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鋼琴改編曲的創作特色研究

2015-10-21 20:07夏瑒
藝術教育 2015年1期
關鍵詞:創作特色研究分析

夏瑒

【內容摘要】由中國傳統音樂改編而成的鋼琴曲,既是中國鋼琴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中國創作者對世界鋼琴藝術做出的獨到貢獻。對該類作品進行分析和研究,無疑能夠給鋼琴演奏和教學以豐富的啟示和借鑒。鑒于此,文章系統回顧了中國鋼琴改編曲的發展歷程,并對其創作特色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中國鋼琴改編曲 ?創作特色 ?研究分析

一、中國鋼琴改編曲的發展概述

(一)20世紀初的萌芽期

20世紀初,伴隨著鋼琴傳入中國,很多有識之士開始了中國鋼琴曲的創作,試圖使這門西方樂器能夠在中國生根發芽。趙元任是當之無愧的先驅,其曾經將江南絲竹樂《老八板》和民歌《湘江娘》改編為了《花八板和湘江娘》,通過節奏和旋律的變化,使鋼琴第一次奏出了中國的傳統音樂,并由此拉開了中國鋼琴改編曲的創作大幕。此后李榮壽創作的《中國戲劇曲》、沈仰田創作的《中國戲劇曲釘缸》等,也都是其中優秀的代表,這些作品的出現,讓眾多創作者意識到了鋼琴和中國傳統樂曲結合的可能性,為后來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新中國成立前后的繁榮期

1934年,俄國音樂家齊爾品在上海舉辦“具有中國風味的鋼琴曲創作大賽”活動,大大鼓舞了創作者們的熱情,江文也創作的《江南風光》和《潯江月夜》、劉雪庵創作的《南來雁》等,都是其中的佳作。而新中國成立后,在“雙百”方針的指引下,更是迎來了鋼琴改編曲創作的第一次繁榮。包含馬思聰創作的《粵調三首》、陳培勛創作的《賣雜貨》、桑桐創作的《內蒙古民歌主題曲七首》、汪立三創作的《蘭花花》等,相對于之前的眾多作品來說,這些作品在形式上更加完整,在內容上也更加豐富,真正將中國民族音樂和鋼琴融為了一體。

(三)“文革”的高潮期

“文革”對于中國鋼琴改編曲來說是一個例外。因為在當時的環境下,任何創新的作品都有可能給創作者帶來麻煩,所以對傳統音樂進行改編就成為了唯一的創作方向,這也推動了中國鋼琴改編曲第一次發展高潮的到來。如王建中的《梅花三弄》《瀏陽河》,黎英海的《夕陽簫鼓》,汪立三的《敘事曲——游擊隊歌》以及黃安倫的《序曲和舞曲》等,都是質量上乘的佳作。

(四)改革開放后的低谷期

改革開放后,伴隨著藝術事業的多元化發展,鋼琴創作在題材上也是越來越豐富,一些創作者片面地認為,對于傳統音樂的改編不是真正意義的獨創,所以使中國鋼琴改編曲一度陷入了低潮,僅有謝耿的《霓裳羽衣曲》、朱嵩的《雙鶴聽泉》等作品問世。這種觀念上的暫時性偏差,是符合事物認知發展規律的,也是中國鋼琴改編曲的一個必然的發展階段。

二、中國鋼琴改編曲的藝術特色

(一)富有內涵的標題

標題性鋼琴作品是浪漫主義時期的代表體裁,當時的創作者為了讓觀眾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內涵,通常會給作品加上一個簡短的標題,從而使整個作品的內容和情感的指向更加明確。這一點在中國鋼琴改編曲中也有著鮮明的體現,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力求使標題成為整個作品的畫龍點睛之筆,一語道出整個作品的內涵,獲得一種“未聞其聲,先解其意”的效果。如黎英海在《夕陽簫鼓》中就對原琵琶曲的標題進行了全部保留,“江樓鐘樓、臨水斜陽、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臺、水深云際、漁舟唱晚、回瀾拍岸、橈鳴遠瀨、欸乃歸舟、臨江晚眺?!睊侀_樂曲不談,僅僅是這些詩意的標題,就能夠給我們以極大的美感享受,而當鋼琴曲響起之后,根據標題產生的一些想象就會得到一一驗證,再一次體驗那種如詩如畫的意境。

(二)惟妙惟肖的音色

一方面,鋼琴素有“樂器之王”的美譽,有著寬廣的音域和豐富的音色,所以其能夠和世界上多個地區和民族的音樂融合在一起。另一方面,中國也是一個器樂藝術十分發達的國家,民族樂器門類眾多,優秀的民族器樂作品也是數不勝數。所以在將其改編為鋼琴曲的過程中,對于原有樂器音色的模仿,就成為了一項重要的內容,不但使改編曲與原作更加契合,同時也使鋼琴的藝術表現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豐富和擴展。如儲望華改編的《二泉映月》,原作品是一首二胡曲,為了模仿出二胡特有的音色,儲望華特意使用了二度和三度的單倚音,從而將主人公內心中的那種哀怨和凄苦表現得淋漓盡致。又如王建中的《百鳥朝鳳》,其本是嗩吶獨奏曲,通過對多種鳥類叫聲的模仿,展現了一幅熱鬧歡快的大自然景象。對此其運用多種手法,分別模仿了笙、簫、揚琴、嗩吶等多種樂器,將百鳥爭鳴的景象描繪得惟妙惟肖。通過這種模仿,不但更加形象地表現了作品本身,也使鋼琴的藝術表現力得到了豐富和擴展,體現出了中國音樂家對鋼琴藝術所做出的特殊貢獻。

