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頭癌的CT診斷(附16例分析)

2015-10-21 19:51冉崇建趙勇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X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術

冉崇建 趙勇

【摘要】目的 分析胰頭癌的CT表現,探討CT檢查在胰頭癌診斷中的價值。方法 7例CT平掃,16例CT增強掃描動脈期、胰腺實質期,對橫斷面圖像進行多層面重建及后處理。結果 16例胰頭區低密度或部分輕微不均勻強化結節或腫塊伴有胰膽管擴張。 結論 CT增強雙期掃描是診斷胰頭癌可靠的檢查方法。

【關鍵詞】 胰頭癌;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604-03

胰頭癌是胰腺癌最常見的類型,是起源于胰腺導管的高度惡性腫瘤,常伴有胰頭增大、胰膽管擴張及臨床消瘦、黃疸。收集我院術后病理證實的16例胰頭癌,進行回顧影像資料分析,旨在提高診斷能力。

1 材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05年6月—2013年10月診斷的胰頭癌16例,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齡46-65歲,平均年齡54歲。病程3月-2年。主要癥狀:14例表現為上腹部疼痛不適,11例有不同程度黃疸,5例體重減輕。輔助檢查(超聲)發現胰頭增大13例。16例病人經手術病理證實為胰導管腺癌,區域淋巴結增大3例,肝轉移結節2例;肺轉移1例(穿刺活檢)。

1.2 檢查方法

16例檢查使用美國GE公司hispeedCT/I和德國西門子公司SOMATOM Emotion16層全身CT機,掃描前5~10min口服溫開水約1000ml充盈胃。7例先常規平掃,層厚2 mm 、10mm,層距2 mm 、10 mm。16例行CT增強薄層掃描,層厚2 mm 、5mm,間距2 mm 、5mm。增強造影劑采用碘海醇(64.7g) 100mL或碘佛醇(66.0g)100 mL,高壓注射器肘前靜脈團注。注射后25—30s后開始動脈期掃描;注藥后60~65s胰腺實質期掃描,對原始橫斷面圖像進行多層面重建及其它后處理。

2 結果

2.1 胰頭影像改變:14例胰頭形態欠規則,2例勾突圓鈍。16例結節、腫塊最大直徑25mm-50 mm。平掃為稍低密度或低密度影,增強掃描均表現為低密度或部分輕微不均勻強化結節、腫塊,CT值在40—60Hu之間。3例中心部分囊變。

2.2 16例胰膽管不同程度擴張,“雙管征”(圖1)。2例膽總管內結石(圖2)。

2.3 2例胰腺體尾部縮小。

2.4 腹膜后淋巴結增大3例,肝轉移結節、腫塊2例;肺轉移結節1例(圖3)。

3 討論

胰頭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以往診斷較為困難,隨著螺旋CT雙期掃描技術的應用,可以顯示胰腺腫塊的位置、大小及其與周圍血管的關系,對胰頭癌的診斷率有明顯提高。胰頭癌的早期檢出及判斷腫瘤能否手術切除,對其治療結果有著重大意義。

3.1 胰頭癌CT掃描觀察要點:(1)、病灶部位、大小及密度;(2)、肝外膽管和/或主胰管是否擴張及擴張程度;(3)、有無膽總管與胰管同時擴張的“雙管”征;(4)、有無胰周脂肪及血管浸潤;(5)有無淋巴結增大;(6)、有無肝臟、腹膜及他處轉移。

3.2 由于胰頭結構小、解剖關系復雜,特別是直徑≤20 mm的小胰頭癌,CT掃描時常呈等密度或細小占位,一般不引起胰頭輪廓的改變,很難檢出、極易漏診,本組(圖2)病例膽總管內結石伴膽總管及肝外、內膽管重度擴張,只考慮了結石,忽視了胰頭增大,將肝內轉移結節誤認擴張的肝內膽管。如果早期小的胰頭癌胰周包膜無浸潤,無遠處及淋巴結轉移,均可作手術切除。所以,早期影像學診斷是決定手術能否切除及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一個重要指標。

