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兒科臨床合理用藥

2015-10-21 19:51宋楠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合理用藥兒科臨床

宋楠

【摘要】兒科患者在臨床中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而兒科藥物治療又是兒科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通過了解目前我國兒科臨床用藥的現狀,介紹兒科臨床用藥的自身特點,闡明兒科用藥的潛在風險及主要注意事項,提出兒科合理用藥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兒科;臨床;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R45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141-02

合理用藥的概念是指根據疾病種類、患者狀況和藥理學理論選擇最佳的藥物及其制劑,制定 或調整合理的給藥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經濟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 。兒科患者在臨床中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不能將兒童簡單視為成人的縮影。兒童、特別是嬰幼兒、新生兒和早產兒,在解剖、生理、 生化、病理、免疫等方面有著許多與成人明顯不同的特點,而且年齡愈小,藥物的體內代謝過程差異越大。藥物治療又是兒科治療學的基本方法,藥物既有治療疾病的有利作用,又有不利的不良反應 。所以兒科用藥的合理性在臨床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 兒科用藥特點

1.1 兒科用藥具有特殊性

兒科用藥的特殊性是由小兒的生理、解剖特點所決定的。新生兒 出生后的第 1 年, 生長發育特別快, 一般情況下體重可以增加 3 倍。 因此,小兒用藥必須按每日或每月每公斤體重多少來定用藥劑量。 除體重增長迅速外,在正常條件下,小兒體內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也是逐漸成熟的,有特殊的生理及代謝,對藥物的吸收、代謝、有效性和潛在毒性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1.2 兒科用藥要根據患兒年齡區別對待

小兒的用藥并不是簡單的按年齡折算劑量就行。由于小兒正處于不斷發育成長的時期,新陳代謝旺盛,血循環時間較短,肝腎功能尚不成熟,一般對藥物排泄較快;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藥物的轉運、分布、解毒、排泄等功能日趨完善,因此不同年齡段的兒科用藥具有不同的特點。

1.3 兒科用藥較成人易發生不良反應

由于兒童正處于發育期,藥物不良反應在兒科用藥中發生率比較高。兒科用藥中比較常見的不良反應大致有如下幾種:①影響兒童骨骼及牙齒發育;②兒童錐體外系反應;③影響凝血系統,誘發哮喘、瑞氏綜合征;④急性腎功能衰竭;⑤兒童泌尿系統損壞;⑥聽力受到損壞;⑦導致中毒;⑧生殖系統受到影響。 2 我國兒科用藥現狀

經研究發現,我國兒科用藥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①診斷與用藥不符。部分醫生給患者開具處方時,不依據臨床診斷,而是 由患者需要而定。②用藥劑量不合理。新生兒處于發育時期,身體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均不成熟,因此,多數藥物的藥動學、藥效學和不良反應,在兒童與成人之間有顯著差異,即使在不同年齡組的兒童間也存在著一定區別。③藥物方法不當。主要體現在抗生素的給藥時間間隔不當。④聯合用藥種類繁多。需要聯合用藥的感染通常包括:致病菌不明的嚴重感染;單一藥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嚴重感染、多重耐藥菌株感染;需要長期用藥并防止細菌產生耐藥性。因此,單一抗菌藥物有效時,不主張聯合用藥。若是單一抗菌藥物不能控制而采用聯合用藥時,也宜選用抗菌作用協同或相加的藥物,減少毒性大的抗菌藥物劑量。

3 兒科合理用藥

兒科合理用藥要求我們獲得最佳臨床治療效果,即最大限度地發揮藥物的治療作用;最低的藥物不良反應,最經濟的藥物利用,包括藥物資源與費用。而且用藥必須有針對性,針對病因,對癥用藥,少而精;抗菌藥物一 般不用于預防;視患兒和全身情況選擇給藥方案,劑量視年齡甚至日齡而定; 嚴密觀察藥物的療效與不良反應并隨時調整,不良反應大的藥物,力爭進行血藥濃度監測。

