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化學演示實驗的藝術技巧及其作用

2015-10-21 20:00李麗新
中小學教育 2015年7期
關鍵詞:演示實驗化學教學原則

李麗新

摘 要:本文介紹了中學化學課堂演示實驗藝術的功能和原則以及演示實驗藝術的類型與作用。通過設置探索問題的情境,提倡質疑,鼓勵創新,讓學生充分體驗探究的樂趣,激發對未知世界的求知欲;發展學生的合作能力、自學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化學原理和實驗手段解決問題,學會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適應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化學教學 演示實驗 藝術技巧 原則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具有很強的實驗性。在化學教學中,許多概念、原理、規律的引入都是從實驗展開并最終由實驗加以論證的??梢哉f,化學實驗也是化學教學的基礎,是教師和學生學習化學知識、技能的重要方法。演示實驗,是教師通過實際的實驗演示,引起學生觀察、思維,從而認識物質的性質及變化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精心設計、合理布局的演示實驗具有高度的藝術性,是化學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今社會,新技術革命的浪潮滾滾而來,反映在教學上,就是要求學校培養具有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這就必然要求教學過程與科研過程的統一。傳統教學是傳授科學已知的真理,而對學生來說,真理是未知的,這正是教學過程的本質特征,也為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獨立“探究”未知創造了廣泛的可能性。因此,化學教師應該轉變觀念,在實驗教學中為學生提供獨立“探索”的機會,進行啟發式教學。

一、演示實驗的藝術技巧

1.演示實驗的藝術類型。

演示實驗的教學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探究型,一種是驗證型。

(1)探究型。探究型教學的模式是按“問題——實驗——原理——結論”的程序進行教學。以電解水為例,先提出問題:水是由什么組成的?然后進行實驗,并加以分析,在弄清原理的基礎上,經過歸納概括得出結論。探究型實驗教學的過程,同科學研究過程在認知規律和邏輯思維上具有共同性。這種教學模式,無疑對發展學生的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素質有重要作用。因此,演示實驗的教學應該以探究型實驗教學模式為主。

(2)驗證型。驗證型的教學模式是按“問題——結論——原理——試驗”的程序進行教學的。同樣以電解水為例,先提出問題:水是由什么組成的?然后給出結論: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再講清原理,最后進行實驗予以驗證。驗證型實驗教學模式主要用于實驗原理以及裝置、操作比較復雜的演示實驗教學,例如氫氣和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2.演示實驗藝術的功能。

教師使用演示實驗的技巧,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助教學的作用。藝術化的演示實驗具有特殊的魅力,它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它還可以為學生提供鮮明、準確、生動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從宏觀向微觀過渡,使概念、原理容易理解,使知識形象化,便于記憶;它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它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正確、規范化的操作技術和方法,并能受到良好的實驗習慣的教育。

例如:根據日常生活的經歷可知,酒精燈是用火柴點燃的。那么有沒有不用火種就可以點燃酒精燈的方法呢?學生受到前科學概念的影響,往往認為沒有其它方法。但用玻璃棒蘸取少量高錳酸鉀和濃硫酸的混合物,往酒精燈的燈芯上一碰時,酒精燈立即被點燃了。鮮明的實驗事實與學生原有的經驗所形成的觀念發生了矛盾,產生了認識失調,于是心理上就出現了不平衡的感受,形成心理緊張和壓力。由于個體總是有使自己的知識、信念、態度與當前的問題保持一致性和一慣性的強烈欲望,因此在認識不平衡的情況下,就必然產生認知動機,并采取認知行為,使之趨于協調。

演示實驗中,教師正確規范的操作,有條不紊、鎮靜自若的演示,對學生形成正確的操作技能、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學習作風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質等都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演示實驗中,晶瑩剔透的玻璃器皿,和諧有序的儀器裝置,色態萬千、變化無窮的實驗現象,以及蘊含于其中深邃而簡明的規律,能充分展示出化學實驗動靜交錯、內外和諧的美,可使學生對化學實驗美產生新奇、愉快和向往的審美感受,獲得美的熏陶,培養審美的能力。

