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鹽道精神 巴山風骨——評李春平的長篇小說《鹽道》

2015-12-18 13:24戴承元
安康學院學報 2015年2期
關鍵詞:大嶺巴山巫術

戴承元,朱 云

(安康學院 中文系;陜南民間文化研究中心,陜西 安康 725000)

李春平在陜西文壇是一個特異的存在。當代陜西很多作家都以寫農村成名,李春平卻以寫城市起家。雖然創作之初,他寫的也是農村題材小說,但直到1996年,他以“上海的外來人”身份創作出《上海是個灘》,才開始在文壇嶄露頭角。此后,他又連續創作出《玻璃是透明的》《情人時代》《上海夜色秀》《我的多情玩伴》等多部有反響的城市小說,尤其是《玻璃是透明的》,這部作品后來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在第8屆大學生電影節獲得大獎。上個世紀90年代,賈平凹的小說創作也以寫城市著稱,不過兩人對城市生活的處理是不一樣的。賈平凹的城市小說基本上是一種寓言式寫作,作品中的現代感比較缺乏,李春平的城市小說卻敏銳地把握住時代脈絡,具有鮮明的現代色彩。評論家李星說陜西作家不善于寫城市經驗[1],而李春平卻憑借上海十年闖蕩的體驗,成了描寫城市經驗的好手,“寫城市,他甚至比那些土生土長的城市作家還要敏銳”[2]。

在城市經驗的處理上,李春平和賈平凹是不一樣的,然而在創作道路的探求上,兩人卻又是一樣的。他們不僅在身份上都是陜南作家,而且在創作上都表現出多變的特點。寫農村、寫城市、寫土匪、寫歷史,賈平凹不斷地進行創作轉型,而且每次轉型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李春平也是如此,在城市小說創作逐漸收獲成功的時候,他突然開始了官場小說寫作。從2003年的《讀古長書》開始,他從“政治文化人格分析”的角度介入官場小說寫作[3],先后創作出《步步高》《我男人是縣長》《一路飆升》《享受權利》《領導生活》等多部小說,對中國獨特的官場文化進行細致審視。由于視角的特別,他的官場小說被譽為“權力美學”[4],他也由此成了中國當代官場小說的代表作家。而就在此時,他的創作開始了又一次轉型。發表于2006年的《郎在對門唱山歌》(后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在2011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獲多項大獎)標志著他的小說創作開始了對故土精神文化的挖掘。歷時兩年的精心打造,出版于2014年8月的長篇小說《鹽道》就是這類對故土精神文化進行深入挖掘的優秀作品。

食鹽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物質,古代技術落后、運輸業不發達,鹽道由此誕生。從陜西鎮坪到四川巫溪有一條著名的古鹽道,山民們將食鹽從“鹽都”巫溪運出,輸送到湖北、陜南和關中的廣大地區。這是一條生命之道,也是一條險峻之路。千百年來,背鹽的山民(俗稱“鹽背子”)用他們的血肉之軀,在險惡的古鹽道上騰轉挪移,為延續人類的生命而努力,也為創造自己的生活而奮斗。然而,由于長期的山川阻隔,陜西鎮坪并不為人所知,背鹽的鹽背子的生活也不為歷史所記載:“在《中國鹽業史》、《巫溪鹽業史》、《抗戰中的中國鹽業》等諸多歷史著作中,幾乎都沒有涉及鹽背子的生活。也就是說,背鹽人和運鹽人是歷史研究者所忽略的一個重要層面?!盵5]從這個意義上看,鹽背子的生活就是巴山地區人們生活的一個縮影,小說《鹽道》則是期望通過對鹽背子生活的復現展現巴山深處人們的生存狀態和文化精神。所以,小說的標題“鹽道”既是一條具體的運鹽道路,更是一種思想文化之“道”,是鹽背子用他們的生命精血創造的精神之“道”、為人處世之“道”,它是巴山精神文化的一個象征。李春平在談到這部小說的創作動機時說:

