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漿細胞性乳腺炎20例診治體會

2015-10-21 19:51白山代春梅孫宏偉高雅慧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治療診斷

白山 代春梅 孫宏偉 高雅慧

【摘要】 目的 探討漿細胞性乳腺炎的臨床特點、診斷及治療方法。方法 :回顧分析我院20例漿細胞性乳腺炎的臨床診療過程及其治療體會。結果 20例患者全部行手術治療,18例治愈,2例術后存在切口紅腫、滲液,愈合不佳等情況經保守治療而愈。結論 漿細胞性乳腺炎病情復雜,誤診率高,易反復發作,手術切除是較有效的治療方法,正確選擇手術時機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 漿細胞性乳腺炎;診斷;治療

【中圖分類號】R47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629-01

漿細胞性乳腺炎又稱乳腺導管擴張癥,好發于非哺乳期中青年婦女,是一種非感染性乳腺炎癥。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非周期性乳房疼痛、乳頭溢液、乳頭凹陷、乳暈區腫塊、乳頭部瘺管等。臨床上則多見為乳房腫塊、乳頭部瘺管等。臨床上則多見為乳房腫塊、乳頭溢液或兩者均有的表現。此病臨床上較少見,其發病率約占乳房疾病的2%[1]。由于缺乏特異性,極難與乳腺癌相鑒別,易造成誤診誤治。漿細胞性乳腺炎病灶多在乳暈附近,局部紅腫,疼痛。一般不發熱。過幾天可以自行消退,當勞累、感冒等抵抗力低下時再次發作,一次比一次重,臨床醫師一般認為是小膿腫,或用抗生素治療,最后切開引流,就形成了瘺管。有時紅腫自行破潰,同樣長久不愈。病灶還可多處發生,形成多個瘺管,甚至彼此相通,乳房千瘡百孔,像乳腺結核。腫塊如果離乳頭較遠,與皮膚發生粘連,像乳癌。所以應當了解漿細胞性乳腺炎,不要延誤診斷,爭取一次性治愈。

筆者對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住院治療的20例患者的診療進行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例患者均為非哺乳期女性,年齡22~39歲,平均(27.5±9.5)歲,所有病例均經術后病理證實,均已婚,均有生育哺乳史,均為單側發病,其中右側9例,左側7例,病程7d~5年,所有患者均無明顯發熱及中性粒細胞升高。

1.2 1臨床表現 :①乳房腫塊型6例(35.66%),表現為乳房內微痛或無痛的腫塊,腫塊多位于乳暈周圍,局部皮膚無明顯紅腫,不發熱。腫塊大小2~7 cm;②乳頭溢液型5例(30.75%),其中漿液型2例,漿液血性或血性3例;③急性膿腫型5例(21,59%),表現為乳房紅、腫、熱、、痛,部分患者膿腫自行破潰,全身炎性反應輕微;④慢性瘺管型4例(12%),主要表現為膿腫反復破潰或切開引流后形成經久不愈的瘺管。除上述表現外,伴有乳頭內陷7例、伴有腋窩淋巴結腫大8例。

1.3 輔助檢查:所有患者均行血常規檢查,白細胞增高僅例(18.45%),全部患者均行乳腺彩超檢查,提示實性、囊實混合性低回聲結節或不規則散在液性暗區,乳腺鉬靶檢查發現有腫塊影,5例乳頭溢液涂片脫落細胞學檢查未找到癌細胞,乳腺導管造影15例,均提示乳腺導管擴張,全部病例術前均未行針吸細胞學檢查。

1.4 手術方法 腫塊區段切除術14例,術中常規行快速冰凍病理檢查。乳腺導管剝離術6 例,術中按壓乳頭確定溢液導管,置入細套管針注入亞甲藍少許,于乳暈旁做放射狀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暴露藍染乳腺導管,沿導管區段切除藍染乳腺組織,切除標本常規快速冰凍病理檢查。術中均用可吸收線縫合乳腺組織,減少局部異物反應,術后局部加壓包扎,減少切口積液發生。

2結果

20例患者全部行手術治療,術后病理結果均證實為漿細胞性乳腺炎,18例治愈,2例術后存在切口紅腫、滲液,愈合不佳等情況經保守治療而愈。全組病例隨訪1~2年,2例復發,均再次手術治療,術后無再復發。