3.演示實驗的藝術原則。

(1)要有明確的目的,并富有針對性。教師演示實驗時,許多學生不知道往哪兒看、看什么,更不知道觀察的目的,常常出現看“熱鬧”、不看“門道”的現象。因此,教師選擇的演示實驗必須服務于教學目的,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通過演示實驗,揭示概念、原理、規律,使重點、關鍵、難點知識形象化,使學生便于觀察、容易理解記憶。例如白磷燃燒的實驗,如果實驗目的是為了說明質量守恒,那么反應前后物質質量總和是否相等的實驗現象是觀察的重點;如果試驗目的是為了說明緩慢氧化,那么白磷慢慢燃燒起來就是觀察重點;如果試驗目的是為了說明空氣的組成,那么水面上升至五分之一是觀察的重點。這就要求學生既要觀察到主要的現象,又要能迅速發現容易消失的現象,同時也要求教師在演示實驗時應該使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及觀察的對象。

(2)操作鮮明直觀,現象易于觀察。①演示實驗的現象鮮明清晰,便于學生觀察。為此,教師應選擇那些在反應中有顏色變化、氣體產生、沉淀生成、物質溶解、發光、發熱、燃燒、爆炸等能給學生較強的感官刺激、鮮明的實驗作為演示實驗。例如:介紹“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這一反應規律時,就不宜選用H2SO4和NaOH的反應,因為反應物和生成物均是無色的,反應前后無顏色的變化,很難有說服力。而用Cu(OH)2固體中加入H2SO4溶液,效果就很好,因為在反應過程中,既可觀察到到反應物Cu(OH)2固體的溶解,又可觀察到H2SO4溶液由無色變為美麗的藍色CuSO4溶液,現象非常鮮明,十分有利于說明酸和堿反應的規律,且給人以視覺的美感。②演示操作直觀。教師的實驗操作速度要快慢適中,使學生對每一個動作甚至動作細節都能看清。對于第一次接觸的較復雜的操作要先示范分解的動作,然后再演示連續動作。這樣容易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操作表象。同時,演示實驗時,教師應采取一些使觀察對象突出、清晰的措施。如:在保證演示時間的情況下,選用較大的實驗儀器,加背襯,作空白對比,或用投影儀放大等。一般而言,在選擇背襯時,對透明液和深色物質用白色背襯,對淺色物質如乳白色、肉紅色、淡黃色沉淀則用黑色背襯。作空白對比時應注意條件一致,否則沒有說服力。如有的老師在做用石蕊試液檢驗NaCl溶液的酸堿性時不作空白比較,或雖然作空白比較但NaCl溶液和對比的蒸餾水的量卻不一樣,這些都缺乏說服力。③儀器裝置的整潔、直觀、協調。演示實驗所用的儀器及其它用品都應該整潔,如玻璃器皿的內外壁不能有污痕,破舊的配件如膠皮管、角匙、鑷子等不宜再用于演示實驗。這樣做的目的是,不但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逐漸使學生形成一種觀念:化學實驗是一項嚴肅、認真、來不得半點“湊合”的工作。這對培養學生整潔的習慣和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是有利的。

儀器的安裝要求按觀察順序,從左到右、從下到上合理安裝,突出主要的觀察部分。儀器的大小、高低、長短要協調,布局合理,重心沉穩。暫不用的儀器、藥品不要擺放到實驗桌上,以免干擾學生的注意力。