寫這部小說,有緬懷幾千年的鹽道文化的意味,也想追溯一下過往的歷史風情。寫作中,總有一些悲壯、沉吟、浩嘆的東西在我身邊縈繞,我力圖讓想象力回到幾百年前的艱苦歲月,去感知那些鮮為人知的血淚辛酸,揣摩那些腥風血雨的無情搏殺。鹽道上經常土匪出沒,野獸出沒,這些都是運鹽人要面對的。每當有人遇到險情的時候,無論是否認識,他們都會出手相幫,必要時就會舍生取義。在險惡的蜀道行走,瞬間就可能喪身深澗河谷,千百年來,摔死者無數,可“鹽背子”這個行當并沒有滅絕,還是一代一代傳下來了,延續了幾千年。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人間道義的力量,就一直在茫茫大山里默默傳承著,也許這就是巴山人民生生不息的一個重要原因。我不知道這是否可以稱為鹽道精神,但鹽道精神一定是客觀存在的,是先人們留下來的一筆寶貴財富,是傳統美德的一部分[6]。

從上可知,緬懷“鹽道文化”,刻畫讓“巴山人民生生不息”的“鹽道精神”是小說的主要創作意圖。這一創作意圖的確立,使得描寫鎮坪古鹽道的歷史興衰不是小說的重心所在,用精彩的故事展現鹽背子的“鹽道精神”才是小說的核心目標。因此,《鹽道》并不是一部歷史小說,而是一部地域文化小說,它表面敘寫的是歷史故事,實質上演繹的卻是地域風情。

小說的前五章簡潔地描畫了巴山地區特有的生活景觀。這里的人們正派重義,然而生存艱難。巴山地區高山連綿,物質匱乏,交通不便,土匪猖獗,人們的生活環境非常惡劣。這里最常見的謀生方式是打獵和背鹽。打獵者經常在進山時被獵物吃掉,崔無疾二兒媳婦的前夫就是上山打獵時被老虎吃掉的;背鹽經常一不小心就會摔死,崔無疾的父親是在鹽道上摔死的,崔無疾三兒媳婦的父親也是在鹽道上摔死的。由于物質太匱乏了,即使是土匪有時也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崔無疾從土匪手中拯救后來成了他妻子的崔張氏時,與他打斗的兩個土匪就因為好久沒有吃食,很快敗下陣來。不過,面對生存的艱辛,巴山地區的人們沒有過多的抱怨,而是默默堅守著正派重義的人生哲學。崔無疾長相彪悍,“他力氣大,個子高,身子結實,聲音洪亮,長得又虎頭虎腦,做山大王比較合適??纱逕o疾沒有做山大王。當然他也不希望做山大王,他看不起他們的野蠻,看不起他們的匪氣,看不起他們在光天化日之下強取豪奪。自家祖上就是鹽背子,鹽背子就是老實疙瘩,就是憑力氣吃飯,從不搶別人的東西”[7]3。事實上,從小說后面的描寫可以看到,崔無疾不僅痛恨強取豪奪,而且敢于打抱不平、主持正義。他在巫溪挺身而出,從流氓手中救下了成為他一生摯友的鹽商王國江;在背鹽的過程中,他爽快地將自己有限的食物分給了丟失食物的老劉。這樣的精神品格,與儒家學說中的“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的道德標準不謀而合,“俠氣”與“義氣”是崔無疾的立身之本,這使他成為鹽道上遠近聞名的一條好漢??梢哉f崔無疾就是李春平想要刻畫的“鹽道精神”的代表,而崔無疾為人處世的態度在小說中廣受贊譽,也正說明這種態度同時也是巴山地區人們的精神風骨。