3.1 嚴格掌握適應證,選擇合適藥物

由于兒童的用藥特點,臨床選擇藥物時應嚴格掌握適應證,精心挑選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小、服用方便、價格低廉的藥物。兒童尤其新生兒不宜應用對中樞神經系統、肝腎功能有損害的藥物,較大患兒也盡量不用或少用。醫生要做到明確特征,熟悉藥物特性,合理選擇藥物,減少兒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對兒科藥物不良反應的檢測結果表明,用藥品種數量與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成正比,故應遵循“可用一種藥物治療時就不用兩種藥物”的原則。

3.2 根據個體差異及患兒病情,選擇合適劑量

劑量選擇不當是兒科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另一主要因素。兒科用藥劑量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兒童給藥劑量的計算方法較多,根據體重、體表面積計算給藥量較常用。但應注意,在嬰幼兒時期對某些藥物的劑量按體表面積計算與按體重計算有較大差別,尤其是新生兒時期差異更大。因此,按體表面積計算藥量不適于新生兒及小嬰兒。年長兒用體重計算劑量,計算結果偏大,注意不要超過成人的用量。無論哪種計算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體質不同、疾病不同、每個人對藥物的敏感性不同,劑量上也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在實際應用時,應結合患兒當時的具體情況及臨床經驗作適當的調整 。

3.3 根據兒童生理特點,選擇給藥途徑

給藥途徑不僅影響藥物的吸收,也關系到藥物的分布和藥物發揮作用的快慢、強弱及作用持續時間。應根據兒童各生長發育階段的生理特點,病情輕重緩急、患兒年齡、用藥目的及藥物本身性質 決定。正確的給藥途徑對保證藥物的吸收及發揮作用,至關重要。

應該注意的是給兒童用藥,應因勢利導。根據兒童年齡不同階段生理特點和自主能力不同,采取適當的給藥方法。特別是口服藥,新生兒、嬰幼兒吞咽能力較差,吞服片劑有一定困難,且大多不愿服藥,稍有不慎還可誤入氣管。因此新生兒和嬰兒最好給予滴劑,幼兒可給予糖漿劑、合劑、混懸劑等液體制劑,學齡兒童可給予片劑、膠囊等,并注意色、香、味,以減少或避免嬰幼兒服藥不合作等情況。喂藥時還要耐心、仔細,防止藥物的濺灑、量取誤差等引起的給藥劑量不準。同時口服給藥要防止嘔吐,切不能采取硬灌等粗暴方法,以防意外。

4結語

由于兒童處于迅速生長的發育過程中,生理特點獨特,對藥物具有特殊的反應性和敏感性,所以兒童用藥與成人有著很大的差異,因此,臨床在治療兒童疾病時,不僅要了解兒童的生理、病理和心理狀態,還要掌握藥物相關知識。 合理地使用藥物,才能達到安全、有效、經濟的藥物治療目的,這是我們兒科臨床藥師和醫生、護理人員共同肩負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姜攀,百色市2011年基本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3.33(2):162-163;

[2] 張亞玲,艾如銀. 兒科用藥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 2012,1:071.

[3] 龐昌生,結合兒童生理特點探討兒科用藥的合理性[J] 中國藥業,2012,20(22) 60-60

[4] 楊春貴,兒科合理用藥綜述 [J] 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6)51-52.

[5]曾繁典,國家藥物政策與臨床合理用藥[J]醫藥導報,2011,9(17);13-17.

猜你喜歡
合理用藥兒科臨床
舒肝寧心湯治療心悸的臨床觀察
兒科臨床中抗生素的合理應用方法探討
中西醫結合治療眸慢性潰瘍59例臨床觀察
氬氦刀冷凍治療肺癌80例的臨床觀察
地氟烷與七氟烷用于兒科麻醉的術后恢復效果分析
安徽推出兒科分級診療規范
我國將恢復兒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臨床一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