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上瞼肌短縮術與額肌筋膜瓣懸吊術治療重度上瞼下垂的臨床療效觀察

2015-10-21 19:51李琰王翔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李琰 王翔

【摘要】目的 研究提上瞼肌短縮術與額肌筋膜瓣懸吊術治療重度上瞼下垂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我院65例重度上瞼下垂患者抽簽隨機分為研究組(35例,41眼)與對照組(30例,35眼),研究組采取提上瞼肌短縮術治療,對照組采取額肌筋膜瓣懸吊術,比較兩組治療的臨床效果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研究組痊愈92.68%顯著高于對照組71.43%,對比差異顯著(P<0.05);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9.76%顯著低于對照組37.14%,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 提上瞼肌短縮術治療重度上瞼下垂效果優于額肌筋膜瓣懸吊術,其不僅符合眼瞼的生理功能,還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關鍵詞】提上瞼肌短縮術;額肌筋膜瓣懸吊術;重度上瞼下垂

【中圖分類號】R779.6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245-01

重度上瞼下垂為臨床常見疾病,主要因上瞼提肌功能異?;騽友凵窠浌δ懿蝗?,大多為雙眼,小部分單眼。重度上瞼下垂指瞼裂高度<4cm,肌力4mm以下。以往主要采取額肌筋膜瓣懸吊術治療,盡管具有一定療效,但眼瞼外形較差,發生臃腫、上瞼遲滯幾率高[1]。提上瞼肌短縮術在近年得到較多應用,并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故本次研究圍繞以上兩種方式治療重度上瞼下垂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65例重度上瞼下垂患者納入研究病例,共76眼,男41例,女24例;單眼50例,雙眼13例;年齡11-30歲,平均(19.03±4.58)歲,均為先天性單純性重度上瞼下垂者,將以上患者抽簽隨機分為研究組(35例)與對照組(30例),兩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組:術前檢查患者上瞼下垂程度,單側患者根據對側上瞼皺襞弧度、高度用美藍在患側標記,健側單瞼根據重瞼設計線設計上瞼皺襞,雙側上瞼下垂則設計切口。前期檢查及設計完成后沿畫切開皮膚,輕度分離,于切口下切除瞼板前3-5mm眼輪匝肌,并做上瞼緣中央牽引縫線,朝下方牽拉上瞼。沿眼輪匝肌朝上鈍性潛行分離,使瞼板前提上瞼肌腱膜、眶隔膜和其兩者融合部,在眶隔膜融合線處及偏上2-3mm將眶隔膜水平剪開,用眼瞼拉鉤向上拉開隔后間隙內眶脂肪,下方是提上瞼肌腱膜主體部分,腱膜朝上,于瞼板上緣10mm左右可見提上瞼肌表面中節制韌帶,使用鈍頭蚊式鉗由節制韌帶朝上沿提上瞼肌繼續分離,至適合位置后在瞼板上緣橫向切斷提上瞼肌、Muller氏肌等,并且擴大分離至適當高度。向下牽引提上臉肌、Muller氏肌的肌肉鑷子向下牽引,觀察內外角作用牽制方向,后沿原提上瞼肌兩側切口朝上將內角、外角、節制韌帶剪斷,觀察肌肉活動度及彈性,完成提上瞼肌游離后,以鋼尺測得眶上緣處肌肉斷端在鋼尺上刻度,后朝下大力牽拉,以計算拉出長度,根據兩者之差得出瞼肌伸縮量。彈性15mm上行提上瞼肌短縮治療,將一組褥式縫線穿過預估縮短肌肉長度的中央,在瞼板上中間淺層固定打活結,暫時中止操作,讓患者平坐直視前方,對角膜和上瞼緣的位置關系進行分析,矯正滿意后在兩側加縫一組褥式縫線,穿過瞼板后打結,最后切除縫線下2-3mm多余的提上瞼肌。

對照組:結合患者外眼情況設計切口,局麻后沿重瞼線將皮膚和皮下組織切開,剪除1-2mm皮膚一條及瞼板前眼輪匝肌一條,使瞼板暴露,于切口上緣眼輪匝肌下眶隔前朝上分離至眉下0.5cm處切開額肌纖維,在額肌和皮膚之間用眼科剪做銳性分離,在額肌和骨膜間鈍性分離,分離后額肌筋膜瓣外側剪0.5-1cm,內側剪1-1.5cm,使額肌筋膜瓣無張力由眼輪匝肌下隧道朝下牽拉至瞼板上緣,肌瓣褥式縫合在瞼板1/3處,中間縫合1針觀察高度,后內外各固定縫合1針,瞼緣弧度自然,縫合皮膚切口形成重瞼,在下瞼處做Frost縫線,膠布固定頭部并以繃帶加壓包扎,術后給予抗生素。