(3)簡潔明了,內容精練。簡潔明了就是要求實驗事實有利于直接說明問題。因此,某些伴隨有其它副反應的實驗就不宜作演示實驗。例如:在說明鹽和堿反應生成新鹽和新堿這一規律時,就不能用FeSO4和NaOH反應作演示實驗,因為該反應的生成物之一Fe(OH)2很不穩定,很快被氧化成Fe(OH)3紅褐色沉淀。由于副反應的發生,就給根據實驗現象來說明反應規律造成麻煩。如果用Fe2(SO4)3和NaOH反應就直接生成了Fe(OH)3紅褐色沉淀,用作演示實驗時就避免了上述的缺陷。同時,也不要選擇裝置復雜、操作難度大、時間長的實驗作演示實驗,避免因裝置過于復雜、操作難度大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甚至造成失誤,同時也是為了保證短時間內完成演示實驗,以免影響其它正常的教學活動。

(4)安全可靠,充分準備,力求成功。演示實驗必須確保安全,不允許有任何可能傷害師生的事故發生;否則,不但有害師生的身心健康,還會造成學生對化學實驗的恐懼心里,進而導致失去學習化學的興趣和信心。因此,教師在選擇、準備和演示實驗時必須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為了確保實驗的安全性,教師應做到:①改革實驗的方法,消除不安全因素。H2、O2混合氣體的爆炸實驗如在玻璃瓶或鐵皮罐內進行有一定的危險性,如改在塑料瓶或用混合氣體吹肥皂泡,再點燃,則沒有危險性。②操作力求正確、規范、熟練。這既是安全的需要,也是實驗成功的保證,更是學生的一種示范,是學生獲得實驗操作表象的關鍵。③采取必要的針對措施。有害氣體要有吸收裝置,以防外逸。④演示實驗必須做到內容科學、方法合理、可靠性高,否則可能會造成事故或知識上的誤解。

教師課前應進行預備實驗,其目的在于探索影響實驗成功的因素,掌握好成功的條件和關鍵,從而保證課堂上演示的成功。

(5)引導和啟發相結合。演示實驗中,教師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不應該僅僅是“怎樣講”,更重要的應該是“如何導”,這樣才能體現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關系,才符合現代教學論強調培養能力的觀點。教師除了演示,還要把演示與講授完美地結合起來。完整的實驗教學過程一般包括:介紹主要儀器的名稱、用途、使用方法及裝置原理,引導學生觀察現象,啟發學生把各種感知轉化為積極的思維活動,并通過分析綜合,揭示出蘊含在現象后面的實質。

(6)精心設計,富有趣味。有些實驗,只要教師略加設計,就變得饒有趣味,富有藝術感和美感。例如:講電解質概念的時候,教師用音樂卡代替小燈泡,接入導電性實驗裝置。當美妙的音樂響起來的時候,學生感覺到異常欣喜、驚奇,進而產生了了解“為什么溶液中會產生音樂”的強烈欲望。

二、課堂演示實驗的教學模式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要想教好,貴在得法。為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重點,我們把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過程設計成“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創造型模式。通過設置探索性問題的情境,提倡質疑,引導學生善于在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問題,激發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思考,一步步把問題引向深入,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化學原理和實驗手段,學會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讓學生充分體驗探究的樂趣;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重視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發現問題。

愛因斯坦說過,他沒有特別的天賦,只有強烈的好奇心。在人類認識史上,正是個別人從事物或某種現象中發現問題,才做出重大的發明創造。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的“問題意識”是科學素養的前提。教師的任務就是創設一定的情境,促使學生提出問題。

要引導學生善于從課本實驗發現問題。高中階段有演示實驗117個,高一化學演示實驗有43個,高二化學演示實驗有33個,高三化學演示實驗有23個;學生分組實驗、選做實驗和家庭小實驗54個。我們深挖其內涵,調整了演示實驗教學過程的順序,將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促進學生積極探究問題,優化教學過程。

我們挖掘化學實驗中產生有毒氣體的處理問題,設計實驗課堂演示實驗??梢圆扇》忾]體系進行,防止有毒氣體泄漏污染空氣,對實驗中產生的有毒氣體進行吸收,以及實驗后殘留的藥品回收利用,例如一氧化碳、氯氣、二氧化硫、硫化氫、二氧化氮等有害氣體的處理等等。

