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故宮”到“故宮博物院”
——單霽翔院長專訪

2016-02-02 14:27單霽翔毛穎
東南文化 2016年5期
關鍵詞:故宮博物院藏品故宮

單霽翔 毛穎

(1.故宮博物院 北京 100009;2.南京博物院 江蘇南京 210016)

從“故宮”到“故宮博物院”
——單霽翔院長專訪

單霽翔1毛穎2

(1.故宮博物院 北京 100009;2.南京博物院 江蘇南京 210016)

從利用皇宮舊址建立博物館到真正成為一個博物館,需要經歷一個轉型階段,其衡量標志是向公眾開放、傳播文化、為社會及社會發展服務、履行博物館功能和職能。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院長認為,依托故宮舊址建立的故宮博物館,在其90余年的發展歷程中,加強原址建筑及環境的修繕保護,摸清家底、整理典藏,不斷擴大開放面積、開辟更多展區,綜合運用多種展示手段舉辦更多展覽,加強數字故宮建設,加強科學研究,拓展公眾服務、提升服務質量,發展文創事業,切實履行了博物館的各項職能和功能,實現了從故宮到故宮博物院的轉型,并在走向世界一流博物館的歷程上邁進。

博物館 故宮 故宮博物院 故宮整體修繕工程 平安故宮工程 數字故宮 單霽翔

單霽翔(1954—),男,江蘇江寧人,工學博士、高級建筑師、注冊規劃師,故宮博物院院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歷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長、房山區區委書記、規劃委員會主任,文化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局長、黨組書記,兼任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5年獲美國規劃協會“規劃事業杰出人物獎”。在城市規劃建設、文化遺產保護、大遺址保護規劃、博物館管理等領域造詣深厚、卓有建樹,出版專著《城市化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從“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等十余部,發表論文數十篇。2016年9月3日,單霽翔院長應南京博物院“南博講壇”邀請,作《故宮的世界世界的故宮——走進人們社會生活的故宮博物院》講座,并就故宮博物院從故宮到博物館的轉型等主題接受了本刊專訪。

毛穎(以下簡稱毛):單院長您好!感謝您接受本刊采訪,本次采訪主要是想了解故宮博物院從皇宮轉變為博物館并成為世界一流博物館的成功探索與卓越成就,為中國乃至全球博物館提供借鑒。

單霽翔(以下簡稱單):好的。

毛:故宮作為明清兩朝的皇宮,是世界著名宮殿之一,只不過它已廢止舊有的功能而轉型成為向公眾開放的博物館,并成為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請您簡單介紹這類博物館在轉型前后的差異。

單:皇宮轉型為博物館,兩者的差異主要是看向公眾開放的程度以及定位的調整、職能的履行與功能的完善。有的皇宮是利用原建筑、廢止舊功能、作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局部或全部保留名稱,比如中國的故宮、法國的盧浮宮;有的是皇宮中用作博物館的部分向公眾開放后,進而開放了原有的皇宮,比如俄羅斯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和冬宮;也有的是延續舊有功能、部分向公眾開放,比如英國的白金漢宮、美國的白宮、中國的布達拉宮。近四十年來,全球博物館在新博物館學運動的帶動和全球經濟、文化發展大環境的推動下,都經歷了從重“物”到重“人”的工作重心轉移,這類利用宮殿建造的博物館也都以服務公眾、服務社會為宗旨,比如盧浮宮新建玻璃金字塔,以此擴大公眾活動空間,等等。故宮博物院成立的91年中特別是近幾年來,一直在從“故宮”轉變為“故宮博物院”的歷程中探索前行,在古建筑修繕、藏品保護、陳列展覽、公眾服務、科學研究、文化傳播等各個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邁出了“從故宮走向故宮博物院”的重要一步,標志著故宮努力將自己建設成為一座真正的博物館。今天我們可以說故宮已不再僅僅是一座原址保護的宮殿,而是一座真正履行了博物館功能和職能的博物館?,F在觀眾到故宮來,越來越多的是看展覽、看博大精深的文化,而不只停留于看皇宮、看宮殿建筑、看皇家生活。也就是說,以前觀眾來故宮是看皇宮,現在來是看傳統文化;故宮博物院以前更多的是圍繞文物展開工作,現在則以更好地服務社會公眾為工作重心。

毛:在91年的建院歷程中,故宮博物院的定位和宗旨經歷了哪些修訂和變更?

