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情感意識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培養策略

2015-11-05 18:36丁海霞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 2015年17期
關鍵詞:歷史教學初中

丁海霞

【內容摘要】現代社會發展不僅要求人才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亦要求人才具有較高的情商,能夠妥善的處理好社會生活以及工作交往中的人際關系。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期,正是樹立情感觀念的關鍵性階段,而歷史本身就蘊含較為豐富的情感因子,是培養學生情感意識的重要載體。本文從探討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情感意識培養的必要性入手,提出學生情感培養的有效策略,以期為提高我國初中歷史教學質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意識提供相應的參考。

【關鍵詞】初中 歷史教學 情感意識

高技能、高智能人才培養并不是現代教育人才培養的唯一目標,順應社會發展要求培養學生情感意識是我國新課程體系下教學大綱新目標。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具備情感教育意識,正確處理好認知教育和情感教育之間的關系,重視對學生情感意識的培養,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以給學生帶來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從而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情感意識。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情感意識培養的必要性

1.培養學生情感意識是順應課程改革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現代教育理論下,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培養綜合型素質人才,我國正如火如荼的推進新課程改革。新課程改革教學大綱指出,通過初中歷史教學,既要實現擴大學生歷史知識面的目的,亦要使初步認識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知識以及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促進學生正確歷史觀、價值觀的形成,提高學生對祖國的歸屬感以及自豪感,以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诖?,學生情感教育以及價值觀培養是新課程改革體系下教學目標的重要構成部分。但是受傳統應試教育以及教學理念的影響,在初中歷史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將學生情感教育落實到實處,甚至個別學校存在輕視歷史教育的現象,與新課程改革體制下的大綱教學目標明顯不符。因此,初中教師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情感意識的培養,促進學生認知以及情感發展,引導學生樹立去積極向上的情感價值觀念。

2.培養學生情感意識是實現學校教學目標的必然要求

情感教學是學校教學目標之一,而與其它數理化學科相比,歷史學科明顯更具有情感教學的優勢。我國歷史既有輝煌燦爛的五千年文明史,亦有屈辱不堪、人民奮勇反抗的近代史,這些艱難曲折的歷史發展過程都蘊含了豐富的情感因素,如古代史中“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主義、“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天下情懷;近代奮戰史中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奮勇反抗的民族精神等,都為學生的情感教學提供了獨特的優勢。這樣以來,在借助于歷史人物以及歷史事件的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情感觀念。如對中國近代史的學習,不僅促進學生對真理的追求,亦能激發其愛國主義情懷,影響著學生性格、態度以及價值觀的形成,實現學校情感教育的教學目標。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情感意識培養的有效策略

l.轉變教學理念,擔當學生情感意識培養的引導者

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是學生情感意識培養的引導者和執行者,其教學理念直接關系著歷史情感教育成果。因此,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樹立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在歷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自覺擔任引導者的角色,培養學生情感意識,具體表現如下:一是歷史教師要重視學生情感因素,正確處理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兩大教育關系,也即學生情感以及認知教育的關系;二是歷史教師要充分挖掘初中歷史教學中有效情感因素,改變傳統歷史教學中“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聽課為輔”的教學模式;三是歷史教師要注重自身情感素質的培養,提高自身的美感、道德感,以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四是歷史教師要樹立起唯物主義歷史觀,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歷史問題,并能在唯物主義方法論和歷史觀的基礎之上正確分析歷史成敗以及發展問題,正視情感因素在歷史及社會發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從而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發展觀以及世界觀。

2.采取多樣化教學手段,豐富歷史教學方式

教學手段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著學生情感意識的培養成果。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選擇正確的教學手段,以增強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興趣性,給學生帶來愉悅的情感體驗,具體表現如下:一是教師要將歷史知識點講解與歷史故事典范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歷史故事、歷史人物,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如岳飛《滿江紅》的精忠報國以及秦檜“莫須有”的陷害故事;朱自清寧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粉”的民族英雄氣概等,用這些英勇事跡,洗滌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崇高的愛國主義與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培養學生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感以及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感,達到初中歷史情感教育目的;二是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為學生播放相關歷史影視資料,如鴉片戰爭時期的《甲午風云》;世界史《大國崛起之路》紀錄片、《辛特勒名單》等;抗戰題材的《集結號》、《南京!南京!》等,充分調動學生的五官感受,在聲音、影像下再現歷史場景,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既有利于學生對歷史學習興趣的培養,又有利于學生情感意識的培養;三是教師要多鼓勵或者是帶領學生進行歷史考察,如參觀歷史紀念館、名人故居或者是紀念館等,不僅可以增強學生歷史體驗的真實感,亦有利于擴大學生的學習視野;四是開展有效的歷史知識競賽、辯論活動,既能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亦能讓學生辯證的看待歷史問題,加深對歷史唯物主義的認識,培養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向上的情感意識。

3.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情感體驗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課堂仍是歷史教學的重要場所,是學生情感意識培養的重要載體。因此,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使歷史教學成為學生高尚道德生活以及豐富人生的愉悅體驗?;诖?,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增強歷史課堂教學中語言藝術性,以生動形象的語言詞匯、抑揚頓挫的語言節奏,緊抓學生注意力,帶動學生情感發展,以使學生全身心的進入歷史情境;二是教師要巧妙設置問題情境,根據學生認知能力、相關熱點問題、教學內容等設置恰當的歷史問題情境,如利用圖畫再現歷史情境、鼓勵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體會歷史情境等,烘托學習氣氛,提升學生思維活力,增強學生情感體驗,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三是教師要根據初中生的性格特點、知識結構等,選擇適當、典型的歷史片段,為學生創設身臨其境的歷史體驗環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素,如在講宋朝抗遼歷史時,可以選擇比較典型且學生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即楊家將抗遼故事,以充分再現當時烽火連天、朝廷動蕩不安以及楊家將英勇抗敵、保家衛國的歷史場景,用跌宕起伏的歷史故事深深吸引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增強課堂歷史學習過程中學生情感意識的培養效果。

結語

綜合上述可知,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情感意識是新課改的必然要求,亦是實現學校情感教育目標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情感意識的培養,通過轉變教學理念、綜合采用多樣化教學手段等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情感體驗環境,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情感因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情感觀,促進學生德智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徐德強. 新課程背景下中學歷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J]. 新課程學習,2012(03).

[2] 李國春. 淺談中學歷史新課標背景下的情感教育[J]. 教學論壇,2011(03).

[3] 吳劍軍. 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情感意識培養的對策[J]. 才智,2012(21).

[4] 李玲. 中學歷史情感態度價值觀落實中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 科技致富向導,2011(09).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白蒲鎮陽光初中)

猜你喜歡
歷史教學初中
農村中學歷史教學的反思與對策
“互聯網+微課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三 R”作用
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論歷史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聯系式教學法在歷史與社會課教學中的運用
音樂快樂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初中物理“問題—發現”式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