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尼特凱《室內樂古典套曲(鋼琴與小提琴)》演奏探析

2015-10-21 20:07胡廣瑩
藝術教育 2015年1期
關鍵詞:演奏藝術室內樂表現力

胡廣瑩

【內容摘要】文章主要闡述了俄羅斯作曲家施尼特凱《室內樂古典套曲(鋼琴與小提琴)》這部作品的創作手法,形象地描繪了五個不同場景中的畫面效果,以及本曲在演奏中獨特的音樂處理手法,從而使其音樂在聽覺上更具立體感。

【關鍵詞】施尼特凱 ?室內樂 ?演奏藝術 ?音樂語言 ?表現力

《室內樂古典套曲(鋼琴與小提琴)》是俄羅斯作曲家阿爾弗雷德·施尼特凱創作的唯一鋼琴與小提琴室內樂套曲,該曲以古典創作手法生動描繪了五個不同的場景,在欣賞和演奏過程中都帶給人很強的畫面感。

一、第一部分:田園詩

田園詩多描寫美好的農村生活和自然風景,清新可愛,本曲為八六拍,以一個主題在不同變化中貫穿整個作品,以清新愉快的感覺不斷地訴說著一種自然、靜謐的氣氛,如同早晨的陽光輕松地撒向大地,地上的植物在同一時間享受著溫和的早晨;它包含一個古老的田園特色:西西里的節奏、旋律流暢的運動,在小提琴部分產生的,其中所述的節奏保持不變,但語調模式是變化的,而且音樂的發展是基于主題的重復和幾個變種,節奏模式中出現的主題和伴隨的聲音給人一種流暢的色調。田園動態從pp至mf,在平靜、溫暖的色調中強調了整篇的抒情特色。演奏小提琴和鋼琴必須是動態、質感以及復音節奏的脈動一致。

本曲1至8小節為主題,之后小提琴首次出現的八小節則是與主題對應的對題,主題與對題相互交織,不斷變化出現交融,使小提琴與鋼琴完美結合。

在演奏上,本曲為弱起開頭,接著的第一小節雖然是八六拍,但可以從兩個方面探究:1.分成兩部分,每部分3個音符為一組,每組的第一個音在演奏時可以做一點向下的處理,但并不死板,只是音頭稍微突出的演奏;2.以六拍子的方面看,每個音符雖然在每組16分音符中的尾音較輕,但不是沒有,而是不同色彩的每個音都能很清晰地呈現出來。與此同時,本曲句子都是長句,音樂在橫向行走中不斷展開,所以,在演奏中句子的重音不能把句子切斷,這種含有重音的色彩變化是音樂向前推進的動力,這使音樂如同車輪般不斷轉動。

從強弱來說,本曲沒有強,而是在各種弱音的不斷變化中呈現非常豐富的層次與色彩,這就是作曲者的高明之處,相反,在鋼琴的獨奏部分還出現了PP,這使音樂在一種極安靜的狀態中更為凸顯出深深的感情,更能引起聽者的注意。

同時,在小提琴與鋼琴同時出現時則是非常整齊,雙方是平行的兩條線,并未相互交織,而是不斷向前推進。本曲中,小提琴部分多次運用了長音的演奏方法,其絕妙之處在于小提琴的長音與鋼琴的結合在C大調的主和旋中沒有絲毫偏離,音符非常簡單,但音樂卻演繹得非常美麗。

二、第二部分:芭蕾

芭蕾是一種輕盈、舒緩、優雅的舞蹈?!鞍爬佟逼鹪从谝獯罄?,興盛于法國,其部分手勢可追溯至古埃及的祭祀舞蹈。芭蕾為法語“ballet”的譯音,它的詞源則是意大利語的“balletto”,為ballo的指小詞,ballo意為“舞蹈”。芭蕾舞是用音樂、舞蹈手法來表演戲劇情節,其是一種舞臺舞蹈形式,即歐洲古典舞蹈,通稱芭蕾舞。這是在歐洲各地民間舞蹈的基礎上,經過幾個世紀不斷加工、豐富、發展而形成的,具有嚴格規范和結構形式的歐洲傳統舞蹈,用腳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稱之為“腳尖舞”。

這種藝術如同啞劇,使用肢體語言及音樂來變換人物之間的相互交流及內心獨白,芭蕾舞的每一個動作如同一句話,“不斷地以一種極其優美的方式向觀眾講述著每一個故事”,芭蕾舞的所有動作都配合音樂,是肢體與音樂完美融合的藝術。

本曲使用芭蕾的題材不斷凸顯著芭蕾舞藝術不斷輕盈跳躍的美感由弱至強,似乎描繪著一個獨立的芭蕾舞曲,剛開始是兩個人,然后由于人數的增加,使得音樂更加豐富,和聲也在不斷增加,漸漸的,跳舞的人越來越多,直至群舞,最后在整齊而華麗的群舞中結束。但是不論人數的增加或減少,舞蹈的質量都沒有改變,依然輕盈。

