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頭縣館藏清、民國書畫賞析

2015-12-02 15:40江丹雯
藝海 2015年9期
關鍵詞:清末洞頭民國

江丹雯

[摘要]洞頭縣館藏以侯宗谷、李炳光、竹逸(林純賢)等為代表的清末、民國書畫作品,是浙南溫州民間書畫的一個縮影,既師承了“永嘉畫派”地方特色,又融合了“海上畫派”的民俗特點,是一個時期中國國畫浙南特色的典型代表。

[關鍵詞]清末 民國 洞頭 館藏 書畫

洞頭縣館藏的書畫文物共有27幅清、民國書畫作品,它們主要有侯宗谷、端木國瑚、胡黼瑯、池志征、鄒志仁、蔡笑秋、李炳光、趙維壽、竹逸(林純賢)、朱鼎新、曾衍東、竹波、高應祿、吳琨、胡二棣、蘇昧朔、王知毫、楊雨崖、嚴株垞、嚴默蘆、王杰夫、葉衛環等清末、民國以來近20位浙南一帶民間書畫名家作品。這些書畫既有美麗的山川人物景色,又有色彩鮮明的花鳥草木畫面,作品既師承了“永嘉畫派”地方特色,又融合了“海上畫派”的民俗特點,是一個時期中國國畫浙南特色的典型代表。

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院長范增老師曾說過,國畫之美在于哲理、在與詩性、在于書法、在于興奮的靈感所致。洞頭縣館藏清末、民國以來的書畫作品,作者大都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尋覓并發現詩情,善于在平凡的人和世界中攫取靈感,以平實、單純的筆調抒寫一種源于生命體驗和感受的審美境界。這些作品,大都選取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景物,融入作者的人生哲學、主觀詩性并與創作靈感有機地結合起來,將題材對象、生活感受融為一體,構成了清末、民國以來浙南溫州一帶人文書畫作品的獨特魅力。

國畫之美,在于哲理。中國傳統的文論與畫論首先關注與強調均為主客觀世界的和諧統一。正如范老師在《國畫之美》的講座中強調的“天人合一”傳統理念,與南朝梁時劉勰于《文心雕龍》中所謂“思理為妙,神與物游”觀點如出一轍,這“游”字就包含著畫家主觀情懷和客觀世界得統一,即交融滲透最后合而為一。以洞頭縣館藏文物為例,溫州市民國時期著名畫家侯宗谷先生的《梅花中堂》為例。侯宗谷先生,生于1890年,卒于1955年,洞頭元覺小北岙人。侯先生曾就讀于上海美術??茖W校。畢業后在溫州甌海公學任教,1927年9月至1928年6月,師從吳夢非、豐子愷、宋壽昌先生的繆天瑞擔任教務主任在溫州藝術學院任教一年,1937年開始在湖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任教美術,后又兼任武昌藝專藝術教授,得到董必武先生稱贊,他在國畫方面精工于水墨蘭花、山水與指畫梅花?!睹坊ㄖ刑谩?,無論從客觀對象還是作者的主觀情感來看,都能夠做到很好的統一。梅花是中國傳統名花,它不僅是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為它贊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而為世人所敬重。中國歷代文人志士愛梅、頌梅者極多,但侯先生卻以厚實的筆觸,畫出了梅樹風骨,然后再用指畫的點綴畫出了作者獨特的梅花,而這一點在他的落款之處,更體現出了“黃昏”、“片月”、“永嘉小西湖”的情境,體現自己的哲理觀。

國畫之美,在于詩性?!爸袊嬍钦軐W的?!保悅飨骸吨袊L畫美學史》)而中國哲學的根本是“道”,“道”是中國哲學的最高準則。而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語言形式是“詩”。最有詩性的人群莫過于文人,文人“志于道”,“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中庸》),一切中國藝術家尤其是畫家,一旦具備了中國文人的氣質,做到詩與道的完美結合,體現在繪畫上,山水畫再恰當不過了。正如范老師在《國畫之美》中所闡述的“詩性,即心靈的情態自由,而這個情態就是情景與狀態。雖然,范老師以《后赤壁賦》中蘇軾與佛印親密友情的關系來闡釋情景與狀態的有機結合即為詩性。但是,我們從我們文物博物系統可移動文物普查書畫作品中也可以體悟出這個特點來。以洞頭縣館藏文物民國蘇味朔《柳岸漁翁圖立軸》為例。蘇昧朔先生,1926年(民國15年),畢業于上海美專,在校期間曾得劉海粟、姜同書等名師指導,先攻西畫,后攻國畫。畢業后,曾先后在上海浦東中學、甌海中學、溫州中學、浙南中學、平陽中學、鰲江小學、金鄉小學等校任教。蘇先生的畫技在此先不提及,就《柳岸漁翁圖立軸》作品中的柳樹、漁船、漁翁等人物形象,只要我們認真品味,不難發現融入在作品中情景與狀態:黃昏,舟系柳岸,嬌兒與漁翁換酒的場景將蘇先生筆下溫州民間極具甌越風俗和漁翁、小販等三教九流,的情態展示在世人面前,其詩性手法較好地繼承了中國國畫的特點,展示了其獨有的魅力(詩性還是未能闡釋出來)。

