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對美直接投資的新趨勢及風險控制

2015-11-26 08:46李萬青莫仁邊向國倫
對外經貿實務 2015年11期
關鍵詞:企業

李萬青 莫仁邊 向國倫

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2014年中國海外直接投資實現三十多年以來的巨大轉變,對外投資增速已超過外商對華直接投資增速。2014年既是中國企業海外收購滿載而歸的一年,也是中國企業從“制造商”向“投資家”轉變的一年。

中國對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投資擴張無疑改變著世界經濟格局,并將持續改變各種利益主體的訴求。中國對外投資項目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還有的引發了與投資地嚴重的沖突。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美國制造業回歸的大背景下,中國對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投資也會有許多不確定的風險,應該引起投資主體和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

一、中國對美直接投資的新特點

(一)投資進度:中國企業加快對美國的投資腳步

中國海外投資的目的地國家有一個明顯特征,即直接投資的目的地主要是發達國家,工程投資的目的地主要是發展中國家。中國海外投資的份額中對發達國家的投資增長較快,其中企業投資最青睞的目的地之一是美國,2014年對美國投資增長了23.9%,投資領域涉及金融業、能源業、科技、房地產、農業、服務業、文化產業甚至交通運輸業等各個方面。據美國榮鼎咨詢公司(Rhodium Group)統計,2000年至2014年間中國在美國的直接投資額達到475億美元,而超過90%的投資額是在最近五年內涌出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中國海外投資國家風險評級報告(2015)》,對中國海外投資國家風險進行了總結、分析和預測,其中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家成為主權債投資所面臨的國家風險和中國企業海外直接投資面臨風險最低的國家,也是中國海外投資特別是技術和品牌尋求型投資較好的目的地。2015年9月17日,在習近平主席訪美前幾天,中央財辦在中美經濟合作通氣會上透露,中美將成立高速鐵路項目合資公司,建設并經營全程370公里、連通賭城拉斯維加斯到洛杉磯美國西部快線高速鐵路,這也是中美經貿合作的重大基建項目之一。海外機構估計,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美國將會成為中國企業投資最佳選擇地,中國企業在美國的投資熱情將持續不減。

(二)投資領域:信息產業和能源產業成為對美國投資的主要行業

中國企業對美國直接投資雖然涉及金融業、房地產、農業、影視娛樂業、裝備制造業、交通運輸業等等各種領域,但信息技術和能源產業的投入最為突出。其原因主要是中國企業在美投資走技術制勝的發展戰略,高新技術成為投資戰略的核心驅動力,這種“研發技術”式的投資戰略使互聯網企業走在對美國直接投資的前沿,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借勢紛紛搶灘上岸。2015年9月下旬習近平主席訪美期間,中國互聯網三大巨頭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百度CEO李彥宏作為代表團成員,與美國企業家代表展開戰略對話和合作磋談。2014年阿里巴巴至少投資了六、七家美國科技初創公司,力圖接觸硅谷圈子,占領國際市場份額。

近幾年,中國制造業體量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但代價之一是能源越來越短缺,產業結構不合理,煤炭消耗占比太大,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50%以上。而美國近年掀起的“能源革命”、“頁巖氣革命”,低價又豐富的資源型產品吸引了更多中國投資者的目光。據榮鼎公司統計,2013年中國企業僅在美國非常規油氣資源領域就完成了32億美元的投資項目。美國穩定的政治地域環境令企業投資更有保障,不會發生2011年南蘇丹政局不穩定令中國在蘇丹的大多數油井關停的情況。據美國皮尤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的投資總額達542億美元,主推“新能源戰略”的美國正好契合了中國“走出去”投資新能源的需求。

(三)投資方式:并購投資超過新建投資成為主流

中國對美直接投資方式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并購投資為主、新建投資為輔,尤其最近幾年跨國并購如火如荼,投資額度一路飆升。為什么中國企業青睞并購投資而對新建投資略有拘束呢?最大的原因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經驗依舊缺乏,而通過低成本并購,能夠迅速獲得美國企業的品牌、關鍵技術、管理能力、研發能力、核心競爭力、國際銷售的渠道,并且風險較小、效益明顯。而直接新建工廠進行綠地投資可能更具有一定的風險,且建設周期長,效益產出時間長,其最大的優點在于項目的技術、規模、控制權等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投資方略來設計。