要指導學生在學習和練習中發現問題。我們增加了中學教材、練習題和歷屆高考試題中的典型化學實驗題,設計為課堂演示實驗,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培養探究思維的嚴密性與科學態度。

在我們的生活中各種與化學有關的問題隨處可見,如彩色焰火、新買的鋁鍋燒過自來水后有黑色斑點等,這些奇妙的現象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自制冰袋、肥皂、酒釀等,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知識點。

可結合化學發展的成就和重大化學事故的原因、危害及處理問題,設計為課堂演示實驗。如2005年京滬高速公路氯氣泄露,2004年重慶開縣井噴,煤礦瓦斯爆炸,1997年重慶地區的酸雨事件,1995年上海光化學煙霧等問題,提高學生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2.探究問題。

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實驗原理、裝置原理、操作原理進行探究。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啟迪學生思考,和學生一起討論實驗中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辨析、理解、創新,一步步把問題引向深入,使學生始終處于“思考——觀察——探索”的狀態,使學生為順利做好實驗做好充分的知識準備,學會獨立完成實驗設計,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和態度。

3.解決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化學實驗的六要素解決問題。即:

(1)實驗目的。

(2)實驗原理。

(3)實驗設計。

(4)實驗藥品、儀器、裝置。

(5)實驗操作及操作規程。

(6)實驗結果的處理。

要指導學生自己去觀察、思考、分析、歸納、驗證,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廣泛、平等地參與課堂演示的機會,鼓勵學生上講臺做演示實驗,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演示實驗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目的、緊扣內容、操作規范、步驟正確;藥品取用、試劑滴加、儀器放置合理得當;要求學生回答問題要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論據充足、重點突出、語言簡練、書寫工整,要學會正確使用化學用語、正確繪制較復雜的實驗裝置圖,充分發揮演示實驗的操作示范作用,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在創造型模式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大量的實驗現象在學生的右腦里積累,能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積極主動地對化學實驗現象的本質進行探索,能促進學生左腦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這種左右腦協調發展,創新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演示實驗的原理

1.探究演示實驗的反應原理。

Na2O2溶于水電離出Na+和O22-,O22-與H2O電離出的H+結合生成H2O2,H2O2分解放出O2,即:

Na2O2+2H2→H2O2+2NaOH ? ? ? ?①

2H2O2→2H2O+O2↑ ? ? ? ? ? ? ?②

合并①和②即得:

2Na2O2+2H2O→4NaOH+O2↑ ? ? ③

2.驗證Na2O2與H2O反應的原理。

Na2O2與H2O反應的演示實驗只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了氧氣的生成,并沒有檢驗NaOH的生成。教師為驗證NaOH的生成,往往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從溶液顏色變化驗證NaOH的生成,但結果往往是溶液變成紅色后馬上又褪色了,這是什么原因呢?有的教師就解釋為Na2O2具有漂白性,使溶液褪色了,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做了以下一組實驗來研究這個問題:

實驗1:向試管中加入一定量Na2O2粉末,再加入少量水,直到Na2O2固體完全反應為止,再加入酚酞,溶液變紅色依然褪色。

這個實驗證明并非是Na2O2漂白作用使之褪色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呢?依據上述反應原理,該反應的中間產物是H2O2,H2O2具有漂白性,是不是H2O2使紅色褪去了呢?

