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醫結合用藥在頸椎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研究

2015-10-21 19:51姚漢英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康復治療頸椎病中西醫結合

姚漢英

【摘要】目的:了解中西醫結合治療頸椎病的效果和價值。方法:選擇2012年10月到2014年6月接診的78例頸椎病患者進行無差異分組。對照組39人接受常規西醫治療;實驗組39人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中西醫結合的臨床治療策略。比較觀察對照組和實驗組接受治療的康復效果。結果:對照組顯效5例、有效27例、無效7例,有效率為82.0%;實驗組顯效23例、有效16例,無效0例,有效率為100%。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頸椎病的康復效果理想,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頸椎??;康復治療

【中圖分類號】R244.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204-02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多發的疾病,具有發病原因多、病情危重、覆蓋各個年齡段和行業的特征。頸椎病的治療有很多種方法,西醫治療和中醫治療都非常多見,不過頸椎病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患者的病情常年不愈,甚至因治療不當而出現反復發作和病情惡化的情況。本文探討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策略,治療各類型頸椎病的效果較為理想。想在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選擇2012年10月到2014年6月接診的78例頸椎病患者進行無差異分組。對照組39人,其中男性19人、女性20人,年齡為25~75歲,平均年齡為56.7±3.5歲,病程為3~270個月,平均為85.6±10.5個月。實驗組39人,其中男性17人、女性22人,年齡為32~78歲,平均為57.5±5.8歲,病程為5~312個月,平均為92.5±12.6個月。兩組患者臨床表現為頸肩背部出現疼痛、麻木、酸脹疼痛感,部分患者有視力模糊、惡心犯暈、精神不集中、胸悶心慌的特點。臨床輔助檢查可見患者頸椎椎間隙狹窄,出現生理彎曲、退變和后凸,可見部分韌帶鈣化或骨質增生的情況。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接受西醫治療?;颊呙咳湛诜胚崦佬?次,每次25mg;對患者進行頸椎牽引,每日2次,每次30分鐘;對于病情較嚴重的患者可以采用1%的利多卡因聯合25mg氫化潑尼松對患者痛點部位進行封閉處理,5天/次[1]。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中醫治療輔助。選擇大椎穴、阿是穴、肩井穴為一組;或以阿是穴、風池穴、缺盆穴為第二組,采取復方丹參注射液2ml聯合10%的葡萄糖液60ml進行斜向45°注射[2]。

選擇患者肩井穴、百會穴、合谷穴、曲池穴、三陰交、經夾脊穴和手三里穴等進行針灸治療,選擇1-2.5寸毫針針刺穴位,得氣明顯后留針25分鐘。

中藥內服:選擇天麻、蔓荊子、丹參、首烏、生龍骨、青箱子、姜黃、元胡子和桑寄生12g,當歸、川穹9g,杜仲、生牡蠣15g,石決明20g以水煎服。若患者有心煩口苦的癥狀可追加龍膽草5g,若手麻則追加黃芪30g,若經絡熱郁可追加雙花藤30g[3],項背強急則可追加葛根30g。頭遍加水400ml煎煮30分鐘,留汁150ml;第二遍加水300ml,留汁150ml;兩遍共300ml藥汁分三次服用。

1.3療效評價 參考《中醫病癥療效標準》[4]。顯效:患者自覺各項臨床癥狀消失,相關檢查無異常,頸椎功能恢復正常;有效:患者自覺各項臨床癥狀減輕,相關檢查可見癥狀好轉,頸椎功能有明顯恢復;無效:患者自覺各項癥狀無好轉,臨床檢查無好轉,頸椎功能無好轉或有加重反應。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以t進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顯效5例、有效27例、無效7例,有效率為82.0%;實驗組顯效23例、有效16例,無效0例,有效率為100%。詳見表1.

表1 對照組和實驗組康復效果比較

組別 例數 顯效 有效 無效對照組 39 5(12.8%) 27(69.2%) 7(17.9%)實驗組 39 23(58.9%) 16(41.0%) 03討論

根據對照組和實驗組的康復效果來看,中西醫結合治療頸椎病的效果顯然好過單純以西醫進行治療,這也基本確定了中西醫結合治療頸椎病的效果好。頸椎病的發生與各種原因引發的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和繼發性椎間關節的退行性改變有直接關系,容易引起嚴重的椎間隙狹窄和椎體關節變性,導致韌帶和關節的鈣化、增生以及伴隨性的神經壓迫、脊髓損傷等。西醫治療頸椎病的效果不理想,這與西醫治療多治標,少治本的情況有關。頸椎病行牽引治療是利用生物力學的相關原理達到緩解癥狀的目的,不過并不能根治疾病,只能依靠長時間的牽引逐漸糾正頸椎的不良曲度等情況。中西醫結合進行治療,中醫針灸可以起到舒經理氣、活血化瘀的效果,對于減輕頸椎病的痛感和神經壓迫、脊髓損傷等都有良好效果。以中藥配合針灸治療,可以鼓動血氣運行,促進經絡通暢,以達到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代謝并補養神經的效果。中藥隨癥加減,可以有效緩解肌肉痙攣,減緩頸椎病的炎性反應,達到消腫止痛、靜氣提神、祛風祛濕的效果[5]。中藥穴位注射和中醫針灸療法相結合,藥物可以直接進入穴位中從而調節血脈經絡,消除濕毒邪寒等效果,比傳統口服西藥有更好的效果。中西醫結合治療頸椎病能夠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患者康復更明顯。

4結論

中西醫結合治療頸椎病效果好、康復率高,患者的痛感反應少,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郭霖.中西醫結合治療頸椎病269例的臨床觀察.[J].藥物與人,2014年,第4期.

[2] 劉昌山.中西醫結合治療頸椎病300例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1年,第22期.

[3] 崔鳳海.中西醫結合治療頸椎病250例臨床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2年,第25期.

[4] 董健 趙軍.中西醫結合治療頸椎病80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2年,第6期.

[5] 李海松.中西醫結合治療頸椎病的療效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年,第10期.

猜你喜歡
康復治療頸椎病中西醫結合
頸椎病采用針灸治療的效果分析
CT和磁共振用于頸椎病診斷臨床價值比較
康復機器人在腦性癱瘓患兒康復治療中的療效觀察
腦梗死綜合康復治療效果評估及分析
中藥湯劑聯合中藥足浴及耳穴壓豆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癥臨床分析
鈦項圈治頸椎病有科學依據嗎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