第六章在整部小說的情節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從這一章開始,小說以一明一暗兩條線索推進故事的進展。從明線上說,聽從了王國江勸告的崔無疾將自己的小兒子送到李兆祥那里學端公,即學巫術,由此一直到第十五章,小說花了大量筆墨刻畫巫術這一民俗活動;從暗線上說,作者用“草蛇灰線”的寫作技巧,很隱蔽地描寫了崔無疾的大兒子背叛正派重義的人生哲學,逐漸成長為一個悍匪。我們先分析小說的明線,即崔無疾的小兒子崔小嶺學巫術。從刻畫“鹽道精神”的角度看,小說對巫術這一民俗的描寫似乎脫離了主題表現的需要。然而仔細體會,這種“曲筆”不僅很好地說明了《鹽道》其實是一部地域風情小說,而且它還有力地烘托了小說想要表現的主題。

其一,小說對巫術的描寫,刻畫出了巴山地區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為故事的展開鋪上了一層厚實的底色。周作人認為具有地方色彩的作品更真實、更接“地氣”:“須得跳到地面上來,把土氣息泥滋味透過了他的脈搏,表現在文字上,這才是真實的思想和藝術”,而缺乏地方色彩的作品則是“凌空的生活,生活在美麗和空虛的理論里”[8]。周作人的看法是有道理的,魯迅、茅盾、老舍、沈從文、趙樹理等一大批優秀的小說家都非常注重對地域民俗的描寫,《鹽道》也是如此。小說涉及的鎮坪縣和巫溪縣古代屬于楚地,而楚地尚巫,巫溪又屬于巫文化的發源地,早在屈原時代,巫術就已經盛行。在這個地區,巫文化已經成為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化符號,歷史地打上了怎么也抹不掉的深刻烙印。所以,小說對巫術的描寫,看似閑筆,其實卻由于其精彩的刻畫,給小說添加了一種籠罩在真實的地理環境之上的文化背景。后文還將分析《鹽道》對巫術這一民俗的描寫與這部小說所展示的“鹽道精神”的相得益彰。

其二,優秀的小說需要一些“曲筆”作為點綴。長篇小說最忌諱主題的單調和情節的單一。情節單一,故事將顯得單??;敘事太綿密,會壓得讀者透不過氣來。所以,古典小說家特別強調情節的“橫云斷山”,就是在故事情節非常緊張的時候,突然斬斷線索,從其他地方另外敘述,從而在敘事節奏上顯得張弛有度?!尔}道》對巫術的描寫就具有相似的功能,它為后文崔無疾與大兒子崔大嶺的矛盾沖突做了一個緩沖。在平緩的敘事中,小說暗暗在蓄積能量,矛盾在聚集,一直到第十六章,崔無疾突然得知自己的兒子竟然背叛了自己的生活哲學,成為人人唾罵的土匪,小說的情節才開始繼續緊張起來。謝有順認為:“有些作家,把小說情節設計得緊張而密不透風,他根本沒耐心停下來寫一寫周邊的環境,寫一棵樹,一條河,或者一個人的眼神,沒有閑筆,敘事反而顯得不大氣。俗話說,‘湍急的小溪喧鬧,寬闊的大海平靜’,大作家的小說多半是從容、沉著的,古典小說經常穿插對一桌酒菜或一個人的穿著打扮的描寫,或者時不時來一個‘有詩為證’,就是為了追求這種從容的效果?!盵9]

