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弦上的舞蹈
——觀楊雪與“弓弦舞”二胡重奏音樂會

2015-12-05 06:38
中國藝術時空 2015年2期
關鍵詞:重奏二胡演奏者

趙 倩

雙弦上的舞蹈
——觀楊雪與“弓弦舞”二胡重奏音樂會

趙 倩

不得不說,二胡是一件神奇的樂器。不論是其從民間藝人手中的伴奏樂器、“乞討之器”到大雅之堂上的藝術之星的地位轉變,還是其從歌舞或戲曲的伴奏樂器到突出個性的獨奏樂器的身份轉變,抑或是從演奏傳統民歌、小調、戲曲到演奏獨奏曲、大型協奏曲或外國名曲等的藝術風格轉變,無不彰顯著二胡那卓越的可塑性和表現力,而這似乎也暗示著二胡的藝術生命歷程也一定不會“風平浪靜”,而是充滿著叫人銘記的“驚濤駭浪”。

由楊雪領銜的“楊雪與‘弓弦舞’二胡重奏音樂會”正是一場令觀眾為之側目的音樂會,尤其是在看慣了獨奏、協奏、齊奏等形式之后重新認識了二胡重奏——源自西方的音樂形式,領略了重奏所表現出的令人耳目一新的“音樂美”。

一、絢麗多彩的藝術時空

從創作上看,除返場曲《賽馬》外,十一首音樂會曲目中,有四首新創作曲目,且是首演;還有弓弦舞重奏組曾經委約作品中的經典之作。這其中有現代音樂風格的作品如《弓弦舞》、《小品三首》、《臉譜》、《輕舞飛揚》、《回憶》;有傳統風格創作理念的作品如《如夢令》、《良宵》;有改編自電影音樂的經典旋律《只差一步》、《伴隨著你》;也有根據民歌重新譜寫的作品《阿里山的姑娘》、《采紅菱》。其中《良宵》、《只差一步》兩首作品則是經由青年演奏家楊雪本人改編。

當單線的旋律被多重交織的旋律織體所取代、幾乎全新的音色沖擊著慣常的聽覺習慣時,臺下的觀眾都在聚精會神地聆聽,生怕失掉每一個跳動的音符。那些或似曾相識、或首次謀面的樂曲,以其突如其來的“旋風”,把一個多重意義的想象空間呈現在了觀眾的眼前、耳旁。

《如夢令》,原是詞牌名,原名《憶仙姿》,來自后唐莊宗李存勖所寫的《憶仙姿》“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中的“如夢”,常用以表達男女間的愛慕。我們所熟知的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即題名《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而以胡琴四重奏演奏的《如夢令》(楊春甲作曲)則是以典型的中國五聲調式寫成,音色豐富、意境幽遠。在演奏形式上有對奏、輪奏,和弦織體的伴奏,每個聲部都有對主題的單獨闡釋,這是二胡重奏創作領域里的一次新的嘗試。

另一首熊曉作曲的四重奏《臉譜》表達的是戲曲的主題——臉譜。作者運用現代作曲法,以ACDE四個音作為動機,通過頻繁地轉調離調不斷地重復、演繹著主題動機,而弓桿擊琴筒、手拍琴筒、以及上下大滑音、抖弓等演奏技法,不僅惟妙惟肖地模仿出敲擊戲曲音樂板鼓的效果、模仿京劇的唱腔動蕩和游離,也帶給觀眾立體的、豐富的、厚重的音樂藝術氛圍。

…………

音樂會的演奏者們年紀大多尚輕,眉宇之間似乎還閃爍著一絲羞澀,但當他們用手中的樂器進行對話的時候,那盈耳的美妙旋律便在二胡演奏者的指尖流淌,在胡琴的雙弦上忘情舞蹈了。這場絢麗多彩的音樂盛宴,不僅感動著音樂家自己,更感動著在場的所有觀眾。

二、“弓弦舞”與《弓弦舞》

之所以將重奏小組命名為“弓弦舞”,楊雪的解讀是“弓與弦的‘舞蹈’”,但實則強調的是重奏樂器的共同“舞蹈”,而非單個樂器獨舞;此外,這個稱謂飽含時代氣息:夠青春、夠動感,符合當下社會大眾的審美趣味。

而音樂會的壓軸曲目《弓弦舞》是作曲家李博禪為二胡重奏組量身定制的樂曲,在此次音樂會上首次亮相。該作品,非常能表現二胡重奏的音樂特色和技術難度:人數多(四重奏),故而在配合上難度較大;無伴奏,故而凸顯重奏人員的技術水準和整體配合能力;此外兩把中胡和兩把二胡的音色調配,將二胡的音樂語言表達發揮到了極致。

從“弓弦舞”二胡重奏小組的創立(2009年)到今天《弓弦舞》二胡重奏曲的首演,從演奏不同風格的改編曲到演奏自己的專屬曲目,這是二胡重奏科研團隊的階段性成果,是“弓弦舞”小組成長的印跡,更是對二胡重奏組合的自我身份認同,故而,其意義甚重。

此外,聆聽完整場音樂會的曲目,我深刻地感覺到,“弓弦舞”所傳達給觀眾的,不僅僅是那具有時代氣質、奪人耳目的弓弦之舞,同時也體現著演奏者、創作者和研究者在思想意識上的契合。這“舞蹈”何其可貴,它體現著鍥而不舍的創新精神:這對傳統音樂模式的解構,正是對二胡音響的重構。它更豐富了二胡的表現空間,適應了時代的審美訴求。

在這種創新意識中,我們看到作為青年一代二胡演奏家,楊雪在二胡重奏表演的個性與共性關系及在音樂文化上傳統與現代關系等層面的深刻思考。這種深層思考,關乎二胡藝術的發展,更是一種文化自覺:對二胡表現力的自覺探索,對傳統文化的自覺繼承。

