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鈣蛋白I和CK—MB定量檢測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價值

2015-10-21 19:51王金堂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心肌梗死

王金堂

【摘要】目的 探討肌鈣蛋白I和CK-MB定量檢測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價值。方法 選擇近2年我院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的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平均年齡(46.9±12.4)歲,其中男性26人,女性24人。分別在發病4小時、8小時、12小時、24小時、48小時測定肌鈣蛋白I和CK-MB水平。結果 發病4小時、8小時、12小時、24小時、48小時肌鈣蛋白I和CK-MB陽性率分別為(86%、100%、100%、100%、100%)、(24%、84%、100%、92%、64%),發病4小時及48小時肌鈣蛋白I和CK-MB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發病8小時、12小時、24小時肌鈣蛋白I和CK-MB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本次研究認為急性心肌梗死時,肌鈣蛋白I較CK-MB升高時間更早,持續時間更長。

【關鍵詞】肌鈣蛋白I ;CK-MB;心肌梗死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212-01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臨床上多有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類藥物不能完全緩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進行性心電圖變化,可并發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晌<吧?。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主要依賴心電圖及心肌酶,但臨床中有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無明顯心電圖異常,因此快速有效的心肌酶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起著重要作用。本次研究的目的為探討肌鈣蛋白I和CK-MB定量檢測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選擇近2年我院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的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平均年齡(46.9±12.4)歲,其中男性26人,女性24人。所有研究對象均簽定知情同意書,保密知情書,本次研究通過醫院倫理道德委員會的批準、核實。

1.2 入選標準 (1)年齡大于18周歲,本次就診臨床資料完整。(2)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符合中華醫學會心內科學分會關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與鑒別診斷。(3)每個研究對象自愿參與本次研究。(4)患者急性心肌梗死起病4小時以內。

1.3 排除指標:(1)入院時生命體征不平穩的患者。(2)患者入院初次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后經血清標記物、造影等排除者。(3)入院后因介入性診療操作引起的醫源性死亡。(3)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哺乳期婦女、妊娠期婦女、藥物有過敏者。(4)急性肺動脈栓塞頻發早搏、II度III度房室傳導阻滯、急性非特異性心包炎者。

1.4 研究方法 在研究對象發病4小時、6小時、12小時、24小時、48小時,抽取5mL靜脈血,血樣抗凝,放入離心機內,3000轉/分鐘,離心10分鐘,取上層血清,置-15℃冷凍冰箱保存。使用金標免疫層析法檢測肌鈣蛋白I,當肌鈣蛋白I大于0.16ug/L判斷為陽性;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測定CK-MB,CK-MB大于25U/L判斷為陽性。以上操作嚴格按試劑盒及說明書進行。

1.5 評價標準 對比研究組和對照組發病4小時、6小時、12小時、24小時、48小時的肌鈣蛋白I和CK-MB陽性率。

1.6 統計分析方法 將資料錄入SPSS18.0軟件。計數資料采頻數描述,用χ2檢驗法。以P<0.05作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發病不同時間的肌鈣蛋白I和CK-MB陽性率比較 發病4小時、8小時、12小時、24小時、48小時肌鈣蛋白I和CK-MB陽性率分別為(86%、100%、100%、100%、100%)、(24%、84%、100%、92%、64%),發病4小時及48小時肌鈣蛋白I和CK-MB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發病8小時、12小時、24小時肌鈣蛋白I和CK-MB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發病不同時間的肌鈣蛋白I和CK-MB陽性率比較

項目 4小時(%) 8小時(%) 12小時(%) 24小時(%) 48小時(%)肌鈣蛋白I 86 100 100 100 100CK-MB 24 84 100 92 64χ2 6.34 0.57 0.00 0.03 6.12P <0.05 >0.05 >0.05 >0.05 <0.05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在歐美常見,美國每年約有150萬人發生心肌梗死[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近年來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每年新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約50萬。急性心肌梗死病理基礎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血栓形成,導致心肌缺血壞死[2]。急性心肌梗死發病后,尋找特異性、敏感性高的心肌標志物對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降低死亡率有積極作用。

我們本次研究發現發病4小時及48小時肌鈣蛋白I和CK-MB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即在急性心肌梗塞超早期,肌鈣蛋白I較CK-MB升高更快[3]。肌鈣蛋白I有3種亞型:快骨骼肌亞型、慢骨骼肌亞型和心肌亞型,它們在骨骼肌或心肌中的表達分別受不同的基因調控。心肌損傷后,肌鈣蛋白I在很短時間內釋放到血液,升高的肌鈣蛋白I可長時間在血中監測出。而肌鈣蛋白I在正常人中含量非常低,幾乎檢測不到。當心肌細胞因缺血或破壞時,肌鈣蛋白I迅速上升,進入血流。而且血肌鈣蛋白I 的動態變化與急性心肌梗塞預后高度一致[7]。我們本次研究使用免疫金技術進行肌鈣蛋白I檢測。其優點是需要測定的標本少,可以床旁快速監測,尤其是對病情變化迅速的急性心肌梗塞的檢測,可避免CK-MB血液標本需要在實驗室進行的地點限制,而且肌鈣蛋白I對鑒別心肌炎與骨骼肌損傷有積極意義。

本次研究中發現發病8小時、12小時、24小時肌鈣蛋白I和CK-MB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即在急性心肌梗塞起病后8小時~24小時,CK-MB診斷價值較高。但是CK-MB診斷急性心肌梗塞時不適用于14歲以下的兒童,因為嬰幼兒和兒童的CK-MB均高于成人[4]。此外引起CK-MB增高還有其他混雜因素,如外各種類型的心臟手術后可引起血清CK-MB活性增強,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病人血清CK-MB亦升高。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認為急性心肌梗死時,肌鈣蛋白I較CK-MB升高時間更早,持續時間更長。

參考文獻

[1] 楊振華,潘柏申,許俊堂.中華醫學會檢驗學會文件《心肌損傷標志物的應用準則 》 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2,(3):1895-1898.

[2] 郭瑋,潘柏申.心肌肌鈣蛋白一心肌損傷的確定生化標志[J].上海醫學檢驗雜志,2011,15(1):8-10.

[3] 漆良琴.心肌肌鈣蛋白Ⅰ的醫學用途及檢測進展[J].中國當代醫藥.2010,15(1):7-8.

[4] 李華寧,劉傲雪,彭鈺茹.兩種心肌肌鈣蛋白測定結果臨床應用價值探討[J] . 吉林醫學,2010,19(l1):3031-3032。

猜你喜歡
心肌梗死
探討中醫活血化瘀法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效果
院前急救標準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
替格瑞洛聯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
急診急救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降低探討
目標性社區護理對預防冠心病發生心肌梗死的價值
針對性護理應用于心肌梗死急診護理中的臨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診急救護理
穩心顆粒聯合胺碘酮治療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研究
急診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這些疼痛可能預示心肌梗死來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