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腦腸軸理論探析穴位貼敷治療脾虛氣滯型FD機理

2015-10-21 19:51陳鄭偉李慧臻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穴位貼敷功能性消化不良

陳鄭偉 李慧臻

【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由多種因素導致機體NO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異常、神經肽NT含量增高、血漿胃動素(MTL)含量降低、血漿胃泌素(GAS)水平明顯增高等相關腦腸肽的異常,而致使胃腸動力紊亂,排空延遲或亢進而導致相關臨床病癥。中藥穴位貼敷經辨證通過中藥對特定穴位的敏感性刺激作用及中藥的藥理作用,通過經絡(神經-體液調節)對調節胃腸神經系統達到“通經絡,健脾胃,理氣血”的功效,雙向調和胃腸氣機,恢復機體正常胃腸運化功能,因此臨床使用穴位貼敷治療FD常獲佳效。

【關鍵詞】穴位貼敷,脾虛氣滯證,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125-0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疾病之一,其發病率有逐年遞增的趨勢。因其發病病因復雜,多項研究指標顯示腦腸神經系統在調節FD中起關鍵性作用,對腦腸神經系統研究在防治FD病變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FD在中醫學多見于“胃脘痛”、“痞滿”等范疇。其病位在脾、胃,常涉及肝、膽。脾胃升清降濁失司,再兼肝郁乘脾,疏泄失常,氣機紊亂是其基本病機。臨床常見FD多屬脾虛氣滯、脘腹脹痛型,與穴位貼敷療法的“通經絡,健脾胃,理氣血”治療特點不謀而合。

1.淺探FD西醫發病機理

FD是一種常見功能性胃腸病癥候群,它包括上腹部痛或不適、上腹飽脹或脹感、上腹部燒灼感、餐后飽脹、早飽、噯氣、惡心等癥狀,并經檢查排除引起上述癥狀的器質性疾病。目前研究發現其發病機制復雜,腦腸肽機制與FD的演變及治療關系密切[1],胃腸微環境與腦腸神經及細胞生態學的研究已成為近年來FD防治的熱點。

目前認為FD多因負面精神情志因素、胃—幽門—十二指腸運動失調、膽汁分泌異常及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等因素。其中負面精神情志因素與FD的發病密切相關,為其發病的早期報警因素[2],亦有認為可能是FD患者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調致因子,并可能影響最終臨床預后[3]。另外正常人胃遠端胃竇的收縮有度、幽門規律關閉、十二指腸球部的收縮正常以及膽道規律排泄膽汁,依次有序發生是胃腸正常運化的重要環節。若其運動失調失序,導致飲食停滯及胃腸脹氣,引起上腹痛等癥狀。

研究發現FD患者一者因消化間期移行性運動復合波(Migrating motor complex, MMC)明顯異常,胃竇MMCIII 期收縮波幅、頻率及持續時間均有所縮減,即胃腸運動動力不足;二者消化間期的胃竇、幽門及十二指腸 MMCII 期的正向蠕動百分比降低,逆向蠕動發生率增高,而消化期十二指腸收縮及孤立性幽門收縮波百分率明顯增高;此外,亦有研究[4]發現膽囊收縮功能與脾虛呈正相關,脾虛證之膽囊具有橫徑小、張力差、細長形及膽囊收縮率低的特點,因而其膽汁分泌功能差,影響機體正常消化功能,導致飲食停滯胃腸。另外Hp持續感染誘發局部炎癥反應、增加胃泌素釋放和胃酸分泌等從而影響胃腸協調運動,董偉等[5]研究顯示:大部分患者在治療后1個月和1年后的隨訪中,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的緩解,但Hp根除組癥狀減輕明顯優于對照組。另一項研究顯示,大部分Hp根治FD患者隨訪1年后,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的緩解,而Hp持續感染者的FD患者的癥狀無顯著緩解,反證Hp感染在FD發病過程中的重要性。諸多致病因素常單獨或相兼導致胃腸排空延遲,出現餐后腹脹、惡心、嘔吐等癥狀。導致胃腸內環境失穩,從而使腦腸軸調節的失衡引起相關腦腸肽5-羥色胺(5-HT)、P物質(SP)、一氧化氮(NO)、神經肽(NT)、胃動素(MTL)、胃泌素(GAS)等的分泌失調而發病。

