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內經》“清者為營,濁者為衛”析疑*

2016-01-31 06:20朱佳玲余蔥蔥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6年9期
關鍵詞:清陽化生衛氣

周 浩,朱佳玲,江 南,余蔥蔥,王 超,△

(1.四川醫科大學,四川瀘州 646000;2.云南中醫學院,昆明 650500; 3.四川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成都 610041)

《黃帝內經》“清者為營,濁者為衛”析疑*

周 浩1,朱佳玲1,江 南2,余蔥蔥3,王 超1,3△

(1.四川醫科大學,四川瀘州 646000;2.云南中醫學院,昆明 650500; 3.四川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成都 610041)

營衛學說是中醫理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營行于脈中,衛行于脈外,故有營陰、衛陽之說。從陰陽基本屬性分清濁則有“清為陽,濁為陰”?!饵S帝內經》(以下簡稱《內經》)言“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疑悖于清陽濁陰、營陰衛陽之說。筆者認為水谷精微化生清濁,二者上注于肺,與自然清氣相合為清陽。其氣又復分陰陽,清者為清陽之陽氣,濁者為清陽之陰津;清者入脈為營氣,即營中之陽,濁者散表為衛津,即衛中之陰;清者溫煦臟腑,濁者濡養肢末。

《黃帝內經》;營衛;清濁;氣血運行

營衛源于水谷精微物質,循環周身,共同維系著臟腑官竅的生理功能和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有關“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的論述見于《靈樞·營衛生會》中,然根據營衛、清濁的陰陽屬性,這一“清為營、濁為衛”的說法,似乎有悖于《內經》清陽濁陰、營陰衛陽之說。歷代注家對此多是沿襲原文進行探討,然現代醫家又提出“筆誤”之說。本文就《內經》有關“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的疑問進行簡要分析,愿與同道共探究竟。

1 “清者為營,濁者為衛”之歷代名家注解

明·馬蒔[1]《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曰:“營氣者,陰氣也,故曰清者為營,言由上中二焦之清氣,降而生之者也。衛氣者,陽氣也。然此衛氣者,乃下焦之濁氣升而生之,故曰濁者為衛?!瘪R蒔從三焦分部劃分陰陽,言上中焦之清陽降而為營,下焦之濁陰升而為衛。明·張介賓[2]《類經》曰:“清者屬陰,其性精專,故化生血脈而周行于經隧之中,是謂營氣;濁者屬陽,其性慓疾滑利,故循經絡而直達肌表,充實于皮毛分肉之間,是謂衛氣?!辈⒄J為清者精專入脈為營陰,濁者慓疾外達肌表為衛陽。

清·葉霖[3]《難經正義》云:“其清者為榮,即谷味之精,乃陽中之陰也。血為營,行于脈中。其濁者為衛,即谷味之氣,乃陰中之陽,即所謂陽明悍氣也,化氣為衛,以衛護于脈外?!比~霖言清者有形之精行于脈中為營陰,濁者無形之氣行于脈外為衛陽。清·唐容川[4]《中西匯通醫經精義》云:“營者血也,衛者氣也。清濁以剛柔言,陰氣柔和為清,陽氣剛悍為濁,故曰清者為營,濁者為衛?!辈⒀郧逭哧帤馊岷蜑闋I,濁者陽氣剛悍為衛。

歷代注家論清濁皆認為,清濁為水谷精微所化,清者為營,濁者為衛?!鹅`樞·邪客》云:“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脈,化以為血……衛氣者,出其悍氣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也”,清濁化生營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有營陰、衛陽之分。然結合《內經》清陽、濁陰之說,兩者又似乎相互矛盾,眾醫家對此也存在一定分歧。

2 清濁陰陽屬性之異義

2.1 “清者為陽,濁者為陰”之生理功能說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積陽為天,積陰為地”,“清陽上天,濁陰歸地”,以陰陽劃分清濁的基本屬性,則有“清為陽,濁為陰”?!疤斓刂蠹o,人神之通應也”,人與天地相應,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有云:“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惫省扒逭邽殛?、濁者為陰”是對人體精微物質陰陽屬性的劃分,高度概括了氣機運動變化總的規律。

瞿岳云[5]辨清濁認為:“清為陽,濁為陰。清者走表護外,衛氣也;濁者注里化血,營氣也。衛氣行于四末分肉皮膚之間,營氣則注之于脈,化赤為血?!鼻逭邽殛?,散于體表為衛,濁者為陰,入于脈中為營。肖建峰[6]認為:“衛為陽,營為陰;清為陽,濁為陰。營陰既濁陰之屬,衛陽寓清陽之中?!鼻鍧崾撬然木⑽镔|,清陽在表,濁陰在里。艾志福[7]提出清濁理論包含病因、病機、病癥、脈象、用藥原則等內容,是中醫學術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水谷精微化生清濁二氣,清升濁降,有清陽、濁陰之分?!扒逭邽殛枴?,質輕揚升散,“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合”;“濁者為陰”,質重濁沉降,“和調于五臟,灑陳于六腑”。但這一理論無從解釋“清者為營,濁者為衛”,故有醫家持“筆誤”的觀點。

