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不端行為的社會和個人因素分析

2015-12-21 20:41陳愛萍
教育教學論壇 2015年43期
關鍵詞:社會因素學術不端

陳愛萍

摘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風氣的改變,以及人們對物質、名譽的追求,學術不端現象頻頻發生,而且愈演愈烈,對科學事業健康、有序的發展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本文從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兩個方面探討造成學術不端行為的原因,這對我國良好學術環境的建立、學術尊嚴的維護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學術不端;社會因素;個人因素

中圖分類號:G646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3-0033-02

科學研究是科技創新的基石,它始終以追求事物真理、揭示事物客觀規律為最高目標??v觀科學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出,只有堅持求真務實、為真理獻身的科學精神,人類文明才能向前邁進,反之就會阻止它發展的腳步。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大多數人相信科學是誠實的事業,科學家是天生誠實的人。甚至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還普遍認為,捏造和剽竊是因為某些研究者精神異常而發生的極少數事件,與大部分科學家沒有關系[1]。然而,近些年來,學術不端的現象頻頻發生,且愈演愈烈,它們正在逐漸侵蝕著學術的肌體,對科學事業健康、有序的發展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并且這種影響不可低估。

學術不端行為是指從事學術與科研人員的不良學術行為[2]。學術不端行為在世界各國以及各個歷史時期都發生過,如震驚全球的“舍恩造假案”、“漢芯”系列芯片造假案、浙大“賀海波論文造假事件”等。在中國,學術不端行為開始增多,甚至嚴重到學術腐敗的程度,在世界上都屬罕見,表現在從本科生到院士的各個層面。為什么學術不端行為在當今社會會如此頻繁地出現?

一、社會原因

1.科學評估體系存在弊端。我國大多數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制定出量化考核制度,如準畢業生想要保研、出國等,論文被認定為資格準入的“敲門磚”。研究生在讀期間必須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后才能畢業,學校評定獎學金也與發表論文掛鉤。一些教育部門為了出業績,也將科研指標量化,規定每個教師每年必須要出多少篇論文,為了完成硬性指標,學者不得不造假,并且論文與年度評優、評定職稱等有直接的關系,甚至發表論文的數量、影響因子會直接關系科研人員的獎金,在Nature、Science等具有影響力的雜志上發表論文的獎勵力度更大,而且碩士點、博士點的申報資格也與之緊密相關。在這些硬性指標的壓力下,部分研究生在讀期間完成不了規定要求的學術論文,但又擔心不能畢業,只得通過篡改或編造實驗數據發論文。有些教師因評職稱的需要,利用職權硬性地將他人論文占為己用,或剽竊,或找關系當掛名作者。一些機構看到這個潛在的巨大市場,紛紛發行各種刊物,對論文的審核采取寬松政策,有些甚至僅對論文格式進行審核就準予發表,可以想象其的水平與質量。

2.競爭激烈化?!翱蒲惺且凰咝5幕韭毮?,沒有科研,高校的教學質量無從提高??梢哉f,在當今的現實環境下,科研是任何一所高校輸不起的任務?!边@是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主任邱均平在2014年中國民辦本科院校及獨立學院科研競爭力評價報告會上的講話。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科研競爭的激烈性。

“科研競爭”,從本意上來說,應該是一種好的現象,是科學持續發展的動力,是科研人員不斷自我發展、提升業務水平、推動科學進步的動力。失去競爭,科研人員就會失去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它應是一種良性循環,但在當前過于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出現很多負面效應,引發內部不同團隊之間、不同人員之間相互攻擊和相互詆毀等。

隨著科學事業的不斷發展,科研隊伍會變得越來越龐大,所產生的科研競爭也會加劇,使得科學已演變成研究人員的謀生手段,不再可能單純為“追求事物真理、揭示事物客觀規律”而進行科學研究,必然會考慮個人收入問題。但資源有限,科研隊伍的需求卻無限,因此資源的有限性決定競爭的激烈性,這也是學術不端行為的成因之一。

