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燥病中醫治療的一些淺見

2015-10-21 19:51段啟厚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同道入秋秋燥

段啟厚

【摘要】燥證歷來以溫燥、涼燥而立論、立方。但據臨床觀察結果,卻有大量的溫涼相間的病證出現,用清燥湯治療,效果較好。對于涼燥之證,有時用燥熱之藥治療,取得一些療效,這種試探性治療的背后,是因為對一些傳統燥證治療的思維有所拓展,今提出來,請同道批評指導。

【關鍵詞】溫燥,涼燥,溫涼相間燥證,治法用涼潤,溫潤(苦溫平燥法),溫散與涼潤共用法及燥熱治法。

【中圖分類號】R254.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510-02

喻嘉言認為《內經》中“秋傷于濕”是“秋傷于燥”之誤的說法,后世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但前賢認為立秋至秋分這一節令段以秋傷于濕多見,秋分至立冬這一節令段則以秋傷于燥為常見,這是符合節令的變化以及臨床實際的。

并且中醫前輩們在《內經》病機十九條后附了一條“諸澀枯涸,干勁皺揭,皆屬于燥”。喻氏認為“燥勝則干,金位之下,火氣承之?!彼?,燥多呈熱化火化之癥。燥氣過勝則耗傷津液。肺津耗傷則治節不行,不能清肅不行而生膹郁喘逆之證。肺為嬌臟,不能過燥過濕,或因氣候干燥,又加炎熱未盡。如遇五臟津液不足特別是肺津不足之人,可見咳嗽痰稠難出,或干咳痰少而稠黃,胸中郁滿,煩熱而喘,甚有肺葉焦燥至萎者,喻氏創清燥救肺湯治療,甚為合拍。其輕者,或者說直接感受燥熱時邪者,可見干咳、痰少稠黃,咳則胸部灼熱疼痛不適,鼻咽干燥,舌紅少津,或稍有頭痛不適,微熱者,用桑杏湯治療最為合拍。病程稍長者,可選沙參麥冬湯。

按清·雷少逸于《時病論》一書中引沈目南《性理大全》言,“燥屬次寒”。并且說這一說法是千古疑案,一朝得解(反駁喻嘉言)。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白露至秋分以后氣候逐漸涼爽,所以秋燥屬于寒,實乃燥之勝氣,燥之正氣。二者各執一說,后世學者給予并存。因為外界因素,參合病者自身體質,如燥熱氣候合燥熱體質者,就容易形成喻氏一說的燥熱證。如寒濕氣候合虛寒體質者,則雷氏一說的涼燥證容易發病。像今年(2014年)少陰司天,陽明燥金在泉,中見太宮土運。則雷氏一說的寒燥證可能多見。秋涼襲于肺衛者,可見頭痛鼻塞,微惡風寒,喉癢咳嗽,痰少或咳痰不爽,或痰白而稀少,雷氏用苦溫平燥法,選用杏仁、陳皮、荊芥、蘇葉、桂枝、白芍、桔梗及前胡等治療。后世多用杏蘇散治之。右脈欠力者參蘇飲最為合拍。這三方用來治療入秋后咳嗽無熱,有表證者隨選一方都可取效。雷少逸氏另立一論,治涼燥在肺,無表證可循,無肺中飲??蓳???饶娣μ?,或痰少而難出,痰色多白,喉間干癢不適,甚或胸肋引痛,脈沉,苔薄少津,用溫潤辛金法治之,治方遣藥用意如下:炙紫苑溫而且潤,能暢上焦之肺,蒸百部亦溫潤。暴咳久咳皆宜,松子潤肺燥,杏仁利肺氣,款冬與冰糖為治干咳之單方,陳皮用蜜實,祛其燥性而理肺,肺得溫潤而咳逆自止??创朔綐嬎季毲倚路f,且與病癥較為合拍,故不厭其煩錄出,以供同道參考。另外張景岳用金水六君煎也可以參考。