3 討論

3.1 病因 漿細胞性乳腺炎是一種好發于非哺乳期,以導管擴張和漿細胞浸潤為病變基礎的慢性非細菌性乳腺炎性反應。病因不明,推測發病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乳腺導管內分泌紊亂:異常激素刺激可使導管上皮產生異常分泌,導致乳腺導管內分泌物增多, 排出不暢,致乳腺導管內壓力增高,分泌物分解或感染引起導管壁和導管周圍炎性反應;乳頭發育畸形:如乳頭分裂、內陷、乳頭過小或扁平等,造成導管扭曲變形,內容物排出不暢,大導管內脂肪類物質積聚、變性,而刺激導管壁引發導管周圍的炎性反應。

臨床特點:此病多見于30~40歲的經產、非哺乳期婦女,其次為絕經期老年婦女[2]。常以乳房腫塊就診[3]。病程長短不一,可數日至10余年,但多數發病較迅速。急性期可有似急性乳腺炎的紅腫熱痛,但一般無發熱,白細胞計數不高,分類正常,應用抗生素治療。乳頭溢液可為本病的首發癥狀。本病初期可有不同程度的患側腋下淋巴結腫大,質軟,有壓痛,隨病程的進展淋巴結逐漸縮小乃至觸不到??稍谌榉磕[塊出現的同時伴有乳頭凹陷和皮膚粘連。針吸細胞學檢查多為重度增生的乳管上皮細胞、、泡沫樣細胞和大量炎性細胞。

診斷與鑒別診斷:本病雖有多種臨床表現,但特異性差,對于該病的各種輔助檢查特異性也差,因此術前的確診率較低,而誤診為乳腺其他疾病者較多。本病30%~60%術前誤診為惡性病變[4]。熟悉本病的臨床特點是避免誤診誤治的關鍵。通過幾年來的臨床觀察及對現有病例的分析,詳細詢問病史、認真分析病情、進行各種必要輔助檢查,是避免誤診誤治的有效手段。據多年臨床經驗觀察,該病要特別與乳腺癌相鑒別。該病與乳癌的不同點:該病發病年齡多在45歲以上,腫塊觸之多伴有疼痛,短期內腫塊可迅速長大或形成多個囊腔;腫塊針吸活檢找不到癌細胞,但可見炎細胞;手術快速冰凍病理切面可見大小不等伴有膿液或黏液的囊腔;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是最有價值、最直接的鑒別方法。

3.3 治療 漿細胞性乳腺炎可采取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但因其術前缺乏病理學診斷支持,因此外科手術是治療該病,明確診斷最有效和最徹底的方法。我們采取的手術方式:①乳頭溢液,有異常分泌物,有慢性竇道和乳腺小腫塊為主的病變,尤其首次發病,未經手術者,可予單純腫塊或乳段切除,術前未完全明確診斷者,術中常規作局部腫塊切除送冰凍病理檢查,根據結果決定術式。②對于腫塊較大,累及多個乳腺小葉,或與皮膚廣泛粘連,已有乳房形態改變,年齡較大者,在征得患者的同意后,可行乳房單純切除術。③對于已經形成乳房膿腫者,可先行膿腫切開引流,待炎癥完全消退后再行病變小葉切除術。對于久治不愈的慢性竇道及瘺管,應行竇道/瘺管及病變組織全部切除。具體手術時機:炎癥未予以控制時進行象限切除手術會造成傷口經久不愈。因此要在炎癥局限,腫塊存在的時候進行手術,如果炎癥不能控制,可行局部波動明顯處小切口引流,雙氧水沖洗,紅腫范圍縮小后再手術,術前應該充分進行抗感染治療,術后常規應用包括抗厭氧菌在內的抗生素。

參考文獻

[1]高雅軍,馬祥君,汪潔等.漿細胞性乳腺炎的研究進展[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2012.8(6).

[3]鮑麗萍,趙永華,姜海.漿細胞性乳腺炎手術治療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84.

[4]鐘少文,王一安,江慧玲等.中西醫結合治療難治性漿細胞性乳腺炎54 例[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7,13(8):608-611.

猜你喜歡
治療診斷
62例破傷風的診斷、預防及治療
常見羽毛球運動軟組織損傷及診斷分析
紅外線測溫儀在汽車診斷中的應用
窄帶成像聯合放大內鏡在胃黏膜早期病變診斷中的應用
1例急性腎盂腎炎伴有胡桃夾綜合征保守治療和護理
新生兒驚厥的臨床診斷及治療研究
淺析智能變電站二次設備的運行診斷及其調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