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周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危險因素分析

2015-10-21 19:51姚詠梅吳丹純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靜脈炎導管局部

姚詠梅 吳丹純

【關鍵詞】外周靜脈導管 感染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492-01

外周靜脈導管是臨床治療的必要通道,PICC置管術自90年代在我國開展以來,以其操作簡捷、使用安全、維護簡單、便于長期留置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但在使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并發癥,靜脈導管感染相關性感染為主,成為醫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若處理不當,會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引發不必要的醫療糾紛。本文立足于近年來外周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研究進展,歸納總結外周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的風險,為臨床工作提供參考。

1、外周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的概念:PICC是血管內導管的一種,是指經外周靜脈(肘正中靜脈、貴要靜脈、頭靜脈,首選貴要靜脈)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達上腔靜脈的下1/3,靠近上腔靜脈與右心房入口處的深靜脈置管術。PICC-RI是指PICC導管留置患者發生的與導管相關原全身或局部感染的統稱。

外周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研究已經整體成熟,關于其診斷、相關護理及治療都有相當多的臨床研究,總體而言分為三方面因素:導管因素、操作及護理因素、宿主因素及病原菌因素。導管因素可分為置管部位、導管材料、導管直徑、導管腔數及外接導管連接裝置、留置管時間等,操作及護理因素可分為:操作技術(熟練度及無菌原則等)、敷料因素及輸注液體等;宿主因素主要涉及宿主免疫抵抗能力,與年齡、基礎疾病等密切相關.

2、外周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

2.1、導管因素

2.1.1置管部位:PICC 常規穿刺點位于肘窩下2橫指處,黃石群等[1]發現穿刺點位于肘窩上4橫指處,靜脈炎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穿刺點。選擇不同的肘部靜脈,靜脈炎的發生率也不一樣,穿刺時應選擇合適的靜脈,首選貴要靜脈,正中靜脈次之,最后選擇頭靜脈。因貴要靜脈粗、直、靜脈瓣少,且在置管體位下是最直、最短的途徑,而頭靜脈內靜脈瓣較多,管腔由粗變細且高低起伏,置管過程中易損傷血管內膜或靜脈瓣,同時可降低置管不到位的發生率。此外,導管末端未到達深靜脈所致的藥物化學刺激,也是發生感染的因素之一。

2.1.2導管材料:PICC 導管在插入靜脈24~48 h后,便有纖維蛋白沉積于導管表面,并逐漸增多,細菌可以在其中繁殖并逃避機體免疫系統和抗菌藥物的殺傷。材質優良的導管表面光滑,可以防止纖維附著,減少細菌粘附、生長的機會。理想的PICC導管材料是無血栓形成的、柔韌、光滑、能抵抗細菌和真菌、纖維蛋白黏附。導管材質按血栓形成下降的次序為:聚氯乙烯、聚乙烯、聚氨基甲酸乙酯、硅膠。[2]

2.1.3導管直徑:研究發現 :不同導管型號患者 PICC 靜脈炎比較 ,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型號大的導管占據血管腔的位置多,導管和血管腔的間隙相對狹窄,血流速度減緩;管徑大,對血管的機械性刺激相應增加,配備的穿刺針和插管鞘相對較粗,要求穿刺點大;同時管徑粗,送管過程中,粗導管對血管內膜的損傷程度要高于細導管,易引發機械性靜脈炎[3]。

2.1.4導管固定:置管后導管的固定很重要.有報道提示將導管拉至與手臂垂直位置后增加導管進出的阻力,同時減少了手臂屈伸肌肉牽拉的影響.降低了導管脫管及進管的可能性[4]。用IV3000以穿刺口為中心無張力粘貼,體外導管呈s、P或u型狀彎曲,透明敷貼固定導管全部及連接器一半。導管固定穩妥后。指導患者正?;顒?,穿刺成功l周內放松術肢,避免肢體劇烈活動及肘關節、肩關節過度甩臂運動,減少肌肉運動對血管壁的擠壓,同時減少局部血管受導管的摩擦,避免機械性靜脈炎的發生。

