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時運動療法對冠心病PCI術后患者預后的臨床評價

2015-12-15 15:20劉志輝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江西景德鎮333000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年20期
關鍵詞:運動療法介入治療冠心病

劉志輝 (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江西 景德鎮 333000)

?

實時運動療法對冠心病PCI術后患者預后的臨床評價

劉志輝(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江西景德鎮333000)

〔摘要〕目的探討實時運動療法對冠心病冠狀動脈內支架術(PCI)術后患者預后的影響。方法選取該院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被確診為冠心病并行PCI患者,按照隨機自愿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在行PCI后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和術后管理;觀察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實時康復運動訓練。實時運動需結合治療時間選擇不同的強度,4 w為1個療程,共進行3個療程。所有的療程結束后兩組患者均進行心電圖平板運動試驗,比較兩組心率、血壓、心絞痛發作次數、總運動時間,運動至出現ST段壓低1 mm時間,運動至心絞痛出現時間,最大運動耐量、血脂、生活質量等指標。結果兩組心絞痛發作次數、心率、血壓無明顯差異(P>0. 05);觀察組總運動時間,運動至出現ST段壓低1 mm時間,運動至心絞痛出現時間,最大運動耐量、血脂、生活質量等改善優于對照組(P<0. 05)。結論運動療法可以有效提高冠心病PCI術后患者的心功能貯備、增加冠狀動脈血流和心肌組織灌注,增強活動力、改善心功能和預后,減少冠狀動脈事件再發風險和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冠心病;介入治療;運動療法

冠狀動脈內支架術(PCI)是治療冠心病(CHD)的方法之一,無需開胸,對患者創傷小,尤其適合體弱的老年患者,可達100%血管再通率,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冠狀動脈狹窄。但該種方法并未消除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基礎,而且會因介入術操作及支架的置入造成血管損傷而形成細小血栓,因此術后仍有再狹窄或血管閉塞的可能,從而加重病情〔1〕。有研究證實,規律的康復訓練能夠有效減少PCI術后冠脈再狹窄,減少心臟事件的發生〔2〕。本文擬進一步明確康復運動訓練對老年PCI術后的預后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 1臨床資料60例患者為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成功進行初次PCI的老年CHD患者,剔除心功能Ⅳ級、嚴重心律失常、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及其他有運動平板試驗禁忌證者。男35例,女25例,年齡58~78歲,平均(65. 2±5. 6)歲。疾病類型:穩定型心絞痛49例,不穩定型心絞痛11例;合并疾病:高血壓25例,糖尿病18例,高血脂20例。按照自愿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 05),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兩組患者均行PCI,術后對照組采用同樣的常規藥物療法和術后管理,包括口服抗血小板藥物、硝酸酯制劑、轉換酶抑制劑、他汀類調脂藥物、適量活動等,同時戒煙限酒、合理膳食、控制體重、心理咨詢、治療并存的糖尿病和高血壓。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以實時運動療法。實時運動分不同階段、不同程度進行,運動分為熱身期、鍛煉期、恢復期。具體做法:①普通病房階段:應給予低強度活動,且需家屬或醫務人員陪同練習??蛇x擇散步或緩慢上下樓梯,時間以5~10 min/次為宜,每日早、中、晚各一次,靶心率約為癥狀限制性心率的50%。指導患者進行上下肢擺動及轉運運動,5~10 min/次,每日早、中、晚各一次,靶心率約為癥狀限制性心率的50%。②出院前階段:先步行3~5 min熱身,使身體適應,切勿立即進行高強度運動。然后開始進行鍛煉,速度由慢逐漸加快,但必須以身體耐受度為宜,不可勉強。靶心率約為癥狀限制性心率的65%~70%,平地步行5 km/h,運動時間為30 min。運動結束后再進行5~10 min的放松運動,便于血壓、心率恢復至運動前熱身水平。③出院后階段:活動強度及時間同出院前階段,2次/d,為早、晚飯后1 h開始。4 w為1個療程,共進行3個療程。

1. 3觀察指標兩組患者均進行電話隨訪及門診隨訪,3個療程后,兩組患者行平板運動心電圖試驗。觀察兩組患者靜息及運動時生命體征(心率、血壓、心絞痛發作次數)、總運動時間、運動至出現ST段壓低1 mm時間,運動至心絞痛出現時間、最大運動耐量、評價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血脂變化〔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1. 4生活質量評價標準采用SF-36簡明量表〔3〕進行評定,共分8個條目,包括軀體功能、角色受限、社會功能、心理健康狀況、角色心理狀況、活動能力、軀體疼痛、綜合健康情況,得分越高說明狀況越好。

1. 5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3. 0統計學軟件行t檢驗及方差分析。

2 結果

2. 1兩組心絞痛發作次數比較治療期間,對照組心絞痛發作次數(4. 9±1. 4)次/w,觀察組為(5. 1±1. 6)次/w,兩組心絞痛發作次數無統計學差異(t=1. 697,P=0. 05)。

2. 2兩組心電圖平板運動試驗相關指標比較兩組心率、血壓無明顯差異(P>0. 05);觀察組總運動時間,運動至出現ST段壓低1 mm時間,運動至心絞痛出現時間,最大運動耐量、血脂、生活質量等改善優于對照組(P<0. 05),見表1。