其三,小說通過巫術的描寫,對巴山地區的精神風骨進行了進一步的挖掘和透視,有效地烘托了崔無疾身上的“鹽道精神”。民俗是一個地區最恒久的精神文化現象之一,它深深地制約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對人們理解世界具有重要的影響。著名的文化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認為“風俗(涵蓋民俗——引者注)在人類經驗和信仰中”扮演著“占支配地位的角色”[10]。因此,描寫民俗其實就是在透視一個地區人們的精神文化。所以,中外很多小說家都特別注意對民俗的描寫,曹雪芹、魯迅、巴爾扎克、托爾斯泰無不如此?!尔}道》描寫巫術,顯然不是為了獵奇,而是為了更深一步地解析巴山地區的精神文化。從這部小說中人們對待巫術的態度中,我們能深刻地感覺到一種正義而又不失通脫的精神文化性格。崔小嶺學巫術,師父給他上的第一堂課就是要求他積德行善:“做端公這事,重在積德,重在救命除災,錢是身外之物,不能看重的。即使一貧如洗,身無分文的人,該幫就要幫”,“有人說巫師就是裝神弄鬼,這話只說對了一半,不了解才這樣說。巫師就是人鬼神合一的全能智者。你不裝神,就不能接近鬼神,怎么能有神的威力?巫師就是替神說話,傳達神的意旨。弄鬼是作啥?就是要扮成鬼的鬼,弄成人魔鬼樣,才能混進鬼群里,才能除掉妖魔鬼怪”[7]95。由于巫術的目標是積德行善,所以學成后的崔小嶺頗受人敬重。而在回家的路上,王狗子請崔小嶺動用法術幫他追求女人,這讓崔小嶺非常生氣,因為“法術是神圣的,高貴的,容不得他人貶低”??梢?,巫術在當地是一種被神化的技藝,是人們很看重的儀式,而蘊藏其中的積德行善思想,和崔無疾正派重義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它們相互闡發,相得益彰。此外,小說中的人物對巫術,既重視,但又不完全迷信,展現了巴山地區通脫的精神文化素質。這種精神文化素質,與崔無疾既固守鹽背子的職業,同時又變通地送小兒子去學端公的文化精神是一致的,它同樣應該是“鹽道精神”的組成部分。

崔大嶺逐漸成長為一個悍匪是小說情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前文已經說明,從第六章開始,《鹽道》分為一明一暗兩條線索,明線是描寫崔小嶺學巫術,暗線則是寫崔大嶺做土匪。之所以說對崔大嶺做土匪的描寫是暗線,是因為作者這里采用了“草蛇灰線”的寫作方法?!安萆呋揖€”法是金圣嘆對《水滸》故事情節的一個經典概括,他說:

有草蛇灰線法。如景陽岡勤敘許多“哨棒”字,紫石街連寫若干“簾子”字等是也。驟看之,有如無物;及至細尋,其中便有一條線索,拽之通體俱動[11]。

我們以武松打虎作一簡要說明。在武松打虎之前,小說多次提及“哨棒”,讓人覺得“哨棒”對打虎非常重要,然而等到真正打虎的時候,一棒下來,“哨棒”斷了,它對打虎一點用處都沒有,讓讀者深感“期待遇挫”,從而造成一種強烈的閱讀效果。這個時候再返觀前文,才發現原來作者多次提及“哨棒”是有極大的藝術匠心的,它埋下了許多伏筆,連接起來,可以構成一條隱隱約約的敘事線索?!尔}道》對崔大嶺做土匪的敘述采用的就是這樣一種技巧,它埋下了很多伏筆,初看的時候,好像沒有什么,等謎底揭開,再返觀前文,才發現原來作者在敘述巫術的間隙,一直在告訴我們崔大嶺已經成了土匪。小說暗示崔大嶺做土匪,第一次是在第六章,本來崔大嶺是要和崔無疾他們一起去背鹽的,可是突然說不去了,而讓人奇怪的是,崔大嶺不去背鹽,日子還過得不錯;第二次是在第十一章,王狗子罵崔二嶺和崔小嶺太古板,不會享受,一點都不像他們的大哥崔大嶺;第三次同樣在第十一章,鹽背子們被土匪劫了,可是崔二嶺的鹽卻沒有事情。這三段故事情節,在崔大嶺做土匪被揭露前,并沒有什么特別,但一旦我們知道崔大嶺做了土匪后,才發現作者在這里蘊藏了很大的藝術匠心,它們作為伏筆,暗暗地構成一條敘事線索,提前預示了崔大嶺做土匪的選擇。