(三)民族色彩的調式

調式是整個音樂的骨架,對于音樂風格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為中國音樂來說,其在調式方面和西方音樂有著較大不同,中國音樂普遍采用五聲調式,通過兩個偏音的加入,構成六聲或七聲音階,與西方音樂中的大小調調式體系有著本質的不同。但是鋼琴是一件西方的樂器,其在形制和構造上,自然是以表現大小調音樂為基礎的,這就給中國鋼琴改編曲在調式上制造了一些困難,但是我國創作者卻沒有因此而退縮,而是通過各種靈活的手法,巧妙化解了這一難題,如王建中的《瀏陽河》?!稙g陽河》是一首家喻戶曉的中國民歌,篇幅較為短小,王建中特意采用了將主題進行加花變奏的形式,對原來的結構進行了擴展,將其設置為了引子、起始部、主題部、再現部和尾聲五個部分,通過這種擴展,換來了一個全新的創作空間,也就巧妙解決了曲式方面的難題。

(四)靈活多變的結構

在西方鋼琴作品發展中,因為理性思維一直都是創作主導思維,所以在樂曲的結構上有著嚴格限制和要求,最為經典的即ABA結構,按照統一和均衡的整體原則來發展音樂,單三部曲、復三部曲、奏鳴曲等無一例外。但是,中國音樂在審美上與西方音樂迥然不同,其以感性思維為主導,追求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所以中國傳統音樂幾乎沒有結構方面的限制,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散體性結構,從“散”開始,然后經過或快或慢的發展之后,再回到散板上結束。所以中國鋼琴改編曲也自然會受到這種結構的影響,如儲望華改編的《二泉映月》,就完全遵循了原曲子的結構,采用了對主體進行三次變奏加一個尾聲的形式,每一次變奏都是一次情感的自然抒發,并逐漸形成了整首曲子的高潮,然后再慢慢回落,更像是對原曲的一次裁剪和壓縮。王建中在對《百鳥朝鳳》的改編中,對全曲進行了全新的段落安排,然后再自然將其串聯在一起,給人以散中求同、凌而不亂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中國鋼琴改編曲在結構方面是十分靈活的,將中國傳統樂曲中最精華、最具有特色的部分予以了完整的保留和創新的表現。

(五)橫向線性的旋律

中國傳統音樂是以單聲思維為主的,追求音響橫向的流動和變化,這與西方音樂中的“豎向”追求有著較大的不同,所以這種“線性”也就成為了中國音樂旋律的最大特點,這一點在中國鋼琴改編曲中也得到了充分的繼承和發展。如李瑞星創作的《東方紅》,其本身就是一首耳熟能詳的中國民歌,所以在將其改編為鋼琴曲的過程中,對原有的旋律要予以充分的保留,否則就會產生不倫不類的效果。對此作者基本沿用了原有的旋律,僅僅在一些細節之處加上了一個裝飾音,觀眾一聽就知道是這首民歌,從而獲得了全新的審美感受。王建中改編自歌曲《瀏陽河》的鋼琴曲《瀏陽河》,也較好地保持了原來歌曲的旋律和風格,在唐壁光作曲的歌曲里有4個樂句,共17小節,而在鋼琴曲中,三次完整出現了這17小節的主題。整個旋律線條順暢的向前發展著。

綜上所述,鋼琴自傳入中國之后,已經有了百年的發展歷史,之所以能夠獲得今天的發展成就,與眾多優秀的鋼琴改編曲是分不開的。通過這些作品,不但拉近了鋼琴和民眾之間的距離,豐富了鋼琴的藝術表現力,更讓民族音樂得到了傳承和發展。所以在當前的高琴教學中,理應對這些作品有足夠的重視,并將其主動應用到教學中,這不但是鋼琴教學質量提升的需要,更是中國鋼琴事業發展的需要。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起到拋磚引玉之用,給更多的鋼琴教師以啟示和借鑒,為推動中國鋼琴事業的發展貢獻一分力量。

參考文獻:

[1]方芳.中國鋼琴作品中裝飾音的藝術特色——以幾首中國民族器樂改編曲為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4).

[2]趙麗.20世紀60—70年代中期中國鋼琴改編曲創作之民族風格[J].成功(教育),2007(2).

[3]吳榆.論傳統樂曲鋼琴改編曲與鋼琴音樂的中國風格[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

[4]楊文.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民族化特征[J].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2005(1).

[5]張怡.淺述中國鋼琴改編曲的演奏特點[J].齊魯藝苑,2005(3).

作者單位:鄭州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

(責任編輯:張斐然)

猜你喜歡
創作特色研究分析
淺析嗩吶樂曲《歡慶》的三次變奏
許地山散文的創作特色分析
新時期我國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研究
校園網絡安全的體系研究
淺談廣電光纖通信接入技術
關于變壓器高壓試驗技術的研究分析
礪志典藏 逐夢航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