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心理學視角看藝術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價值

2015-10-21 20:07李紅菊周佳銘
藝術教育 2015年1期

李紅菊 周佳銘

【內容摘要】藝術教育能促進個體的成長和發展,通過心理學研究分析其功利價值和本位價值將是一個有趣的視角。文章指出,用弗洛伊德的欲望升華理論來解釋其輔德功能,用莫扎特效應等心理研究來論證其益智作用,并闡述藝術教育的本位價值在于對個體感性能力的提升作用,能有效提高個體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藝術教育心理學 ?本位價值 ?功利價值

在公共場所播放合適的音樂,能起到安撫公眾情緒的作用,甚至能有效降低違法犯罪發生的頻率。研究發現,在某些大型地下停車場、過街地下通道等公共場所播放柔和舒緩的音樂,暴力事件會顯著減少。由此聯想到,城市規劃、街道建設、公共設施設計等,都應該想到美不美、舒適不舒適的問題。要提升我們周遭的藝術氛圍,前提是藝術教育大眾化以提升個體的藝術素養,促進個體的成長和發展。藝術教育具體的意義和功能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對個體的發展而言,主要體現在功利價值和本位價值這兩個方面。本文試圖通過心理學的研究來論證這兩個方面的內容,功利價值主要包括輔德和益智兩個方面,本位價值主要是指對個體感性能力發展的作用。

一、輔德功能

古人早就提出藝術教育的“輔德說”。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欲望升華說”對這一點做出了較為合理的解釋?!坝A說”是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提出的學說。弗洛伊德最感興趣的研究對象是潛意識,他以潛意識為基石建立了一個龐大而又完整的精神分析心理學的理論體系。潛意識包括人的本能沖動和被壓抑了的欲望,其特點是非理性的、無秩序、無道德,一般情況下很難到達意識領域。潛意識具有強大的能量,能強有力地影響人的行為。這些強大的能量主要指那些極強的本能欲望和熱情,它們在現實中始終處于不滿足與受壓抑狀態,讓人產生焦慮感。為了減少焦慮,人們會用一些心理防御機制將真實的感受驅逐出意識之外,以否認或歪曲現實的方式來減輕沖突的痛苦,保持心理的安寧。這些心理防御機制包括:壓抑、投射、轉移、否認、退化和升華,其中升華是一種最為積極有效的心理防御機制。

弗洛伊德認為宗教、道德、社會和藝術的起源都是被壓抑的潛意識。藝術家創作的動力來源正是這些潛意識被壓抑的心理能量,藝術家將這些被壓抑的潛意識經過升華,轉化為藝術。藝術家能夠在理智的控制下構建一個象征系統,使本能欲望及其引起的種種沖突以社會能接受的形式表現出來,正是藝術使被壓抑的本能欲望通過升華這種健康有效的防御機制,在想象中將被壓抑的能量釋放,創作出藝術品并給人以美感。

總之,藝術品從本質上來說是個體潛意識欲望的升華。藝術使人的被壓抑的潛意識得到曲徑通幽式的滿足,任何藝術品中都滲透著藝術家變了形的欲念。藝術形式只是滿足個人潛意識的過渡物,其中的內容才是令人情感快樂的對象。例如,弗洛伊德對達·芬奇進行深入分析,宣稱蒙娜麗莎這幅杰作表露出畫家潛意識里的戀母情結和對母愛的渴望,認為達·芬奇畢生都在尋找母親的代用品。

弗洛伊德的欲望升華說解釋力較強,較好地闡述了藝術教育對個體發展的意義和價值。個體具有一定藝術修養,能更多一些理性;從事藝術活動將減少不文明的行為,能使人由隨心所欲的野蠻人變成遵循道德規范的社會人。

二、益智作用

德國作家雨果說:“開啟人類智慧的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文字,一把是數字,一把是音符?!闭劶八囆g教育的功利價值時,益智作用顯然不可忽視,從莫扎特效應的研究可見一斑。

