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與形態設計的教學探索

2015-10-21 20:07張婷
藝術教育 2015年1期
關鍵詞:切入點圖案基礎

張婷

【內容摘要】“創意”直接影響學生的設計品質,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教學上需要有一個從基礎課程到環境藝術專業設計課程的轉換階段。其核心任務應該是對學生進行“設計感”的培養,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造型基礎及表達手法的基礎上,可增加設計思維訓練專題作業“平面——形與形態的設計:從名作入手進行圖案設計的推進與轉換”,解決視覺角度的平面思維與處理手段,文章具體論述其操作與研究方法。

【關鍵詞】形 ?形態 ?設計過程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初識設計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創意”,大多數學生拿到一個設計題目感到無從下手,或者是單純地拿一些既有的案例進行拼湊,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也多次詢問學生覺得成功的設計案例,它們的設計者是如何使自己的設計變得吸引人?所得到的結果竟然絕大多數是“靈感”。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并沒有研究過設計方法,換句話來說也就是對于設計沒有想過“切入點”的問題。結合自身實際工作經過多次的調研,筆者認為,其癥結在于在基礎課教育與專業課初步教學過程中缺少對學生設計思維的疏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在完成美術基礎課程的學習之后,需要有一個從基礎課程到環境藝術專業設計課程的轉換階段,在這個階段其核心任務應該是對學生進行“設計感”的培養。所謂的“設計感”,無論是何種造型藝術,對于設計者來說都是必要的,從根本上來說這種“設計感”就是創造力。創造力的培養訓練對于專業設計課程教學的實際成效以及學生作品水平的高低,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系。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起“設計感”這一概念,讓學生理解進行任何一個設計都需要有一個“切入點”,然后具備一套完整的設計思維過程才能實現設計作品。筆者認為,在進行美術基礎課程的寫生造型訓練之后,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造型基礎及表達手法的基礎上,可以增加一個設計思維訓練專題作業“平面——形與形態的設計:從名作入手進行圖案設計的推進與轉換”,解決視覺角度的平面思維與處理手段,使學生運用既有表現技法從反映客觀對象,逐步邁入主動實現設計思維的樹立與設計理念的表達。以下筆者分析了“平面——形與形態的設計:從名作入手進行圖案設計的推進與轉換”的具體操作與研究方法。

一、名作黑白灰歸納練習

學生根據自己的個人喜好選擇一幅寫實主義的世界名畫或者優秀的攝影作品(人物、風景、景物等題材不限),將所選擇的畫或者攝影作品復印或者打印成黑白的(圖1),之后在印好的黑白稿上對作品進行黑白灰的歸納總結,使圖面最終形成單純的只有黑、白、灰三個色階(圖2)。在這一過程中訓練學生對于黑、白、灰形體的歸納能力,這種概括總結能力是進行設計的基礎。

二、框選練習

學生在歸納好黑、白、灰的圖面上進行框選,使原本的圖面在框選過程中變為一個個獨立的圖案。在這一過程中訓練學生對圖形的感知能力,并鍛煉學生大膽拋開原圖既有的形態,主動發現想要的形態的積極性。

三、提取符號重新設計圖案

學生從框選的圖案中選擇一至三個比較滿意的圖案,從這幾個圖案中再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圖形符號,按照美學的基本原理及圖案組織的成圖要素重新組織出屬于自己設計的一至三幅圖案。這時的圖案富有全新意義,從設計角度上說,其已經擺脫了原有母體,學生通過上述手法以一個新的切入點使之成為一個全新的設計(圖3)。

四、解構、重組重新設計圖案

從提取符號重新設計的圖案當中選擇一幅,將圖案按照一定的規格進行切割分解。通常我們會選擇將原有圖案分解為若干個正方形,因為正方形各邊相等的特性使得在進行重新組織的過程中可以四個方向調整色塊,為整個設計帶來更多的可能性,然后按照一定的設計依據,如按照圖底關系、按照相似形、按照同色調靠近等,將各個色塊進行重新組織,從而形成一幅新的圖案(圖4)。當然在分割的過程中,原有的圖紙可能不一定能夠剛好滿足全都切成正方形色塊的要求,我們可以舍棄多余的部分,當然,舍棄部分的選擇會給最后成圖的效果帶來不可思議的影響,這也恰恰可以增加設計過程的趣味性和不可預測性,為學生帶來設計的驚喜之感。

結語

通過以上四個步驟的練習,可以使學生完成一系列在完成學習本課題之前無法想象的作品,為他們的設計打開一條寬闊的思路,并讓他們親身感受到設計不僅僅是他們所理解的靈感爆發,也沒有想象中那么神秘。完整的設計過程最重要的是從一開始就要有一個設計切入點,然后掌握一定的手法,按照一定的設計原則認真地反復斟酌研究,發揮自己的一切專業知識和想象力就一定能設計出好的作品。

參考文獻:

[1]王友江.平面設計基礎[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2]顧大慶.設計與視知覺[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3]陳羅輝,李彥斌,文智.圖案設計原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

[4]李杰臣.圖形設計原理與實踐[M].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2013.

[5]黃厚石,孫海燕.設計原理[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建筑學院

(責任編輯:張斐然)

猜你喜歡
切入點圖案基礎
找尋“切入點”,巧解“數學題”
夯實基礎,舉一反三
夯實基礎,舉一反三
畫中謎
畫中謎
畫中謎
最憨厚筆記 夯實基礎就是要一步一個腳印
例舉高中數學解題切入點的找尋
撥亂反正 夯實基礎
選好切入點新聞報道才有鮮活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