3.3 90%以上胰腺癌來自胰管上皮細胞,腫瘤組織具有圍管性浸潤的特性,早期引起胰管狹窄、阻塞,繼而出現遠端胰管擴張[1],胰管擴張早于胰腺外形輪廓的改變。因此胰膽管擴張在早期胰頭癌診斷中有重要價值。

3.4 由于胰腺血供十分豐富,增強時強化明顯,胰腺癌多數為管腺癌,相對其胰腺組織來說為乏血管腫瘤,在動脈期增強掃描呈相對低密度灶,腫塊的大小、形態及邊緣可清楚顯示,腫瘤病灶易被發現[2];胰腺實質期掃描胰腺實質增強明顯而均勻,亦有利于病灶顯示。下列情況應CT增強掃描以便檢出早期胰頭癌:(1)、胰頭癌胰管擴張早于胰腺外形輪廓的改變,CT平掃發現胰管擴張而無胰腺外形輪廓及密度改變時,應行CT增強掃描;(2)、胰管阻塞胰腺組織呈纖維化、萎縮,CT平掃描胰頭出現密度、輪廓改變及胰膽管擴張時,應行CT增強掃描;(3)、正常胰腺組織約75%可見胰腺小葉,胰腺癌可使胰腺小葉結構消失[3],CT平掃發現胰腺小葉結構消失時,應行CT增強掃描。(4)、胰頭癌缺乏明確的包膜,早期即有胰周浸潤;來源于腺泡細胞的胰頭癌可能無胰管擴張時, CT平掃發現胰頭稍大或外形欠規則、胰周脂肪浸潤且無胰管擴張,應行CT增強掃描,本組(圖3)病例3月前診斷胰頭癌手術未能切除,現胰頭腫塊中心小囊變伴腹膜后淋巴結增大,左腎前方腫塊形成,左肺下葉多發結節,提示胰頭癌惡性程度高、早期即有胰周浸潤、轉移可能。CT增強掃描出現低密度病灶,則應考慮胰頭癌的可能。胰頭癌CT平掃時CT值約30~50Hu;雙期螺旋CT增強掃描動脈期和胰腺實質期均表現為低密度腫塊,CT值約40~60Hu,動脈期、實質期腫瘤與正常胰腺組織的CT值差約35-60Hu,明顯低于正常胰實質密度,腫塊與正常組織之間CT值差愈大,愈易被檢出。

3.5 胰頭癌需要與總膽管細胞癌及胰頭部腫塊型慢性胰腺炎鑒別:總膽管細胞癌早期表現為膽總管及肝內膽管擴張,而胰管不擴張,胰頭區常不易發現腫塊,增強掃描膽總管管壁不規則增厚;腫塊型胰腺炎胰頭腫大外形光整、無分葉,增強密度均勻,有時可見鈣化,沿主胰管走行的鈣化是診斷胰頭腫塊型胰腺炎的可靠征象[4],腎周筋膜增厚,一般容易鑒別。

總之,CT平掃可以發現胰頭癌胰頭大小、形態、密度的影像改變及胰膽管擴張等間接征象,CT增強掃描能發現胰頭區明顯低于正常胰實質密度的低密度結節或腫塊,因此,胰頭癌增強雙期掃描是必需的。

參考文獻

[1] 田笑,梁廣路.胰頭部腫塊型慢性胰腺炎與胰頭癌的CT鑒別診斷[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學雜志,2010,21(8):551.

[2]王連紅,白衛云. CT檢查對胰頭癌和胰頭部炎性腫塊的應用與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3):114.

[3] 盧延,張學哲。胰膽CT與MRI[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81.

[4] 韓興冰,姜冠華. 螺旋CT在胰頭周圍腫塊與胰頭癌中的鑒別診斷與分析[J].濱州醫學院學報,2010,33(1):64.

猜你喜歡
X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術
原發性腸系膜上動脈夾層的多層螺旋CT征象分析
多序列聯合應用MRI檢查在早期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的診斷價值
彌漫性軸索損傷CT、MR動態觀察
X線平片及CT診斷外傷性肩關節脫位的價值
杓狀軟骨脫位的128層CT診斷
兒童川崎病冠狀動脈損害的CTA表現
中央型肺癌螺旋CT診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