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種化療方案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比較

2015-10-21 19:51李清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多發性骨髓瘤

李清

【摘要】目的:研究探討兩種化療方案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方法:將我院多發性骨髓瘤患者39例,按照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兩個治療組(PCD組n=20,VCD組n=19),其中PCD組采取硼替佐米+環磷酰胺+地塞米松化療方案,VCD組采取長春新堿+表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化療。結果:PCD組有效率(cR+VGPR+ PR)達65.00%,VAD組僅為36.8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AD組中有3例達到完全緩解,而VAD組無一例達完全緩解。PCD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0.00%,而VCD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6.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PCD方案的有效率及完全緩解率均高于傳統的VAD化療方案,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多發性骨髓瘤;PCD;VCD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252-01

多發性骨髓瘤是漿細胞惡性增殖性疾病,多見 于中老年患者,發病率約占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 10%,緩解率低?,F就我院血液科就多發性骨髓瘤采取的硼替佐米+環磷酰胺+地塞米松(PCD方案)和長春新堿+表阿霉素+地塞米松(VAD方案)兩種方案進行臨床效果、不良反應比較,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回顧南通市通州區人民醫院血液科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間收治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39例,所有患者的診斷及分期均參照國際通用標準,將患者按照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兩個治療組(PCD組n=20,VCD組n=19),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疾病分型分期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PCD組:硼替佐米1.1~1.3 mg/m2?d,d1、4、8、11皮下注射,環磷酰胺400 mg/m2?d,dl、4、8、l1靜脈注射,地塞米松40 mg/d,dl、2、4、5、8、9、11、12靜靜脈注射,d21~28為1個療程。VAD組:長春新堿0.4 mg/m2?d,dl~4持續靜脈泵入,表阿霉素15 mg/m2?d,dl~4持續泵入,地塞米松20 mg/m2?d,2~d口服dl~4,d9~12,d17~20,d28~35為1個療程。

1.2.2評價方法:療效及不良反應評估 兩組患者完成2~4個 療程后進行評估,療效評估參照國際骨髓瘤工作組 (IMWG)判斷,不良反應評估標準參照WHO毒副反應分級標準。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組間比較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PCD組有效率(cR+VGPR+ PR)達65.00%,VAD組僅為36.8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PAD組中有3例達到完全緩解,而VAD組無一例達完全緩解。PCD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0.00%,而VCD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6.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屬于漿細胞瘤,是由于漿細胞克隆性增生而導致的惡性血液腫瘤。B細胞是一種免疫細胞,在骨髓中成熟為漿細胞,具有分泌抗體,對抗外來的病毒和細菌的能力。當漿細胞發生癌病變,其會復制產生許多惡性的漿細胞,被稱為骨髓癌細胞(Myeloma cell),骨髓癌細胞傾向聚集在骨髓內或在骨頭外側兩端的堅硬部分,會侵犯多處骨頭,形成多個癌塊,造成多發性腫瘤的問題,即稱為“多發性骨髓瘤”。有時候只聚集在一根骨頭上,形成單一腫塊或腫瘤,會被稱為單一漿細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惡性骨髓瘤產生時,會引發蝕骨細胞活化,伴隨著骨骼外部的硬骨被破壞,引發骨骼疼痛的癥狀[1]。

多發性骨髓瘤好發于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并不是短時間產生臨床癥狀的,其病情通常是漸進式的,且癥狀不明顯,大部分病人是因疼痛,尤其是下背痛或骨折就醫而被發現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MM的發病率在我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日益受到醫學界的重視?;煘槎喟l性骨髓瘤的主要治療方式,使用的藥物包括傳統化學藥物(如Melphalan)及類固醇藥物等。MM是全身性疾病,對老年MM患者而言,聯合化療仍是本病的主要治療手段。由于VAD方案具有起效快、高反應率及對腎臟無損傷等優點,該方案成為治療MM的一線方案[1]。但其緩解率低,容易導致多發耐藥,并不能改變患者預后不良的結果,因此如何進一步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是目前亟待需要解決的問題。VAD方案作為傳統的一線治療方案目前國內指南仍在推薦應用,雖然其有效率不及含有硼替佐米的方案,但仍有其自身優勢,如價格低廉、起效迅速、腎功能不全患者無需減量,因此目前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選擇應用。本觀察中顯示以硼替佐米為主的PCD 方案較傳

統的VAD方案治療有效率明顯高(P<0.05)。硼替佐米的不良反應包括乏力腹脹、血細胞減少、周圍神經毒性等,其中神經毒性是硼替佐米臨床應用的主要劑量限制因素,其具體的發生機制在人體中尚未得到證實,因此臨床的防治措施主要依賴藥物劑量的調整而不是發病機制的干預。綜述所述,針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PCD方案的有效率及完全緩解率均高

于傳統的VAD化療方案,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徐秀芹,劉春霞. 多發性骨髓瘤40例血清免疫學特征[J].河北醫藥2008,23(10):121-124.

猜你喜歡
多發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為基礎的化療方案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安全性管理
VAD、改良M2和MP方案聯合沙利度胺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療效觀察及對比研究
VAD、改良M2和MP方案聯合沙利度胺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療效觀察及對比研究
自擬補腎化瘀方聯合PD化療方案治療多發性骨髓瘤臨床療效觀察
沙利度胺、雷那度胺、硼替佐米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預后因素分析
低劑量沙利度胺聯合常規化療治療多發性骨髓瘤臨床觀察
環磷酰胺聯合 VAD方案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療效評估
DCEP方案治療復發或難治老年多發性骨髓瘤療效觀察
三氧化二砷聯合來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療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分析
多發性骨髓瘤伴椎管浸潤2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