最著名的案例,有發生在十年前的聯想集團并購案:2005年聯想花15億美元買下IBM個人電腦分部,迅速完成了中國公司在美國最大的一筆并購,通過增加研發投資,推動移動通訊、臺式電腦和工作站解決方案的創新,研發最新技術,同時擴大當地組裝規模和定制業務,聯想的并購取得了雙贏的結局,當地政府也很滿意。2014年中國企業共收購159家美國企業,多于瑞士的70起、英國的62起、德國的36起。

綠地投資因為要新設立工廠而比跨國并購更能吸納勞動力和增加稅收,也受到東道主的熱烈歡迎。比如美國俄亥俄州支持中國企業新建投資的力度大于并購投資,州政府的招商團隊明確表示有充足的資源幫助綠地投資企業選址、建廠。2014年5月28日,中國金龍精密銅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金龍集團)投資近1億美元,在美國阿拉巴馬州一個叫“松山”的小鎮興建的大型銅管廠投產,結束了方圓幾個縣市近半個世紀沒有新建一家制造工廠的歷史,當地政府與民眾一同歡慶,仿佛過節一樣。

(四)投資主體:民營企業成為對美投資的主角

我國對外投資在各個區域無一例外是石油、化工、鐵路和電力企業等大型國企唱主角,比如中海油2012年以151億美元全資收購了加拿大Nexen石油公司,中國中鐵2010年承建印尼的一條煤炭運輸鐵路線并且獲得24年的運營權,中石化和中石油動輒數十億美元的投資等,均讓民企領軍企業華為等相形見絀了。但是,中國對美投資卻是民營企業占絕對數量,尤其是最近三、四年,國有或國有控股公司所主導的投資在迅速降溫,私有企業并購和投資可謂如火如荼。根據美國榮鼎集團統計報告,2013年中國對美投資82個項目,包括44宗并購案和38宗“綠地”直接投資案,總價值達140億美元,民營企業對美投資占交易數目的87%,價值的76%。其中雙匯肉聯廠以71億美元收購史密斯菲爾德成為當年對美國投資的最大案件。

在2014年中國對美直接投資主體中,私營投資者占76%,其交易總額占到全部交易的81%,國有企業只在房地產等幾個高速增長的行業占有重要地位。造成這種局面的綜合原因,一是中國海外直接投資集中在國有企業主導的大型基礎項目和資源上,而美國基礎建設比較發達、能源開發比較領先,對中國直接投資沒有大型項目的整體需求;二是民營企業投資方向和選擇比較靈活,在美國的投資受到的束縛較小,投資食品、輕工、文化等方面的領域成功的概率相當高;三是美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一直保持警覺,尤其對高端領域的投資審查特別嚴格,對國有企業的大型并購投資設置不少門檻,反而對民營企業的投資網開一面。

二、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持續高漲的成因

(一)國內背景:產業升級需要開拓廣闊的海外市場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模仿20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學家青木昌彥建立的推動日本產業發展的“雁行模式”,在大量引進外資的同時,全面承接了來自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甚至歐美國家的中低端制造業,使中國一舉成為世界加工廠,制造業體量連續超越德國、美國和日本后坐上第一把交椅。在換取巨額外匯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生態和產業結構無法突破瓶頸,產業梯度轉移無以為繼的巨大問題。

幾十年的資金、技術、管理經驗的積累,使中國企業有了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的底氣,這也是一場國內產業升級的突圍戰。而急需開發的欠發達國家和中低端產業乏力的美國等發達國家成為中國企業開疆拓土的黃金寶地。據美國傳統基金會和美國企業研究發布的“中國全球投資追蹤”數據庫顯示,2005-2014上半年中國海外直接投資目的地排名中,美國以679.6億美元位列第一,澳大利亞、加拿大分別以589.3億美元、392.5億美元位居第二和第三,位居第10的法國也有106.4億美元。

