腱膜切開,確定病囊后游離至腹膜外脂肪水平,以充分暴露腹膜外脂肪;(3)根據疝囊的大小進行處理,體積較小的疝囊,可直接剝離塞進腹腔,體積較大的疝囊,可于疝囊頸部4~5cm 處斷離,之后再塞進腹腔;(4)將填充物放入疝環內,縫合并固定腹橫筋膜與臨近致密組織;(5)放回精索,縫合并固定網片邊緣與鄰近組織[3]。

1.3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包括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治療費用、術后鎮痛率等。對比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并發癥情況,包括發熱、神經性疼痛、腹股溝疼痛、陰囊水腫、尿滯留等。隨訪1年,對比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復發情況。

1.4 數據處理

采用SPPS1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4]。

2 結果

2.1 治療情況對比

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治療費用、術后鎮痛率,差異明顯,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x±s)

2.2 并發癥情況對比

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發熱3例,神經性疼痛2例,腹股溝疼痛5例,陰囊水腫1例,尿滯留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1.7%;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發熱1例,神經性疼痛1例,腹股溝疼痛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6.7%;對比兩組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并發癥情況[n(%)]

2.3 復發情況對比

對照組患者復發7例,未復發53例,復發率為11.7%;觀察組患者復發2例,未復發58例,復發率為3.3%;對比兩組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復發情況(n)

3 討論

腹股溝疝也成為“疝氣”,是臨床上常見的普外科疾病,老年人為多發人群,臨床上一般會出現腹部可復性無痛包塊[5]。對于該疾病的治療,目前臨床上一般采用手術療法,疝環填充式無張力修補術就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手術方法之一。

本研究通過對兩組腹股溝疝患者分別采用傳統修補術與疝環填充式無張力修補術治療,結果顯示:相比于傳統修補術組,疝環填充式無張力修補術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均較短,治療費用較少,術后鎮痛率、并發癥發生率與復發率均較低。

綜上表明,腹股溝應用疝環填充式無張力修補治療的臨床效果滿意,可行性較強,值得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曹相敬.腹股溝疝患者傳統疝修補術與疝環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的臨床效果對照[J].中國醫藥指南,2014(13):231-232.

[2]廖偉雄.疝無張力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5):1104-1106.

[3]徐祖興.無張力修補術在治療腹股溝疝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4(23):3040-3041.

[4]匡唐光.平片法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3):138-139.

[5]劉時征.傳統疝修補術與疝環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臨床療效比較[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4(2):54-56.

猜你喜歡
臨床治療效果腹股溝疝
優思明用于人工流產術后婦女40例臨床治療效果分析
探討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性無張力疝修補術的療效對比
無張力疝氣修補術與傳統疝氣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療效對比
門脈高壓大量腹水合并腹股溝疝的外科治療體會
急性心肌梗死臨床治療效果研究
經橈動脈與經股動脈介入治療高危冠心病臨床對比觀察
高頻振蕩通氣等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征的臨床觀察
整體護理措施對肝癌患者行介入手術后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
普拉克索治療帕金森綜合征用藥效果初步觀察及評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