3.論文審查制度不健全。論文審查制是指學術刊物把稿件寄給幾名同行專家進行評審,專家本著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態度,對論文的學術價值及水平做出客觀評價,更好地選出論文精品,剔除次品,起到濾網的作用。但現實中,由于受到審稿人個人偏好、評審過程中的態度及評價標準等因素,論文審查的公正性存在一些問題。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出現許多新興學科,而這些新興學科因缺少同行專家,使得評審結果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因此同行評審不具有絕對的公正性。此外,刊物的激增也給論文審查制帶來一定困難,現在幾乎每所大學、每個研究機構都有一種或幾種刊物,而且刊物的數量逐年增多,這種現象一方面表明學科的不斷發展,另一方面也為學術不端行為提供“溫床”。由于編輯不可能對所有刊物,尤其是國外刊物上發表過的論文了如指掌,這就為一稿多發、抄襲剽竊等行為提供可乘之機。在利益面前,有些刊物的辦刊者也不再堅持學術評價標準和學術公正,“唯名是舉”和“唯錢是舉”型的期刊對學術不端行為具有推波助瀾的作用[3],而那些科研人員苦心鉆研出的論文卻無人問津,違背學術期刊本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怪不得網民嘲笑學術已“無節操”,“論文成了注水豬肉”。

4.榮譽獎勵含金量高??茖W獎勵制度是黨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具體體現,是科學健康、有序運行的促動力??茖W獎勵是根據科研人員科研產出的質量和數量進行分配的,體現科研人員所做的科研貢獻與相應報酬之間的關系。然而,當前科學獎勵因受評審專家個人偏見、與被評審者之間的關系以及獎勵名額等因素的限制,其公正性往往受到質疑。一些物質的獎勵形式與科研人員的切身利益緊密結合,如工資水平的提升、職稱的評定、住房條件的改善等。一些高校教師和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在物質利益的誘惑下紛紛舉“白旗”,為了得到物質方面的優厚待遇,不惜采取任何手段走捷徑。

二、科研人員自身的原因

雖然科研人員的學術不端行為有社會因素,但科研人員自身對這種行為的發生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叭酥?,性本善”,沒有人生來就是“越軌者”,只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一些因素的欠缺導致越軌者的出現。因此,在科研人員科學生涯的早期階段,更有甚者在其研究生求學期間就應該注重培養他們在這方面的素質,從而更好地引導科研工作。如果缺少這方面的培養教育,可能會導致科研人員在其研究過程中很難遵守誠實守信、求真務實的原則。但現實中,我們往往只重視教授技術規范,不注重科學道德素質的培養,使得科研人員缺乏自我規范和自我約束的能力,在利益沖突面前,守不住學術道德底線。加之社會上浮躁、急功近利的價值觀念愈演愈烈,許多學者拋棄“十年磨一劍”的嚴謹和沉淀,轉而追求“短平快”的學術快餐[4],產生大量的粗制濫造、內容拙劣的學術論文。同時,社會上出現的錢權交易、拉關系等腐敗之風也在不斷腐蝕學術界的肌體。在“權利至上”、“金錢至上”思想的推動下,科研人員成為權力的附屬品,科學與政治的結合使科學建制官僚化,破壞了科學體系的運行機制。許多高校、科研機構專心致志搞學術研究的人員越來越少,總是想著在仕途上如何更進一步,“學而優則仕”成為眾多科研工作者的奮斗目標。如果科研人員在早期就接受相關教育,他們就會明白什么是科學規范以及違反科學規范會承擔的后果,就可能會對學術不端行為“三思而后行”。

參考文獻:

[1]劉軼博,張磊,雷二慶.學術不端行為研究[J].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27(2):70-73.

[2]陳晴光,龔云超.創新電子商務學科實踐教學模式的策略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08,81(5):93-96.

[3]張前.學術不端與學術期刊的責任[J].青海社會科學,2009,6:199-204.

[4]劉英.近十年來學術不端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5,(4):111-115.

猜你喜歡
社會因素學術不端
基于旅游消費行為在社會因素下受到的影響分析
網絡學習社區中情感因素和社會因素分析
論學術不端行為與學術期刊的責任
語言接觸角度下的英源外來詞的發展
科技期刊構建學術不端文獻檢測體系分析
高校教師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問題與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