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醫學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015-12-16 07:44于振海王志強張乃麗張璐萍
四川解剖學雜志 2015年4期
關鍵詞:解剖學人文精神研究生

于振海 徐 寧 王志強 張乃麗 張璐萍 黃 飛△

1(濱州醫學院 解剖學教研室,煙臺264003)

2(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 消化內科,煙臺264117)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我國是教育大國,研究生教育發展迅猛。醫學研究生肩負保障人民群眾醫療衛生質量,維系生命健康的特殊使命。因此如何幫助醫學研究生在求學期間開拓視野、提高水平、增強創新能力,以進一步發揮特長、規劃科學有效的研究方向、施行良好的個人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如何提高醫學研究生的創新能力,發揮他們的創新精神,成為醫學研究生教育成敗的一個關鍵環節。濱州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教研室近幾年生源劇增,研究生教育發展迅速,這給本教研室的醫學研究生教育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筆者結合近幾年的輔助帶教研究生經驗,對如何進一步提高醫學研究生的創新能力進行淺析,以期對教育界同行有所裨益。

1 首先培養醫學研究生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

科學精神是人們在長期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共同信念、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的總稱,其核心是求真、求實、求準,它以人類追求的“求真、臻美、至善”為終極目標[1]??茖W精神要求我們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采用實事求是的方法來處理問題。堅持科學精神,是培養醫學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堅持科學精神,才能采用長遠的、發展的眼光來客觀、全面地看待問題,實事求是地分析、解決問題。

然而,當前醫療糾紛頻發,社會普遍評價醫療工作者道德水準下降,醫患關系緊張。這很大一方面是長期以來醫學教育過度追求科學精神,不斷施行“重成績、輕道德”、“重結果、輕人文”的嚴重后果。

醫學研究生教育不僅僅是一種高層次的精英教育,更具有其獨特的教育特征。當代醫學對研究生教育有更高的要求,醫學研究生將來不僅僅要做到治病救人,還要從精神上解放患者思想,幫助他們達到身心健康。因此,擁有精湛的醫學專業技術僅僅是醫學研究生教育的第一步,研究生更要具有崇高的職業道德和健全的人文精神。因此,醫學研究生教育要充分重視人文精神的培養,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醫學研究生不僅為國家、社會的醫療服務,也為人民的衛生健康、生命安全負責,如果忽視應有的人文精神,可能會造成研究生急躁浮夸,呆板傳統,道德水平下滑,這樣的醫學研究生不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在堅持科學精神的同時,必須注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醫學研究生人文精神的全面培養。

人體解剖學是醫學生最先接觸到的醫學基礎課程,是學習其他醫學課程的“敲門磚”,恩格斯說:“沒有解剖學,就沒有醫學”[2]。解剖學學科具有豐富而獨特的科學精神和人文資源。人文精神教育研究生如何做人,科學精神教育他們如何做事。我們在研究生教學中注重開展“學習老一輩解剖學家事跡”、“醫學生宣誓”等一系列人文教育[3],徹底改變陳舊的以單純培養專業醫學人才為特點的醫學教育,幫助醫學研究生在思想上認識、實踐中體驗、活動中感悟解剖學人文精神,不斷提高自身的內在修養和意識品質,幫助他們提升科研倫理、人際溝通、醫德培養等方面的修養和水平,爭取培養出科學與人文素質均滿足社會需求的高標準醫學人才。

2 其次培養醫學研究生的理性思維和獻身精神

理性思維是一種有明確的思維方向,有充分的思維依據,能對事物或問題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與概括的一種思維[4]。理性思維是建立在證據和邏輯推理基礎上的思維方式,醫學教育需要堅持理性思維。醫學研究生學習周期長,醫學實驗過程枯燥、復雜,醫學研究對象個體差異性強,這些特點均會導致醫學實驗易于出現多樣性、甚至自相矛盾的結果。幫助研究生保持沉著、冷靜,采用理性思維正確思考和分析實驗結果出現矛盾的原因,早日矯正錯誤,才能確保后續實驗的順利進行。