2.1.5導管通暢:導管堵塞主要與輸注靜脈高營養、血液制品等致血管血栓形成、患者自身粘稠度高、封管不正確、沖管不及時或不徹底、劇烈咳嗽或用力大便后上腔靜脈壓力增高后導管反血等有關,輸注高粘度大分子藥物時,q4h沖管一次,封管應采用正壓脈沖式,用福來喜10ml預充式導管沖管或用20ml濃度為50u/ml的肝素鹽水脈沖式正壓封管,減少堵管的機率。避免劇烈咳嗽或用力大便后上腔靜脈壓力過高等因素,若見管腔內反血,及時沖管,若管腔內積血時間過長,應先回抽確定無血栓后再予沖管。

2.1.6導管腔數及外接導管連接裝置:花天放[5]報道,輸液系統內的污染直接來自于插管連接處及輸液三通處的污染,在輸液系統內如增加1個裝置,污染發生率為0.4%,增加2個裝置,污染發生率可達1.5%。因此,選用單腔導管、減少不必要的間接裝置能有效減少PICC感染的發生。

2.1.7留置管時間: 留置時間越長 ,感染發生幾率越高。INS 推薦可放置一年。研究報道[6] ,在有適當護理措施保護下,PICC留置時間可達249d 。

2.2、操作及護理因素

2.2.1操作人員因素:護士置管的熟練程度與感染發生率成負相關,操作越不熟練,操作時間過長等對局部組織的損傷越大,引起局部炎性反應和導管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反復穿刺對皮下組織以及血管內皮造成損傷 ,局部組織修復時間延長 ,利于細菌入侵。文獻[7]報道 ,2次或2次以上置管成功的患者靜脈炎發生率明顯高于1次置管成功者 。因此培養PICC置管??谱o士,成立靜脈治療小組,開設PICC護理門診具有重要意義。在沒把握盲穿的情況下行B超下插管插,管速度應均勻,不宜過快。如遇到阻力稍往后退,再緩慢前進,不可強行推進。另外操作者是否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原則進行操作,是否嚴格遵守手衛生及穿刺部位消毒有重要影響。

2.2.2敷料因素:敷料的選擇及更換是 PICC 局部護理的關鍵。導管部位的敷料覆蓋被用于限制皮膚部位的微生物生長及菌落增殖。美國 CDC 推薦使用碘酊、碘伏、70%酒精[8],消毒范圍10 cm *10 cm,順時針方向與逆時針方向交替進行,使皮膚消毒更徹底,消毒劑自然待干[9],穿刺時要避開局部感染灶。采用3M透明貼膜,,內置1.5cm×2.0cm小紗布,置管后穿刺點局部按壓30 min,局部加壓包扎24 h,每兩天更換一次貼膜及肝素帽,觀察局部皮膚有無紅斑、觸痛、硬結或膿腫等情況,敷貼有無松動、潮濕、脫落,穿刺口有無滲血、滲液等,及時更換。

2.2.3輸注液體:輸注不同液體可對PICC感染產生影響,輸注營養液比輸注其他液體更容易出現發生感染,由于靜脈高營養液可作為良好的細菌培養基,導致血管內皮損傷,促進血栓形成,同時治療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周期,若上述藥液受到細菌污染 ,經過 PICC 導管輸入體內,由于導管的機械阻隔,宿主的免疫系統難以清除導管內的細菌,細菌就會停留于導管內繁殖,進而引起導管相關感染[10]。在研究過程中發現,行全胃腸外營養(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治療患者大多近24 h連續滴注,滴注前后生理鹽水沖洗不徹底,一些大分子的營養物質黏附在導管壁上,再次為定植菌的生長繁殖創造良好條件。TPN治療的時間越長,管壁上黏附的物質越多,發生感染的危險性越大。研究[11]顯示 ,預防性使用肝素 ,可顯著減少 PICC 的導管血栓 ,減少細菌定植 ,進而降低了 CRBSI 的發生幾率。