本曲由兩種不同的主題旋律構成,第一種:1至4小節,起初鋼琴和小提琴一起共同演奏,在D大調主和旋中進行,和聲統一,接著是鋼琴的獨奏部分,也是4小節綜合前一部分小提琴與鋼琴共同的音量,使其獨奏部分也與前面的合作部分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第二種:9至16小節,主旋律由小提琴演奏的同時,鋼琴起到旋律中的映襯作用,使小提琴在這一旋律的演奏更加豐滿,這段旋律有很強的走向性,每小節為一組,第一小節跳躍上行,而后一小節則輕盈地下行,從第17小節至24小節又是鋼琴的獨奏部分,與前面相同的是,這一部分又同時綜合了前兩種樂器合作的效果,鋼琴的右手部分重復著前面小提琴的旋律,左手部分則重復鋼琴右手搭配小提琴的襯托旋律,這使一個樂器單獨演奏時不單調,又發揮著鋼琴這一樂器演奏多聲部旋律的優勢。

與此同時,本曲也不缺乏如同芭蕾舞般伸展的魅力,如在25至26小節、65至72小節,右手部分中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推進音樂前進的同時,使音樂有很強的擴張力,而另一方面小提琴則以長音或強調四分音符幫助推動這種擴張的效果,這種感覺跟前面輕盈的彈跳感形成鮮明的對比。從25小節開始至100小節,這一段呈現的是不同風格的舞蹈交織的效果,它包含充滿美的伸展、輕盈的跳躍,以及不斷重復但富有推動力的短小樂句,這使音樂在進行中變得豐富立體。不難想象,如果把本曲的每一種不同風格的旋律都讓芭蕾舞演員表現出來,那將是一場華麗而盛大的演出。

在演奏中,小提琴多為輕快的跳音,鋼琴也如此,雖然都是跳音在演奏中,但都是向前推進的而不是獨立的,如同流動的小河,由無數的水滴組成,當水流碰到石頭會飛濺起來,但不會脫離河流,還是不斷地向前流動。本曲主旋律部分左手低音的走向非常重要,不但需要映襯右手和小提琴的旋律,同時主宰著整個旋律的基調,使旋律沒有上浮感。在73至80小節,尤為突出的是鋼琴右手部分為輕快而弱的跳音,此部分為伴奏,左手部分則不斷地與小提琴相呼應,這使兩條高低聲部在不斷交織的過程中鋼琴右手不斷輕弱跳躍,讓這部分音樂在靈動中不斷前進。

在101至125小節,多由上行或下行的八度音構成,在這一部分的演奏中,左手貼鍵且隨著旋律的上下而向前推進,使聽者能夠充分感受到低聲部在上下流動。

三、第三部分:小步舞

小步舞曲是一種源于法國的三拍子舞曲,17世紀時由民間傳入宮廷,受到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喜好和提倡,因此很快傳遍歐洲,盛行于18世紀。小步舞曲以中庸的速度和優雅的風格為特色。早期大都從第一拍開始,但到了古典時期則變成了從第三拍開始,用于舞蹈場所的小步舞曲,速度一般比較慢,重音多落在第二拍上;作為單獨演奏的樂曲,小步舞曲的速度通常都會較快。海頓開始將小步舞曲用于寫作奏鳴曲的第三樂章,以后許多音樂家也寫作了小步舞曲作品,較著名的有貝多芬的《小步舞曲六首》和莫扎特的《D大調第十七嬉游曲》的第三樂章,雖已經脫離了舞蹈,成為純粹的音樂作品,但仍然采用小步舞的節奏。

本曲是標準的三拍子的小步舞曲形式,音樂舒緩而美麗,具有豎琴般美麗的音色及白云般美麗的旋律。

本曲三拍子設計得非常巧妙,首先很明顯在于每小節的六個音符中第一和第二個音符之間的連音線,這種記譜方式明確地向演奏者傳達著三拍子不斷循環的模式,而這種模式貫穿著整首作品,如同萬花筒般在一個固定循環中表現著千變萬化的美麗。

