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語文課件制作的“三性”把握

2015-10-21 20:00徐世雄
中小學教育 2015年7期
關鍵詞:把握三性課件

徐世雄

摘 要:農村教師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制作課件中,存在盲目性、表面化、形式化,制作中對其有效性等反思較少,導致所制作的課件不能起到對課堂教學的優化作用。設計制作語文課件(演示文稿幻燈片),選擇文字、音頻、視頻、圖片等各種資源時,應多重把握“輔助優化性、簡明直觀性、生動有效性”等問題。

關鍵詞:課件 “三性” 把握

在推進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和教育教學技術現代化的大發展進程中,農村教育教學技術落后差很大,利用多媒體整合課程資源來優化課堂教學的行動正在起步、正在嘗試,很多教師在積極學習、利用網絡資源。由于受到認識、理解、能力、基礎、學生實際等方面的影響,農村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制作課件中存在盲目性、表面化、形式化,“下”下來就用的現象比較普遍,未經自己消化、融會。筆者在制作初中語文教學課件、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反思中,深深感到制作課件過程中教師對其有效性等方面的反思較少,不夠深入,導致所制作的課件不能起到對課堂教學的優化作用。

筆者認為,設計語文課件(演示文稿)幻燈片,選擇文字、圖片等各種資源時,應多重把握“輔助優化性、簡明直觀性、生動有效性”等“三性”,使自己所制作的課件能夠得心應手,優化服務于課堂教學。

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第7課《雷電頌》教學課件的制作為例,來談談語文課件制作中如何把握“三性”?!独纂婍灐肥且黄浀溟喿x課,引導閱讀應了解郭沫若、《屈原》創作與《屈原》劇情,重點通過朗誦引導感知文本情感、理解《屈原》中的象征意義等問題,可用兩課時。根據難易程度,第一課時可輔助學生獨立完成對郭沫若、《屈原》創作與《屈原》劇情的了解,并引導學生完成“朗誦感知文本情感”的第一個重點教學目標,即做好通過學習、欣賞朗誦感知暴風雷電那雄偉的自然力量和悲壯、慷慨、激昂的情感就好了。第二課時引導學生了解“呼告”、“象征”,引導“理解象征意義”的第二個重點教學目標?!独纂婍灐方虒W演示文稿具體可設計成“郭沫若簡介”等八張幻燈片。簡述如下:

一、“郭沫若、創作背景與《屈原》劇情簡介”教學部分幻燈片

幻燈片一:“雷電頌”。

首張幻燈片背景應設置成風、雷、電情境,通過畫面情境,讓學生形成對自然力量的感受。面對風、雷、電情境,該贊美它什么?教師根據回答作歸納或補充。

幻燈片二:“郭沫若:成就?代表作?”

(“中國著名文學家、考古學家、思想家、革命活動家、古文字學家、詩人。代表作詩集《女神》反映了“五四”精神;著《郭沫若全集》,有歷史劇《屈原》、《虎符》、《蔡文姬》、《武則天》?!保?/p>

在配套練習“我的瞭望臺”——“走進作者”中有詳解,不必詳細展示,課件中只明示最主要、關鍵的部分就行了。本頁問題的簡潔展示放在學生閱讀“走進作者”前后均可,既幫助和引導學生把握記憶要點,又啟示學生應有課前預習閱讀《配套練習》的習慣。這樣起到輔助作用就行了,沒有必要將學生人手都有的內容搬到課件上。

幻燈三片:“時代背景”。

(“時代背景:《屈原》劇創作于第二次國共合作、反共高潮——‘皖南事變之后的1942年,全中國進步的人都感受著憤怒,作者便把這憤怒復活到屈原的時代去了,屈原是吶喊著站在暴風雨的最前面?!保?/p>

“時代背景”,是《雷電頌》的象征意義和情感來源,《雷電頌》后附參考資料內容詳盡,為幫助理解需要歸納,以幫助記憶內化,放在學生閱讀前后都可以。

幻燈片四:“《屈原》劇情”。

(“《屈原》劇情:秦國丞相張儀與楚懷王的寵姬鄭袖勾結,陰謀分裂和出賣楚國,設計誣陷屈原“調戲”鄭袖,被免職、監禁于東皇太一廟,《雷電頌》是在獄中的一幕?!保?/p>

這一部分內容參考資料表述較詳盡,也需要歸納,以幫助記憶內化,在學生閱讀前后展示都可以。

二、“朗誦感知”教學部分幻燈片

幻燈片五:“朗誦”。

(“它是讀的藝術境界,是感受的外化,要求不僅字音標準,而且恰當地處理好感情,使欣賞者產生共鳴。要求做好對朗讀文本的準備和心理準備,‘將腦海中所理解的形象用語言的擴散和氣息凝成的形象呈現之?!暇煼洞髮W蓓蕾語”)