治涼燥一證,前人和自己都有一些經驗,在此一并提出,與同道研討。鄭欽安氏及其傳人火熱派用炙甘草,炮黑姜、黃芪、當歸、五味子治“平人干咳無痰”之證,并言神效。劉禹錫《傳信方》中錄有一藥方,治干咳久咳不止,極有效驗,外人百般詢問而不外傳,后經劉禹錫一再詢問,始告用干姜、胡椒、炙皂角三藥碾末,溫開水送服,并說不告外人的原因是:大多數人治咳嗽,多用清肺潤燥止咳之藥,而今用此溫燥之藥,恐他人嘲笑爾!《金匱要略》中苓甘五味姜辛湯治中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十余年前有一同事,五十余歲,入秋后即發咳嗽,已三月余。曾更替使用多種強效抗生素及止咳藥物,始終無效。筆者與幾個朋友煮吃豬腳附片,該同事也想吃,經詢問病史,癥狀主要為頻頻而咳,胸中似有痰,但力咳之后,始咳少量稀薄泡沫痰,脈大稍促而欠力,舌質淡,舌苔白薄而潤,建議可以吃,吃后第二天,咳減十之六七,第三天、第四天竟然咳嗽完全停止(第三天、第四天未繼續食用)。取效之快,療效之好,竟大大出乎該同事和我的意料,她很感謝我,我也從中受到諸多啟發。另外,筆者每愚入秋后,皮膚干枯不榮患者,就選用八珍湯或歸脾湯加防風、秦蘇、菟絲子、巴戟天等藥,療效很好。這也算治秋燥之一法吧。之所以舉這么多例子,意在說明用溫潤,溫燥之藥治秋燥咳嗽是能使凝滯之津液蒸騰于肺中,肺反不燥而咳止,肺宣散敷布功能正常,則肌表也可以得到濡潤。

秋燥之證歷來溫、涼分明,甚至有人會偏執一說,出現水火不容之勢,但據筆者觀察,溫涼并見于一身之證,在臨產上也并不少見,入秋至冬,自己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組征候群;胸部灼熱疼痛,咳時更甚,咽喉不適,咽峽紅赤,鼻中干癢,或烘熱生皰結痂,或見口唇皰疹,但同時又見流清涕,頭痛惡寒,咳痰少而稀白,甚或脘痞納少惡心等。筆者就選用《長江選話》中的清燥湯加減,清燥湯方作者言,燥傷肺衛溫涼分,亦有溫涼相間因,清燥湯用防杏翹、甘桔薄荷瓜萎根。自己每于方中加入陳皮、茯苓、苡米、麥芽等。皰疹加蟬蛻、僵蠶、板藍根等,以前每遇到這種證候群,就覺束手,現在心里有主見,用此法就取效較好,有發熱者,加用小柴胡湯則往往手到病除。

綜上所述,燥傷肺衛之證,不必拘于一家之說,見溫熱燥邪,用涼潤之藥,稍加理氣健胃之品。寒涼見證則用苦辛溫散之劑,以蒸騰津液,敷布全身而燥證可解,溫涼之證并見時,可溫涼之藥并投,如清燥湯加味等。我們沒有必要說那一派更合理一點,古今的醫學實踐者們當發現原來的理論不能滿足現實的臨床實際時,他們不囿于固有之說,而是以自然科學思想作指導,參合自己的經驗與臨床觀察的結果,獨辟蹤經創造新的一套學說,從而滿足臨床實際需要,使中醫理論及臨床治療得到不斷的豐富和完善以及發展。點滴淺見,請同道指正。

猜你喜歡
同道入秋秋燥
新秋印象
王春書
秋燥不中招
輕裝入秋
同道大叔蔡躍棟:大叔是這樣煉成的
做好七件事 秋天不生病
時尚入秋心機get
入秋食肉
同道大叔:有顏又有才的小鮮肉
女生喜歡一個男生是什么感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