本曲可分為幾個不同的部分:第一部分(1至31小節)。這一部分由1至4小節的主題而不斷變化,增加衍生出不同的呈現方法,首先由鋼琴的右手部分開始,這一部分幾乎沒有連線,因為第一部分是一個不斷的整體音樂在不停地向前推進而沒有間斷,鋼琴把主題重復地出現兩遍,就進入一個變化中的過渡段(9至15小節),這一段中每小節的第一個音加上裝飾音,使三拍子在過渡中更加凸顯著主題開始部分的色彩,而踏板按照左手的低音,每個音都要換,這使音樂不斷,踏板也不斷,很干凈。在這一過渡段之后,小提琴開始演奏出主旋律與之前鋼琴獨奏部分的不同之處,當小提琴演奏主題時鋼琴的右手部分并非伴奏而是不斷與小提琴交織著作為小提琴的映襯部分,同時在這一部分結束后,小提琴同樣開始出現與前面鋼琴相同的過渡部分,在26至30小節中,小提琴與鋼琴的右手部分的旋律完全和諧一致,同時又在大三度與小三度音程變化中向前進行,而鋼琴的左手部分作為低音,仍始終保持不變的小步舞曲三拍子固定框架。第二部分(32至47小節)。這一部分可稱為三拍子結構的變種,鋼琴的左手部分重復著三拍子的框架,而右手部分跟著小提琴走向兩拍子,在聽覺上仍可以感受到三拍子的存在,由于鋼琴的左手低音部分每小節的第一個音改成了保持音,這使右手部分以及小提琴雖然變化,但由于左手低音部分在根基上保持著三拍子的框架,音樂的循環鏈被牢牢拉住,這一部分的旋律雖然在不斷上升,但根基很深,沒有整體地浮上去。第三部分(48至78小節)。這一部分則和第一部分非常相近,如同一種變奏的手法,但巧妙之處在于左手伴奏部分的四分休止符,左手部分將會產生一種藕斷絲連的效果,雖然有休止符,但音樂沒有斷,而是左手的伴奏在不斷映襯右手中做以和聲上的支持,更為突出的是當鋼琴獨奏部分快要結束時,小提琴的主旋律隨之開始,使音樂沒有斷而是繼續下去。第四部分(79至110小節)。這是本曲的再現部分,這一部分中和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主旋律,使本曲在每個小循環圈中不斷構成一個具有圍合感的作品。

四、第四部分:賦格

本曲為a小調,涵蓋了巴洛克時期復調音樂的作曲技法,但同時表現出現代的作曲手法,這使古老的音樂賦予了現代色彩。本曲如同舞曲般的動感,旋律優美而歡快,最為特殊的部分在于出現了引子(1至6小節)和尾聲(124至135小節)。然而,尾聲部分仍然看到引子的旋律,所以使本曲整齊而緊湊。本曲的主題部分從第七小節開始,由小提琴演奏而鋼琴僅使用低聲部伴奏,使主題呈現得非常簡明,而前面所出現的引子正式主題的后半部分,從16小節31小節為對題,這一部分的旋律走向是在鋼琴的左手部分以及小提琴演奏部分,右手則作為相對配合并一致進行的旋律。從32小節開始,主題再次出現,一直到50小節,只有對題,只是前面的對題在a小調主和旋出現,而后面則是在a小調的第五級屬和旋中出現,以此類推,本曲是在主題與對題相互出現中進入尾聲的。

在演奏中,鋼琴部分基本不使用踏板,每個音干凈而不粘連,但句子的連貫性很重要,例如在對題部分則是一個整體不間斷的大句子,音樂不斷向前推進,而左手簡單的低音部分則是這部分不斷向前推進的動力,本曲小提琴和鋼琴的結合部分非常一致,音樂處理與相互映襯一致統一。

五、第五部分:啞劇

本曲從兩個p開始,并且是三拍子結構,小提琴在第二小節的第三拍上插入,第三拍為弱拍,接著在鋼琴有些呆板滑稽的伴奏中小提琴演奏出主旋律,主旋律中二連音的運用使人可以想象出啞劇演員丑角的舞蹈,也可以感受到丑角演員內心的純凈與舞蹈動作中一絲絲的滑稽。主旋律在上升大二度后再次出現,而這一次出現與上次不同的是音樂更加戲劇化,第一次出現時在C大調第五級開始,而第二次出現則在小下屬上出現,這無疑帶來一種不穩定的感覺,為后面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音樂從11小節開始發展陸續經過兩種不同的變化,第一種(11至15小節),音樂在上行和下行不斷交替中出現,有一種回蕩的幻覺。第二種(16至25小節),音樂開始復雜化,鋼琴右手部分不斷重復演奏上下起伏十六分音符,使音樂突然膨脹,在這種膨脹后,從26小節至30小節又回到了先前的主旋律部分,而這次出現要比前面豐滿一些。從132小節至結束,小提琴與鋼琴不斷出現,演奏著固定節奏,與此同時,簡單的旋律也在不時地出現,例如35至39小節中鋼琴的左手低音部分,這一部分很簡單、很單純,使人漸漸聯想到啞劇演員在無聲中創造出的簡單肢體語言,接著小提琴同樣閃現出這種簡單的旋律,在這種循環中把音樂推向高潮,但這種高潮簡單而短促,如同流星滑過天空,當天空還在回味的時候,流行的光芒已漸漸消失,最終,本曲在極安靜的氛圍中結束。

參考文獻:

[1]賈琳.芭蕾基礎訓練在體育舞蹈教學中的運用[J].美與時代(下),2010(7).

作者系俄羅斯彼得羅扎沃茨克國立格拉祖諾夫音樂學院

鋼琴演奏博士、室內樂演奏博士

(責任編輯:賀秀梅)

猜你喜歡
演奏藝術室內樂表現力
東平路上的秋日盛事
我國民族室內樂演奏形態分析
纖變墨畫
板胡演奏藝術中的技術運用
鋼琴演奏中如何緩解心理緊張情緒
現代小號的演奏藝術分析
論竹笛演奏藝術的“技、韻、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