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CUS—PDCA在急診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2015-10-21 19:51吳曉雅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臨床教學急診科

吳曉雅

【摘要】目的 探討FOCUS-PDCA在急診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提高教學滿意度,提升教學質量。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份至2012年3月59份學生評價表資料為原始數據,運用發現問題,成立CQI小組,明確現在問題,分析原因,選擇改進內容及計劃,實施,檢查,處理九大步驟進行改進,重點從統一的入科教育,讓帶教老師學會提問,建立規范的反饋機制,提高老師的綜合素質四個方面進行調整,收集2012年4月份至2013年3月112份學生評價為改進后數據。結果 臨床教學滿意度從85.4%上升到95.2%,出科考試平均成績從82分上升到88分。結論 FOCUS-PDCA在急診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是行之有效的。

【關鍵詞】FOCUS-PDCA;臨床教學;急診科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188-03

護理臨床教學是聯系基礎醫學護理知識和臨床護理的橋梁,是護生實現基礎理論到臨床實踐的中間環節,也是其強化醫學理論、護理理論及實踐操作技能的手段[1]。臨床教學滿意度,護理臨床教學質量與臨床護理質量息息相關。FOCUS-PDCA程序是美國醫院組織(HCA)于90年代創造的一項持續質量改進的模式[2]。即通過FOCUS(F:發現問題;O:成立CQI小組;C:明確現行流程和規范;U:問題的根本原因分析;S:選擇流程改進的方案)來立項,利用PDCA(計劃、實施、檢查、處理)的工作模式來實現護理質量不斷創新。本科于2012年4月份將FOCUS-PDCA程序這一護理質量的管理工具用于臨床護理教學中,旨在提高教學滿意度,提升教學質量,收到良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方法

一般資料: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總是能聽到老師抱怨學生不能學其所教;學生抱怨老師不能教其所想學的,教學滿意度不高。本文收集了2011年10月份至2012年3月份到急診科實習學生的資料,學生對教師的評價表共59份,滿意度為85.4%,教師也反映一些問題,覺得現在的學生難帶,無法在忙碌的工作中進行規范的帶教。通過改善措施的實施,收集2012年4月份至2013年3月份到急診科實習學生的資料,學生對教師的評價表,共112份,滿意度為95.2%。

1.1發現問題:確立題目,在臨床教學中提高教學滿意度。

1.2成立CQI小組:設組長一名,由教學組長擔當,負責整個計劃,每月組織會議一次;協調員一名,由護士長擔當,負責協調和傳遞信息;組員四名,是不同層面的帶教老師,協助計劃的實施。

1.3明確現在存在的問題:回顧性收集資料,利用原有調查反饋表(每批學生出科前對老師的評價表)。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從整體帶教,小講課內容和方式,考試內容和方式,相關的教學方法,帶教老師能經常提問等五個方面提問,發放學生對老師的評價表59份,滿意度為85.4%。反映的主要問題為:動手機會比較少;老師不愿意說;老師缺乏相關的教學方法;有些內容,不同的老師說法不一。教師對學生的反饋,從勞動紀律,學習態度,工作的主動性,理論知識,動手能力等五個方面進行詢問。反映的主要問題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夠;學生不知道自己要學習什么;學生的無菌觀念不強;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一。

1.4分析原因:老師和學生的思想觀念不統一;工作忙碌;老師和學生對教學大綱理解不夠;教學大綱與實際工作有一定的出入;老師和學生思想不重視;沒有較多的溝通、反饋途徑。

1.5選擇改進內容:分析了59份學生對老師的評價表,發現影響滿意度因素最大的為帶教老師能經常提問和相關的教學方法這兩方面內容。老師反映的問題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夠;學生不知道自己要學習什么。并且缺乏老師和學生相互反饋的機制和途徑。所以要對學生在急診科帶教的整體框架要重新安排,建立雙方溝通和反饋的途徑。

1.6計劃:在原有急診科臨床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對以上四個方面的內容進行調整:統一的入科教育,讓帶教老師學會提問,建立規范的反饋機制,提高老師的綜合素質。