2. 3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P<0. 05),見表2。

2. 4兩組血脂指標比較觀察組血脂改善優于對照組(P<0. 05),見表3。

表1 兩組心電圖平板運動試驗相關指標的比較(x ±s,n=30)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x ±s,分,n=30)

表3 兩組血脂指標比較(x ±s,mmol/L,n=30)

3 討論

堅持鍛煉、飲食節律者可因降低血清LDL-C,增加HDL-C而能夠達到預防CHD的作用〔4〕。美國心臟協會研究表明,CHD患者進行康復訓練能夠促使其盡快康復,有效縮短住院時間及費用,減輕患者精神及經濟負擔,同時對醫療資源也達到充分利用、減少浪費。有研究〔5〕證實,科學、合理的康復運動可減少28%的心臟事件發生,且參加康復訓練的病人3年后死亡率為5%,而未參加康復訓練的患者死亡率為36%。另有資料顯示,運動可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其彈性和供血能力,減少狹窄、痙攣的發生,提高人體血管調節能力,使各種CVD的死亡風險降低20%~30%〔6〕。由此可見,康復訓練是CHD治療中的良方,并且對老年患者的預后康復也是有益的。但是由于老年患者多為體弱及并發多種疾病,如何采取運動方法進行康復訓練需要進行臨床觀察。

既往研究表明,運動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穩定斑塊、減少心肌細胞凋亡、促進側支循環的建立〔6〕。本研究結果說明對老年CHD患者進行系統、科學的康復訓練可針對性地改善心、肺等器官的功能,從而促使病變的冠狀動脈及心肌恢復。如此不僅疾病得到治療,其心情也可有效改善,進而達到良性循環。同時本研究還證實,通過實時運動可以明顯改善患者血脂水平。由于康復治療可以減少相關的藥物治療,改善患者情緒,提高心臟功能,因此可提高生活質量。

既往大部分的臨床及實驗研究均把運動訓練強度定為中等強度,制定運動處方以不誘發心肌缺血為運動強度的標準,認為達到缺血閾強度的運動可以造成心肌損傷〔7〕。而另有研究證明短暫心肌缺血可促進側支循環的生成,促進側支生成的作用與運動強度有關,因此建議采用缺血閾強度〔8〕。但缺血閾強度的研究結果來自于動物實驗,其在臨床應用是否會使患者獲益及如何確定適宜的缺血閾強度、如何保證運動的安全、如何給患者制定運動頻率和運動時間均需要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結果表明,對于老年CHD患者PCI術后進行運動前應該復查運動試驗和動態心電圖,要根據患者體質及病情制定最佳實時活動方案。同時,運動量也是個關鍵問題,過小運動量實際只起安慰作用,過大則可能有害〔9〕。若在活動中出現氣短、心絞痛、心律失常、頭暈、惡心、面色蒼白及活動后出現長時間疲倦、失眠等不適時,提示運動過量,應該在下次運動時減量或暫停運動。運動時應掌握好量,且要循序漸進地進行,最初可先從15~20 min開始,若無明顯不適,且自感身體還可承受后逐漸增至40~50 min。在運動前應做10 min準備活動,運動后做10 min緩解運動。此外,在運動過程中要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對于運動可誘發的心境缺血、左心室射血分數<30%、有持續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史、有持續性威脅生命的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病史、有突發心臟停跳病史等情況要列入高危人群,運動時加以重視。

4參考文獻

1殷運收.冠狀動脈支架術治療冠心病78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 31(16): 3165-6.

2劉江生.冠心病患者的康復〔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03; 12(增): 503.

3韓呈武,侯來永,孔晶,等.有氧康復運動療法對冠脈成形術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泛素水平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3; 28(6): 564-9.

4陳曉燕.運動療法對冠狀動脈搭橋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醫院,2010; 10(10): 29-31.

5 Dendale P,Berger J,Hansen D,et al.Cardiac rehabilitation reducas the rate of major advers caidiac cvents after pet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Eur J Cardiovasc Nurs,2005; 4(1): 113.

6鄭瑜,勵建安.冠心病運動康復實驗的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3; 28(7): 668-71.

7沈莉.運動處方的制定〔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 15(11): 12-3.

8陸曉,吳濤.短暫缺血閾強度運動對冠脈側支循環生成的作用〔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2; 23(11): 967-8.

9黃賓,倪雋,沈光宇.綜合康復治療對冠心病患者癥狀及運動能力改善的研究〔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12; 21(3): 231-3.

〔2015-04-22修回〕

(編輯李相軍

)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20-5765-02;

doi:10. 3969/j. issn. 1005-9202. 2015. 20. 037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R541

第一作者:劉志輝(1963-),男,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老年冠心病臨床介入治療研究。

猜你喜歡
運動療法介入治療冠心病
冠心病心絞痛應用中醫辨證治療的效果觀察
sST2水平與冠心病預后的相關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義
中醫推拿與運動療法治療小兒肌性斜頸療效觀察
“運動療法”控制糖尿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和靜脈溶栓治療后心率變異性的影響研究
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介入治療中替羅非班的應用及意義探究
探討氯吡格雷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血管的臨床療效
如何使用冠心病保健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