竹逸師承呂紀,也體現了這一特點。林純賢(1846-?),字竹逸,別號一缽沙主人,浙江瑞安人,居城內小沙堤。出身布衣,早年學髹漆,后改學書畫,鬻畫為生,善人物、仕女、山水、花鳥,不拘一格,尤善寫真。畫法宗北派。從現有資料看,林純賢早期作品多工筆,題材以村居風俗類為主?,F所見晚期作品有濃厚的海派趣味。洞頭縣館藏林純賢《鴛鴦花鳥中堂》,畫面工筆勾勒與水墨寫意具佳,濃墨重彩,精工富麗,讓一對鴛鴦匍匐于樹木軀干之上,裱郁燦爛,古艷奪目,筆墨流動,體現了花鳥畫的表現形式;右中落款“竹逸仿呂紀筆”,彰顯了竹逸師承“呂紀多畫鳳凰、雉雞、仙鶴、孔雀、鴛鴦之類,雜以花木草石,具有生氣。工筆著色與水墨寫意能,并善于將兩體結合”的風格。呂紀(1477-?)明代畫家,字廷振,號樂愚,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人。以花烏畫著稱,初學邊景昭工筆法,亦受林良水墨法影響,后臨仿唐宋諸家名跡,遂自成一體,獨步當代。另一幅作品《孔雀立軸》,畫面泉石布置,上立開屏的孔雀,煙潤點染,具有造化之妙,彰顯的也是師承呂紀的筆法。鳳凰、雉雞、仙鶴、孔雀、鴛鴦之類,自古以來均為詩性畫家的表現素材,孔雀善良、聰明、最愛自由與和平,有文禽之美譽;鴛鴦,個性溫順,形態玲瓏,羽色瑰麗,雌雄成對,偶居不離,形影一起,在成雙結對的鳥類中,備受人們青睞。據說呂紀在畫作上常用寓意手法對皇帝勸諫,皇帝知其用心,曾說:“工執藝事以,諫呂紀有之。作為“畫法宗北派”瑞安畫家林純賢,其晚期畫作中大多造型野逸,畫人物飛禽筆法粗獷,設色質樸,此圖亦不例外,近乎溫州民間木匠的刻畫花板,而畫面中畫家所賦予的動物情感,也大都蘊含了詩性的國畫之美。

中國畫是興奮的,它渾然天成,由靈感所致,追求線條的粗細快慢、枯榮厚輕,整個畫面氣韻生動。如鄭板橋的竹子,清新俊逸,厚重空靈悠揚,其特點是天籟、神韻、簡樸構成的神來之筆。

洞頭縣館藏瑞安李炳光書畫《仿煮石山人梅花橫幅》中可以看出,畫中的梅花如鐵線圈成,雖不著顏色,卻能生動地表現出千朵萬蕊,含笑盈枝的姿態。在繪枝干方法上,注重質感的表現,用筆流暢頓挫適宜,瀟灑遒勁,所畫新枝,一筆拉長,引枝斷而復連,停而不滯,一氣呵成,梢頭露出筆的尖鋒,顯得靈氣飛動,生機勃勃;畫中老干,筆鋒頓挫,能將老干的蒼勁表現得淋漓盡致?!睹坊M幅》左上角位置落款“仲渠仁兄大雅正之李炳光仿煮石山人法”說明這幅梅花橫幅所仿為元代著名畫家、詩人、書法家王冕的《墨梅》。叢相關資料中得知,“仲渠仁兄”應為黃仲渠。黃仲渠,生卒年月不詳,饒平縣前埔鄉人(今屬汕頭市澄海區隆都鎮管轄),解放前在汕頭銀行公會就職,新中國成立以后回家鄉定居。澄海謎家黃少鏗先生1959年(時年78歲)的手抄本中載:“黃君仲渠,吾友也。饒平前埔鄉人,年五十余,學問淵博,于謎尤精,猜捷而制佳,誠謎場之健將,后起之擘也?!边@與李炳光的身份也相當接近。李炳光(1860-1937),字漱梅,瑞安光緒二十七年(1901)舉人。其父親李肇元、祖父李松士、曾祖父李楷均為畫家,從清代至民國四代書畫傳家一百多年。李松士曾師從永嘉畫派代表人物項維仁,得其親授,梅、竹、山水兼優為之,一時稱為能手,縑素流傳,遐邇爭求。李炳光善詩畫,工朱竹、墨梅,并熱心鄉里公益活動,辛亥革命后,舉為瑞安商會總理。李炳光雖然從商并擔任商會主席,但從瑞安光緒年間舉人沈鳳鏘《乞李漱梅、叔諴兩君寫桐軒品陶圖》詩中可以看出他的文人氣質。文人畫注重抒發個人情感、追求筆墨趣味、崇尚水墨寫意,技法精益求精。

王冕畫梅花,只畫“野梅”,不繪“官梅”。山野梅花枝干挺拔勁直,不似官梅經人工造作,枝干盤曲媚俗?!斗轮笫饺嗣坊M幅》就是李炳光先生借助梅花仿王冕《墨梅》的一次生動再創作。我們知道,王冕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作者李炳光借助友人“仲渠仁兄”,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及仁兄的立身之德?!爱嬅讽毦呙饭菤?,人與梅花一樣清”。王冕筆下的梅花就是他個人精神世界的體現。李炳光先生的梅花也是其人格的體現,是靈感所致,更是渾然天成。

猜你喜歡
清末洞頭民國
洞頭:三無村變身“桃花源”
他們為何都愛民國?
“意外”的插曲撞擊出數學思維“火花”
清末書院改學堂
簡述清末西方中國觀的轉變
論清末粵漢鐵路風潮對粵港地區報業的影響
淺談清末新式學堂與中國近現代學術文化中心的形成
民國人愛刷朋友圈
洞頭近海養殖水域沉積物碳含量空間分布格局
民國書家與民國書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