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溪田文集》作者及內容考論

2016-02-02 01:13李月辰
陜西古代文獻研究 2016年0期
關鍵詞:關學文集

李月辰

《溪田文集》作者及內容考論

李月辰

《溪田文集》是明代中葉陜西學者馬理的詩文集。馬理作為關學三原學派的重要人物之一,其詩文集無論對陜西文化還是中國哲學思想史都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但時至今日,學術界對《溪田文集》的研究幾乎仍處于空白狀態,因此,筆者擬在對此書做點校整理的基礎上對馬理的生平以及《溪田文集》的內容做出考論。

一、馬理生平考

馬理生于1474年,卒于1556年,字伯循,號溪田,三原人(今陜西三原縣人),弘治戊午舉人,正德甲戌進士。授為吏部稽勛司主事,不久調任吏部文選司郎中。一年后,自請辭職還鄉。1518年,被推薦起用為考功郎。1520年,送母親回鄉養病,不久,母親病故,守孝三年。1524年,被任命為稽勛員外郎,又調任為稽勛考功郎中。1527年,被提拔為南京通政司通政。1528年,因病請歸,1531年得到起用,為光祿寺卿。任職一年后,又因病辭官,歸隱故鄉。十年后,再次被起用為南京光祿寺卿,到任不久就以年老為由辭官。1555年十二月十一日夜,逢關中大地震,馬理與妻俱卒,終年82歲,葬于現陜西省三原縣新莊鄉新立村,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馬理天資聰穎,小小年紀已異于常人?!断锺R公墓志銘》中說:“公幼穎異,四歲能讀書作字,十歲能文,旋又能詩?!雹冱S宗羲:《明文?!?,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4831頁?!蛾P學編》也有記載:“先生幼敏慧,醇雅如成人。年十四位邑諸生,即稱說先王,則古昔,多出人意表?!雹隈T從吾撰,烏志鴻注:《關學編注釋》,三秦出版社2011年版,第126頁。馬理幼年已能寫作詩文,14歲時就考取秀才,進入縣學,并且討論經義時常有獨到見解。20歲時,恰逢三原學派的代表人物王恕與王承裕在弘道書院講學,馬理前去求學,不僅學業大進,而且以曾子“三省”和顏子的“四勿”為約,進退容止,力追孔孟之儒道,得到恩師王承裕的器重,當時學者都認為他言行學問有橫渠先生張載遺風。馬理交游廣泛,其求學京師之時曾與呂柟、羅欽順等學者討論學術,學說日益成熟。督學唐龍仰慕其學識,為其建造嵯峨精舍,并作記稱其“得關、洛真傳,為當今碩儒”。同時,馬理的學問也受到國外學者的敬仰,《明史·儒林一》中說:“高麗使者慕之,錄其文以去。連遭艱,不預試。安南使者至,問主事黃清曰:‘關中馬理先生安在,何不仕也?’其為外裔所重如此?!雹佟睹魇贰?,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7249頁。另外,馬理對古代禮儀很有研究,他融合張載、司馬光、朱熹和《大明集禮》的思想,折衷用之。他在為父母守孝期間的禮儀在關中廣泛傳播,并成為公認的標準。

馬理不僅是德才兼備的學者,也是正直清廉、不懼權貴的忠臣?!蛾P學編》記載:“先生主事時,上書諫武宗巡游者二,后伏闕諍益力,杖于廷員外。時值議大禮,率百官伏闕進諫,世宗震怒,命開伏闕者姓名,百官以先生名為首,逮系詔獄,復杖于廷?!瘪R理為官期間多次直面勸諫武宗、世宗,并多次遭受杖責,但仍堅持己見,以國家大事為己任,不顧個人安危。更為世人所敬佩的是,馬理在為官的同時還致力于培養新人,獎掖后進,曾多次于弘道書院講學。馬理70歲歸隱商山書院,雖遠離朝堂,但名聲日益顯赫,常有后輩及縉紳前來求學求詩。而先生淡泊名利,每天著山巾野服,鶴發童顏,有若仙人。

現存關于溪田先生馬理的資料主要見于明代學者馮從吾的《關學編》,《明史》與清代學者黃宗羲的《明儒學案》中也載有其事跡,但二者與馮氏之書重復內容較多,疑摘錄自《關學編》。另外,《明文?!分写嬗小断锺R公墓志銘》。通過對上述資料的考證可以得知,馬理經歷明孝宗、武宗、世宗三朝,以其廣博的學問與正直的品行在關中地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并受到當時學者的敬重。

二、《溪田文集》概況

馬理一生筆耕不輟,所著有《四書注疏》、《周易贊義》、《尚書疏義》、《詩經刪義》、《周禮注解》、《春秋修義》、《陜西通志》等,其詩文集《溪田文集》在這些著作中有獨特的價值,因為此書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他的政治主張、儒學思想以及人生志趣,同時也具有較高的文學性。

