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都澳主要海洋災害類型及防災減災對策探討*

2015-10-26 03:05官寶聰曹超
海洋開發與管理 2015年1期
關鍵詞:風暴潮赤潮防災

官寶聰,曹超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廈門 361005)

海洋災害是指發生在濱海和海域地區,由于海洋氣候或自然環境突變而引起海水劇烈運動,且超過人們適應能力而發生的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的現象。海洋災害的類型主要包括巨浪、海冰、風暴潮、地震海嘯、赤潮、海上溢油以及熱帶氣旋和冷空氣等所造成的突發性海域和海岸帶災害[1-3]。

這些災害不僅給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而且對沿海的漁業、交通運輸、能源設施和海洋資源開發也有嚴重的破壞性影響。隨著我國沿海經濟的迅速發展、海上生產活動的日益增多、人們對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強度日趨增大,海洋災害造成的損失呈明顯上升趨勢。因此,進一步增強沿海各級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提高防災、減災、抗災、救災的能力,有效地減少海洋災害造成的損失,為維持我國沿海經濟的高速發展、海洋產業的大幅度增產都是非常必要的和急切的[4]。

三都澳是福建沿海海洋災害的頻發區,常年受多種海洋災害,尤其是受海岸帶災害的影響,給其沿海經濟帶來了慘重的損失。為此,對海洋災害特別是海岸帶災害進行調查、分類及評估,并制訂相應的科學有效的減災、防災、救災措施就顯得極其重要。

1 研究區概況

三都澳又稱三沙灣,位于福建省東北部沿海,地處霞浦、福安、寧德、羅源4縣(市)濱海交界處,東北側緊鄰福寧灣、西南側與羅源灣相連,四周為群山環抱,海岸線曲折,海灣水域開闊,總面積約為570km2,灣內最大水深達90m,是我國的天然良港之一[5-6]。

三都澳形狀似伸展的右手掌,海灣被羅源、東沖半島環抱,僅在東南方向的東沖口與海相通,口門寬僅3km,是個半封閉型的海灣。三都澳四周為群山環繞,海岸線曲折,主要有基巖、剝蝕臺地和人工海岸組成,岸線總長約為449.98km。三都澳水域開闊,海灣總面積達570.04km2,其中灘涂面積達308.03km2,水域面積為262.01km2(灘涂面積指從岸至0m等深線的面積)[7-8]。灣內海底地形崎嶇不平,侵蝕和堆積地貌均發育,灣中可航水道、海底暗礁、島嶼和淺灘錯雜分布,最大水深達90m。東安、三都、青山等島嶼是灣內的主要島嶼;東沖水道、青山水道和金梭門水道是灣內主要航道;灣內各種小型灣頂及淺水航道兩側常發育淺灘和干出灘。三都澳的西北側有霍童溪、白馬河、賽江等山溪性河流注入[1]。三都澳是典型的由斷陷盆地形成的山地基巖海灣,受NW、NE和近S-N向數條斷裂控制,周邊均為高峻的構造侵蝕中、低山地和丘陵,地貌復雜,反差較大,海岸曲折,岬灣相間,島礁眾多,海蝕地貌發育?;鶐r海岸的岸崖陡峭,侵蝕岸灘較多,港灣深邃,狹窄港道較多[9-11]。

2 海洋災害特征

2.1 風暴潮

風暴潮或稱暴潮(storm surge)是由熱帶氣旋、溫帶氣旋、冷鋒的強風作用和氣壓驟變等強烈的天氣系統引起的海面異常升降現象,又稱“風暴增水”、“風暴海嘯”、“氣象海嘯”或“風潮”。風暴潮會使受到影響的海區潮位大大地超過正常。如果風暴潮恰好與影響海區漲潮相重疊,會使水位暴漲,海水涌進內陸,造成巨大破壞[5]。風暴潮災害影響的空間范圍一般由幾十平方千米至上萬平方千米,時間尺度約1~100h,其破壞力介于地震海嘯和低頻天文潮波之間,但有時風暴潮影響區域隨大氣擾動因子的移動而變化。