實驗2:取少量NaOH溶液于試管中,加入酚酞溶液變紅,再加入少量30%H2O2水溶液,紅色立即褪去。該實驗說明H2O2的確能漂白堿性溶液中變紅色的酚酞,也就是說Na2O2與水反應生成的H2O2并未完全分解成H2O和O2,而是仍有一部分在溶液中,因而該溶液就有了漂白性。為了證實這個結論,我們又做了下面的實驗。

實驗3:取少量Na2O2加入到試管中,加水到Na2O2反應完全并且無氣泡產生為止,再加熱該試管,發現仍有大量氣泡產生,經檢驗是氧氣。充分加熱后,冷卻,再向試管中加入酚酞,溶液變紅并且不褪色。

經上述實驗證明Na2O2與H2O反應后,加入酚酞變紅色后褪色的根本原因是溶液中未分解的H2O2造成的。

演示實驗本身有新奇、直觀、變化多端、豐富多彩的特點,但許多學生往往處于消極被動或看熱鬧的地位,常呈現一種無序的興奮狀態。因此在演示實驗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確目的、緊扣內容、強化規范。教師在規范操作技能和展示化學變化的過程中,應注意引導學生明確為什么要做、觀察的重點是什么、如何做、哪些方面可以改進,促使學生通過演示實驗不斷鍛煉提高自我觀察、自我思考、自我獲得進步的知識與技能,并不斷掌握科學的觀念、方法及實驗創新的原則、技巧等方面的能力。要強化規范,注重過程和方法。

四、演示實驗的作用

演示實驗是化學教學中最常用的直觀手段之一。從演示實驗的作用看,可以把演示實驗分成傳授新知識的演示實驗、驗證或鞏固所學知識的演示實驗及指導性演示實驗三種類型。

1.傳授新知識的演示實驗。

這是以讓學生獲取新知識為目的而進行的演示實驗,通常是邊講邊演示。從邏輯上看,這往往是一個由特殊到一般的學習過程。教師在演示時,先講述實驗原理、條件及注意事項;當學生觀察到實驗現象后,教師再通過談話啟發學生對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解釋,引導其得出正確的結論。

例如,在講“銨離子的檢驗”時,采取的方法是先演示“氯化銨和硫酸銨分別與氫氧化鈉溶液作用”的實驗,然后總結得出檢驗銨離子的一般方法。為此,在開始演示實驗之前要突出強調銨鹽能跟堿起反應放出氨氣(講銨鹽性質時學過的)。實驗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觀察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接近裝有銨鹽(氯化銨和硫酸銨)與氫氧化鈉混合液的試管口時試紙顏色的變化、能聞到什么氣味,然后由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或結果來回答,并由教師加以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像這樣通過演示實驗來進行新知識的教學,就具有較強的真實感和說服力,使學生容易理解和記憶所獲得的新知識。

使用傳授新知識的演示實驗進行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在演示實驗時,學生并未掌握有關實驗的理論知識,在沒有理論的指導下,學生觀察實驗時往往會忽略掉最關鍵的內容。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注意實驗的條件、環節和實驗的主要結果(亦即告訴學生觀察什么、如何去觀察),使學生能看懂實驗,準確地觀察到實驗的現象和結果。這是這種演示實驗的感性階段。

(2)在演示實驗結束后,教師不要急于做出結論,應通過談話啟發學生自己去做結論,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其對知識的消化理解,并加強對所學知識的鞏固。例如,在前述有關銨鹽檢驗的實驗中,當學生觀察到“試紙變藍,有刺激性氨味”時,應啟發學生思考產生此現象的原因。這是這種演示實驗的理性階段。

(3)要注意把實驗中所得出的特殊(或個別)的結論推廣到一般(或同類的其它對象)中去,使學生類推地掌握帶有規律性的知識。例如,應把從演示“氯化銨和硫酸銨中銨離子的鑒定”實驗所得出的結論推廣到其它銨鹽的鑒定中去,總結得出“化學上檢驗銨鹽的一般方法”,這是對這種實驗的歸納。