2.2 “清者為陰,濁者為陽”之病理變化說

《靈樞·五亂》云:“清氣在陰,濁氣在陽……清濁相干,亂于胸中,是謂大悗?!薄鹅`樞·陰陽清濁》又云:“清者注陰,濁者注陽……清濁相干,命曰亂氣”,清濁之氣作用于人體,病理狀態下氣機運化失常,清者下注于脈為陰,濁者上出于脈為陽。

陳榮[8]認為,“病理情況下清濁升降的正?;顒釉獾狡茐?,這時清陽不升,濁陰不降,甚或反其道而行,清陽入于脈中,濁陰走于脈外”。清濁之氣逆行,其陰陽屬性相對應發生改變,清陽走于脈中為陰,濁陰散于脈外為陽。韓希昌[9]認為,“‘清者注陰,濁者注陽’是營衛失調的病理過程,衛陽的清氣侵陰,營陰的濁氣侵陽,清濁相互干擾,造成的結果就是亂氣”。營衛升降異常,清陽侵襲陰氣,濁陰侵襲為陽氣。

病理狀態下,清濁二氣不循常道,其陰陽屬性也發生相對性的改變。清陽不升反降,入于脈中屬陰,故“清者為營”;濁陰不降反升,游溢脈外屬陽,故“濁者為衛”。然考查其原文,“清者為營,濁者為衛”出自《靈樞·營衛生會》中,黃帝問岐伯營衛氣血的生會之理,可知此處并非解釋病理狀態下清濁逆行的陰陽轉變。

3 “清者為營,濁者為衛”之愚見

3.1 清者清陽之陽氣,濁者清陽之陰津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以陰陽來論清濁則清為陽,濁為陰?!鹅`樞·陰陽清濁》又云:“濁者有清,清者有濁”,說明清陽、濁陰復分陰陽的辨證可分特性。正如高廷國[10]所言:“營與衛有清濁之分,陰陽之判。然清中有濁,濁中有清,陰中有陽,陽中有陰?!?/p>

《靈樞·營衛生會》:“人受氣于谷,谷入于胃,以傳與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彼热胛富癁榫?,“陽為氣”“陽化氣”,其中清者為陽,質輕揚而上注于肺,與自然清氣相合為清陽?!皻馐级?,氣散而有形”,清陽之氣又化分陰陽,清者為清陽之陽,濁者為清陽之陰,入于營衛,布達于五臟六腑及周身。營衛皆屬于陽氣,但性質清濁不同,一行于脈內以血主事,一行于脈外以津主事[11]。清者入于脈中,故“清者為營”,濁者出于脈外,故“濁者為衛”。

3.2 “清者為營”即脈中氣,為營中之陽

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鹅`樞·本藏》有云:“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睔庋椿?,共同行于經脈之中?!堆C論·陰陽水火血氣論》有云:“運血者,即是氣;守氣者,即是血”,清者入脈是脈中之氣,為營中之陽。

陸小左[12]提出,“營氣是流動于脈中的精氣,來源于中焦脾胃所轉輸的水谷精微,營氣是血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毖哼\行依賴于營氣的推動,清者為營中之氣,與營血同行于經脈之中。楊柏燦[13]認為,“營氣與血共行于脈中,富于營養,故又稱之為‘榮氣’。由于營血密切相聯,可分不可離,常營血同稱”。氣血相互依存,清氣入脈為營氣,化生血液,助血運行。

《研經言·原營衛》云:“榮行脈中,附麗于血,衛行脈外,附麗于津?!鼻逭哧栔兄?,入脈為營氣,是營中之陽。營氣化生血液,血液依賴營氣推動運行,故“清者為營”。

3.3 “濁者為衛”即脈外津,為衛中之陰

《素問·痹論》云:“衛者,水谷之悍氣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薄鹅`樞·決氣》又云:“上焦開發宣五谷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衛氣出于上焦,分布于肌膚、體表?!鹅`樞·五癃津液別》云:“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膚,為其津”,指出三焦具有滋潤皮膚、溫養肌肉的部分為津。衛氣的化生、分布、功能與津一致,因此可以認為脈外之津即是衛氣。濁者散于脈外,化生津液,為衛中之陰。

王鳳儀[14]認為:“衛氣、津液是一體的。衛氣是津液之氣,維持著津液的正常生理功能,同時也參與津液耗損、停聚等病理過程的發生?!眳谴合啵?5]也提出,“營主要包括血液,衛則以組織液和淋巴液為主。組織液和淋巴組織散在各器官組織之中,在脈管之外?!苯蚴切l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衛氣共同構成人體的免疫防御系統。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濁者陽中之陰,散于體表為衛津,是衛中之陰。衛氣依附津液不外散,津液依賴衛氣而充養形體,衛津本是一體,故“濁者為衛”。