單:概括地說故宮博物院成立以來經歷了歷史博物館、藝術博物館、綜合博物館的定位調整,這三次調整反映了歷任院長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建院理念和思想。故宮博物院在建院之初定位為歷史博物館,主要工作是文物清理、古建修繕、原狀陳列,觀眾參觀看到的主要是晚清的原狀;20世紀50年代,隨著一批專家進院工作,開始利用清理后的重要文物舉辦展覽,吳仲超先生將故宮博物院定位為集歷史藝術、古建、宮廷三大體系于一體的綜合型古代藝術博物館——主要是明清藝術博物館;80年代改革開放后,張忠培先生根據故宮的整體格局和綜合歷史,提出要建設一個綜合性的博物館,將故宮博物院定位為以明清宮廷歷史、宮殿建筑和古代藝術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博物館,這一定位一直延續到現在。需要一提的是21世紀初期,鄭欣淼先生為故宮博物院規劃了兩條發展道路:以完整故宮保管理念指導文物保護及博物院的管理,同時在故宮學框架內推動學術研究,建構學科體系。

毛:作為在皇宮原址上建立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集二者之長,具備了其他博物館所不能比擬的優勢;但同時,作為皇宮的故宮博物院在很多方面也制約了其作為博物館的功能的發揮。是這樣嗎?

單:可以這么說。紫禁城自明永樂皇帝于1420年建成,至今已有將近600年的歷史了。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皇宮,曾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故宮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本身承載著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故宮博物院展示給大眾的第一件“文物”,就是世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古代宮殿建筑群,代表著中國傳統官式建筑的最高成就。因此它具有大多數博物館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如最大的木結構古建筑群、最大的藏品量和觀眾量、最豐富的文創產品創意源以及歷代傳承的修復保護技藝,等等。但,它同時確實也面臨著極大的制約和挑戰,可以說在故宮博物院開展每一項工作,都面臨著“兩難”的境地。龐大的古建筑群、巨大的館藏文物量和觀眾量,使我們在遺產的保護、管理與利用中處處受到制約;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對故宮周邊環境的影響以及公眾對文化與社會教育的更多需求,也加重了故宮博物院的壓力與責任;藏品的整理保護和建筑本體及環境的保護、整治以及景觀的提升任務非常艱巨,而原狀保護往往又限制了現代博物館的各種功能特別是展示功能、觀眾休息體驗功能。舉幾個具體的例子,如收藏量大、展出量小,我們收藏有1 807 558件(套)藏品,但只能展出其中的0.5%,而世界上其他著名博物館的展出量都遠遠超出了這個比例,如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法國的盧浮宮、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等通常展出的文物占館藏文物的10%左右,甚至更高;又如占地面積及建筑面積大、開放面積小,前者分別是106萬、23萬平方米,但過去只開放了30%。很多具體的困難是難以想像的,諸如要遵循文物保護修復原則;要對道路路面做好各種日常保養;要切實處理好各種安全隱患,這類工作甚至細致到禁煙禁草、治理垃圾以及確保觀眾的參觀安全;要維護觀眾在參觀中應該享有的尊嚴……這一切因素所構成的挑戰無疑是世界級的。

毛:故宮博物院所面臨的挑戰是世界級的,但應對的舉措也非一般博物館可以望其項背。那么,故宮博物院是怎樣突破制約,切實履行博物館的職能與功能,從而實現從故宮向故宮博物院的成功轉型的?

單:我們主要從七個大的方面來開展工作。第一,加強原址建筑及環境的修繕保護,消除各類安全隱患,保持健康穩定的狀態;第二,摸清家底、整理典藏、公布藏品目錄;第三,擴大開放面積、開辟更多展區,綜合運用多種展示手段如原址陳列、專題陳列,舉辦更多展覽;第四,加強數字故宮建設;第五,加強科學研究,成立故宮研究院、故宮學院,計劃成立文物醫院;第六,拓展公眾服務、提升服務質量,讓觀眾有尊嚴地觀展;第七,大力發展文創事業;等等。

