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析兒科藥物在護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和解決對策

2015-10-21 19:51周彩霞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解決對策

周彩霞

【摘要】由于兒童各臟器器官發育的不完全,生病時對藥物代謝酶分泌不足或缺少,腎功能發育不完善對藥物的清除能力差,這些因素很容易導致藥物在兒童體內殘留,兒童對藥物的敏感性較高,容易產生不良反應,更有甚者會危及生命,因此,兒童在患病時期用藥要比成人更加謹慎,故本文就兒童患病時期合理用藥進行淺析。

【關鍵詞】兒科藥物;注意的問題;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571-01

導讀:在對兒科護理工作中進行探索時,關于藥物的應用上需要了解兒童的生理特性和藥物的效用。

1兒童生理的特性和藥物在體內的循環過程

1.1生理特性人從嬰兒開始到長大成人,其體內器官的發育到對其他事物的代謝能力的提高都是在不斷地變化發展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各器官也逐漸趨向成熟。根據醫學對兒童的生理解剖來分析兒童時期的生理特性,一般認為兒童分為六個階段,即胎兒期:這個時期是胎兒各器官的形成階段,這個階段又是最敏感的階段,任何一種藥物都可能導致胎兒器官的損傷或者死亡。新生兒階段:該階段由于從母體出來要獨立面對周圍的環境,所以這個階段也是患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時期;嬰兒階段:該階段新生兒得到了母乳的喂養,以及體內免疫力的提升,身體得到了快速的生長,但是該時期容易患上營養性疾??;幼兒期:該階段嬰兒的身體得到了生長,對外界病菌具有了一定免疫力,一般不容易發??;學齡階段:該階段各器官基本長成,體內也具備了藥物代謝能力;青春期。

1.2體內過程

1.2.1兒童期藥物在體內的吸收:藥物的理化性質決定了藥物在體內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個體的情況以及給藥的途徑也是決定了藥物吸收的程度,由于新生兒童器官發育的不完全,尤其是胃部分泌的胃酸濃度較低,胃部排空胃酸的速率也會大大降低,并且兒童由于受到哺乳方式、生產過程的安全性以及后期飲食的影響,這些都會導致肌肉吸收藥力的不完全,例如,通過皮膚注射給藥和通過內服給藥吸收會有很大的不同。

1.2.2藥物在體內的分布:體內脂肪的含量、體液空隙的比例以及蛋白質的結合程度都能影響藥物在體內的分布,也是藥物在體內分布的重要因素。一般情況嬰幼兒比成人的脂肪含量要低,體內組織液的形成相對緩慢,藥物轉化成蛋白的能力結合也低,并且新生兒的血腦屏障等相應器官都沒有發育完全,藥物對體內中樞神經的刺激要高于成人,很容易造成體內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

1.2.3藥物的排泄:肝臟是排泄藥物的主要器官,肝臟中有很多微粒體酶能促進藥物的快速分解,所以肝臟是人體內的主要藥物代謝器官。而新生兒由于器官發育的不完全,體內所含有的微粒酶較少,新生兒在出生八周后,這種促進酶才能基本達到成人的標準。新生兒大量給予氯霉素可導致灰嬰綜合征;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卡馬西平為肝藥酶誘導劑,丙戊酸鈉為肝藥酶抑制劑,合用時應注意藥物相互作用產生的不良反應。

1.2.4藥物的排泄:兒童,尤其是新生兒腎血流量低,腎小管分泌及重吸收能力差,腎小管泌酸能力低,尿pH高,易藥物清除減緩蓄積中毒。因此給藥時應注意新生兒月齡、藥物劑量及給藥間隔。

2兒童期藥物的使用方法

2.1對于兒童時期發病應該要適用何種藥物,作為主治醫師應該做出個明確的診斷,這要求醫生要熟悉藥物特性以及應該適用的計量,藥物合理的選擇是減少兒童對藥物產生不良反應的重要原則。畢業論文范文所以,應遵循“可用1種藥物治療時就不用2種藥物”的原則。

2.2選擇合適劑量:兒童藥物劑量計算方法包括折算法、體質量法、體表面積法等,應根據具體情況及臨床經驗適當選用。

2.3劑型選擇要合理:兒童時期發病應該選擇相應的劑型,錯誤的劑型會給兒科后期的治療帶來缺陷,近些年我國的醫藥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醫藥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傳統的口服方法代替了注射,并改善了藥物的口感,對于藥物的服用次數及時間也得到了更好的把握,藥性也達到了預期的治療效果,但同時由于藥品的增多,藥的療效也同質化但還有細微的差別,由于兒童各方面生長發育的不完善,這些差別都容易造成兒童身體的損害,所以醫生在選擇適用藥品的同時一定要謹慎。

2.4選擇給藥途徑:正確的給藥途徑對保證藥物的吸收、發揮作用至關重要。一般來說,能口服或經鼻飼給藥的小兒,經胃腸道給藥安全;皮下注射給藥可損害周圍組織且吸收不良,不適用于新生兒;地西泮溶液直腸灌注比肌內注射吸收快,因而更適于迅速控制小兒驚厥;由于兒童皮膚結構異于成人,皮膚黏膜用藥易被吸收,甚至可引起中毒,體外用藥時應注意。

3小結

總之,小兒用藥的主要原則是:明確診斷,根據病情及個體差異,合理選用藥物,掌握劑型、劑量及療程,不濫用藥物。臨床醫師應充分了解小兒不同發育時期的解剖生理特點,藥物的特殊反應,嚴格掌握兒科用藥指征,堅持合理用藥,并充分考慮小兒禁用或慎用的藥物,才能在取得良好療效的同時不至于發生不良反應;并需克服濫用維生素、抗生素、解熱鎮痛藥及丙種球蛋白的現象。用藥的劑量應隨小兒成熟程度及病情不同而不同。近年來肥胖兒童比例增加,根據血藥濃度測定發現,按傳統的體質量計算劑量,往往血藥濃度過高,故肥胖兒童的個體化給藥也是當前研究的新課題。臨床醫師還應注意給藥間隔時間,避免給藥次數過多、過頻,監測嬰幼兒體內藥物濃度很重要,因此有條件的醫院應測血藥濃度來調整給藥劑量和間隔時間;并根據小兒特點,選好給藥途徑。小兒合理用藥、保證小兒健康成長關系到祖國的未來、生存與發展,具有現實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猜你喜歡
解決對策
擔和平崛起大國形象,建和平穩定中日關系
硬筆書法教學問題及解決對策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狀況研究
余額寶的理財方式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論中小型企業成本會計核算及分析研究
對影響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原因及對策的研究
輸電線路運行事故及其解決對策
淺談施工企業項目部工會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