3.4 “清者為營”煦臟腑,“濁者為衛”濡肢節

清者為營中氣,入于脈中則溫煦臟腑,具體表現在3個方面:其一,清者入脈化營,營氣的化生、運行、分布與五臟有關,又可調節五臟的功能,和調五臟的關系[12];其二,清者入于脈中,隨脈往來。其氣積于胸中,然后借助肺氣的宣發肅降之力而升降出入,以布達全身,榮養臟腑[16];其三,清為營氣,與脾氣共奏化生營血。營血不僅為脾所制造化生,并被儲存蓄藏于脾臟之中,脾氣散精方能布散于全身以灌溉四旁[17],濡養臟腑。

濁者為衛中津,散于脈外則濡養肢節。然衛氣的循行路徑并非只有一條。李今庸[18]總結衛氣的循行:其一出于上焦,與營氣相隨于脈外,循環往復而不休;其二上出于目,行手足陽經而散之,夜入于臟腑。故“濁者為衛”的功能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濁者散于脈外,與衛氣共奏。衛氣轉化為能量的形式敷布全身,行于脈外,發揮溫煦臟腑組織的功能[19];二是濁者為陰津,上注于目,散于手足陽經,濡養肢節;三是衛津屬陰,衛氣屬陽,陽得陰制則陽不外散,陰得陽助則循行不休,正如經言“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4 結論

綜上所述,對于“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的理解,筆者認為清濁均源于水谷精微,清者為清陽之陽,入脈為營中之陽氣,隨脈往來,溫煦臟腑,故“清者為營”,濁者為清陽之陰,散于體表為衛中之陰津,濡養肢節,故“濁者為衛”??傊?,營衛功能協調則陰平陽密,“盡其天年”;營衛不和則百病始生,“半百而衰”。

[1] 馬蒔.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M].田代華,校對.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161.

[2]李志庸.明清名醫全書大成·張景岳醫學全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159.

[3]葉霖.難經正義[M].吳考槃,校對.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1:55.

[4]王咪咪,李林.明清名醫全書大成·唐容川醫學全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26.

[5]瞿岳云.“清者為衛,濁者為營”辨[C].北京:全國第十一次中醫診斷學術年會論文集,2010:448-449.

[6]肖建峰.營衛清濁辨[J].湖南中醫學院學報,1981,1:23-24.

[7]艾志福,劉春援.《內經》清濁理論及其應用[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2,18(1):71-74.

[8]陳榮,歐陽琦.試論“清濁”相干[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1983,3:1-3.

[9]韓希昌.辨析清濁論營衛[J].西北民族學院自然科學學報,1991,12(2):55-60.

[10]高廷國,韓倩倩,周凌,等.營衛失調百病乃生[J].河南中醫,2009,29(6):538-539.

[11]徐培平,符林春.《內經》絡病中的營衛病機[J].中醫藥研究,2000,16(2):2-3.

[12]陸小左,王學嶺,王秀蓮,等.營氣功能與營衛不和新析[J].天津中醫學院學報,1994,4:1.

[13]楊柏燦,修琳琳.從營衛的實質探討營衛關系[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0,16(7):537-538.

[14]王鳳儀,趙黨生.衛氣、津液——肺主皮毛的媒介和途徑[J].中醫研究,2009,22(12):4-6.

[15]吳相春,賈振華,魏聰,等.《內經》營衛關系探析[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1,17(2):127-129.

[16]劉煒.宗氣理論探析及臨床應用[J].中醫藥學報,2009,37 (6):5-7.

[17]鄭雪君.《內經》“營”之探析[J].中醫文獻雜志,1995,2:14-16.

[18]李今庸.論《黃帝內經》的營衛理論[J].中醫藥研究,1991,5: 14-17.

[19]區永欣,王洪琦.衛氣生理病理的研究[J].中醫雜志,1994,35(8):490-492.

R241.8

A

1006-3250(2016) 09-1150-02

2016-04-21

2014年中醫藥行業科研專項(201407004)-基于紅外熱成像技術的正常人體中醫特征熱圖研究,胸痹人群紅外熱成像臟腑經絡熱值及熱秩序規律的探討

周 浩(1990-),男,湖北荊門人,醫學碩士,從事中醫藥干預亞健康的臨床與研究。

△通訊作者:王 超(1963-),男,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中醫藥干預亞健康的臨床與研究,Tel:028-85251713,E-mail:85251713@163.com。

猜你喜歡
清陽化生衛氣
汽車發動機機械故障的非接觸式檢測技術研究
從衛氣與經脈關系論“審察衛氣,為百病母”*
胃黏膜腸化生的處理
從陰陽氣血化生淺議熟地黃的臨床使用
論“衛出三焦”與臟腑的關系※
秋天失眠、嗜睡,《黃帝內經》提醒你注意腸胃保健
幽門螺桿菌對腸化生胃黏膜Cdx2和腫瘤壞死因子-α蛋白表達的影響
胃黏膜“腸化生”就意味著胃癌?NO!
福晉與王爺的愛情輕喜劇
江蘇清陽機器有限公司 原江蘇清淮船舶機器制造有限公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