(4)應要求學生用文字或圖表把實驗的結論記錄下來,或結合指導學生讀書把教材中的有關內容做上記號或摘錄下來以鞏固知識。

2.驗證鞏固所學知識的演示實驗。

這是以驗證或鞏固已學過的知識為目的而進行的演示實驗,通常是在講授完新知識以后進行。從邏輯上看,這往往是一個由一般到特殊的學習過程。教師講課時,先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對比,結合使用各種直觀教具講授新知識,待學生初步掌握了這些知識后,再進行有關的演示實驗以驗證和鞏固所學過的知識。

例如,在講“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時,先結合有關氧氣制取與收集的掛圖,講解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化學原理與收集方法,使學生對這部分內容先具有初步的認識;然后課堂現場演示實驗室制取及收集氧氣的過程,使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的演示,進一步加深印象,提高當堂課的鞏固率。又如,介紹“常見的堿——氫氧化鈣”時,先通過復習堿的概念,指出氫氧化鈣是一種堿,應具有堿的通性——使指示劑變色,然后再演示把紫色的石蕊試液及無色的酚酞試液分別滴加到氫氧化鈣溶液(澄清石灰水)中,讓學生觀察溶液的顏色變化情況,以驗證剛剛學習到的知識。

使用這種演示實驗法進行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演示實驗前,因學生對有關內容已有初步的印象,所以教師在演示時要引導學生運用已初步掌握的知識來觀察實驗的過程及現象,同時應該強調操作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即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觀察。

(2)在演示實驗過程中,要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例如在演示實驗室制取氧氣時,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除了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外,能否用排空氣法收集?怎樣用簡單的方法證明收集到的是氧氣?

(3)演示實驗結束后,教師要敦促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釋實驗現象和結果。如在演示氫氧化鈣溶液與指示劑作用時,當學生觀察到“滴有紫色石蕊試液的氫氧化鈣溶液變成藍色,而滴有無色酚酞試液的氫氧化鈣溶液變成紅色”后,讓其解釋該現象,指出該現象所證實的問題。這是一個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過程。

3.指導性的演示實驗。

這是指以指導學生進行正確實驗、實習等實踐活動為目的而進行的演示實驗。在學生上分組實驗課時,為了使學生能正確而迅速地進行實驗操作和觀察,避免在實驗方法或使用實驗儀器和試劑方面出現大錯誤,教師一般都要先進行部分實驗的演示。例如,學生在進行“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分組實驗時,教師應先進行示范性演示,以指導學生準確、規范地進行實驗操作,并掌握操作的關鍵點。進行這種演示實驗時,教師還應注意講清操作要領。例如,在演示“托盤天平的使用”時,要向學生說明“天平水平放置在桌面上,拆掉托盤下的膠襯,然后調整零點”等等,以便教師的演示示范真正起到指導作用。

綜上所述,課堂演示實驗是化學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輔助手段,正確、合理地使用演示實驗可以顯著提高教學效率。要做到這一點還需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1)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即演示過程中,教師的操作要合乎規程,做到準確、規范,使學生在觀看教師的演示后能了解正確的實驗操作方法。

(2)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在演示前,教師應做認真充分的準備,選擇效果最佳、結果最佳的實驗方案,要以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使實驗達到準確的預期結果。

(3)實驗過程的全局性。演示過程中,教師既要認真實驗,又要注意講清實驗的原理和步驟;既要組織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和結果,又要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觀察與思考同步進行、緊密結合,達到啟智養能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遠蓉 化學教學藝術論.南師大出版社,1996。

[2]蔡勤霞 中學教師課堂教學技巧.外語教學出版社,1998。

[3]劉上賢 中學化學實驗大全.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4]化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中等職業學校。

[5]化學教學參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普通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演示實驗化學教學原則
堅守原則,逐浪前行
探究“藍瓶子”實驗最佳的課堂演示反應條件
化學實驗課堂生成性資源的利用
淺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化學探究性學習方式的構建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演示實驗的有效性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無罪推定原則的理解與完善
惹人喜愛的原則(二)
惹人喜愛的原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