早在1993年,拉舍爾(Frances H.Rauscher)等人在國際核心期刊《自然》上發表報告,提出莫扎特效應。研究者讓36名大學生聆聽莫扎特作品K448雙鋼琴奏鳴曲。實驗結束后,用斯坦?!饶沃橇α勘頊y試,發現這36名大學生在被動聽莫扎特樂曲后的十分鐘內,空間認知能力顯著提高。由此,拉舍爾等人認為,聆聽莫扎特音樂能夠提高人的空間推理能力。該研究結果引起了教育界及各領域的廣泛關注。人們似乎看到了音樂教育給人帶來的可見的和潛在的價值。這個研究引起了全世界的軒然大波,對政策和商業的影響很大,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對大多數人而言,聽音樂的動機主要在于情緒誘發,即為了喚起或放大某種情緒。已有研究也發現,積極情緒能促進認知功能的發揮,而消極的情緒狀態,如焦慮或倦怠感則會降低認知功能。于是,研究者們大膽猜想,之所以出現莫扎特效應很可能并非音樂訓練直接導致認知功能的提高,而可能是由于被試者的情緒狀態和喚醒狀態受到音樂的影響,進而提高了認知功能。

據此,研究者們開始重復并改進莫扎特效應實驗的研究范式進行一系列實驗。結果發現,當用舒伯特音樂作為對照組時,被試者出現了舒伯特效應;而用趣味性強的史蒂芬·金的小說做對照時,也發現和聽莫扎特音樂的實驗組在空間任務測試中得分無顯著性差異。實驗結束后,在對被試者進行訪談時發現,在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被試者中,喜歡聽莫扎特音樂的人和喜歡聽故事的被試人數相當。有趣的是,幾乎出現莫扎特效應的大多是喜歡莫扎特音樂的被試者,而喜歡史蒂芬·金小說的被試者則更可能出現史蒂芬·金效應。雖然在實驗中研究者并未直接測量情緒和喚醒狀態,但以上實驗結果說明,音樂訓練很可能是通過情緒和喚醒狀態而影響認知功能發揮的。

隨后Thompson等進一步改進實驗方法。他們選擇直接測量情緒和喚醒狀態。采用的方式是用快節奏和大調旋律喚起快樂情緒,慢節奏和小調旋律喚起悲傷情緒,分別選用莫扎特D大調和阿爾比諾尼小調柔版。結果快節奏的大調旋律組被試者在空間能力測試的得分上顯著高于慢節奏小調旋律組被試者。研究結果進一步論證了,情緒與喚醒狀態在音樂訓練和認知功能之間起中介作用。

據此有研究者提出,莫扎特效應本質上是醒酒藥效應,音樂刺激帶來了個體的情緒喚醒,促進了智力測驗任務表現。打個比方:有兩個人喝醉后去參加智力測驗。其中一個人提前吃了醒酒藥,另一個人沒吃。結果吃醒酒藥的人智力測驗水平比沒吃的人高。這個結果不能說醒酒藥開發了他的智力,醒酒藥僅僅改善了當時做智力測驗時的情緒狀態。那么,莫扎特效應也是一樣的道理,受了音樂的刺激后,個體得到提高的不是智力,而是做智力測驗時的情緒狀態。

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醒酒藥效應從心理機制上證明了莫扎特效應的存在。音樂教育的效應要得以發揮,其中,音樂刺激或音樂教育對個體內在情緒的影響是個關鍵過程。音樂刺激通過改變情緒這個中介變量,對智力、學業成績等產生影響。雖然這個效應持續的時間比較短暫,有點像醒酒藥,大概持續20分鐘左右;在個體成長過程中,經常反復地接受音樂刺激,逐漸影響大腦皮層及認知能力,短期效應會產生長期影響。

三、本位價值

如果藝術教育只起到輔德益智的作用,那么中小學的各門學科教育完全可以替代它。因為沒有比數學、語文等各門學科更能直接開發智力,沒有比道德教育更能直接提高情操,何必還要藝術教育的存在呢?說到底,藝術教育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

