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酸堿平衡教學的探索

2015-10-21 19:51吳斌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講授法討論式教學

吳斌

【摘要】酸堿平衡是生物化學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難點內容,本文通過探索各種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來達到使學生更容易和更徹底的理解酸堿平衡各知識點的目的。

【關鍵詞】酸堿平衡 討論式教學 講授法 多媒體演示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508-01

①基金項目:1、2013年安徽省教育廳省級教學團隊項目“生物化學課程群教學團隊(2013jxtd108)”

2、院級生物化學精品開放課程項目(jy2013001)

3、院級教研項目“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高職生物化學教學探索與實踐(jy2012003)”

酸堿平衡不僅是生物化學的重要內容,同時也與膳食營養、臨床醫學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如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的區分及攝入后對人體的影響,嘔吐、腹瀉、嚴重的創傷以及腎、肺功能障礙所引起的酸堿平衡紊亂等。所以學好、學透酸堿平衡這一章節內容對于同學以后進入臨床工作有著更為實際的意義。

但考慮到我校高職學生化學基礎較薄弱,對酸堿的概念理解還不夠透徹,實際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困難。為了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更容易、更徹底的理解酸堿平衡的各個知識點,我從各種教學方法的應用著手,力求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通過課堂討論式教學法引入酸堿平衡概念及調節方式

(一)課前準備階段

作為教師,首先自己在預習本章節內容的基礎上,還要復習與本章內容涉及到的相關章節,如酸性食物涉及到的糖、脂肪、氨基酸代謝,酸堿平衡與電解質平衡的關系中所涉及到水電解質的相關概念。同時還要擴充書上的相關概念,如酸堿的定義(包括高中所學的酸堿電離理論以及高中沒學過的酸堿質子理論和路易斯酸堿理論)、酸堿食物與人體健康的關系等。

其次,對學生的要求是在預習課本的基礎上學習一下酸堿的概念(可以通過高中課本或網絡)以及酸堿食物的概念(通過網絡)。

(二)討論階段

1.將學生分成四組,每一組選一個代表公布最終的討論結果

2.首先提出第一個問題:通過之前對糖、脂肪、氨基酸代謝的學習,結合酸堿的定義,討論一下人體中有哪些酸性、堿性物質?

通過對第一個問題的總結引出第二個問題:人體內本身就有如此多的酸堿性物質,同時我們每天還在不停的攝入酸性和堿性食物,但我人體的體液pH值總是維持在7.35~7.45之間,為什么呢?

(三)總結階段

由學生對第一個問題的討論結果總結出人體內有哪些酸性和堿性物質,通過對各種酸性物質分子的描述,將酸性物質通過是否揮發分成固定酸和揮發性酸,再由此引出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的概念。通過第一個問題引出第二個問題,根據學生討論的結果得出酸堿平衡的概念以及酸堿平衡調節的三種方式,即血液緩沖作用、肺的調節和腎臟的調節。

二講授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討論式教學法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督促學生應用理論和知識解決問題方面較之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有明顯優勢,但不等于討論式教學法可以替代講授法,酸堿平衡中有相當一部分基礎理論和代謝過程的內容需要依賴傳統的邏輯講解進行教學,同時講授法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基本方法,是聯系整個教學的紐帶。

即便是普通的講授法也要力求通俗易懂。在概述酸堿平衡調節三種方式時(即血液緩沖、肺的調節和腎臟的調節),我將酸堿平衡比喻成一場戰役,在這場戰役中,敵方是多余的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這些物質由組織細胞產生,然后進入血液,為了防止敵人對人體的破壞,我方將在這里與他們交戰,即血液是酸堿平衡的戰場。為了對敵人進行個個擊破,我們將血液這個戰場又分為兩個小戰場,即紅細胞內和紅細胞外(血漿)。戰場已經分配好了,那么我方的士兵是誰呢?(在這里進行階段性的討論,引出緩沖對的概念。)士兵很多,但王牌就只有一個,即NaHCO3/ H2CO3。我們通過紅細胞內外的緩沖對來緩沖過多的酸堿,這就是血液的緩沖。如果說在這場戰役中,血液是戰場,在這里面,各種緩沖對直接與酸堿對抗的話,那么肺和腎臟所起的作用就是調配士兵人數的作用,如果我方的士兵多了,就減少供應,如果少了,就增加供應。簡單來說,肺通過呼出CO2的多少來調節H2CO3的含量,而腎臟主要是通過H+- Na交換來調節NaHCO3含量(關于血液、肺和腎的具體的調節方式是通過PPT的動態演示方式來講解的)。

以上我主要是通過類比的方法來講解血液緩沖、肺和腎臟調節的概念,這三種調節方式的關系,以及它們在整個酸堿平衡中的作用,中間穿插了討論法和多媒體演示的方法,學生學起來并不會覺得枯燥。

三通過多媒體演示的方法學習各種化學反應過程

酸堿平衡中最大的難點就是各種具體的化學反應以及各種離子的交換機制,包括緩沖對的緩沖方式、腎臟重吸收NaHCO3的原理以及酸堿平衡與血鉀濃度的關系。如果只是通過講授法進行演示的話,學生只會對著滿黑板的反應式而不知所云。而通過PPT的動態演示的方法,可以將各個反應的來龍去脈、它們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們在各組織細胞之間的交換過程都可以清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能夠更直觀的認識和理解所學內容。

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都是在長期的教育工作中摸索總結出來的,都有各自的優勢,片面的強調其中某一種教學方法,都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復雜的過程直觀化,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

綜上所述,以課堂討論式教學法引入酸堿平衡概念及調節方式,以PPT的動態演示方法來演示具體的化學反應及各組織細胞間離子交換機制,以講授法作為基礎來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將所有教學方法聯系起來作為一個整體,最終使學生達到最好的聽課效果。

參考文獻

[1] 邵紅英.關于醫學高職高專生物化學教學的探討[J].實用醫技雜志,2007,14(19):2641-2642.

[2] 韓大良 彭姝彬.教學內容分析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7):73-74.

[3] 韓大良 彭姝彬.教學內容分析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7):73-74.

猜你喜歡
講授法討論式教學
淺析講授法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運用講授法的辯證認識
討論式教學在高中化學課堂中應用
淺論如何構建高效語文課堂
藥物制劑專業物理化學教學探討
討論式教學方法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討論式教學在《醫學生物化學》教學改革中的實踐
淺談討論式教學
高三歷史教學中討論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講授法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