三都澳近鄰海域是我國海域中風浪較大,受熱帶風暴和臺風風暴影響頻繁,風暴潮較為嚴重的海區。該區域年平均風速在7~10m/s之間,而我國其他海區一般在4~7m/s之間,甚至更低。因而三都澳沿岸地區每年遭受臺風風暴潮的威脅和造成的經濟損失都相當巨大。近10年來,直接影響三都澳沿岸的臺風多達12個,且每年都造成數十億元以上的經濟損失(表1)。特別是2013年的“潭美”、2009年的“莫拉克”、2006年的“桑美”、2005年的“海棠”等都造成大量船只損毀沉沒、沿海養殖業毀滅性的損失,受災人口百萬左右,倒塌房屋萬間以上,直接經濟損失多達幾十億元。

表1 近10年影響三都澳的臺風

2.2 赤潮

赤潮,又叫紅潮,是一種水華現象。它是海洋災害的一種,是指海洋水體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突發性增殖和聚集,引發一定范圍和一段時間內水體變色現象。赤潮是一個歷史沿用名,并不一定都是紅色,而是許多種赤潮的統稱。發生赤潮時,通常根據引發赤潮的生物數量、種類而使得海洋水體呈紅、黃、綠和褐色等。赤潮是一種自然現象,也有人為因素引起的,可能但不一定是一種有害生態現象[2]。赤潮的發生給海洋環境、海洋漁業和海水養殖業造成嚴重的危害和損失,也給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威脅。

隨著環三都澳沿海地區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大量工農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入海,海洋污染日趨嚴重,使沿海的赤潮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損失越來越大。僅2009—2013年,三沙灣大片水域均發生赤潮,致使大量縊蟶絕收,經濟損失1億元,長毛對蝦苗死亡3億多尾,經濟損失達5 000萬元,大黃魚、小黃魚等當地特色經濟魚種也死亡百萬余尾,經濟損失超過2億元。

2.3 海岸侵蝕與滑坡

海岸侵蝕是指在波浪、潮汐和潮流等海洋水動力作用下引起的岸線蝕退和下蝕的現象。主要包括臺風、風暴潮、暴浪和河流改道等自然因素[4],人為地在入海河流上游修建攔水壩和防洪壩,引起的河流入海泥沙的減少,海灘采砂以及不合理的海岸工程建設等也能引起濱岸物質能量動態平衡的破壞,造成海岸侵蝕。海岸侵蝕的特點是地域廣、種類多、程度強?;鶐r海岸的海岸侵蝕,多會造成基巖岸壁的淘蝕和崩塌。

近幾年,三都澳近岸地區由于過度的開發,如漁港碼頭建設、圍墾養殖、開山采石等,海岸侵蝕和侵蝕造成的山體滑坡及巖壁崩塌的災害愈發嚴重。局部地區岸線后退近10m,在一些基巖岬角和陡峭的巖壁處(如三都島東部、小歲嶼東北部等),受季節性降水、潮汐、波浪作用的沖刷剝蝕,多處坡腳底部分布有碎石、塊石崩積物。致使沿海道路受阻,海岸環境發生變化,破壞了生態平衡,讓人們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3 防災減災對策

海洋災害的預報和防治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社會經濟和自然科學的系統,預報和防治工作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為依托,只有加強科技防災減災的思想觀念,把依靠科學技術作為海岸帶防災減災的根本途徑[12],才能減少災害的損失,才能保證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三都澳沿岸每年都發生不同程度的海洋災害,造成了大量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防災減災的任務十分艱巨。根據三都澳沿岸海洋災害的總體特點和具體情況,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和建議。

3.1 做好全面的災情調查,建立可靠的災害評估體系

為全面準確地了解海洋災害情況,建立災后實時調查制度。以海洋部門為主其他相關部門相互協助、各盡其責,避免人力、物力、財力的重復浪費,將各自分管區域的海洋災害情況及時通報當地主管部門,同時建立海洋災害評估標準和體系,以便為海洋災害預報部門提供災害預報的實時數據,為制訂防災減災和救援措施提供科學依據[13]。

