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燒傷整形術后感染因素及病原菌分析

2015-10-21 19:51王海華蘇開新姚建等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病原菌感染影響因素

王海華 蘇開新 姚建等

【摘要】目的:分析燒傷整形術后感染因素及病原菌種類,為燒傷患者的治療提供依據。方法:將我院接收的731例燒傷整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術后感染因素與病原菌情況進行分析。結果:本組患者中有78例出現感染,感染率為10.7%;經分析創面情況、手術時間、創口愈合時間、術前住院時間與術后感染明顯相關;細菌培養結果顯示75例為陽性,病原菌包括金黃葡萄球菌感染(38.7%)、大腸埃希菌(24.0%)、假單胞銅綠桿菌(22.7%)以及變形桿菌(8.0%)。結論:分析燒傷整形術后感染因素與病原菌情況可為燒傷整形患者術后提供指導。

【關鍵詞】燒傷整形術;感染;影響因素;病原菌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081-02

燒傷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其作為應激源,會對患者的心理、外觀以及社交等造成惡劣影響,因而對燒傷部分行整形術治療成為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但不可避免的出現術后感染,其會對患者術后康復情況造成影響[1]。本文以我院接收的燒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影響因素與病原菌分布情況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接收的731例燒傷整形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其中男性患者350例,女性患者381例;年齡為15-65歲,平均年齡為(32.5±5.4)歲;燒傷面積為21-100%總體表面積,且大部分為重度燒傷;燒傷原因:12例為蒸汽燙傷,50例為化學藥物燒傷,120例為電擊燒傷,236例為火焰燒傷,300例熱液體燙傷,4例為其他燒傷。

1.2方法

1.2.1感染診斷方法

參照2001年衛生部辦公廳頒布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2]中關于淺表手術切口感染的相關診斷標準對本組731例患者感染情況進行評判:即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膚與皮下組織,感染發生時間為術后30d內,符合如下中的任意同一條便視為感染,(1)淺表切口見紅腫、痛、熱或是明顯膿性分泌物;(2)臨床醫生診斷為表淺切口感染。病原學診斷:經細菌培養后的結果呈陽性。

1.2.2病原菌培養方法

病原菌培養來源為術后感染者的痂下組織、靜脈尖端、創面以及血液中,參照微生物培養程序行病原菌培養,具體為:采用無菌棉拭子對創面分泌物進行采樣后,而后將其接種于血平皿及麥康凱平皿;痂下組織接種于血平皿及麥康凱平皿(需經勻漿后);靜脈尖端置心腦浸液增菌肉湯。

1.3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 X±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進行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本組患者術后感染情況 本組患者中有78例出現感染(女36例,男42例),感染率為10.7%,感染時間為術后3-10d,平均為(4.3±1.0)d。

2.2本組患者術后感染影響因素分析 經分析創面情況、手術時間、創口愈合時間、術前住院時間與術后感染明顯相關,詳見表1。

表1 本組患者術后感染影響因素分析(例)

3602.3本組患者病原菌情況分析 細菌培養結果顯示75例為陽性,病原菌包括金黃葡萄球菌感染(38.7%)、大腸埃希菌(24.0%)、假單胞銅綠桿菌(22.7%)以及變形桿菌(8.0%),詳見表2。

表2 本組患者病原菌情況分析(例,%)

病原菌 例數 占比 病原菌 例數 占比球菌 2 2.6 假單胞銅綠桿菌 17 22.7肺炎克雷伯菌 3 4.0 大腸埃希菌 18 24.0變形桿菌 6 8.0 金黃葡萄球菌 29 38.73討論

造成其燒傷整形術后感染的因素較為多樣,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較為常見的影響因素為創面情況、手術時間、創口愈合時間、術前住院時間等;主要病原菌則為金黃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假單胞銅綠桿菌以及變形桿菌。

就創面情況而言,當表面有殘留、瘢痕褶皺凹陷且伴嚴重污染物、不易清潔的創面、術區皮膚條件差時,在很大程度上會增加燒傷者的整形術后的感染幾率[3];就術前住院時間而言,時間過長時,患者存在較大的與其他患者之間較差感染的風險,再加上病房空氣、與醫護人員接觸等因素的干擾,使感染風險增加;就手術時間而言,手術時間越長,感染風險越大,因而術前應對手術器械嚴格消毒,降低人為因素造成的感染;就創口愈合時間而言,超過1年行整形術治療者的感染風險明顯低于1年內患者,考慮其原因或與患者燒傷早期其殘余創面、瘢痕內殘存細菌以及瘢痕內積垢不能徹底清除,或者是患者抵抗力較差等因素有關,因而為降低術后感染發生率,患者應于愈合階段加強營養,做好康復訓練,待燒傷部位愈合良好后再行整形術治療[4-5]。

本研究結果顯示,本組患者中有78例出現感染,感染率為10.7%;經分析創面情況、手術時間、創口愈合時間、術前住院時間與術后感染明顯相關;細菌培養結果顯示75例為陽性,病原菌包括金黃葡萄球菌感染(38.7%)、大腸埃希菌(24.0%)、假單胞銅綠桿菌(22.7%)以及變形桿菌(8.0%)。綜上所述,分析燒傷整形術后感染因素與病原菌情況可為燒傷整形患者術后提供指導,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的使用或會導致患者出現術后感染,故而在今后的臨床治療中應規范抗生素的使用,避免因抗生素亂用導致感染出現。

參考文獻

[1]諶煜,姜珊.燒傷整形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診治對策[J].醫學綜述,2013,23(18):3449-3451.

[2]李娟,邵洪波,李翠坤,等.燒傷整形術后感染相關因素及病原菌分析[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3,15(10):946-948.

[3]陳從柏.燒傷整形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與對策分析[J].中國美容醫學,2014,22(05):348-350.

[4]劉辰.燒傷整形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診治對策[J].中國醫療美容,2014,25(06):44.

[5]彭友林.燒傷整形外科醫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16(07):1377-1379.

猜你喜歡
病原菌感染影響因素
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調查與預防淺談
植物免疫系統“合作”御敵
早產兒與足月兒發生新生兒敗血癥的特點比較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小兒支氣管哮喘與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相關性分析
骨三相顯像對人工關節置換術后松動與感染的鑒別診斷價值研究
降鈣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基于系統論的煤層瓦斯壓力測定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