從辭源上來分析,藝術教育的初始含義就是感覺教育或感官教育的意思。美學創始人鮑姆加登認為,邏輯學研究理性認識,倫理學研究意志,除此之外還應該有一門專門研究感性認識的學科。1750年,他寫了一本專門研究感性認識的著作《Aesthetic》, 英語“Aesthetic”原意為“感性的”。因此,最初意義上的藝術教育就是開發個體感性能力的教育。

因此可以說,藝術教育具有其獨特的、其他學科不能替代的作用,更不是用來敲邊鼓的,我們不能過度強調其輔德益智的功能。喪失了本位價值,藝術教育也就徹底失去了其獨立存在的地位。藝術教育最深刻的價值,就是通過豐富人的感覺體驗,來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藝術教育是感性教育,開發了人類感性的智慧。很多家長都期望孩子在聽音樂、演奏樂器過程中,智商得到提高。其實更重要的是,兒童在聽音樂、演奏樂器過程中,感官的感受能力得到了訓練,感性能力得到了提升,而這會對孩子以后整個人生發展產生深刻的積極影響。那么,什么是感性能力?視、聽、味、嗅、觸、情緒、情感等所有感覺的總稱。

在個體成長過程中,感性能力就和智力、道德情操一樣,從小就應該得到訓練和培養。我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該對學生審美感官的訓練給予應有的重視。個體發展過程中,身心均遵循“用進廢退”的原理。頭腦因為思考而敏銳,身體因為鍛煉而強壯;同理,感覺和感官也會因為訓練而得到提升、變得敏感。所以要重視感性能力的培養。

但是,我國目前的教育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功利性太強,藝術教育被嚴重忽視或扭曲。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良好的藝術教育,缺少生活教育,沒有培養起終身的興趣愛好,感性能力沒有得到發展。他們往往缺少生活情趣,對生活和生命缺少體驗能力。這樣的人常會感到空虛無聊、枯燥乏味、幸福感低,甚至出現各類心理情緒障礙問題,比如抑郁癥、焦慮癥等。

統計顯示,目前抑郁癥已經成為困擾中國人的第二大疾病。相當一部分人群在生活中體會不到樂趣,體驗不到存在的價值。我們經常在媒體上看到一些名人現身說法,進行抑郁癥科普教育,教人們如何與抑郁癥做斗爭;但是又有多少人悄然自殺,這部分群體往往聰慧而又努力,這讓人忍不住扼腕嘆息。從某種角度而言,抑郁癥和人們的感性能力差是有一定聯系的。感性能力差的人,感受不到當下存在的感覺、價值的感覺和幸福的感覺。要想獲得幸福、體驗幸福,必須從小就要培養其敏銳的感受、細膩的體驗和豐富的感情。一個感性能力強的人,在這么豐富多彩的世界中一定不會感到乏味,能盡情享受生活的樂趣、體驗創造的快感。此外,個體的感性素質差,除了給自身造成困擾,也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比如我們城市的各種環境衛生問題和噪音問題。

隨著人們物質條件的提高,中國已經逾越了物質貧乏的時期,個體的精神需要越來越凸顯。但是我們的教育尤其是藝術教育沒有跟上?,F代教育的重心應該教人們生活而非生產,而且主要目的在于教會人們藝術化地生活。正如社會學家鄭也夫所指出:“教育培養你喜歡上體育、音樂或者繪畫,在這方面給你帶來了極大的快樂,你在這一技能和興趣上的收獲是不可能失落的,你的這種本領,將一直幫助你充實自己的生活?!?/p>

(注:本文研究受“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資助;受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業行動計劃”項目資助。)

參考文獻:

[1]Nantais, K M and Schellenberg, E G.The Mozart effect: An artifact of preference[J].Psychological Science.1999(10): 370–37.

[2]Thompson, W F, Schellenberg, E.G., & Husain, G.Arousal, mood, and the Mozart effect[J].Psychological Science.2001(12): 248–251.

[3]Schellenberg, E.G.Weiss, M.W., Music and cognitive abilities[C].in The Psychology of Music(3rd ed.), Deutsch, D, Amsterdam: Elsevier.2013: 499-550.

[4]鄭也夫.后物欲時代的來臨[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60.

作者李紅菊系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講師,博士

周佳銘系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2012級本科生

(責任編輯:郭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