3.2 建立完善的預警系統,提高海洋預報準確度

進一步加強對海洋環境預報設施的投入,不斷完善海洋臺站觀測及浮標觀測系統,加強省市海洋預報臺軟硬件設施的建設,改善通信條件,增加海洋預報的次數,更好地利用現有水文氣象觀測資料,提高預報的精度和準度,在相關部門的協同、共享、互惠的基礎上,及時準確地預報海洋災害,為區域的防災、減災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14-15]。

3.3 強化法制建設,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目前,人類在大力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的活動日益頻繁,越來越認識到依法和合理開發海洋資源的重要性。但是,還是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情況,造成了海洋污染的日益加劇和海洋資源的不斷匱乏。歸根結底是因為少數人的法制觀念淡薄,憂患意識不強,在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過程中,不計后果。因此,強化法制建設,完善海洋綜合管理制度、加強執法力度,勢在必行。

3.4 提高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加強海洋知識的普及

每年海洋災害帶來的巨大損失,很大程度上是人們的思想意識松懈、麻痹造成的,如許多漁船通信定位設備陳舊,憑自己的經驗來主觀臆斷未來海況,出海作業依靠經驗,遇險時未能及時通報附近的海洋部門等,這就給海難事故留下了很大的隱患。因此,加強漁民和海上工作人員的防災意識,增強他們的基本業務知識是十分必要和急迫的,同時,需要各有關部門做好海洋知識和海洋災害的宣傳教育和普及工作,尤其對漁民要進行預防和避免災害的職業培訓,用最少的科技投資可換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1] 李培英,杜軍,劉樂軍,等.中國海岸帶災害地質特征及評價[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141-143.

[2] 楊華庭,張寶元,張家誠,等.中國氣象洪澇海洋災害[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302-307.

[3] 黃慶福.加強海洋災害地質學研究減少海洋工程災害[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1994,13(4):99-104.

[4] 劉以宣.華南沿海的活動斷裂[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1985,5(3):12-21.

[5] 蔡清海,杜琦,錢小明,等.福建省三沙灣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綜合評價[J].海洋學報,2007,29(2):156-160.

[6] 王憲,李文權,張釩.福建省近岸港灣沉積物質量狀況[J].海洋學報,2002,24(4):127-131.

[7] 劉家富,鄭欽華,陳洪清.三沙灣的水質狀況[J].臺灣海峽,2003,22(2):201-204.

[8] 中國海灣志編撰委員會.中國海灣志:第七分冊(福建北部海灣)[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4:78-126.

[9] 劉文新,欒兆坤,湯鴻霄.樂安江沉積物中金屬污染的潛在生態風險評價[J].生態學報,1999,19(2):206-211.

[10] 福建省海岸帶和海涂資源綜合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福建省海岸帶和海涂資源綜合調查報告[R].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162-196.

[11] 福建省海島資源綜合調查編委會.福建省海島資源綜合調查研究報告[R].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103-185.

[12] 孫云潭,于會娟.海洋災害應急管理體系概述[J].中國漁業經濟,2010,28(1):47-52.

[13] 董月娥,左書華.1989年以來我國海洋災害類型、危害及特征分析[J].海洋地質動態,2009,25(6):28-33.

[14] 黃發明,歐陽芳.福建沿海主要海洋災害與防災減災對策[J].福建地質,2002,17(1):15-18.

[15] 高華喜.我國海洋災害的風險預測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0,27(7):92-96.

猜你喜歡
風暴潮赤潮防災
家庭防災應該囤點啥?
地質災害防災避險小常識
防災減災 共迎豐收之季
故宮防災的“超強鎧甲”
2012年“蘇拉”和“達維”雙臺風影響的近海風暴潮過程
防范未來風暴潮災害的綠色海堤藍圖
基于多變量LSTM神經網絡模型的風暴潮臨近預報
福建省風暴潮時空分布特征分析
揭秘韓國流
征子與引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