在第十五章,崔小嶺為證實巫術效果的有限性,獨闖土匪窩,才發現大哥已經做了土匪,而且是土匪頭目,崔大嶺的土匪身份正式暴露。從這一章開始,前述的明暗兩線合成一條線索,故事的矛盾集中到崔無疾和崔大嶺的人生選擇上,實質上則是正派重義的人生哲學和強取豪奪的人生哲學的取舍。從小說故事情節上看,崔大嶺之所以成為土匪有其反抗的一面,正如他申辯的那樣:“不要以為我當棒老二就有多丟人,我憑啥就對不起祖宗了?崔家人世世代代當鹽背子光榮?把鹽背子當成英雄了?不是照樣祖祖輩輩受窮嗎?史書上記載過鹽背子嗎?鹽背子都是下賤人,都是低人一等的人!有錢的人就是吃別人的糧食,用別人的錢,睡別人的女人!”[7]229小說沒有細致地對社會黑暗進行敘寫,不過從崔家其他人聽到這句話的反應來看,這應該是一個事實。因此,崔大嶺做土匪自有情由,然而他強取豪奪的方式,尤其是害人性命的行為是崔無疾斷然不能容的,從后面的小說情節看,這也是巴山地區的人們斷然不能容的。在這里,我們發現《鹽道》對土匪的描寫呈現出一種非常新鮮的模式。從《水滸》開始,一直到《紅高粱》,中國文學對土匪的描寫一直有一個傳統,那就是他是土匪,然而他也是對抗強權的英雄。在《鹽道》里,這一寫作模式被顛覆了,他是土匪,他具有一定的反抗性,然而他更具有非正義性,因為他會因利害義,傷害無辜人的性命。由于人生哲學的差異,崔無疾和崔大嶺斷絕了父子關系,崔大嶺在非正義的匪路上也越走越遠,他儲存武器,經常殺人。崔大嶺的表現讓嚴守正派重義精神的崔無疾非常痛苦,最終他在剿匪隊的請求下,親自謀劃,將在因利害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的崔大嶺殺死在山洞之中,完成了對自己正派重義的“鹽道精神”的堅守。

總之,在陜西的文學版圖中,陜南除了賈平凹之外,一直缺乏有力的支撐。商洛之外的陜南,在中國文學世界中仍然神秘荒涼,李春平的《鹽道》以其對“鹽道精神”的有力開掘,在這片文學的空白處劃下了色彩絢麗的一筆。

[1]李星.論“農裔城籍”作家的心理世界——陜西作家論之一[J].當代作家評論,1989(2):112-120.

[2]葛紅兵.李春平研究論叢·序二[G]//戴承元.李春平研究論叢.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7:1.

[3]閔小平.政治文化人格的深度提示——評李春平的兩部中篇小說[J].人文雜志,2011(3):186-189.

[4]郝雨.李春平的官場小說與“權力美學”[J].安康師專學報,2006(4):56-59.

[5]李春平.鹽道·后記[M]//鹽道.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295.

[6]耿翔.神秘都在一條路上——有關鎮坪千年古鹽道的三個對話[N].陜西日報,2015-01-09(11).

[7]李春平.鹽道[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

[8]周作人.地方與文藝[G]//吳平,邱明一.周作人民俗學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303.

[9]謝有順.莫言小說與諾貝爾文學的價值觀[EB/OL].(2012-12-08)[2015-01-08].http://blog.sina.com.cn/s/bl og_59380f500102e76j.html.

[10]露絲·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何錫章,黃歡,譯.北京:京華出版社,2000:20.

[11]金圣嘆.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水滸傳:上[M].沈陽:萬卷出版公司,2009:18.

猜你喜歡
大嶺巴山巫術
巴山送紅軍
送餐的巫術經濟學 精讀
巴山背二哥
巴山英雄熊國炳
北去呼中
冰雪大嶺——昆侖
冰雪大嶺一昆侖
王餳儒攝影集《巴山魂鑄鐵路夢》出版
神秘的地索拉諾“巫術市場”
西藏歌謠中的巫術心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