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陽節與女性文化

2015-11-26 07:33劉苗苗華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510006
學周刊 2015年30期
關鍵詞:賞菊茱萸重陽節

劉苗苗 (華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 510006)

九月九重陽節,不單單是“敬老節”,還是中國傳統的“女兒節”“婦女節”?!侗本┦兄靖濉份d:北京舊俗,重陽節“父母家必迎女來食花糕,或不得迎,母則詬,女則怨,小妹則泣,望其姊姨,亦曰‘女兒節’?!泵駠稄埍笨h志》載:“九月九,搬回閨女息息手?!币源丝梢?,古代北方的重陽節,實際上就是當今的“女兒節”。

一、重陽女兒節主要習俗文化

(一)放重陽糕于女兒額頭以祈福

此習俗,古已有之,宋代呂原明《歲時雜記》載:“九月九日天亮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更祝曰:愿兒百事俱高,作三聲?!碑斀耜儽边^重陽,夜里登山,許多人都摘幾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兒的頭上,用來避邪。

(二)吃重陽糕

俗云:“九月九,精大軟米咬一口?!本旁戮艐D女例吃重陽糕,《隋書·五行志》載,在南北朝時,民間有“七月刈禾傷早,九月吃糕正好”之童謠。是日,男女老幼,皆吃重陽糕。重陽糕各地名稱不同,有花糕、菊糕、五色糕、珠糕等,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三)登高

中國自古有 “一到九月九,全家高處走”之民謠,實則指重陽登高。重陽登高有多層含義,一是登高賞秋、賞菊;二是鍛煉身體、陶冶情操;三是登高避邪、除惡;四是祝愿生活節節高、事業步步高升;五是滿足異鄉游子“長歌可以當哭,遠望可以當歸”的文化心理。重陽“全家登高”,當然也包括家庭女性。女性重陽登高之俗,古來已久,漢代劉歆《西京雜記》即有:“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祓禊登高?!?/p>

(四)戴菊花

古代,未婚女子稱為“黃花閨女”,“黃花”即指菊花。因其具有貞節、高雅品格,又有 “節花”“金英”“黃華”“秋菊”“陶菊”“藝菊”“女花”“女兒花”等雅號。女孩重陽節,不但賞菊,還戴菊花。唐代李綽《輦下歲時記》(卷三)有:“九日宮掖間爭插菊花,民俗尤甚?!碧拼琶丁毒湃正R山登高》:“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p>

(五)佩茱萸

茱萸是一種中草藥,茱萸香味濃,有驅蟲祛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故重陽節有插茱萸、戴菊花之俗?!讹L土記》云:“九月九日,律中無射而數九,俗尚此月,折茱萸房以插頭,言辟除惡氣而御初寒?!敝仃柵遘镙堑牧曀自谔拼苁⑿?,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稱為茱萸囊,還有插在頭上的。

(六)蕩秋千

蕩秋千是我國古代女子重陽節重要娛樂方式之一,并非當今人們想象的女子娛樂嬉戲。漢武帝時,每逢“千秋節”日,宮女以之戲于后庭。秋千因為使人聯想到千秋萬歲的“千秋”,故被用于慶賀漢武帝生日。此俗后來傳入民間,成為孩童重要娛樂節目。蕩秋千的女子衣袂飄飄于半空之中,就像乘風飛舞的仙子,給人一種空靈瀟灑的淋漓之美,故“秋千佳人”又是漂亮美女的代名詞。宋代豪放派詞人蘇軾之《蝶戀花》:“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聲不聞聲漸消,多情卻被無情惱”,含蓄傳達出“外物本無心,煩惱皆自尋”的秋千哲理。

(七)踢毽子

踢毽子是中國女孩傳統娛樂項目之一。踢毽子起源于我國漢代,盛行于隋、唐,至今不衰。宋代高承在《事物記源》一書中,對踢毽子有詳細的記載:“今時小兒以鉛錫為錢,裝以雞羽,呼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搶、聳膝、突肚、佛頂珠等各色?!泵鞔延型{:“一個毽兒,踢兩半兒,打花鼓兒,繞花線兒,里踢外拐,八仙過海,九十九,一百?!贝怂桩斀褚廊黄毡?,如山東臨淄,“歲歲重陽今又重陽……跳繩、下象棋、打門球、踢毽子”。

(八)跳繩子

跳繩是重陽節女孩的娛樂項目之一。跳繩運動在中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唐宋明清都有記載。唐朝稱跳繩為“透索”、宋朝稱“跳索”、明代稱“白索”、清代稱“繩飛”,民國以后才稱“跳繩”。清代《松風閣詩抄》有詩記載:“白光如輪舞索童,一童舞索一童唱,一童跳入光輪中?!敝仃柟澟⑻K,此俗至今依然流行,如上海濰坊社區每年重陽節都舉辦跳繩比賽。