堅持理性思維需要有良好的獻身精神。研究生需要具備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追求真理、鍥而不舍、具有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獻身精神。努力向上,積極進取,淡薄各種貪圖享樂、拜金和功利主義等錯誤思想,嚴格遵守實驗規章,確保實驗數據的真實。只有嚴守職業道德規范,秉承理性思維和獻身精神,采取周密的實驗、嚴格的操作、嚴謹的分析和科學的統計才能產生創新性的成果,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教育質量才能得到不斷的提高。

醫學研究生需要勇于承擔對人民健康事業的高度使命感和責任感,獻身醫學,正確處理好科學研究工作,增強責任意識,為自己的工作、科研成果負責,為醫學負責。也只有在此基礎上,才可以進一步追求真理,獲得應有榮譽,從而不斷實現人生的價值。

3 培養研究生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

團隊精神已經成為2l世紀人才必須具備的核心素質之一[5]。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是當代醫學發展的普遍需求。團隊的力量和智慧遠遠大于個人。一個研究生如果不具備合作精神,不能在學習階段就融入團隊,就不會在未來的臨床工作、科學研究中找到正確的位置,不再具有創新能力,也就不能最大程度實現應有的價值。

研究生畢業后無論是從事臨床工作,還是從事科學研究工作,都必須具備良好的團隊精神,否則將一事無成。學會合作、培養團隊意識是當代研究生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目標,它應作為一種理念貫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全部過程。研究生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并不是與生俱有的,這需要教師的指點、工作中的逐步學習和培養。醫學研究生群體又具有其獨特性,每個研究生的學習、工作背景各異,學科要求以及各自具備的知識結構不同,對同一問題的觀點也肯定千差萬別。因此幫助研究生保持謙虛包容的態度,以大局為重,以團體為重,堅持合作,努力實現人與人之間和諧,是一個重要環節。只有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才能促進和諧、發展型的團隊建設,才能不斷實現創新。

4 培養研究生的批判思維與探索精神

堅持批判思維,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實現創新?!皩W而不思則罔”,“吾日三省吾身”,這都是批判思維的真實寫照。批判思維可以激發醫學研究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從而啟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教師在日常生活和教學工作中需要不斷改變以往的交流形式和教學方法,積極開拓研究生的思路,引導興趣、培養靈感、鼓勵創造性思維、鼓勵創新。批判思維有利于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研究生擺脫陳舊的思維習慣,獲得思想自由。培養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才是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靈魂,是研究生綜合素質提高的核心。研究生良好的批判思維有利于自身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在當今社會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在現階段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中,努力推進人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對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人的現代化并不是自發的,需要我們自覺地“推進”[6]。而批判思維對人的全面發展就有很大的推進作用,它不僅促進人的獨立人格的形成,還提高了人的精神境界。

此外,樹立研究生的雄心壯志,鍛煉他們敢為天下先的魄力,努力培養研究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與綜合的能力,都可以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為國家、為社會輸送符合當代醫學發展要求的高層次醫學人才。

[1]楊建朝,馬會梅.淺析科學精神及其對教育研究思維的引導價值[J].教育探索,2008,(11):22-24.

[2]鄧世山,佘永華,李開華.人體解剖學教學過程中幾種常用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J].四川解剖學雜志,2007,15(3):61-63.

[3]于振海,闞氏海,紀丕友,王志強,陳立東,張傳森.人性化教育在解剖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解剖學雜志,2015,38(1):117-119.

[4]王希龍.議論文理性思維培養的兩點有益嘗試[J].教育藝術,2015,(1):75-76.

[5]何華宇.構建合作式互動機制培養研究生團隊精神--基于廣州高校研究生團隊精神調查的分析與思考 [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4):28-34.

[6]陳倩.高校研究生學術批判思維的訓練策略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5.

猜你喜歡
解剖學人文精神研究生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編輯出版中的體現及構建
CBL結合微課在神經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試論醫學人文精神的構建
循證醫學的人文精神
論研究生創新人才的培養
解剖學教師培養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體解剖學知識競賽的規劃設計與組織開展
不同教學模式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探討
尋找歷史的縫隙——關于“人文精神討論”的述評與思考
幸福院里出了個研究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