毛:請您分別介紹一下各項具體工作。

單:第一項工作也就是國務院批準故宮博物院實施的兩項重大工程:從2002年到2020年歷時18年的“故宮整體修繕”工程和從2013年到2020年歷時7年的“平安故宮”工程,這兩項工程基本解決了古建筑群的修繕保護和故宮所有的安全隱患。第二項是通過2004—2010年歷時7年的藏品清理工作,我們摸清了家底?,F在已確認我們有藏品1 807 558件(套)、25大類,其中有書畫碑帖等紙質文物156 000、銅器160 000、金銀器11 000、漆器19 000、琺瑯器6600、玉石器23 000、陶瓷器367 000、古代織繡180 000、雕刻工藝品11 000、其他工藝品13 000、文房四寶68 000、明清家具6200、大型西洋鐘表2200、宗教文物42 000、武備儀仗與中和韶樂等33 000、帝后璽冊5060、銘刻33 000、甲骨23 000、古籍文獻600 000件。這是故宮博物院自建院以來,在文物藏品數量上第一個最全面、最準確的數字,真正做到了實物和藏品檔案一一對應。這份文物藏品目錄已于2013年年初向社會公布。

毛:這兩項工作非常重要,因為觀眾到故宮博物院參觀,最感興趣的就是它的古建筑群和藏品。

單:這是他們的兩個文化需求,我們必須很好地予以滿足。一方面紫禁城是中國官式古建筑的最高典范,充滿了歷史積淀;另一方面回溯到10年前,故宮的藏品數還只是一個約數。據統計,截止2014年底,全國4510座博物館保管著401萬件珍貴文物,而其中有168萬件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約占全國博物館所收藏珍貴文物的41.98%;而且故宮博物院93.2%的文物藏品是珍貴文物,只有6.4%的文物藏品是一般文物,另有0.4%的資料,可以說幾乎件件都是珍貴文物。所以上面兩項工作的直接成果是擴大了開放面積,整理清楚了藏品的總數、類別和賬目,為編制更多展陳大綱、舉辦更多展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為故宮博物院在成立90周年時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故宮博物院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保障——當然在這一點上我們的第三項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毛: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第一、二項工作是為實現從故宮走向故宮博物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三、六項工作即陳列展覽、開放服務工作已經實現了從故宮走向故宮博物院?

單:可以。博物館是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向公眾開放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展覽展示、服務公眾、履行博物館的職能和功能是故宮轉變成為故宮博物院的前提。紫禁城9000余間古建筑房屋構成了故宮博物院獨一無二的博物館空間格局,但開放部分一直受限,過去的開放面積只占總面積的30%。隨著故宮整體修繕工程不斷取?得階段性成果,越來越多的古建筑修繕完成,展覽空間不斷增加,開放范圍不斷擴大,新的展區不斷開辟。2014年開放面積達到了52%;2015年即建院90周年時達到了65%,開放了慈寧宮、慈寧宮花園和壽康宮所在的西部區域,東華門,東、西雁翅樓展廳與午門展廳組合而成的現代化展區,端門和寶蘊樓等5個新的參觀區域;今年要達到76%,同時“平安故宮”工程北院區項目中新的大型博物館設施正在進行建設。預計在2020年時要達到80%,2025年時爭取達到85%。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加強了陳列展覽工作。我們的陳列展覽從建院之始就已確立自己的特色,即從皇宮建筑和文物藏品出發,確定了宮廷原狀與歷代藝術的陳列體系,并通過不斷改進與發展,形成了擁有包括原狀陳列、常設專館和專題展覽為主體的展覽格局和體系。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內每年舉辦各種展覽40個左右,同時展出的文物藏品數量近1萬件,以多種形式滿足觀眾不同的參觀需求。2015年故宮博物院迎來了90歲華誕,在將原有展覽進行改陳和環境提升的同時,增加重量級文物的展出,豐富展覽內容和觀眾的文化體驗。年底前,貫穿全年的18項展覽一一“亮相”,以豐富的文物藏品、生動的展示方式、獨特的展覽空間,達到展出文物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形式最精彩的多個院史之“最”,形成了以原狀陳列為核心特色、精品常設展覽為亮點、專題展覽精彩不斷、傳統展陳與數字效果相結合的展覽格局,全面提升博物館氛圍與展陳效果,帶給觀眾更加震撼、完整、豐富、精彩的參觀體驗,實現從“故宮”走向“故宮博物院”。目前,故宮博物院還在不斷開辟新的展廳,增加展示文物的數量和質量,提升展覽效果。

