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七大黃散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療效觀察

2015-10-21 19:51周道杰扈曉宇張傳濤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治療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

周道杰 扈曉宇 張傳濤

【摘要】:目的:觀察三七大黃散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方法:43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觀察組在常規西藥治療基礎上使用三七大黃散,而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比較兩組療效。 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5 %,兩組療效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采用三七大黃散配合西藥治療療效明顯。

【關鍵詞】:三七大黃散;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西醫結合治療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266-01

上消化道出血屬內科常見危重疾病,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病變引起的出血,包括食管、 胃、十二指腸、胰、膽道病變引起的出血。主要以嘔血和(或)黑便為主,因血容量急劇減少通常伴有急性周圍循環衰竭,病死率高達8%~13.7%[1],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很多,而肝硬化門脈高壓導 致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是一大常見原因,也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大原因之一[2]。本研究選擇我科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間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3例,分別采用常規西藥和三七大黃湯配合西藥治療,就兩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自2010年8月~2012年8月共43例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表現、內鏡、B 超、實驗室及輔助等檢查確診, 排除合并急性胃粘膜病變、消化道潰瘍等其他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隨機分為治療組23例和對照組20例,其中觀察組23例中男13例,女10例,年齡27~66歲,平均年齡為45.3歲,病程10天~4年,平均病程為1.2年;對照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齡30~65歲,平均年齡41.3歲,病程;為4天~5年,平均病程為0.9年。兩組從年齡、性別、病程、Child 分級、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程度、出血量、病程、出血次數等各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在絕對臥床、禁食、心電監護、必要時補充血容量的基礎上,給予止血芳酸、奧美拉唑、垂體后葉素及

奧曲肽,并針對原發病給藥。

1.2.2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方案基礎上同時服用三七大黃湯,具體藥物如下:大黃5g、三七10g、花蕊石20g、白及15g 每日 1 劑 研末,冷水沖服,分早中晚3次服用。

用藥期間做積極監測血常規、肝腎功能、生命體征、腸鳴音等情況,。兩組患者均以7天 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治療2 個療程(14天)。

1.3療效評價 出血停止判斷:血壓>90/60mmHg;無頻繁黑便及嘔血;紅細胞、血紅蛋白壓積無降低;脈搏60~100次/min,具備以上4點指征即可判定。顯效:2 4h嘔血及黑便次數減少,5 d內無繼續出血現象發生,血壓恢復正常,血紅蛋白及紅細胞計數恢復至正 常范圍;有效:72h內嘔血及黑便次數減少,5d內無繼續出血現象發 生血壓上升接近正常,血紅蛋白及紅細胞計數接近正常范圍;無效: 治療前后癥狀無變化或血壓繼續下降。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有患者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23例患者中顯效13例,有效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1%;對照組20例子患者中顯效7例,有效6例子,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65 %,兩組療效對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組別 例數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觀察組 23 13 8 2 91*對照組 20 7 6 7 65注:與對照組比較 2 =4.800 *P=0.034

3.討論

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兇險,具有失血量大、出血速度快的特點,常合并休克等并發癥,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治療,會危及患者生命。肝硬化門脈高壓導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不僅是臨床最常見的病因之一,也是引起出血不易停止,出現危重之癥的重要因素。目前西醫主要采用生長抑素等藥物治療據文獻報道[3]在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是比較有效的治療藥物。

本組43例患者都是各種原因所致肝硬化門脈高壓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屬于中醫“血證”范疇,血證之病因病機,無外虛實兩端,在實者或為火熱熏灼,迫血妄行;或為瘀血阻絡,血不歸結經;在虛者則為氣虛不攝,血溢脈外;而臨床上常為虛實夾雜,表現為氣虛血瘀為病變基礎,火熱熏灼為其誘發因素[4]。肝硬化患者,病久脈絡顯露,血滯不暢,加之其人多平素嗜食辛辣、肥厚之品而致燥熱、濕熱內生,灼傷血脈導致血液溢出脈外發為血證。加之病久耗氣傷血,正氣不足,故氣虛不攝,血溢脈外。故唐宗海所云治血之法,“惟以止血為第一要法,消瘀為第二法,寧血為第三法,補虛為收功之法” [5]。即止血、消瘀、寧血、補虛,雖專為內科“吐血”而設,實可為本病之大綱。故結合本病之特點,擬三七大黃散,方中以“止血之神藥”三七粉為君藥,和營止血,通脈行瘀,行瘀血而斂新血,并有扶正之功效,同時使用適量大黃,因其內含有肄酸和大黃酚,有增加血小板、促進血液凝聚的作用,可清熱解毒、涼血活血。二者共為君藥。并配伍有化瘀,止血之功之花蕊石為臣藥,佐以白及收斂止血。全方共奏涼血止血、通脈消瘀,同時不忘乎扶正。因此能得到止血而不留瘀血,止血而不傷正之效果。

本研究在在使用西醫基本治療的基礎上,使用中藥治療,標本兼顧,對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能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但是本研究仍存在著臨床標本數過少等問題,待進一步擴充量本量加強研究。

參考文獻

[1]柯美云.功能性胃腸病并非單純功能病[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9,26(4):261—262.

[2] 李克軍,李山,魯梅武,沈海濱.230例肝硬化患者臨床預后的回顧性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30(3):94-95.

[3] Herszenyi I.Role of somatostatin in the management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J].Orv Hetil,2002,143(19 Suppl):1092—1099.

[4] 鄭尚雪,蘇詠梅.上消化道出血證治探討[J].實用中醫藥雜志,2006,22(1):46-47.

[5] 相魯閩.唐容川《血證論》及治血四法[J].河南中醫,2013,33(6):1008.

猜你喜歡
中西醫結合治療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
中西醫結合療法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療效分析
奧曲肽聯合奧美拉唑治療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觀察
奧美拉唑聯合奧曲肽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應用研究
中西醫結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過敏性皮炎的效果及臨床優勢分析
中西醫結合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臨床效果初步評定
白眉蛇毒血凝酶與泮托拉唑聯合應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評價
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急診胃鏡檢查診治效果分析
肝硬化的中醫辨證用藥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