1.1腦腸軸在FD發病過程中的作用

目前研究認為,腦腸軸是將認知和情感中樞與神經內分泌、腸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相聯系的雙向交通通路,對胃腸運動的調控主要是:內外環境應激因素刺激→胃腸神經系統(ENS)局部調控→興奮性腦腸肽分泌↑,胃腸收縮排空功能↑→椎前神經節接受和調控→腦和脊髓中樞神經系統接收信息并整合→植物神經系統和神經-內分泌系統調控抑制性腦腸肽↑→胃腸神經或效應細胞接收信息,胃腸舒張排空能力↓→胃腸功能恢復正常[6]。當興奮與抑制胃腸功能的腦腸肽分泌失調,機體通過腦腸軸之間的神經內分泌網絡的雙向環路對胃腸道靶器官調節,經多層級聯調控使胃腸道運動、感覺、分泌和免疫功能發生變化,引起胃腸異常的動力活動,導致FD病變的發生[7]。

腦腸互動的關鍵是以相關腦腸肽作為遞質對機體胃腸功能進行調節,興奮作用的腦腸肽主要在消化系統分布最多的部位是胃和十二指腸,及腦中樞神經系統、脊髓背根和腸道神經系統,通過相關神經通路刺激胃腸平滑肌收縮和相關消化酶的分泌反射,從而促進胃腸蠕動及排空能力;抑制作用的腦腸肽主要分布于腦和胃腸道中,可廣泛引起胃腸平滑肌的舒張。只有當腦腸軸功能正常,調節腦腸肽分泌合理,才可維系正常胃腸功能。

1.2相關腦腸肽在FD發病過程中的作用

目前研究證實[8],5-HT,GAS在胃節律紊亂的家兔血清水平明顯上升,而胃竇部的明顯下降。MTL在FD患者空腹血漿水平明顯低于正常對照組,MTL釋放異常進而使胃的收縮減弱、胃動力降低,因此血漿MTL濃度異常引起消化間期胃動力障礙可能是FD的病因之一。針刺胃排空功能受抑大鼠天樞和足三里穴,發現胃竇、延髓內SP、MTL和GAS含量出現相應變化,其中胃竇SP含量升高,同時促使受抑的胃運動恢復,從治療角度逆向論證SP等相關腦腸肽分泌異常是導致FD的重要因素[9]。胃排空延緩FD患者餐后血漿GAS含量、空腹和餐后血漿、胃腸黏膜NT含量明顯高于胃排空正常FD患者和正常對照,且胃竇黏膜肌內NO含量顯著高于胃排空正常的FD患者及對照組,而胃排空正常的FD患者與對照組間無顯著性差異。GAS對胃的消化間期移行性復合運動、胃排空有抑制作用。NT亦可抑制胃腸道運動,延緩胃排空[10]。

猜你喜歡
穴位貼敷功能性消化不良
穴位貼敷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護理療效研究
加味枳術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貼治療慢傳輸型便秘的臨床研究*
奧美拉唑聯合莫沙必利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效果觀察
胃粘膜中降鈣素基因相關肽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關性研究
香砂六君子湯加味結合中醫推拿調治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穴位貼敷聯合中藥內服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療效
柴枳理中湯治療脾胃氣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3例療效觀察
奧美拉唑聯合西沙必利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患側穴位貼敷藥物治療急性期腦梗死肢體偏癱76例療效觀察
不同證型慢性支氣管炎穴位貼敷的療效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