毛:故宮博物院的90周年院慶不辦慶典、只辦展覽,令世界矚目,全年18個展覽為社會公眾呈上了一份豐盛的文化大餐,也為其履行博物館職能書寫了一篇華章。剛才您提到了端門展館和展覽中的數字效果,接下來就請您談談數字故宮的建設工作,以及互聯網時代故宮博物院的相關工作,也就是您概括的第四項工作——加強數字故宮建設。

單:數字故宮的建設基于我們的一個理念:博物館要更多地把藏品和文化資源融入到社會生活中,要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使陳列展覽走向世界各地,而不僅僅是等待人們來參觀。我們在送展覽走出去的同時,更多的是通過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數字化技術展示故宮的文化資源。我們有一個75人的團隊,這個規模在博物館界是比較大的,它主要致力于網站、網上陳列展覽、微信、APP、數字影院和數字博物館的相關工作。剛才說到的端門是觀眾參觀的第一站,也是我們給觀眾的第一張名片。這里是“數字故宮”的建設成果展示基地,向社會公眾展示和匯報故宮博物院用現代技術記錄、保護、研究古建筑和文物藏品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端門數字展館是在傳統建筑中建設的全新數字形式展廳,與實體形式的展廳既有區別又有密切聯系,它以“數字建筑”、“數字文物”的形式,充分突出信息時代的技術優勢,把院藏珍貴文物中較為脆弱、難以展出的文物或實物展覽中難以表達的內容以數字形態呈現給觀眾,以新媒體互動手段滿足傳統文化的傳播需求,同時又保障了文物安全,更可以激發觀眾對實體文物的興趣。2015年第一期數字大展的主題為“故宮是座博物館”,其中包含“從紫禁城到故宮博物院”、“紫禁集萃·故宮藏珍”、“紫禁城·天子的宮殿”三大區域。通過完整的參觀流線,從故宮博物院的歷史、館藏、建筑三個方面向觀眾簡明扼要地介紹“故宮是什么”、“故宮有什么”、“來故宮看什么”。我們的官網也一直在不斷改進,最近兩年多來在三個方面獲得了提升:一是提高英文版網頁的質量,方便世界各國的人們瀏覽網站;二是網站的“青少年版”做得更加活潑有趣,讓孩子們更加喜歡故宮博物院;三是舉辦網上專題展覽,讓人們在虛擬場景中觀看各類展覽。三項提升后的網站功能更強大、內容更豐富,每天點擊率都超過100萬人次。不斷推出的APP應用,也是“數字故宮”建設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目前,故宮博物院已自主研發并上線了9款APP,獲得了很高的下載量和好評度,樹立了“故宮出品”必屬精品的良好形象。特別是2015年開始推出的“每日故宮”,能讓喜歡故宮的人每天通過手機獲得一套故宮的信息,一年下來就有365天的“掌上故宮博物院”。我們的影視片主要講述故宮過去鮮為人知的事,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是《我在故宮修文物》,收視率很高,最近做成了院線,即將上線做成電影。2014年時我們希望用三年的時間建設故宮數字平臺,現在兩年過去了,希望2016年底故宮數字平臺會產生強大的文化傳播力量。我們還在積極探索新的方式,加強數字化建設,增強博物館的文化傳播、公眾教育職能,讓觀眾可以在紫禁城外,隨時隨地使用移動設備品鑒故宮展覽、“漫游”紫禁城,更加便捷、輕松地學習歷史文化知識,感受故宮博物院的文化氛圍。

毛:故宮博物院集中了一大批能工巧匠、文物修復大師,他們一方面致力于修復故宮的藏品,一方面也為傳承傳統修復技藝貢獻了智慧與技術。剛才說到的《我在故宮修文物》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部片子著重介紹了有關故宮書畫、青銅器、宮廷鐘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寶鑲嵌、宮廷織繡等珍貴文物的修復過程和修復者的生活故事,在社會各界引起極大的關注,反響也很熱烈。故宮的文物修復保護工作遍及古建筑本身和巨大的文物館藏,其數量之大、門類之廣、難度之深、遇到的問題之復雜在中國乃至全球博物館界都是比較突出的,所取得的成果無疑也是該領域的典范。我國傳統的修復保護技術作為非遺的一個方面需要保護和傳承,而這也是當今博物館的一大職責。請您簡要介紹一下故宮博物院在非遺傳承與保護、技藝傳承人的培訓等方面的實踐。