(二)國際背景:制造業低迷與美國再工業化運動

2007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之后,世界制造業一直萎靡不振。中國在4萬億投資的刺激下卻一枝獨秀,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作出了貢獻。以2007年6月至2013年7年間的工業產值比較,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美國下降了1.2%,歐盟下降了9.3%,日本下降了17.1%,而中國則上升了96.8%,幾乎翻了一番。在種背景下,發達國家開始重視審視國內制造業布局,而美國則啟動了再工業化運動。

20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美國等發達國家經過大量實體產業的對外轉移,導致制造業產值與就業比重持續下滑、服務業份額快速上升的經濟“軟化”現象。這就是發達國家普遍呈現的“去工業化”現象。所以,2009年奧巴馬政府強力推出了重振制造業、回歸實體經濟的“再工業化”戰略,一批布局海外的傳統造業紛紛撤離海外,重新回歸美國本土。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的實施,雖然給中國帶來巨大的挑戰,同時也為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和轉型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因為中國制造企業可以借勢投資美國制造業的空檔領域,進而轉移國內業已飽和的產能,占領一些高端制造業回饋國內產業的整體升級。

(三)企業因素:破除貿易壁壘與追求利潤最大化

對中國企業來說,除了轉移產能和尋求海外市場,投資美國主要還是看中了美國的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避免貿易壁壘等困擾外向型企業的因素。前面說過,美國不論經濟環境還是市場環境,都是全世界最佳的投資目的地之一,投資環境相對透明、成熟,除了人工以外投資成本相對也低。另一方面,面對越來越頻繁的貿易壁壘和雙反調查,我國外向型企業到出口市場投資也是一種出于自保的經濟行為和理性選擇。1990年美國接受外國總投資中,日本投資占了20.7%,日本通產省給出的原因就是“避免貿易摩擦”。2012年中國玻纖擬在美國投資3.31億美元建設一條生產線,公告中就提到應對海外反傾銷壓力。

三、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的風險控制

(一)前車之鑒:日本“購買美國”損失慘重導致20年經濟低迷

30年前日本挾強勁的產業優勢和出口盈余大舉投資美國資產(到1990年日本對美投資總額超過831億美元;五年中幾乎增長了4倍),大有買下整個美國的架勢,造成美日關系緊張、美國圍獵日本資本的局面,最后導致日本血本無歸,經濟一落千丈。當年日本在美投資有三大特點:一是在汽車、電子、鋼鐵等勞動密集的行業挑戰占主導地位的美國公司;二是日本企業拒絕本土化,以自有商業文化模式和供應商網絡對抗美國企業個性化、互動式的管理模式和商業文化模式,導致日本企業水土不服,處處碰壁;三是日企大量購買美國地標性地產或有爭議的產業,引起美國政府高度警覺甚至普通公民的強烈反感,特別是以房地產、金融業以及影視娛樂業為主的投資,風險較大,通貨膨脹時很難收回成本,最終在美國強有力的金融狙擊戰中鎩羽而歸,致使日本經濟一落千丈。

中國投資者也要防止出現當年日本在美國“購買狂歡潮流”動向。截至2015年3月的前12個月內,根據全美地產經紀商協會(NAR)數據,中國買家同期投資了286億美元于美國地產市場,占到了海外買家成交額的27.5%。2015年上半年,中國資本流入美國商業地產的總投資額高達36.76億美元,已大大超過2014年全年的19.62億美元。比起“土豪”的一擲千金,國內領頭房企更是不甘示弱,2013年至今以萬達、綠地、萬科為代表的地產商在美投資已經超過千億元人民幣。