學生熟悉朗讀,教材導語中要求“大聲朗讀”,但本文情感激越,通過朗誦可以直接沖擊學生情感,促進對象征意義的理解??蓪W生對朗誦要求很陌生,為了引導理解朗誦,并欣賞、嘗試朗誦,在演示文稿中展示朗誦要求很有必要,既讓學生學習了解讀的形式層次,也為學生聆聽教師示范、欣賞名家朗讀做準備。這是針對愛好聲音藝術的學生的,不必深入。

幻燈片六:“欣賞:野狼朗誦《雷電頌》”。

(“注意感知《雷電頌》朗讀中屈原向雷電的呼喚、傾訴、怒罵和其悲憤情感?!保?/p>

應該在演示文稿中展示欣賞、聆聽要求。對此音頻資料的引用設置上,如果授課教師朗讀水平較好,可以先示范朗讀個別段落再播放,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不同水平層次的朗讀。此類文本的教學,名家朗誦使文中情感形象更生動、鮮明,聲音能更直接打動學生。如果能獲得《周恩來在重慶》中上演《屈原》一段視頻可代替野狼朗誦《雷電頌》。沒有多媒體展示的音頻、視頻資源利用不上本課。

三、“理解象征意義”教學部分幻燈片

幻燈片七:

“象征”——“以某一具體的形象表現出含義更為深遠的、只能意會的某種形象,一般在不能、不敢、不便表達心目中的形象時應用?!?/p>

“呼告”——在敘述中情緒激動高峰、不吐不快的時候,直接向想象中的人、事、物呼喚、傾訴。

《配套練習》中有關于象征、呼告的介紹,但是繁亂、不便理解,所以有必要歸納整理在演示文稿中展示以輔助理解。

幻燈片八:“象征意義”。

(“屈原時代象征中國面臨戰爭、分裂與和平的時代,鄭袖象征陰謀勾結他國勢力進行分裂的賣國賊,‘東皇太一等象征為民官卻不做民事的昏庸腐朽的統治者?!保?/p>

對《屈原》中屈原、東皇太一等人物的象征意義的理解,既是文本學習的重點,又是文本學習的難點,必須在演示文稿中展示。

幻燈片九:“精句欣賞”。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長江,我思念那東海,那浩浩蕩蕩的無邊無際的波瀾??!那浩浩蕩蕩的無邊無際的偉大的力量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樂,是詩!啊,這宇宙中的偉大的詩!你們風,你們雷,你們電,你們在這黑暗中咆哮著的、閃耀著的一切的一切,你們都是詩,都是音樂,你們宇宙中偉大的藝人們呀,盡量發揮你們的力量吧,發泄出無邊無際的怒火,把這黑暗的宇宙、陰慘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洞庭湖、‘長江、‘東海象征人民群眾”)

在演示文稿中展示精句,進行分析欣賞,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還能培養學生日常斟詞酌句深入理解的習慣。上面的文本片段有排比、對偶、重復、呼告,各種修辭手法交替運用,使語句本身如翻滾的波浪一樣氣勢。

四、“作業”設計幻燈片

幻燈片十:“作業”。

(“1.回答課后‘三題;2.填寫配套練習;3.以營養餐為題材寫寫自己的所想,盡力運用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保┙處煾鶕虒W實際對課后作業做一些處理,整體布置作業。課堂結尾時往往時間較緊,在演示文稿中展示設計的作業能有效幫助解決這個問題。

就本文而言,良好的朗讀極有助于對作品象征意義的理解,“朗讀感知”及“理解象征意義”兩個重點教學目標是相輔相成的。本文教學演示文稿既可以如上將朗讀教學置于前,也可將朗讀教學置于后,即第一課時完成“郭沫若簡介、《屈原》簡介、理解象征意義”的學習,第二課時完成教師引導“朗誦感知”的教學目標。這樣做可以使理解基礎上的朗讀更有情感,對象征意義的理解能夠更加鞏固、深入。對這兩種演示文稿展示程序,筆者認為均可行。

猜你喜歡
把握三性課件
用Lingo編寫Director課件屏幕自適應播放器
小學數學課堂中生成信息的回應策略
從“廣用”到“省用”——談音樂教學中課件使用的“度”
突出“三性”抓巡察 正風肅紀見真章
提高法治能力要增強“三性”
提高高中數學多媒體課件質量的幾點思考
應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取與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