單:我認為該片受到關注的原因,是凝結在器物上的一代又一代匠人的匠心,也就是工匠精神。我們的修復保護工作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古建筑修繕,一是藏品修復。古建筑修繕工程是一項科學的工作,要最大限度保留歷史信息,不改變文物原狀,還要進行傳統工藝和技術的傳承。目前修繕工作進入了建筑非常密集的東西路區域和寧壽宮花園即“乾隆花園”,計劃在四年以后完成整個寧壽宮花園的修繕。修繕過程中,每一道工序都要詳細記錄,都要公開出版修繕報告;每一項傳統工藝都要用原材料、原技術進行修復,從墻上摘下的牌匾、楹聯、貼落等都要準確定位,修繕之后一絲不差地回歸原處。其中最后一進院落的倦勤齋已經修繕竣工,但是修繕的過程卻極具挑戰,例如地面是蘇州產的金磚,梁架整體是紫檀木,繡品也是蘇州產的夾絲雙面繡,176扇窗戶上和梁架上鑲嵌著2640塊和田玉。屋內還有一幅通景畫,畫著開滿花的紫藤架,我們在對它進行修復的時候發現,它所用的背紙是用桑樹皮制作的一種手工桑皮紙。為了找到相同工藝水平的紙,專家多次到各地尋訪,最后在安徽找到制作手工桑皮紙的技藝傳承人,經過上百次的試驗才研發成功,然后用于這幅通景畫的修復中。雖然今天人們看不到通景畫背面的工作成果,但是其修復技術、工藝被很好地保留下來,可以讓后人了解和傳承,這就是今天修繕工作秉持的原則,即“為未來而保護今天”。除了要對文物建筑進行大規模的修繕之外,我們還開展了環境整治和景觀提升工作,進而針對各種安全隱患,上報國務院批準啟動“平安故宮”工程項目。目前故宮博物院北院區建設項目建議書已經由文化部上報國家發改委,院藏文物搶救性科技修復保護項目已引進多家公司不同種類的專業技術人員,合作進行文物修復;同時,北院區修復工作室正式啟動。2020年北院區建成之后,就能解決院藏大量大型珍貴文物,如家具、地毯、巨幅繪畫、鹵簿儀仗等因場地局限而長期無法得到及時、大規模的科學保護和有效展示的問題;屆時文??萍疾繉⒃诒痹簠^建200平方米的修復區,把傳統文物修復的技藝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給公眾。

最近我們正在籌備成立文物醫院,進一步加強藏品修復保護工作。故宮藏品量巨大,文物修復是一個重大的任務,很多修復技術歷代傳承,加上全球越來越多的中國文物需要故宮博物院幫助修復或指導修復。這是世界最大規模的中國文物藏品修復中心,有200人的編制,13 000平方米的用房,配置了各種先進的儀器設備。我認為文物就像人一樣有生命歷程,它進入醫院后,醫院首先對它的生命歷程、當前狀況和體質結構進行研究并對病況進行診治,然后將它送入不同的修復室進行修復、保護,這樣就能形成一個科學的記錄、病歷,記下所采取的技術、材料、工藝,讓后人能從中知道有關的添加、修復、保存情況。這些記錄一直伴隨著這件文物的生命歷程,即使500年后人們也能知道以前的人對它所做的修復保護工作。目前,故宮博物院正按照劉延東副總理“統籌推進,確保質量,務求實效,在文物、古建筑保護與修復上取得突破,使之成為文物保護項目的典范,把‘平安故宮’這一千秋工程辦好,為中國夢增光彩”的指示,為達成“平安故宮”工程近期目標而不懈努力。

毛:博物館所有工作的開展都需要以強有力的科學研究和專家團隊為支撐,故宮博物院的科研力量非常強大,集中來自院內眾多的研究機構。請您再具體介紹一下這方面的工作。

單:故宮博物院是文化研究機構,有350名具有高級職稱的故宮學者。2013年10月我們成立了故宮研究院,由張忠培先生擔任名譽院長,鄭欣淼先生擔任院長。故宮研究院以創建“學術故宮”為宗旨,在故宮博物院已有學術人才的基礎上,匯集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共同搭建開放式的學術平臺。通過重新整合已有的研究機構和相繼成立新的研究機構,目前故宮研究院已經形成“一室十五所”的規模。多項科研課題也按計劃進行,有的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走馬樓吳簡的整理項目》、《故宮博物院藏甲骨的整理與研究項目》等。為了加強教育培訓和人才培養工作,故宮博物院于2013年11月成立故宮學院。故宮學院以開放式的平臺,規范化、多樣化的培訓機制,為文物博物館界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同時還承擔著加強故宮博物院員工文物基礎知識及業務培訓的職責,新員工入職以后就要進行系統的培訓,同時也要對在職員工進行培訓。國家文物局把故宮學院作為全國文物博物館培訓的基地,舉辦了多個全國性培訓班,并逐漸在具備條件的博物館建立分院,為全國文物博物館界培養了大量人才。中國博物館協會和國際博物館協會都將之作為全球唯一的培訓中心,目前它已經培訓了45個國家的博物館專業人員,在國際社會和文物博物館系統享有很好的聲譽。