1.3 觀察指標 ①痊愈:平視時上瞼緣處于角膜上緣下1-2mm,單眼下垂患者與對側正常眼基本平行,上瞼緣護弧度自然、美觀,睫毛方向正常,眼睛閉合不全≤2mm,閉合時下方角膜未暴露。欠矯:單眼患者上瞼緣低于對側1mm以內或上瞼緣遮蓋角膜上緣>2mm。過矯:上瞼緣處于角膜上,>3mm的眼瞼閉合不全,閉合時下角膜明顯外露。②記錄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選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對比進行X2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痊愈92.68%顯著高于對照組71.43%,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例數(%)]

組別 眼數 痊愈 欠矯 過矯研究組 41 38(92.68) 3(7.32) 0(0.00)對照組 35 25(71.43) 7(20.00) 3(8.57)X2值 6.016 2.658 3.659P值 <0.05 >0.05 >0.052.2 兩組并發癥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9.76%顯著低于對照組37.14%,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比較[例數(%)]

組別 眼數 眼瞼閉合不全 暴露性角膜炎 上瞼遲滯 總發生率研究組 41 3(7.32) 0(0.00) 1(2.44) 4(9.76)對照組 35 5(14.29) 3(8.57) 5(14.29) 13(37.14)X2值 8.155P值 <0.053 討論

目前臨床主要通過額肌力量手術、增強提上臉肌力量手術來治療上瞼下垂,采取額肌瓣懸吊術治療重度上瞼下垂可使上瞼恢復正常高度,但術后上瞼呈直線運動方向、局部組織解剖關系改變,眼窩深度變淺,眼瞼可能出現內翻、外翻,難以達到滿意的美學效果[2-3]。而提上瞼肌短縮術是兼顧美容要求和生理功能的手術類型,但要求患者提上瞼肌肌力在4mm以上,這樣才能達到滿意的矯正高度[4],而提上瞼肌肌力在4mm以下的患者采取提上瞼短縮術效果不佳。

提上瞼肌短縮術可將使上瞼到達正常高度,且術后弧度自然,無上瞼遲滯,無兔眼,半年后可消失,其主要優勢在于上瞼肌使上瞼向上、后方運動,且緊貼眼球,眼瞼活動符合正常生理現象,因此外觀較為美觀[5]。提上瞼肌短縮術治療關鍵在于肌肉縮短量的測定。本次研究中術中將提上瞼肌充分游離后大力向下牽拉提上瞼肌,用鋼尺零位測量拉出長度,后放松使其自然回縮,得出肌肉端在鋼尺上的刻度,以此計算出肌彈性。而縮短量以往主要是根據上瞼肌肌力大小進行計算,而目前認為肌力差患者除肌發育不良外還有其他的因素,因此不可作為提上瞼肌短縮術的禁忌癥。另外眼瞼位置高度受到諸多方面的影響,例如提上瞼肌切斷位置及肌肉的測量方法、醫師的操作技術等,對此本研究在手術完成后縫合,固定肌肉,同時再進行調整,根據眼瞼位置高低確定肌肉縮短量。同時還應徹底剪開提上瞼肌肉外角和剪斷節制韌帶,部分學者認為完全剪斷后會出現提上瞼肌塌陷,影響矯正效果[6],而本次研究未見相關不良事件發生,表示剪斷節制韌帶兩側后不會發生提上瞼肌游離塌陷。

提上瞼肌優勢在于對眼瞼的正常生理解剖結構無影響,且術后上瞼活動符合正常的生理狀態,瞼緣弧度自然,美觀性好,手術適用人群較廣[7]。本次研究中研究組痊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術后并發癥低,表示其安全性較高,與葛志紅[8]等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提上瞼肌短縮術治療重度上瞼下垂效果顯著,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樸榮利,趙自然,張可佳等.提上瞼肌短縮術矯治重度上瞼下垂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1,29(9):921-924.

[2] 劉瑞華.眉區額肌瓣與提上瞼肌重疊吻合矯治重度上瞼下垂[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13,47(6):563-564.

[3] 唐建兵,李勤,程飚等.中重度上瞼下垂的術式選擇與應用[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0,21(7):414-415.

[4] 鄭金滿,劉菲,楊群等.瞼板上瞼提肌聯合切除術治療重度上瞼下垂[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14,30(3):228-229.

[5] 胡洋紅,胡楊柳,劉德伍等.提上瞼肌縮短法矯正重度上瞼下垂療效分析[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14(1):31-33.

[6] 祖冬梅,張壬嘉,曾忠玲等.部分瞼板全層切除聯合提上瞼肌縮短術矯正中重度上瞼下垂[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6):917-918.

[7] 蔡薇,聶蘭軍,宋輝等.提上瞼肌縮短聯合瞼板部分切除術治療中重度上瞼下垂[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3,26(12):1292-1294.

[8] 葛志紅,侯嚴可.提上瞼肌縮短術治療重度上瞼下垂[J].中國美容醫學,2010,19(10):1546-154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