2.3、宿主因素: 文獻報道 PICC 的感染與患者的免疫功能呈負相關[12]。薛巧云、郝立新等[13]在PICC使用導管發生輸液反應及導管感染的原因分析中發現:高齡患者(>80歲)、體質弱、免疫力低下、抗感染能力差且住院時間長者較易發生感染。糖尿病 、肝病患者由于免疫力降低,容易引起導管相關感染。 如果出現肝功能障礙,則會導致白蛋白降低,組織修復慢、組織液外滲,進而導致體表寄生細菌沿水腫的組織間隙或是穿刺孔進入血液循環,引起局部甚至是全身性的感染。如穿刺孔臨近存在皮膚的破潰、化膿感染,細菌可能沿皮膚遷徙進入導管間隙,或是過敏體質的患者對導管材料或是敷料過敏后出現皮膚感染。還有文獻[14]報道宿主體內其他部位的感染如尿路、盆腔感染,微生物由上述原發感染部位入血,經血循環流至導管位置,與導管接觸后,在導管上粘附定植,形成感染。即使在上述部位的感染治療好轉后,細菌也可能在導管內生存。

3、小結

隨著外周靜脈置管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PICC置管感染的發生日益增加,對于臨床醫療護理人員而言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導管的改進、操作熟練程度及嚴格的無菌操作有利于控制感染的發生率,但是潛在的危險因素如導管腔及附加裝置增加、輸注營養液、宿主抵抗力低下或者致病菌毒力增加卻使得感染發生率居高不下,尤其在抗生素不合理應用,導致機會致病菌比例增高和細菌耐藥性迅速增強,給臨床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我們應重視這些問題,盡力去避免這些危險因素,才能有效降低PICC置管感染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黃石群,胡敏芝,梁艷芳.PICC穿刺部位對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J].右江醫學,2007,35(4):401‐402.

[2]謝娟.PICC留置導管感染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當代護士,2009,1(學術版)90‐91 .

[3] 尹紅梅,邊志衡,夏梅.血管與導管選擇對PICC置管引發并發癥的影響[J].現代生物學進展,2007,7(8):1220‐1221.

[4]宋宇,王欣然,韓斌如,等.PICC置管后機械性靜脈炎的防護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08,43(3):266—7.

[5]花天放,中心靜脈導管性敗血癥[J].上海醫學,1989,12;55-56

[6]張義慧,王艷萍,黃莉.老年患者PICC置管時間的探討[J].現代護理,2008,14(2):303‐305 .

[7]孔焱,李椰等,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的臨床護理[J].國際護理雜志,2013.4(4),902-903

[8] Diana Tilton.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 Infections in the Critical Care U nit [J] .Crit Care Nurs ,2006,29(2) :117‐122.

[9] 耿輝,王兵,南虹.惡性腫瘤患者留置PICC穿刺點感染的因素及預防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8):1705‐1706.

[10]鐘華 .中心靜脈插管引 起感染的 主要因素及控制措[J].護理研究,2007,15(6):317.

[11]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2007) [J].中華實用外科雜志,2008,28(6):413‐414.

[12]宋昀,王麗.引起PICC導管感染的因素及預防措施[J].當 代護士,2011,8(1):147‐149.

[13]薛巧香,郝立新.2例PICC導管感染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護理研究,2003,17(1):41.

[14]Keri H,Barry F.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long‐term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fections[J].JVIR 2004(4):327‐334.

猜你喜歡
靜脈炎導管局部
日常的神性:局部(隨筆)
基于系統論SPO模型的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干預實踐
凡·高《夜晚露天咖啡座》局部[荷蘭]
護理干預在預防靜脈留置針致靜脈炎的效果觀察
微量泵結合PICC減輕5-Fu導致靜脈炎的觀察及護理效果分析
飛機高壓導管布置探討
丁學軍作品
施樂扣固定抗高壓PICC導管的效果觀察
導管人生
消化內科靜脈炎的護理干預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