毛:近四十年來全球博物館的工作重心從“物”轉向“人”,從藏品轉向公眾,國際博協對博物館的定義也一再修改,更加重視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公眾服務、非遺保護等職能?!白層^眾有尊嚴地觀展”,是您最近提出的理念與承諾,在業界和社會各界反響非常大。請您和我們的讀者分享一下近年來故宮博物院的理念轉變和職能履行情況。

單:文化傳播、社會教育是現代博物館的重要職責。故宮是大家的故宮、世界的故宮。我們主要通過改造環境、限流分流、舉辦公共講座、開發文創產品、出版故宮特色圖書、建設數字社區的方式,改善觀眾體驗,提升公眾教育品質。故宮博物院也與政府、大學、研究院、文化集團等多家機構合作,合作內容涉及文物陳列展覽、藏品科技保護、文化產品研發、文博人才培養、傳統文化教育、數字技術應用等多個層面。近年來,故宮博物院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中小學學生教育上,深入到中小學的課堂,同時把更多的孩子們請到故宮博物院來,舉辦大量的青少年宣教活動,讓孩子們在故宮博物院學到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例如每年舉辦的“故宮知識講堂”期期爆滿,孩子們和家長每次都開心而來、滿載而歸。

故宮博物院的觀眾量自建院以來一直是巨大的,其中來院參觀的外國觀眾也是最多的,幾乎世界各國人士都在這兒留下了足跡。目前,故宮博物院每年接待觀眾約1500萬人次,構成了全世界數量最龐大、結構最復雜的觀眾群,而且參觀路線中有較多高低錯落的復雜地形,由此造成的人身傷害等突發事件的威脅和隱患不斷加劇,特別是老人、孩子等弱勢群體所面臨的威脅相對嚴重。因此,面對巨大的觀眾流量,確保故宮文化遺產的安全、確保每個觀眾的參觀感受和自身安全是故宮博物院的責任所在。致力于解決故宮博物院七大安全隱患的“平安故宮”工程便是將每年1500萬觀眾的安全作為三大保護對象之一,另外兩項分別是23萬平方米的故宮古建筑群的安全、180余萬件文物藏品的安全。

觀眾參觀故宮博物院的淡季與旺季差距非常明顯,而在旺季參觀非常辛苦,從排隊購票到進院參觀耗費時間和精力,休息條件和環境相對較差,可供選購的文創產品少,為此我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服務設施、整治參觀環境、完善參觀條件,讓觀眾們面帶笑容、心平氣和、體力充沛地參觀。主要措施有:第一是改善售票和安檢環境,使得多數情況下觀眾在3~5分鐘內就可以購買到門票;第二是在有關區域設置與環境相配的座椅,讓觀眾“有尊嚴地休息”;第三是擴建洗手間,端門廣場區域內增加了女性洗手間的數量和面積。另外,還通過設置觀眾服務中心,為觀眾提供咨詢服務項目;故宮商店提升文化產品的展示效果;改善陳列展覽的質量,過去大多是精品陳列,現在是講文物背后的故事,盡力縮小陳列展覽與觀眾的空間距離和心理距離;將午門安檢前移,三個門洞全部打開,使觀眾從買票到進入約15分鐘就可以完成;宣布紫禁城開放區禁止任何機動車輛通行,使觀眾安全得到保障。前面我們說到,近年來我們不斷擴大開放面積,合理優化參觀路線,滿足觀眾不同的參觀需求。比如2015年新開放的五個展區,其中的一些展區沿城墻直到午門雁翅樓展廳,將兩個展廳串起來,觀眾能夠走1/6的城墻,在城墻上看到紫禁城和周圍的環境;隆中門以西的部分佛堂、花園比較多,是有故事的地方,觀眾會有一個不同于中軸線上建筑的印象和感受。觀眾可以登上東華門城樓觀賞故宮古建筑群,也能夠從午門—雁翅樓展廳出發,沿著城墻向東參觀,經過東南角樓到達東華門城樓,獲得難得的文化體驗。特別是以往人們只能遠眺紫禁城角樓的精美絕倫,如今可以近距離觀賞這一經典文物建筑,還可以進入內部仔細參觀,并觀看數字影視作品《角樓》,了解角樓的細部結構和建筑過程。這些都需要我們很好地引導、分流,讓觀眾乘興而來、盡興而歸。我們還注重合理設計展線、引導觀眾分流。比如以前觀眾來故宮看展覽,進院后有80%的觀眾都是往前走,去看皇帝起居的地方,但其實中軸線兩側還有20個展館、15處原狀陳列。故宮是全體公眾的故宮,博物館對觀眾應該是友好的,觀眾進入博物館以后,應該感覺到所處的文化空間是一個充滿歷史感和知識性的,同時也是一個非常親切的地方。

