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疝氣采用小切口手術治療效果觀察

2016-01-31 06:17王定星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年23期
關鍵詞:疝氣效果

王定星

(廣西省南寧市賓陽縣新橋中心衛生院外科 廣西 南寧 530401)

?

小兒疝氣采用小切口手術治療效果觀察

王定星

(廣西省南寧市賓陽縣新橋中心衛生院外科廣西南寧530401)

【摘要】目的:對小切口手術在小兒疝氣疾病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探討。方法:選擇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所接收了74例小兒疝氣患者作為觀察的對象,按就診前后順序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前者予以小切口手術治療,后者予以常規手術治療。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等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生發生率(5.4%)低于對照組患者(18.9%),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臨床上,對小兒疝氣患者予以小切口手術加以治療,切口小,出血量少,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短,并發生發生率低,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行與應用。

【關鍵詞】疝氣;小切口手術;效果

在臨床上,小兒疝氣是一種較為多見、多發的外科疾??;一旦患有該疾病,若不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致使腸管嵌頓發生壞死,最終可能為影響到患兒的生命安全。所以,積極采取有效手段進行治療,是十分有必要的。鑒于此,筆者對我院所收治的37例小兒疝氣患者予以小切口手術治療,獲得了較為理想的療效,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所接收了74例小兒疝氣患者作為觀察的對象,按就診前后順序,將所有患者分成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有37例患兒。觀察組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齡在7個月~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9±1.1)歲。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齡在5個月~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5±1.2)歲。兩組患者在臨床基礎性資料(性別、年齡等)的對比方面,無顯著性的差異,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對該組患者予以傳統手術治療,具體操作如下:在患兒皮橫紋下,做一個長2~3cm的橫向切口,且逐層對皮下組織進行分離處理,以將精索充分暴露出來,隨后查找疝囊,在明確疝囊具體所在位后,對其實施縱向切開,并對其實施游離分剝,采取一號絲線對疝囊頸部予以高位結扎處理。之后,進行止血處理,待血止住后,對精索睪丸進行復位處理,縫合切口,同時對其予以無菌敷貼。術后對患兒予以3~5天的抗菌藥物,以避免感染的發生。

觀察組:對該組患者予以小切口手術治療,具體操作為:做一切口(患兒腹股溝皮下環的上方皮膚弧形皺紋處),長度大約為1cm,逐層對皮下組織進行分離處理,將腹外斜肌腱膜提起,取出精索,并尋找外環口的具體所在位置;通常于精索內前方能夠發現疝囊,對其進行游離到頸部為止,將打開一點疝囊壁,用小剪刀對疝囊壁下實施鈍性分離處理,在進行該操作的過程中,需注意避免男性輸精管受到損害;采取濕紗布對橫斷游離的疝囊壁進行鈍性游離,直到內環口。在疝囊壁和附近組織已經完全分離以后,以一號絲線對疝囊頸部進行結扎處理,將多余的疝囊予以切除。術后同樣予以抗菌藥物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等進行觀察,且進行組間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

2.結果

1)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情況分析:具體見下表1所示,由表可知,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等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分析:對照組中有7例發生并發癥,具體為3例切口感染,2例疝氣復發,繼發鞘膜積液、陰囊腫脹各1例,其發生率為18.9%(7/37);觀察組中有2例發生并發癥,具體為1例疝氣復發,1陰囊腫脹,其發生率為5.4%(2/37),組間并發生發生率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小兒疝氣在臨床上又叫做腹股溝斜疝,是一種較為普遍的小兒外科疾病。因為小兒的年齡比較小,因而一旦患有該疾病,一般是采取藥物保守治療,只有在保守治療未達到理想預期效果之后,才會選擇另一種治療方式,即手術治療。因為小兒的身體還處于成長發育時期,所以相較于成年人來講,小兒的生理結構還尚未發育成熟,對手術的耐受性并不高;另外,在實施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創傷是很難避免的,而一旦小兒在手術治療期間發生創傷,將引起諸多并發癥,繼而對其疾病的快速恢復及預后效果帶來一定的影響。所以,在對小兒疝氣實施手術治療的過程中,需遵守一個基本的原則,即最大限度的降低手術創傷。

在小兒疝氣手術治療方面,傳統手術具體是在皮橫紋下方做一個切口,將疝囊找出,將其剝離以后,對疝囊頸部實施高位結扎,該手術方式雖然能夠獲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其在手術治療過程中往往會對患兒帶來較大的創傷,這主要是由于手術切口比較長且出血量大所致。傳統手術不但會在術中對患兒帶來傷害,術后也極易引發并發癥,以本次研究為例,實施傳統手術治療的對照組患者,有18.9%(7/37)的患者出現并發癥,具體為切口感染、疝氣復發、陰囊腫脹以及繼發鞘膜積液等。另外,小兒在手術耐受性方面不如成人,在手術治療過程中無法較好的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

近些年來,伴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臨床治療小兒疝氣的手術治療手段也得到了一定改善,即出現了小切口手術。在小兒疝氣的治療上,該術式顯得更加理想,因為在手術過程中,只需做一個小于2cm的小切口,且分離疝囊頸的工作能夠在外環口部位加以處理,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術對小兒機體的傷害;實施該手術的出血量小,所以,不會影響到小兒的臟器功能,例如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只有(1.3±0.9)ml,與對照組的(6.3±1.2)ml相比,明顯較少。另外,因為手術切口比較小,所以不需要在手術后進行切口縫合處理,從而避免了對小兒的再次傷害。

綜上所述,在本次研究中,實施小切口手術治療的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都少于對照組,切口長度比對照組短,術中出血量也少于對照組;另外,在并發癥發生率方面,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是5.4%、18.9%,差異顯著。由此可見,在臨床上,對小兒疝氣患者予以小切口手術加以治療,切口小,出血量少,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短,并發生發生率低,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行與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國彥.10例小切口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療效評價.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12(11):38-38.

[2]郭德才.小切口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研究.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8):107-107.

[3]閔輝.42例小兒疝氣小切口手術治療臨床觀察.醫學信息,2014,9(39):248-249.

[4]崔東玉.小切口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現代養生B,20147(9):118-118.

[5]陳興軍,馮同勝.51例小切口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療效評價.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6):190.

[6]陶毅.小切口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國實用醫藥,2015,6(7):86-87.

【中圖分類號】R256.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2015)23-0109-02

猜你喜歡
疝氣效果
按摩效果確有理論依據
疝氣并不可怕,關鍵在于正確治療
高頻電刀對疝氣手術切口愈合影響的效果觀察
疝手術后注意事項
疝氣患者能運動嗎?
迅速制造慢門虛化效果
寶寶得了疝氣怎么辦?
抓住“瞬間性”效果
模擬百種唇妝效果
3D—DSA與3D—CTA成像在顱內動脈瘤早期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