中國企業如何避免走日本的老路?如何控制可能出現的風險?日本的教訓值得吸取。一是投資領域要緊緊咬住制造業和高科技行業,盡量不要和美國占主導地位企業形成競爭,腳踏實地、穩健行動是為上策;二是企業要盡快融入美國的管理、商業、文化氛圍中,安分守已、規范行事為良策;三是盡量不要大規模染指杠桿作用強的房地產,避免金融泡沫和房地產泡沫的過度膨脹帶來的巨大損失。最后還是要苦練內功、提升自身競爭力,才能在美國成熟的市場上贏得投資先機、站穩腳跟,進而根深葉茂、開花結果。

(二)逾越障礙:如何應對美國對中國投資的安全審查帶來的風險

美國雖然是自由市場,但對外國資本的進入還是設置了重重的門檻和障礙,尤其是所謂以國家安全名義進行的審查,往往很容易招致投資者的失敗風險。這不單單針對中國的投資,對別的國家投資主體都是一視同仁,例如2006年美國政府就拒絕了迪拜港口集團收購六個美國海港的管理權。隨著中國成為對美最大投資國,安全審查問題越來越引人注目,并且也導致了一些項目中途流產;2005年中海油收購優尼科,收購案宣布之后四十天即宣告失??;2010年,四川騰中重工機械有限公司并購美國通用汽車旗下的Hummer品牌的競標失??;2012年北京卓越航空收購美國老牌飛機制造商Hawker Beechcraft(豪客比奇公司)的計劃失敗等等。中國對美國投資的不斷增長,已經引發了美國國內有關國家安全顧慮的擔憂,2011年11月,美國國會開始對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公司在美國拓展業務期間是否造成“潛在國家安全威脅”進行調查,隨后美國眾議院常設特別情報委員會發布的報告指出,華為、中興的產品威脅美國國家安全;設立于1988年的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代表美國政府,在2012年對114宗海外企業并購本國企業的案例進行了安全詳查,其中對中國投資的詳查就占據了20%,中國已成為被美國詳查“海外企業并購本國企業”最多的國家。

中國企業如何逾越美國安全審查的障礙?一是遵守美國的法律法規和游戲規則,不能用國內的潛規則和想當然解決投資中出現的法律問題和實際問題,更不能采用不當手段走捷徑,四川騰中重工并購美國通用Hummer品牌的競標失敗的教訓是一個十分深刻的案例。二是做好做足準備工作,穩扎穩打,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如“游說”的方式為投資打下堅實的基礎?!坝握f”是中國企業投資美國采用的慣用手法和公關策略,效果相當好,例如2000年在國會對中國聯想集團為了擺平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并購審查,聘請了老布什和福特總統任內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考克羅夫特,在收購前就做了充足“游說”準備,最后順利通過了安全審查。三是要明確投資目標尤其是收購目標,正確判斷和把握收購時機。比如中國企業運用最多的一種投資模式即是并購脆弱的或經營不良的商業目標。而對CFIUS重點監控的投資領域的敏感項目要慎之又慎,如通訊、能源、軍工、基礎設施等等。

(三)制度保障:積極推進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建設進程

2015年9月習主席出訪美國達成了49項共識,其中近20項涉及金融和貿易合作,中美投資協定(BIT)談判也取得了進展,雙方承認達成一項高水平投資協定是“兩國之間最重要的經濟事項”,并承諾要“強力推進談判,加快工作節奏”。BIT于2008年6月啟動談判,已進行了十幾輪磋商,進展十分緩慢。雙邊投資保護協定討論的內容包括:“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投資準入和投資運營、權利平等、投資補償、資本自由轉移、監管透明以及爭端解決等等?!皣翊觥眴栴}包括投資準入即“負面清單”的問題,它是BIT中最為核心和敏感的問題。

此前,美國已承諾對中國各類投資者保持開放的投資環境、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也表明審查中國投資項目采用相同規則和標準、在出口管制改革過程中給予中國公平待遇。但是,美國對中國國有企業對美投資和高科技產業投資鉗得過死,而國有企業是投資美國最大潛在者,投資高科技產業才是中國對美投資的最終選擇。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盡管艱難,但越早實現,對中國企業直接投資美國帶來的機會和效益會越多越多,并購和綠地投資所來的風險會更小,這才是中美投資雙方互惠的新希望。

猜你喜歡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