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品管圈對降低急診科檢驗標本漏采率的效果觀察

2015-10-21 19:51劉貴琴王改華付惠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急診科品管圈

劉貴琴 王改華 付惠

【摘要】目的:探討品管圈對降低急診科檢驗標本漏采率的應用效果。方法:成立救生圈,確定“降低急診科檢驗標本漏采率”的活動主題,利用PDCA循環擬定活動計劃書、現狀調查、要因分析、制定對策并組織實施、效果檢查、標準化等。結果:急診科檢驗標本漏采率由實施前的6.25% 降低到實施后的1.5% 。結論:品管圈活動有利于降低檢驗標本的漏采率,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從而提升了護理質量,發揮了團隊成員的創新 意識、責任意識,使科室經濟效益不斷提高。

【關鍵詞】 品管圈 急診科 檢驗標本漏采

【中圖分類號】R741.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543-01

品管圈指的是由工作場所相近或互補的工作人員,為了解決問題,突破工作績效,自發組織的一個小團體,按照特定的科學程序解決工作現場、管理、文化等方面發生的問題,并進行全面的質量持續改進。我院急診科自從實行電子醫囑以來,存在漏采檢驗標本的現象,造成病人滿意度下降。我科于2014年9月-10月開展品管圈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具體做法與體會報道如下。

1 救生圈介紹

1.1 人員組成 由科室護理人員自發組成,由護理骨干擔任圈長,護士長擔任輔導員,科內各層級護理人員擔任圈員,共有圈員9名,負責各分管項目的實施。

1.2 活動階段 包括主題選定、擬定活動計劃書、現狀調查及原因分析、目標設定、對策擬定及實施與效果評價、標準化。

2 方法

2.1. 主題選定 采用頭腦風暴法擬定“規

范輸液執行單簽名”、“加強對輸液病人的巡視”、“提高手衛生依從性”“降低檢驗標本漏采率”等活動主題。通過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等評分比較,最終將“降低檢驗標本漏采率”確定為活動的主題。其原因是因為急診科檢驗醫囑由原來的紙質醫囑剛電子化,護理人員對此流程不熟悉,再加上無專人管理,責任心不強,時有漏采檢驗標本現象,造成病人退費,從而對護理工作不滿意,對醫院不滿意。

2.2 擬定活動計劃書 本次活動定為2個月,利用甘特圖將每個步驟進行人員分工和時間分配

2.3 現狀調查及原因分析 由圈員對急診科2014年1-8月檢驗標本采集情況進行統計,共256例,漏采例數有16例,漏采率為6.25%。圈員運用魚骨圖分別從“人”、“環”、“法”、“物”四方面找出主要的、必須先解決的原因,見圖一。經過小組成員收集資料,利用柱形圖、查檢表(見表一)統計分析決定,“檢驗流程不合理”、“無專人管理”“檢驗醫囑電子化”為本期改善的重點。

圖一

表一

活動前調查表

標本漏采要因 缺陷例數 百分比% 累計百分比%檢驗流程不合理 4 25 25%無專人管理 3 18.75 43.75檢驗醫囑電子化 3 18.75 62.5檢驗標識不顯現 2 12.5 75人力不足 1 6.25 81.25病人流動性大 1 6.25 87.5責任心不強 1 6.25 93.75醫護溝通欠缺 1 6.25 1002.4 目標設定 根據救生圈主題評價表確

定圈員能力為87.3%,按品管圈方法給出的方式計算出目標值。目標值=現況值-(現況值×累計百分比×圈員能力),設定因“檢驗流程不合理”而發生缺陷的目標值=4-(4×25%×87.3%) =3;設定因 “無專人管理”而發生缺陷的目標值=4-(4×25%×87.3%=3;設定因“檢驗醫囑電子化”而發生缺陷的目標值=3-(3×18.75%×87.3% =2.

2.5. 對策擬定及實施 根據5W1H原則 (What—什么、Where—在哪里、Why—為什么、When—什么時候、Who—誰、How—怎么做),圈員經過頭腦風暴,將關聯圖中主要原因羅列出來,逐個進入PDCA循環。針對“檢驗流程不合理”問題,規范了檢驗流程,即病人繳費→核對發票及診療卡信息 →打印條形碼→雙人核對→選擇標本容器→ 采血、尿、糞標本→登記并再次核對,并在患者信息登記本加增有無檢驗一欄,這樣可把控各個環節存在的漏采隱患。針對“無專人管理”問題,制定了專人管理、專人核對檢查制度,要求主班負責核對、采集標本、登記,治療班負責檢查采血登記本記錄,通過雙人核對監督,避免標本漏采。針對“檢驗醫囑電子化”問題,要求護士常規核對處置單、發票及診療卡信息,并多與醫生溝通,防止檢驗遺漏。

3. 效果確認

3.1 有形成果 開展品管圈活動前 ,抽查256名檢驗患者,有16人漏采標本;開展品管圈活動后,抽查130名檢驗患者,有2人漏采,見表二。標本漏采率由原來的6.25%降為1.5%,見表三。病人及時得到診治,滿意度提高;同時退費現象減少,科室經濟效益增加,護士工作質量提高。

表二活動后調查表

3.2 無形成果 實施品管圈活動前后, 我科對圈員的工作熱情、團隊精神、責任與榮譽感、個人表達能力 、創造性思維及對QCC手法應用的認識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品管圈活動實施后,圈員的工作熱情 、 團隊精神、責任與榮譽感、個人表達能力 、創造性思維及對QCC手法應用的認識都有了不同程度地提高,計算機應用水平也突飛猛進。

4.討論

品管圈活動是一種新的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使管理可以做到無縫隙銜接,另外給員工提供了一個可以展示聰明才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舞臺。通過這次品管圈活動制定了檢驗標本采集流程,使急診科護理管理有序化、標準化。同時也提高了急診科的護理質量,提高了病人的滿意度。因此,品管圈活動可作為一項長期的活動持續改進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鄭艷 陳實娥 李艾華 劉慶 運用品管圈降低急診科急救物品缺陷率的效果觀察 [1]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1(3)1672-9676

[2] 金玲玲 李遠等 品管圈在降低檢驗標本重送件數方面的應用 [1]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16)1001-7585

[3] 崔新蕓 黃秀珍 袁梁 品管圈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1]江西醫藥2013.11(1)1006-2238

猜你喜歡
急診科品管圈
品管圈活動在提高肺結核患者痰標本留取合格率中的應用
急診科護士分層培訓的實踐與探索
某院急診科疼痛藥物使用分析
分析急診科腦出血昏迷患者搶救治療的臨床效果
應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對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的作用
產房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品管圈應用的療效分析
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品管圈活動在眼科患者視力檢查中的應用及對漏查率的研究
急診科平戰兩用負壓病房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