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凍綠幼葉的顯微形態研究

2015-12-01 09:09毛斌斌劉漢珍胡可登
安徽科技學院學報 2015年3期
關鍵詞:基部毛囊基底

毛斌斌,劉漢珍,胡可登

(安徽科技學院 食品藥品學院,安徽 鳳陽 233100)

毛凍綠(Rhamnaceae utilis Decne.var.hypochrysa(Schneid.)Rehd.)是鼠李科鼠李屬植物,分布于中國華中、西南地區及河北至甘肅的廣大區域[1]。其葉具有解熱、止瀉效果,用于治療瘰疬[2],南北各地民間均有使用其嫩葉替代茶飲的習慣。近年來,出于對植物分類需求考慮,對鼠李科植物的葉表皮微形態及植物莖葉的電子顯微特征研究已經開展起來[3-5]。但作為民間特色資源及常用草藥,可用于毛凍綠葉片的常規鑒定鑒別依據研究甚少[6]。本文擬利用顯微鑒定技術,對毛凍綠的幼葉進行顯微觀察,嘗試找出毛凍綠幼葉的顯微鑒別點,為毛凍綠進一步的鑒定技術研究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毛凍綠(Rhamnaceae utilis Decne.var.hypochrysa(Schneid.)Rehd.)幼葉于2014 年3、4、6 月份分別在安徽省鳳陽縣和廬江縣進行采集,并干燥處理。葉片經由安徽科技學院中藥學專業劉漢珍副教授鑒定無誤。

水合氯醛(CAS302-17-0),上海譜振生物;稀甘油、蒸餾水

1.2 主要儀器設備

光學顯微鏡(BX53),日本OLYMPU;Isee成像軟件;ISCapture圖片編輯軟件;搖擺式高速萬能粉碎機(DFY-400),溫嶺市林大機械有限公司。

1.3 方法

樣品處理干燥處理后的樣品用搖擺式高速萬能粉碎機進行粉末粉碎,分別過20目篩、40目篩,篩下的粉末備用。

1.4 操作過程

1.4.1 毛凍綠幼葉縱切片 取毛凍綠幼葉鮮葉,用徒手切片法切取幼葉縱切片,制水裝片,于光學顯微鏡下進行顯微觀察。

1.4.2 毛凍綠幼葉粉末顯微 取備用粉末適量,制水合氯醛裝片,于于光學顯微鏡下進行顯微觀察,并利用成像軟件和編輯軟件進行拍攝編輯。

2 結果

2.1 毛凍綠幼葉的整體顯微特征

利用徒手切片法和粉末制片觀察毛凍綠幼葉縱切剖面和幼葉上下表皮特征(圖1):毛凍綠幼葉組織可依次由上表皮細胞組織(圖2左圖)、葉肉組織(圖4)、導管(圖3)、柵欄組織、下表皮細胞組織(圖2右圖)、非腺毛[7](圖5)組成。

2.2 非腺毛的形態及其分類

2.2.1 非腺毛的形態特征 非腺毛源于莖或葉的原表皮細胞,非腺毛的發生一般發生在第二對葉原基或幼莖葉上,在成熟葉和具有初生結構的莖上也可繼續發育[8]。非腺毛由單細胞構成,由基部到頂部逐漸變細,在先端成尖。非腺毛細胞內中空,由不溶于水的內容物填滿,如圖示(圖6示)。

2.2.2 非腺毛的分類 經觀察,毛凍綠非腺毛的毛囊與葉表皮細胞連接的位置差別和非腺毛基底細胞形態差異,可將非腺毛分為長非腺毛(圖8)和短非腺毛(圖9)兩個類型。

長非腺毛其基底部細胞呈細長柱形,整體側面觀呈鞭狀。長非腺毛與葉表皮細胞接觸的毛囊基部略陷于或略等齊于葉表皮細胞表平面。以毛囊普遍位于葉表皮整體水平面以下為常見(圖10)。

短非腺毛其基底部細胞呈水滴狀,整體側面觀呈三角形。短非腺毛的毛囊基部明顯被眾多葉表皮細胞包圍,并圍繞基底呈基座狀隆起(圖7),在非腺毛的基部位置,有縱向皺紋理覆蓋于毛囊表面。短非腺毛的毛囊常位于葉表皮細胞水平面以上。(圖11)

2.3 非腺毛與方晶分布的位置關系

經觀察,毛凍綠非腺毛大多位于葉脈上或葉脈的附近。短非腺毛在葉上表皮較常見,長非腺毛大多處于葉下表皮葉脈上或靠近葉脈分布。在葉片表面觀下,短非腺毛附近的葉肉細胞,??梢姺窍倜幬恢弥車写罅康姆骄9]富集(圖12),并且結晶形態較大,結晶較完整的方晶所處位置常與短非腺毛伴生。

2.4 非腺毛基部的縱皺紋理

經觀察,毛凍綠幼葉非腺毛基部的皺紋理始于連接非腺毛周圍的葉表皮細胞,這些葉表皮細胞“附著”在離非腺毛基部底座較近的輻射狀區域內,而短非腺毛的皺紋要比長非腺毛所在的皺紋密度大,且紋理深(圖13c,圖13d)。這種形態差別可能與幼葉非腺毛本身的支持固定及幼葉需要強化機械防護作用的功能有關。