1.7實施:1)統一的入科教育:每批學生第一天來報到時,安排半天時間的入科教育,由帶教組長負責。內容為介紹急診科的環境,各種儀器物品的規范放置,急診科實習須知(禮儀、紀律、制度等),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及帶教老師對前幾批學生的反饋意見。2)讓帶教老師學會提問:急診科是一個特殊的科室,急診搶救工作爭分奪秒,往往還沒等學生反應過來,搶救護理工作已結束,學生的動手機會比較少。這種情況就要求老師在搶救結束,對剛才處理病人的過程要對學生分析一遍,碰到次數多了之后,就要求學生從學會分析到逐漸融入搶救過程。在最后一周,和學生共同查看實習手冊,對于在臨床中沒有碰到的操作或病例進行理論的講解或模擬的操作。3)建立規范的反饋途徑:要讓每位學生和老師都意識到正確及時反饋的重要性,并且掌握反饋的技巧[3]。每一批學生實習結束前,填寫評價表,帶教組長收集好資料組織召開CQI小組會議,對所呈現的問題對老師進行反饋,并吸收帶教老師對學生的反饋,在下一輪學生的入科教育中提醒,避免同樣的錯誤再次發生。另外,對個別或特殊現象在教學過程中隨時反饋。4)提高老師的綜合素質:安排老師參加教學方面的學習班,參加教學論壇(取長補短),相關教學方法的學習和實踐,如情景教學法的學習,不同階段學生的分層帶教,護理思維的運用,個性化帶教等等。

1.8檢查:每個月進行一次反饋(學生對老師滿意度的評價)及有情況隨時反饋相結合,對于學生和老師提出的問題及時與當事人進行溝通。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如果是整體原因,那么小組討論對策,全體整改。如學生提出除了晨間交班,其它時間都聽不懂,老師可否都有普通話交班,小組討論后全體整改。如果是個人原因的,第一次由帶教組長與其談話,暫停帶教一輪,第二次還是不改的,取消其帶教資格。以學生對老師的滿意度為主,老師對學生的反饋為輔。每一批學生的滿意度在92%—99%之間,其中有二位老師暫停帶教一輪。

1.9執行(保持和跟進):每一批學生的帶教都按計劃進行,并在按計劃實施過程中善于發現新的問題,持續改進。如在學生對老師的評價表中有意見和建議一項,積極鼓勵學生說出他們的想法。

2結果

教學滿意度對比表

項目 2011年度(%) 2012年度(%) 增長(%)整體帶教 90 98 8小講課 92 98 6出科考試 93 95 2教學方法 72 90 18帶教老師 80 95 15平均 85.4 95.2 9.8通過CQI小組的活動,FOCUS-PDCA在急診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臨床教學滿意度由原來的85.4%上升到95.2%,增加了9.8%。同時,急診科的臨床教學工作更加規范,老師的責任心更強,老師對學生反饋的一些陳年老問題得到解決,并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同時使教學質量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學生的出科考成績從原來的平均分82分,上升到88分)。

3小結

臨床實習是學生從課堂走向臨床必經的途徑,臨床教學質量直接或間接影響臨床護理質量。臨床教學滿意度的提高,臨床教學質量的提升與臨床護理質量一樣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升的過程。將護理質量管理的觀念運用到教學中,一定能不斷的發現問題,使教學工作不斷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鄧衛紅,宮葉琴,朱海晶.影響臨床護理教學質量的原因及對策[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04,25(1):71.

[2]Ellen L,Redick.Applying FOCUS-PDCA to solve clinical problems.Dimension of Critical Care Nursing,1999,18(6):30

[3]楊輝,范秀玲. 臨床護理教學反饋與評價分析[J].山西護理雜志,2000,14(3):02

猜你喜歡
臨床教學急診科
急診科護士分層培訓的實踐與探索
分析急診科腦出血昏迷患者搶救治療的臨床效果
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民族院校卓越醫生培養的臨床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敘事醫學在耳鼻咽喉科LBL教學中的應用
淺析醫改影響下的臨床教學
醫學模擬教學在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