三、師古不泥的創新意識

任何一門藝術形式的發展,無一不是建立在對傳統繼承的基礎之上,但是只有批判地繼承、合理地創新,才是發展的核心原則,亦即所謂的“師古不泥”。楊雪與“弓弦舞”帶給觀眾的思考,正是這種“師古不泥”的創新性。

此次音樂會的創新性,主要體現在觀念的創新和藝術的創新。前者在于楊雪團隊重新審視了中西音樂思維和音樂語言的異同,以西方音樂的重奏思維解構和重構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觀念,形成新的音樂思維;重新審視了音樂藝術中個性與共性的關系,及其與重奏的關系。而后者則體現在表演形式、音色控制、二胡表現力以及曲目的創編等層面。

二胡的重奏,源自西方的器樂演奏形式,體現了作曲技法上的多聲音樂思維;對于演奏者而言,重奏是考驗其演奏技術、配合程度和音樂處理的特殊演奏形式;在音色上而言,重奏也是體現豐富、立體與和諧感受的音樂形式。

楊雪認為,和而不同正是重奏者追求的至高境界。在重奏訓練中,涉及到個體與整體、個性與共性的概念關系。每個聲部成員都同樣重要,都要將自己的音樂理念融入到整體的音樂風格中,在音樂的此起彼伏、你呼我應中顯示的就是良好的協同能力。而音色的共融一直是器樂重奏者關注的問題,要達到水乳交融、剛柔并濟的音響效果對演奏者來說,不但要具備高超的演奏實力,還要經過長期反復的磨合,音色上做到相互融合,音樂表演上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整體意識。演奏者對于音高、節奏、旋律、和聲、力度等的感受程度直接影響到對音樂的理解程度,這幾方面的綜合能力是對音色控制的重要體現。這里和聲的訓練需要特別重視,因二胡是一件單旋律樂器,最多只能同時奏出純五度關系的兩個音,因此在重奏中須具備縱向思維的音樂能力,感受多聲音樂的特點。

楊雪自2009年起,即作為中央音樂學院二胡重奏科研項目負責人,與作曲家和學生們一道致力于二胡重奏的研究、創作與實踐。他們融匯中西音樂之長,立足中國二胡藝術的傳統,借助西方成熟的音樂創作觀念和形式,尋求更加豐富的語匯來擴展二胡的音樂語言。事實證明,他們的努力,讓二胡的表現力突破了傳統音樂語言的禁錮,在重奏這種“洋形式”的幫助下得到了極大擴展,特別是在加入高音二胡、中音二胡之后增加了胡琴的和聲功能,形成了多個聲部并行發展的豐富的音樂效果,其可聽性得到增強。

而曲目方面,正如上文提及的,均經過科研團隊委約、改編、整理和層層篩選:有對經典曲目、傳統民歌的改編,也有針對二胡重奏的新創。更加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對于經典電影音樂的改編,我們注意到,重奏的音響效果在重現經典電影情節和畫面的同時,更加塑造了該首重奏樂曲的“經典性”意義。

此外,從重奏的深層功能而言,重奏更注重演奏者間的整體配合,因此在重奏中更容易發現獨奏中被忽視的問題,比如音準、揉弦、換弓的流暢性等。重奏者之間無論在練習還是舞臺上,團隊協作能力得以提高,又鍛煉和克服了緊張心理。不可否認,在二胡演奏者與作曲家的共同努力下,二胡重奏的系統性、專業性和科學性正在逐步完善。

音樂會結束后,很多二胡學習者、老師甚至是專業團體紛紛向楊雪咨詢,都希望能夠拿到“弓弦舞”的樂譜進行排練、演奏。這也足以說明,二胡重奏正在走出曾經“門可羅雀”的窘境,得到社會更大程度的認可。

結語

楊雪說,二胡的發展歷程僅百年有余,還有更長的路要走、還有更多的發展可能,而重奏給了二胡更多的音色呈現和更多的表現性,極大地擴展了胡琴家族的音樂表現力。同時,重奏對于二胡演奏者的技能和音樂素養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此次巡演(“楊雪與‘弓弦舞’二胡重奏音樂會”巡演:2014年11月3日南京藝術學院、11月5日廣州星海音樂學院、11月6日香港演藝學院、11月26日天津音樂學院、11月28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目的也是希望促進二胡重奏在創作、演奏、教學、理論等方面的積累,促進二胡重奏更加專業和規范,逐步樹立系統、專業的標準,并得到普及與推廣。同時,也為更多的學生創造藝術實踐機會。

如是,楊雪帶領的“弓弦舞”已不僅僅是二胡重奏組合的名字,更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符號,一個有資格在21世紀胡琴藝術發展史上“青史留名”的符號。在一首首動人的重奏曲背后,在一場場二胡重奏音樂會的背后,是他們在教學、創作、資料整理和學術研究等多個層面辛苦付出的身影??梢哉f,他們填補了二胡重奏領域中的多項空白,他們的付出推動了胡琴藝術的發展、推動了中國傳統文化在更大的領域內的傳承。故,其功莫大焉!

猜你喜歡
重奏二胡演奏者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詩韻二胡,國樂傳承
恭喜中簽“京”喜EU見-北京汽車推鉅惠3重奏+無憂7項禮
演奏心理對長號演奏的影響與建議
花山戰鼓(壯族啵咧重奏)
嗩吶演奏中的呼吸技巧及其訓練方式探討
阮重奏作品的演奏與教學探微——以阮八重奏《劍器》為例
思鄉(二胡短曲)
一把二胡
關于雙排鍵電子琴即興演奏學習方法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