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態下認證機構發展的有效途徑

2015-10-21 19:58蘇芳
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 2015年3期
關鍵詞:新常態

蘇芳

摘要 :認證機構增值服務是認證市場良性運作、認證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保證。新常態下認證機構提供增值服務,既是獲證企業相關方的需要,也是認證機構提高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同時也助推了國家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增值服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增值審核、增值信息和協同化增值。提升認證機構增值服務,可以從正確評價企業改進需求、及時跟蹤行業信息、不斷開拓新興認證領域、品牌化發展、積極參與國際互認和協同化發展等方面開展。

關鍵詞 :認證增值服務 新常態 增值審核 增值信息 協同化增值

2014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認證行業監管體系的改革引人關注,其中包括整合檢測認證機構、減少機構審核環節等主要措施,構成了認證行業發展的新常態。本文重點討論了新常態下認證機構增值服務的必要性及其三個組成部分,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建議,以期為認證機構的發展提供參考。

一、增值服務的必要性

新常態下,企業發展、機構建設和國家治理與對認證機構的增值服務存在不同程度的需求,其發展環境與增值服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1.滿足獲證企業相關方需求的必然要求。按ISO9004:2000的說法,組織的相關方包括顧客和最終使用者、組織內人員、所有者和投資者、供方和社會。其中,顧客是企業關注的焦點,其對企業增值認證服務的需求自不必說;持續增值服務會不斷提升員工滿意度,真正使他們發揮才干;所有者和投資者希望能夠通過審核,進行成本管理,減少不必要的付出;增值認證服務可以明確和優化企業與供方的互利關系,實現雙方利益的最大化;增值服務可不斷提升社會的管理能力,滿足社會的需求和期望。

2.認證機構提高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國內層面,在深化改革、機構審批方式轉變的背景下,機構競爭越發激烈,所以認證機構在進行常規審核同時,需要在增值服務上下功夫。國際層面,由于中國檢測認證市場的體量較大,大量國際知名機構憑借其成熟的管理模式在國內迅速擴張,這對本土認證機構的生存和發展構成了威脅。因此,提供增值服務,走專業化、增值化、國際化路線是認證機構參與國內外競爭的唯一選擇。

3.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必然路徑。認證認可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認證認可與計量、標準和檢驗檢測并稱為四大國家質量基礎,是政府、市場和社會運行系統的重要部分,在提升國家質量運行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認證機構是認證認可工作的行為主體,其作用通過認證機構的合格評定活動傳遞出來,為國家質量提供了有效的基礎保障,客觀上要求認證機構不斷提升服務能力。

二、增值服務的內涵

認證機構增值服務,就是認證機構在進行審核的過程中,除了按照現有標準和法律法規規范要求,對申請方進行的符合性判定以外,在企業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市場營銷以及戰略規劃層面提供的指導和建議,其基礎是增值審核,重點是增值信息,延伸是協同化增值。

1.增值審核服務

“持續性改進”是認證的基本功能。認證機構運用獨立第三方專業化評價技術,可以客觀界定企業存在的管理弱點和技術問題,進而提出改進和預防建議,通過持續開展監督審核,固化改進成果。

2.增值信息服務

認證機構會持續跟蹤行業信息,對該行業的整體情況有深入的了解。因此,認證機構可以在更為宏觀的行業、區域層面,不斷積累優秀企業的最佳實踐。如果將行業中先進的技術方法、管理手段、國際經驗和政策風向等信息進行縱向溝通,企業會少走彎路并迅速發展,從而實現產業最大程度的整體提升。

3.協同化增值

認證機構經過與企業長期合作,可以針對企業在管理方面提出改進建議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同時,幫助企業制定發展戰略規劃,引領產業發展。只要不影響認證公正性,在相關資質(或授權)內的各類顧問服務均可進行。

三、具體實施途徑

在當今新的歷史機遇期,如何做好增值服務,是值得全行業思考的問題。提升增值服務能力,著力點有很多,具體來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正確評估企業的改進需求。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存在的改進需求有三種情況:一是企業了解自身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只是不具備改進的條件,二是企業經過多年的運轉,已制定改進計劃,但未執行;三是企業尚未發現存在的問題。當企業存在問題而自己沒有發現或尚未找到有效解決途徑時,增值服務可切入進來。例如,有位審核員就企業沒有臺風預警預案提出了建議,這提醒企業制定了詳細的臺風預警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損失。

2.及時跟蹤行業信息。認證機構應時刻關注行業中先進的技術方法、管理手段、產業特點方向、國內外發展態勢和風險與成本效率等信息,建立與政府、企業的溝通機制,使企業及時了解最新行業動態和的政策動向,早做安排。例如,對于政府扶持的項目,認證機構可將扶持政策提供給企業,這會大大提高企業申請認證的積極性,在推動農食企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品牌化發展。隨著社會化程度的細分和認證市場的大浪淘沙,機構的品牌會為獲證組織提供潛在的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目前外資機構數量只占0.5%,卻占有整個檢測認證市場30%的份額,國內機構與外資機構的最大差距就在于品牌效應。認證機構應擺脫同質化、低端化競爭的局面,以打造國際知名機構為抓手,不斷開拓新興認證領域,做大做強,走規?;?、品牌化、專業化發展路線。

4.推動國際互認。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極大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但是,由于很多認證模式沒有國際互認渠道,對我國企業走出去構成限制。據國家質檢總局2012年調查,企業為適應進口國要求進行技術改造、檢驗、認證等新增成本259.6億美元。因此,積極研究國外標準,努力促成國際市場采信或互認,是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有效途徑。中國質量認證中心首次系統研究了歐盟wEEE和RoHS指令及其它相關環保指令,并推動國際互認,為我國企業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提供了技術支撐。

5.協同化發展。認證機構應不斷延長服務鏈條,積極介入企業的日常運作,同企業一起分析挖掘下游客戶的需求,幫助企業提升對下游客戶的服務能力,與企業協同發展,實現增值服務的協同價值。

四、小結

當前,《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把認證認可行業定義為高技術服務業,賦予了認證認可新的內涵。在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大背景下,認證機構應順應改革的要求,充分認識增值服務的內涵,不斷提升服務能力,積極轉型,主動作為,努力開創認證行業發展的新局面。

猜你喜歡
新常態
中美關系進入一個“新常態”(縱橫)
美國人口中的“新常態”
“新常態”下,社會定力彌足珍貴(焦點話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