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烯顏料與坦培拉技法的結合與運用

2015-10-21 20:07馬新平張海蘭
藝術教育 2015年1期

馬新平 張海蘭

【內容摘要】在藝術注重作品材質美的時代背景下,如果在藝術創作中將古老的坦培拉技法與現代丙烯顏料相結合,對繪畫者充分理解繪畫語言是相當有必要的。文章結合文化歷史和當今時代背景,主要論述丙烯與坦培拉技法結合與運用的可行性、互補性和材料與技法運用的局限性突破。通過研究丙烯顏料與坦培拉技法結合的實際案例,探討二者結合后形成的自身風格特色和繪畫語言形式。

【關鍵詞】坦培拉技法 ?丙烯顏料 ?綜合繪畫 ?材料語言

坦培拉作為乳劑性繪畫材料,在繪畫史上的地位相當重要,中世紀畫家最常用的繪畫材料就是坦培拉。而丙烯顏料是用一種化學合成膠乳劑與顏色微?;旌隙傻男滦屠L畫材料,其干燥速度快,干燥后穩定而牢固,耐氧化風蝕,不會因為氣溫而改變,也不會因光照和雨淋而變色,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褪色,可長期保存,更可與其他繪畫材料綜合運用,已成為被畫家廣泛應用的繪畫材料。二者的結合與運用,既是對古老繪畫語言的現代性彰顯,同時也是繪畫語言與繪畫材料的一種繼承與創新。

綜合繪畫不排除任何可用媒材,只要充分表達出藝術家的創作意圖即可,在眾多媒材中尋找到最有意義的材料意義重大。綜合繪畫作品的實體大多是黏結劑、載色媒介、依托材料、色料或各種實物,其中起關鍵承載作用的是載色媒介,丙烯和坦培拉的載色媒介都具有親油親水的性質,同屬乳劑性繪畫材料,二者的結合與運用給創作者帶來極大的空間。

二者結合具有其他繪畫材料無可替代的材質美、色層美。乳劑性繪畫材料的材質美感,蠟乳膠材料融合蠟的柔軟,可在光亮與朦朧之間暢游。而丙烯材料和各種添加劑結合產生的各種奇特效果,帶有現代色彩的夢幻。乳劑性繪畫材料具有色層美,傳統西方繪畫藝術的真正魅力體現在色彩空間上,在于色彩層次給畫面帶來豐富的視覺感受。乳劑性材料正是由于材料的特性,才能在畫面上產生豐富的色層,通過各種色層折射添加,而帶來其他畫法無法實現的迷人色彩層。創新性的視覺和觸覺效果讓繪畫者的情感得到充分體現和傳達。

坦培拉繪畫在13世紀的意大利廣為流傳,傳統坦培拉主要是雞蛋坦培拉,對底子要求嚴格,制作程序復雜。由于其具有特殊的藝術效果,得到了現代藝術家們的關注。而20世紀是一個新型綜合材料為主流的時代,繪畫創作所需要的基底也各有不同,如紙、布、金屬拼貼等做出的不同肌理效果,基底常凹凸不平,與傳統坦培拉繪畫要求區別甚大。如果把坦培拉技法運用于綜合材料之中,丙烯則是首選,這因其材質特性所決定,其可反復調染,不用擔心滲油吸油問題。通過丙烯,可將坦培拉技法運用于綜合材料之中,使二者得到結合。

坦培拉具有水油兼容的性質,傳統坦培拉分為水性和油性。水性坦培拉是運用色粉調和雞蛋乳液,在石膏底子上用提白罩染的方法,讓畫面達到輕快明亮的效果,而油性坦培拉的塑形效果更強。丙烯顏料可同時實現這兩種效果:前者可代替色粉調和雞蛋乳液進行作畫;后者可用丙烯作媒介劑替換雞蛋乳液和顏料,運用坦培拉技法作畫,同時可達到雞蛋坦培拉的效果,畫面透明而濕潤。

由于丙烯顏料具有強大的兼容性,在熟練掌握丙烯顏料與坦培拉技法結合的方法,可推陳出新,將其運用于綜合繪畫中。由于其兼容性,可根據畫面的不同需求添加不同顏料,既可彌補部分顏料的缺點,又有助于提高繪畫作品的品質。在作品創作中,主要運用坦培拉技法結合丙烯顏料,呈現出不同的樣貌。

現代社會進入了多元化發展時期,不同地位、年齡、知識結構和文化背景的人,在審美觀念、審美趣味與審美習慣上都有自己的不同,但他們有一個共性,就是總能反映時代的特征,反映這一時代人的道德觀、價值觀、民族性。而個性藝術創作也會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而產生,丙烯畫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丙烯與坦培拉的結合,是為滿足多元審美的群體趨勢所發展,用丙烯作畫既可區別于油性材料的凝重,也區別于水性材料的滋潤,這種視覺效果只有丙烯顏料才能產生。而這種效果在反映丙烯材料某種獨特性的同時,也形成了造型藝術新的審美趣味。

從傳統的繪畫史上藝術家專一于一種繪畫材料,到現當代轉向研究材料本身的語言,發掘材料的人文價值。材料是藝術的形式和思想依附的媒介,是人文精神和個體語言的一種展現,對材料進行全方位的把握,可使藝術家完美地實現藝術創作。從歐洲傳統繪畫材料的發展到現代對材料的運用來看,畫家只能畫手中材料所允許創作的作品,只能創造媒介所允許他創造的視覺效果。而隨著材料和手段的變化,對不同材料的選擇與運用所帶來的繪畫形式語言的豐富轉變,也必然會促進推動觀念的轉化?,F當代藝術家的創作材料和手段,早已不限于單一媒介和技法了。以往藝術家是受時代的限制,不得不考慮贊助商的要求,而當代藝術家對材料的選擇有著絕對的自主性,并將它們與其他繪畫媒介相結合。隨著繪畫材料的拓展和表現手法的多樣,藝術家及其周圍文化語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而不同的觀念和精神需求尋求能表現相應情感的材料,在創作中尋求符合自身繪畫的思維方式和審美趣味的材料,是現代繪畫發展的趨勢。