(九)放風箏

重陽節日,不論大人小孩,不論男孩女孩,都喜歡在此日放風箏。如廣東陽江,“每逢九九重陽,秋高氣爽,正是紙鷂放飛的最佳時節,放風箏便成了民間最興盛的賽事。陽江是南國風箏之鄉,為南派風箏的代表之一?!比缃K南通,每年重陽節都舉辦“傳統記憶——重陽節里放風箏”主題活動。河南《清豐縣志》載:“重陽士大夫仿古遺事,率登高飲菊花酒,兒童放紙鳶為戲?!痹诠糯棚L箏并不是一項單純的娛樂活動,在民俗觀念中它有“放去災禍、放走晦氣”的心理寄托。

(十)玩風車

重陽節日,與男孩一樣,小女孩也喜歡玩風車。自己動手做一個或買一個紙質的風車,在重陽節里,順風而跑,風輪飛轉,樂不可支,喜氣洋洋。其實,重陽玩風車不單單是“好玩、鍛煉身體”,而且寓意“前景風順、時來運轉”之義。

(十一)對山歌

青年男女在九月九“對山歌”在江南地區尤其是南方少數民族聚集區非常流行?,F在,不少地區在重陽節舉辦山歌比賽,以活躍節日氣氛,如廣東韶關“在韶關市區到了重陽節這一天,三座大山(蓮花、芙蓉和帽峰)準會人滿為患……對山歌、玩游戲、吃大餐?!?/p>

(十二)結伴郊游

重陽節,大人們習慣郊游登高望遠,當然女孩們也習慣于此日結伴郊游?;蚺c家人一起郊游,或與閨友一起郊游。此俗宋代即有,宋代程大昌《庸錄》(卷六)載:“唐曲江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京城士女咸即此袚禊,帟幕云布,車馬填塞,詞人樂飲歌詩?!?/p>

由此可見,重陽女兒節習俗文化具有較豐富的內涵,一是體現中國傳統社會對“女兒”的一種關愛,如重陽節祝福女兒、戴茱萸辟邪等等;二是體現女孩對美的價值追求,如重陽節賞菊花、戴菊花等;三是體現女孩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蕩秋千、放風箏、踢毽子、跳繩子等等;四是體現女孩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如重陽節贈重陽糕、對山歌等等。

二、重陽婦女節主要習俗文化

重陽節是 “女兒節”“茱萸節”“菊花節”,更是天然的婦女節,其主要習俗如下。

(一)婦女休息日

俗云:“九月九,大撒手?!本旁戮抛怨攀恰肮荨敝?,當然也是一個女人休息之日。是日,婦女休息,男人做家務。

(二)重陽不能回娘家

重陽民俗,各地有異。在北方,絕大多數地方都有重陽節“新婦回娘家”風俗,但有例外,如山東滕州、臨沂等地重陽習俗: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重陽節時忌回娘家過節,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之民謠。在紹興一帶,重陽節還忌諱相互走訪,以避免傳染晦氣。

(三)親家互送重陽糕

九月九重陽佳節,親家雙方互送重陽糕,相沿成俗?;榍?,男方家不送,女孩沒面子;女方家不送,男孩沒面子;婚后,男方家不送,過門媳婦在娘家人面前失面子;女方家不送,丈夫在家人面前丟面子。

(四)給娘家送重陽糕

重陽節出門女兒給娘家送禮的習俗在許多地方均有。如浙江《磐安縣志》載:“重陽,出嫁的女兒要把麻糍粽子送娘家,稱‘重陽擔’?!?/p>

(五)給婆家送重陽糕

重陽節婆媳兩家互送重陽糕在浙江、陜西等地為習俗,只是互送的重陽糕質地形狀不一而已。如浙江《天臺縣志》有:“重陽日,娘家要給女兒家送兩個大方糕、九個小方糕,表示‘二九相逢’之意?!标兾鳌洞罄罂h志》有:“重陽節……娘家給出嫁女兒都要送糕。如不送糕,女兒就不拜年?!?/p>

(六)戴茱萸

婦女重陽節戴茱萸囊主要目的是避邪、除惡,或戴之于手臂,或戴之于胸前,或戴之于腰間,或藏之于枕下,或掛之于窗前,如湖北《云夢縣志》載:“重陽節,飲菊花酒,女眷臂系茱萸囊,以圖消災?!笨偠灾?,插茱萸,戴茱萸,都是為了祈求親人平安,寄托親情。

(七)賞菊

重陽節賞菊是婦女最喜愛或者說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唐代時候,重陽賞菊風氣已經很流行。初唐王勃《九日》詩云:“九日重陽節,門門有菊花。不知來送酒,若個是陶家?!币馑际钦f重陽日家家有菊花,若王弘派人送酒,恐怕分不清哪個是陶淵明的家了。詩人用風趣的口吻說明了當時賞菊風氣之盛。如北京,菊花又叫“九花”,九花就是菊花,因為開在農歷九月,所以得名。北京菊花品種繁多……人們在這一天可大飽眼福,覽盡菊花的千姿百態,賞盡它的婀娜多姿?,F在,菊花己被評為北京的市花。