《溪田文集》總計約十萬字,《中國古籍總目》記有以下四種版本:第一,《溪田文集》11卷,清乾隆十七年刻本(藏于北京大學圖書館和浙江省圖書館),以及清乾隆十七年重刻本(藏于國家圖書館)。第二,《溪田文集》11卷補遺1卷,明萬歷十七年張泮刻,清乾隆嘉慶間遞修本(藏于國家圖書館和上海市圖書館)。第三,《溪田文集》11卷,補遺1卷,續補遺1卷,搜遺1卷,清道光二十年刻本(藏于山西大學圖書館)。第四,《溪田文集》11卷首1卷,補遺1卷,續補遺1卷,搜遺1卷,清三原李氏惜陰軒刻本(現藏于北京大學圖書館和南京市圖書館)。本次陜西古代文獻集成項目中對此書的整理以明萬歷十七年刻、清乾隆十七年補修本作為底本。本書可大致分為兩部分,第1卷至第6卷以應用文為主,第7卷至11卷以詩歌為主。具體內容如下:第1卷為“疏”,共4篇;第2卷為“序”,共26篇;第3卷為“記”,共14篇;第4卷為“書”,共9篇;第5卷為“行實”、“墓志銘”、“墓表”及祭文,共10篇;第6卷為“傳”、“賦”、“銘”、“吟”、“箴”、“說”,共22篇;第7卷有五言長篇詩25篇,古風15篇;第8卷為七言長篇詩,共21篇;第9卷有五言絕句22首,五言律詩40首;第10卷為七言絕句,共257首;第11卷為七言律詩,共221首。

作為一部詩文總集,《溪田文集》不僅體現了馬理的文學才華,同時也表現了他的政治觀點、學術觀點以及人生志趣,大致可歸納為如下三點:

第一,關心政治,不畏權貴,敢于直諫,主張任人唯賢。

馬理曾任吏部稽勛司主事、南京光祿寺卿等職,有較高的政治地位,所以他的詩文集中自然有涉及政事的文章,主要集中在第1卷中。例如《清理貼黃疏》中所說:

近日以來,若汪俊,若馬明衡,若朱淛,若李本,若林應驄,若呂柟,若鄒守益諸臣者,臣聞之朝野皆以為忠于陛下者也,然皆以拂旨,或黜之,或降之,或囚之,而得罪各異常。若桂萼,若張驄,若席書諸臣者,臣聞之朝野皆以篤不忠于陛下者也。然以順旨,或升之,或起之,或內之而承寵略同是,皆有關于臣而篤續黃貼黃者也,其是非若難辨矣?!鲃t為忠,同則為佞,由是言之,則俊等諸臣與萼等諸臣忠邪皎然明矣。況俊等之見非一人之見,舉朝之見也;非特舉朝之見,天下之見也。萼等之見不過為干祿希寵之媒,一人二人之邪說耳。今臣承乏前職,坐視萼等一言之入,使宗廟幾于變遷,內閣元老、宗伯大臣皆相繼罷言官,又相繼貶竄侍臣,又相繼下獄。在內在外,百官執事人人自危而咸懷去志。而彼三人者,方且揚肩攘臂將以入朝就列。嗚呼!雖范雎之離間秦王母子甥舅以取相位與夫蔡澤奪范雎之位之巧,何以異哉?

明清時摘取奏疏中要點黏附在奏疏后面叫作“貼黃”。馬理在擔任吏部稽勛司主事時曾奉旨整理“貼黃”,他有感于汪俊、馬明衡、朱淛、呂柟等忠臣因違逆圣旨或罷官、或降職、或入獄,而桂萼、張驄、席書三位奸臣因善于逢迎,順從圣意而升官承寵,于是向皇帝上書直諫。他認為身為臣子,有責任糾正君主的過失,對君王不合理的決斷提出質疑,但敢于直諫的忠臣卻遭到懲處,這使得宗廟幾乎變遷,內閣元老、宗伯大臣相繼辭官,而桂萼等三位德行有虧之人反而大搖大擺行走于朝堂之上。顯然,在寫此疏之時,桂萼等人在朝中如日中天,炙手可熱,而馬理沒有任何避諱,把他們的過失一一陳述。同時他又為呂柟等賢臣的獲罪鳴不平,勸諫皇帝采納不同意見。如此種種,可見馬理對朝廷的赤膽忠心以及不畏權貴的高貴品格。

第二,繼承儒家思想,肯定程朱理學。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開始,儒家思想一直居于統治地位,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士人。有宋一代,儒學吸收魏晉玄學與佛老之學的部分內容,發展為理學,并形成以王安石新學、司馬光朔學、蘇軾的蜀學、二程兄弟的洛學為代表的理學四大派。在這一時期,理學的重要分支—關學也在申顏、侯可等人手中逐漸萌芽,傳至張載正式成為理學的一個流派。明代,關學進一步發展并出現分化,產生以陜西三原人為主的“三原學派”,而馬理就是此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因此,《溪田文集》中不乏對儒家思想的贊揚與對理學思想的肯定,比如《上羅整庵先生書》中所說:

夫程朱釋經之言,自今觀之,千百言中似亦有一二誤處。然語其體認宗旨之真,持守斯道之正,續孔孟既墜之緒,辟佛老似是之非,則千古不可泯滅,可處輕議之哉?今乃往往是陸非朱,又復陰主僧說,排吾儒焉。于戲!此亦欺人自欺已矣。昔唐虞之時深疾諂說,恐驚□師。故侯明撻記書識工揚,若趨洪水猛獸不敢緩也。及周末老莊氏出讒慝又作賴,孔孟相繼明道,彼如螢火在晝,無能輝焉。自漢以來又增佛教,孔孟不作,二氏遂熾。由是迄于宋世唯讒慝是崇,雖人主宰相鮮有不宗師焉者天下之災視諸洪水猛獸害人尤甚,幸而茂叔輩二三君子迭作極力闡辟,然后吾道復明至今,三尺童子通句讀者無不排斥二氏,知趨向焉,非斯人之功而誰功?

馬理認為程頤、程顥兄弟以及朱熹對儒家經典的解釋雖然千百言中會有一兩處的錯誤,但是他們堅守儒家之道,接續孔孟直說,修正佛老之學似是而非之處,這樣的功績是即便歷經千古也不會泯滅的。春秋戰國時期產生的老莊學說和漢代傳來的佛家思想屢次影響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幸而有周敦頤、二程、朱熹等學者極力發揚儒家學說,揭示佛老之學種種缺點,使儒學大行于世,這正是他們的功勞??梢?,馬理對程朱等人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他們在發揚儒學正統思想方面是功不可沒的。

第三,性格寧靜淡泊,熱愛鄉野生活。

馬理曾多次辭官還鄉,隱居山野,這與他寧靜淡泊的性格是密切相關的,在他的詩歌作品中,隨處可見他對鄉野生活的熱愛和眷戀。如卷7中《秋日村中書事》所說:

萬里明如洗,千林暝色空。野外稀人跡,城中小徑通。

鳥時入屋里,菊自放籬東。過嶺隨樵子,臨灘遇釣翁。

寒衣搗秋月,牧笛弄晚風。王室幸無事,閑居數過鴻。

此詩為我們呈現一幅村中秋景:天空晴朗無云,樹林寂靜無聲,野外人跡罕至,城中小徑暢通,鳥兒時而闖進屋中,菊花在東籬綻放。在這樣美好的環境中,馬理隨著樵子翻山越嶺,又與釣翁臨水笑談。到了傍晚,又在月光下聽女子搗衣,在微風中聽牧童吹笛。如此安逸靜謐的生活,讓詩人不由感慨幸得朝中無事,我得以在鄉野隱居,閑看南歸的鴻雁。辭官回鄉的馬理雖然仍時刻牽掛著朝堂之事,但同時也無限享受閑居山野的時光。又如本卷中《題扇》一詩:

結茆青崖隈,地僻人跡罕。獨坐掩岑寂,主人芰荷短。

遠山列畫屏,顏色分深淺??蓯劬G映紅,花木眼前滿。

更喜芭蕉葉,顛倒抽書卷。蒼苔亦自家,休教蒲輪碾。

同樣,此詩也表現了馬理歸隱之時的閑適心情,他獨坐又不覺寂寞,遠山和花木這些平常的景色在他的眼里也變得分外可愛,就連最不起眼的青苔也受到了他的愛護,免遭蒲輪碾壓??梢姶藭r的馬理遠離了政治中心,生活十分愜意。

三、整理《溪田文集》的意義

文學是社會生活的能動反映,文學創作離不開社會環境的影響。因此,通過對《溪田文集》的整理研究,一方面,我們可以窺見明代中期社會矛盾、社會思潮以及政治情況,進一步了解士人的思想狀態。另一方面,從社會生活到文學作品需要經過作家心靈中介加工。文學藝術是作家內心世界的表現,是作家情感的自然表露,正如《尚書·堯典》中所說:“詩言志,歌永言?!笨梢哉f《溪田文集》集中反映了馬理的個人情感,從他的“疏”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對明王朝忠心耿耿的臣子;從他的“序”、“記”等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尊孔孟、重理學的學者;從他的詩歌中,我們又可以看到一位淡泊明志的山野隱士。馬理在關中地區產生過較大的影響,通過對《溪田文集》的整理,我們可以從家世、交游等各個方面探究關學大家馬理的生活狀態及其學術主張。毫無疑問,這對理解三原學派的學術思想,研究理學思想的傳播發展以及縱觀陜西地方文化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關學文集
《熊鐵基文集》出版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關學”的精粹及其對后世的啟迪——張載思想的當代價值研究
張載關學暨關學文獻整理與研究學術會議在西安舉行
張載關學暨關學文獻整理與研究學術會議在西安舉行
張載關學暨關學文獻整理與研究學術會議在西安舉行
陜西師范大學關學研究院揭牌儀式暨“關學思想的當代價值”高端學術論壇在陜西師范大學長安校區隆重舉行
天一閣藏六種明初文集序錄
《郭漢城文集》簡介
天一閣藏二十種元人文集序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