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干預對慢性腸炎患者依從性的影響

2015-10-21 19:51譚壯忱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心理干預

譚壯忱

【摘要】目的 探討心理干預在治療慢性腸炎治療中的價值。 方法 300例慢性腸炎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黃連素治療慢性腸炎,觀察組除給予對照組治療方案外,進行放松療法、合理情緒療法等心理干預,療程2周,1月后比較患者腹痛、腹瀉緩解情況結果以及治療有效率。 結果 經過心理放松療法、合理情緒療法之后,腹痛腹瀉等慢性腸炎癥狀在1w,2w時臨床癥狀明顯緩解,觀察組治愈率和有效率優于對照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表明觀察組在治療效果方面優于對照組。 結論 對于慢性腸炎的治療,考慮到其具有身心疾病的特征,結合心理治療的綜合措施療效優于單純使用藥物。

【關鍵詞】慢性腸炎; 心理干預; 價值探討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545-02

前言

慢性腸炎是消化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具有病程長.易復發等特點,引起慢性腸炎的主要病原體有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病程多在2個月以上,最新的研究表明慢性腸炎是各種生物因素和心理社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多呈慢性反復發作過程[1]。黃連素主要從黃連,黃柏以及三顆針等植物中提取,是治療慢性腸炎的常規用藥。近年來,根據“生物-心理-社會”理論,生物因素和心理社會因素共同參與了慢性腸炎的發病過程,本文重點探討心理干預在慢性腸炎治療中的價值[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門診診治的慢性腸炎患者136例,臨床表現為上腹脹痛、惡心、暖氣、反酸、燒心感,隨機分為對照組72例,觀察組64例,其中男86例.女50例,年齡20~75歲,平均30.5歲;病程2個月~10年,平均3.4年。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有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且病程均超過2個月,診斷為慢性腸炎活動期,且排除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

1.2 方法步驟 將168例慢性腸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88例、觀察組80例,兩組男女比例、年齡、職業分布、文化程度、病程長短經卡方檢驗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對照組給予復方黃連素片30mg/次,每日3次(成都森科制藥有限公司),療程2周,比較患者腹痛、腹瀉緩解情況結果以及治療有效率。觀察組除給予上述藥物治療,期間開展心理治療,通過面談與心理測試,評估患者心理狀況并制定個性化心理治療方案。主要采?。孩倮硇詫Υ驼J真聽取患者主訴,避免對患者的認知方式橫加指責,應表現出充分的理解,可適時地提出其他的認知方式;②向患者講解一些慢性腸炎的常識,使他們認識到慢性腸炎可防可治,增強其治療的信心,消除其對疾病的恐懼心理;③采用松弛療法、生物反饋治療和心理支持等療法循序漸進推進治療。觀察組每周治療3次,共6 次。

1.3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在治療第1、3、7、14d記錄腹痛緩解情況,治療2周后檢查便常規以及觀察腹痛腹瀉緩解情況,1月后統計治愈率以及有效率。

1.4 療效判斷標準 痊愈:大便常規正常,無白細胞及病原體;顯效:大便常規中少量白細胞或少量病原體;有效:大便常規中中量白細胞或中量病原體;無效:大便常規中大量白細胞或大量病原體。治愈率=痊愈、顯效例數/病例數,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病例數。認定復發的標準:在判定為臨床治愈的患者中,半年內出現上腹痛、惡心、暖氣、反酸、燒心等3種以上癥狀的判為復發。

1.5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均以 表示,各指標均數經Levene檢驗方差齊性,所有計量資料均經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 結果

2.1 兩組腹痛緩解情況比較 治療7、14d后,兩組腹痛、腹瀉癥狀緩解人數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腹痛緩解情況比較

3 討論

研究表明,慢性腸炎是一種由多種因子影響和共同作用引起的常見疾病,近年來隨著心理生理學的發展,認為心理因素易引起機體神經內分泌失調,其對慢性腸炎的發生發展至關重要[3]。慢性腸炎患者多經歷過負性生活事件,眾所周知,當發生了不快樂的事情時,人就表現出憤怒、 恐懼、焦慮、憂愁、悲傷、痛苦等負性情緒,如果這些情緒強度過大或時間過長,都會使人的心理活動失去平衡 ,導致神經系統功能和內分泌失調[4]。當前常規藥物治療主要使用以“黃連素”為主的中成藥治療方法,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提升了慢性腸炎愈合率。但是此類治療方案往往忽視心理治療,容易形成依賴于消炎藥物的思維,致使藥物治療的療程拉長、療效降低、復發率增高。因此,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患者恰當、可行的心理干預便顯得尤為重要[5]。人的心理活動通常與情緒活動相關聯。

綜上所述,慢性腸炎的治療,不僅要注意采用基礎的藥物治療,不斷推進新藥研發提高藥物有效率,還要注意結合心理干預,從神經內分泌的角度調節和改善患者生物活動情況。因此,在基本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心理治療可以幫助提高慢性腸炎的治愈率,降低復發率,值得進一步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林英等, 積極心理治療對慢性腸炎患者負性情緒及療效的影響. 西部醫學, 2012. 24(7): 第1353-1355頁.

[2] . 楊淑梅與王秀云, 認知行為心理治療降低慢性腸炎患者疾病不確定感的效果研究. 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8): 第364-366頁.

[3] . 黃裕明與何春玲, 心理治療對藥物治療慢性腸炎療效的影響. 實用醫學雜志, 2011. 27(13): 第2378-2379頁.

猜你喜歡
心理干預
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預
淺析精神障礙患者康復期的心理干預
心理干預在肝硬化護理中應用效果分析
關于留守兒童問題相關主體培訓研究
人文護理對“三無”精神病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分析
藥物聯合綜合心理干預治療乳腺增生的臨床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