(八)飲菊花茶、喝菊花酒

俗云:“九月九,又吃油糕又喝酒?!敝仃柟澟语嬀栈ú?、菊花酒習俗漢代即有,據《西京雜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華酒,令人長壽?!敝仃柟澯址Q“菊花節”,最美菊花往往冠之于“菊花仙子”,而“菊花仙子”之美譽用之于人,非“女性”莫屬。故重陽節,女性不但與男性一樣登高賞菊,而且與男性一樣飲菊花茶、品菊花酒,既美容養顏,又享受節日樂趣。

(九)做菊花枕頭

重陽節做菊花枕頭習俗主要流行于浙江等地,如《三門縣志》也載:“九月九,鄉村婦女兒童上山采摘野菊花,晾干裝入枕頭,稱‘菊花枕’,謂可清亮解毒?!惫湃苏J為,菊花枕有利于治療頸椎、面目麻木、頭暈目眩諸病。

(十)祭祀神仙

重陽節各地一般舉辦不同的祭祀活動,重陽節祭王母娘娘主要流傳于廣東南雄和山東泰安等地區,以求王母娘娘庇護孩子平安長大成人;在重陽節發源地河南上蔡縣,該日祭祀的是南海觀世音菩薩;福建、臺灣等沿海地區重陽節祭媽祖;山東泰山地區,重陽節祭祀眼光奶奶;天津山東及東部沿海一帶是日祭祀斗姆女神,等等。

由此可見,重陽婦女節習俗文化具有較深厚的文化底蘊,一是體現中國傳統社會對“婦女”的一種人文關懷,如重陽節讓婦女休息,重陽節新婦回娘家等等;二是體現中國婦女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如重陽節登高、賞菊、戴菊等;三是體現中國婦女勤勞手巧的勞動本色,如做重陽糕、泡菊花茶、釀菊花酒、縫菊花枕等;四是體現中國婦女特有的祭祀文化,如重陽節祭祀王母娘娘、觀音菩薩等等。

三、重陽節與追節

重陽節又名“追節”,在北方地區向有“不追節、人煙缺”之民謠。如民國時期《香河縣志》(卷五)載:九月九日,有姻親關系的家庭會互相送禮,稱為“追節”?!白饭潯绷曀字饕鱾饔诒狈?,是男婚女嫁過程中一個重要程序,即在商定婚期前親家雙方進一步加強了解、協商婚期的一種“走親”活動。一般要通過三次“追節”,方可定下婚期。一般選在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二月二、三月三、七月七、九月九等日進行“追節”。是日,準女婿要給未來的岳父母家送“重陽禮”。由此可知,“追節”目的有四:一是明確表示婆家希望盡快娶親,即“追姐”;二是聯絡雙方感情,即“親姐”;三是送些禮物之類,好讓女方及早準備嫁妝,即 “崔姐”;四是商定迎親日期,即“迎姐”。

四、結語

總之,重陽節女性習俗體現出兩大文化特色:一是時代發展性,即在時間上體現出一個不斷演化的歷史過程,隨著時代的發展,重陽節女性文化愈來愈豐富;二是空間差異性,即在空間上體現出一個因地域文化差異而不斷變異的過程,重陽節與各地女性民俗相結合,使重陽女性習俗文化變得多姿多彩。在古代婦女地位極為低下的年代,重陽節無疑是一個“婦女解放”的節日。重陽節所體現出的尊重女性、愛護女性對當今提倡 “婦女解放”“婚姻自由”“追求女性個性發展”具有較強的借鑒價值。當代社會,一提起女兒節,不是七月七“乞巧節”、九月九“重陽節”,而是二月十四“情人節”,青年人過于推崇西方時尚,與中國傳統女性文化則漸行漸遠。作為中國青年,首先應堅持弘揚祖國傳統優秀女性文化,其次才是學習吸收國外女性文化。鑒于此,一方面,社會各界應該加強重陽女性習俗研究,使重陽女性習俗內容更加系統化、體系化;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應依托重陽節,加強重陽女性習俗的保護、傳承、開發與利用,融合女兒節、婦女節、母親節、敬老節、菊花節、茱萸節、追節于一體,吸取傳統習俗文化精華,剔除傳統習俗文化糟粕,通過舉辦重陽文化節、創辦重陽文化館、拍攝重陽文化電視劇、創作重陽文化歌曲(如《九月九的酒》)、開發女兒節產品等方式,大力弘揚重陽女性習俗文化,為當今繁榮節日文化、建設和諧社會作出新貢獻。

[1]北京市志稿(卷五)[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281.

[2]大荔縣志[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4:951.

[3]三門縣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836.

[4]香河縣志(卷五)[M],臺北:成文出版社,1968:265.

猜你喜歡
賞菊茱萸重陽節
重陽節——登高遠眺,遍插茱萸
遍插茱萸卻為何
賞菊
瞧,明艷的菊
嘆流年
一束茱萸滿鄉情
金秋賞菊
重陽節快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