現當代藝術對于材料的態度遠遠超出了材料的工具性,即材料在表達一定的主題的同時,呈現出不依附于主題而獨立存在,不同材料與不同的審美趣味相互組合,就能散發出特別的含義。材料的結合會導致新風格的產生,而風格的產生又促使不同材料的結合,材料的選擇不再局限。

丙烯顏料與坦培拉技法的結合與運用,使得乳劑性繪畫材料在綜合繪畫中的運用有了極大的可能性和發展性。在現當代,許多藝術家在綜合材料運用方面都做出了大膽探索。早在20世紀初,畢加索、勃拉克等藝術家就開始了綜合繪畫的實驗。材質引發了思考,思考延展了材質的生命力。將古老的繪畫材料與新材料結合,是對生存態度的積極反映,使作者和觀者都獲得了獨特的體驗。在西方當代藝術家中,先鋒藝術家詹姆斯·特里爾用乳膠、蜂蠟、墨丙烯聚合顏料、蠟粉等材料,創作了作品《羅登山火山口方案》。這些材料都具有可操縱的自然流動性,且丙烯顏料的單純醒目與蠟粉的顆粒狀質感形成對比,丙烯材料能使藝術家畫出明亮清晰的線條,又同酯薄膜結合閃透出一種工業感。詹姆斯·特里爾在后現代的文化氛圍里維護著繪畫的價值,也提升了材料的文化價值。

德國表現主義藝術家喬治·巴塞利茲運用坦培拉、油彩、丙烯等作畫。作品《“45”,就職照片:格爾爾格》由20塊木板組合繪畫而成,敏感的筆觸、沉穩的色彩、斑駁的肌理展現出豐富的質感,用古老的繪畫材料營造一種濃厚的情感氣氛。巴塞利茲利用坦培拉容易刮擦受損的特點,把材料缺點轉化為優勢,使材料與情感得到最佳結合,因為坦培拉豐富的半透明色彩效果和木板紛亂的效果,從而使畫層產生豐富變化,表達出畫家錯綜復雜的情感效果。

在中國,中央美院的張元和馬路從事繪畫材料表現與教學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出成果。他們注重歐洲繪畫的傳統,認識到“材料會成為藝術的語言,其將在傳統與現代、民族與當代之間,建立起不可或缺的時空隧道,研究傳統的終極目的是結合個性語言的需要發展傳統”。他們對坦培拉、丙烯、蠟畫進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和實驗,為國內綜合材料和歐洲繪畫技法研究做出了貢獻。張元通過學習和理解坦培拉繪畫技法和語言,把坦培拉與綜合材料結合,在其作品的畫面上表現出豐富的肌理效果,他的一系列關于自然的綜合繪畫作品,在自然中尋找材料的語言,在材料中表現個人對自然的理解。從遵循材料的自然屬性,到運用多樣的表現技法、手段,讓材料與自然結合又不失去控制。不談繪畫的主題形象,而從作品表現和純粹的繪畫效果講,當代融合了坦培拉的繪畫效果與遠古的坦培拉是截然不同的。古老坦培拉所表現的明晰和嚴謹早已不知去向,而現代是強化材料本身的語言能力,把單純的材料變豐富,把有限轉化為無限,讓觀者的目光游離在材質、肌理、色層之中。

馬路的作品主要材料是油彩、丙烯、蠟等,綜合各材料的優點創作作品。馬路曾說:“我想做有形象的綜合材料,這有意思,不會人云亦云?!睆乃淖髌分?,可體會到他所追求的含蓄、微妙、色彩變化和材質感受。材料的運用使畫面效果產生了不同的變化,畫家透過畫面的朦朧,發揮丙烯的水性特質與明亮色彩,產生水彩般的薄層和點,所畫的效果是油彩所不能達到的。所以說,掌握材料的性能、物感和特性,材質語言就會為表達提供恰當的媒材,成為發揮物性表達豐富內容的手段,同時在審美維度上增加了視覺力度。因此,綜合繪畫作品絕非是媒材的折中,而是對材料的感受和體驗。

坦培拉與丙烯材料二者都有各自的優點,但不管使用何種畫材,都要充分發揮其優點。藝術家只有這樣,才能給中國的繪畫帶來活力和新語言,豐富繪畫表現形式與增強繪畫表現力。材料是藝術形式和思想依附的媒介,藝術家對材料的把握,是完美實現創作意圖的前提。畫家劉孔喜曾說:“畫家只能畫手中材料所允許他畫的作品,只能創作出媒介所允許他創作出來的效果。而隨著材料和手段的變化,他的繪畫目的和意圖也會相應發生變化?!痹趧撟髦袑ふ曳献约旱睦L畫方式和有趣味的材料,才能感動自己、感動他人。

參考文獻:

[1]吉爾博特.創新丙烯畫技法[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

[2]張國龍.當代·藝術·材料·空間[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6.

[3]車建全.現代繪畫材料研究[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0.

[4]周長江.解讀材料[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9.

[5]胡偉.由材料介入[M].中國繪畫當代藝術表現.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6]劉孔喜.坦培拉繪畫技法語教學[M].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湖北大學藝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斐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