3 討論

3.1 長非腺毛與短非腺毛在形態上的過渡性

通過觀察可以發現,毛凍綠幼葉長、短非腺毛存在過渡狀態,如組圖13(a,b,c,d)。雖然典型的短非腺毛基底紋理要比典型長非腺毛基底紋理明顯的多,且短非腺毛基部明顯高于葉表皮細胞的平面,其毛囊位于葉表皮水平面以上;長非腺毛的毛囊位于葉表皮水平面以下,但在葉片上下表面還能見到如圖13(b,c)所示的過渡類型:毛絨長短介于典型長非腺毛和短非腺毛之間;基底縱紋理在由短向長非腺毛變化中隨毛絨變短逐漸減弱的趨勢。結合不同物候期的樣品推測,這種變化可能與長短非腺毛在生長過程中保持的連續過渡狀態有關,在不同物候期狀態下這種過渡狀態則更為明顯。

3.2 非腺毛與葉表皮微生態的相關性

長非腺毛常處于葉下表皮的葉脈或其附近,長非腺毛在葉下表面密度較大,較高密度的長非腺毛交織成網,構成了一定的防護與隔離。葉下表皮氣孔密度大,長非腺毛交織成的毛絨層能夠起到隔離環境水蒸氣凝聚,避免在氣孔較多的葉下表皮凝結,影響葉片呼吸的作用。在葉上表皮肉組織較厚的位置,短非腺毛較多,間雜有一定數量的長非腺毛。通過觀察。這種長短非腺毛的交錯狀態與葉肉細胞厚度有一定的相關性,這可能與葉片防御能力有關,通過這種長短交織,起到一定程度的阻攔微小生物的啃食的作用,通過短非腺毛與晶體分布的位置關系也一定程度上佐證了這一點。(如圖14,圖15,圖16,圖17)

3.3 思考

毛凍綠的皺紋理只見于非腺毛基底,而鼠李科其他植物葉表皮表面上,其紋理是否也源于此,并具有一定規律性,還需要通過進一步探究來發現。

在毛凍綠非腺毛與其下方葉肉細胞中晶體富集的現象需要進一步研究,晶體的產生與富集同非腺毛的形成是否同步?非腺毛內部不溶于水的物質組成同晶體成分是否具有相關性還需進一步的研究。

4 結論

通過對鼠李屬毛凍綠幼葉的顯微形態觀察得到:首先,毛凍綠幼葉組織結構中,非腺毛形態、位置,以及長、短非腺毛的顯微形態可以為毛凍綠幼葉的顯微特征鑒定提供依據;其次,毛凍綠幼葉隨物候期及環境變化,其葉表皮上的長短非腺毛存在過渡性,其毛絨基底的縱紋理深淺變化在長非腺毛中明顯減弱,而在短非腺毛中則紋理深刻、紋理密度較大;其三,長非腺毛常處于下表皮葉脈附近,密度較大,據推斷可能是起到隔離水蒸氣,避免水汽在氣孔處凝聚,影響葉片呼吸作用的緣故;其四,葉表分布有較多短非腺毛,這可能與葉上表面的機械防御機制有關。

[1]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48卷第一分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23-88.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第五卷)[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9:230-235.

[3]黃珊珊,廖景平,昊七根,等.羽葉薰衣草表皮的發育解剖學研究[J].熱帶亞熱帶作物學報,2006,14(2):134-140.

[4]于慧,夏念,胡曉穎,等.中國鼠李科植物的葉表皮微形態[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11,19(1):16-25.

[5]王波,齊維娜,孫慶文,等.4種青風藤屬藥用植物的外觀形態與顯微特征[J].貴州農業科學,2014,(9):75-80.

[6]張勉,付曉麗,王勝勇,等.肉蓯蓉類商品藥材的數碼顯微鑒定[J].中藥材,2004,27(6):400-402.

[7]徐艷琴,蔡婉珍,胡生福,等.箭葉淫羊藿同質園栽培居群非腺毛多樣性及其分類學啟示[J].生物多樣性,2003,21(2):185-196.

[8]馮承浩,吳鴻,趙晟.廣藿香2種表皮毛的發育解剖學研究[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6,27(1):88-91.

[9]許友毅,劉雪蓮,陳少珍,等.發現甘草草酸鈣方晶兩種亞型的動態顯微鑒別研究[J].中國醫學導報,2010,7(24):40-43.

猜你喜歡
基部毛囊基底
《我要我們在一起》主打現實基底 務必更接地氣
中西醫結合治療毛囊閉鎖三聯征2例
大跨度多孔箱涵頂進過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中國美利奴羊(新疆軍墾型)胎兒期皮膚毛囊結構及形態學觀察
植發那些事
“拆西墻補東墻”高質毛囊資源寶貴
解決平面向量問題的兩大法寶
海南三七根莖芽基部的組培快繁
可溶巖隧道基底巖溶水處理方案探討
蘋果夏剪怎樣轉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