我們還在一些具體的細節方面注重提升觀眾服務質量,比如對全院460多個標識牌進行全面的整治、提升,并統一設計為與古建筑環境相協調的樣式;為觀眾提供世界上語種最豐富的講解器,共收錄40多種各國、各民族的語言及主要的方言;把更多的數字化成果應用到展廳,應用到一些觀眾可以動手參與的活動之中;提升網站、微信、APP功能。我們還開發了近萬種具有故宮文化元素和故宮特色的文創產品,讓觀眾把故宮文化帶回家,其中的“朝珠耳機”、“故宮日歷”等備受社會公眾追捧,更有“萌萌噠”系列,如故宮娃娃、手機殼、拼裝玩具、筆記本以及“祥云”系列的電腦包、鼠標墊、U盤等,深受觀眾喜愛。這些文創產品每年為故宮博物院創造了近10億元的銷售額。

毛:您剛才已經說到了文創事業。故宮博物院的文創事業在中國乃至全球博物館界一直是引領者,每年近萬件產品、近10億元銷售額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

單:我們研發文創產品,第一是研究人們的生活,以社會公眾需求為導向,根據對人們生活需求的研究研發文創產品;第二是研究博物館的藏品,通過文化資源挖掘出可以應用于文創產品的內容,使文創產品表達博物館的文化;第三是和創意結合,過去的文創產品大多是復制,比較厚重,今天我們要加上文化創意,而不是簡單的復制;第四是注重品質,注重質量內涵,比如把民俗的內容做得很高雅、很有趣。我們每推出一項陳列展覽,都在幾個月前甚至一兩年前就策劃配套書籍和文創產品,讓人們在參觀后把展覽文化、博物館文化帶回家。我們的“萌萌噠”產品系列,則是利用了新媒體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媒體傳播,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這是與互聯網結合的方式??傊?,一個博物館的文化資源能夠轉化為人們生活中喜愛的、伴隨人們生活的文創產品,文化產品依托于好的品質、創意、策劃和營銷,這樣才能確保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我們的多款文化創意產品已作為重要國禮,贈送美國總統奧巴馬及夫人、俄羅斯總統普京、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奧朗德、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等國際友人。今年我們與皇家加勒比國際游輪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這是一個全球性游輪品牌,航線涵蓋了全球最受歡迎的諸多旅游勝地。目前,故宮博物院擁有注冊商標共7枚,其中“故宮”、“紫禁城”為國際注冊商標,先后在歐盟、馬德里協約國,新西蘭、印度等國家和我國香港、澳門等地區進行了注冊??梢哉f,故宮品牌已經真正走向了全世界。

毛:一直以來考古工作并不是故宮博物院的主要工作內容,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在慈寧宮花園等地點開展了一系列考古工作,并采用了邊發掘邊展示的工作方式,請問這是為了解剖故宮的建造和沿革,還是為了探索公眾考古與遺產保護相結合的道路?

單: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元大都,但今天人們更多看到的都是清代建筑和少量的明代建筑,元代的遺跡幾乎沒有發現。雖然我們可以借助考古發掘了解元代和明早期建造紫禁城的情況,但故宮是不能隨便動土的,我們主要是在故宮城墻、建筑基礎埋設市政管線時先進行考古調查。長期以來我們沒有開展考古發掘是因為沒有考古機構,現在我們在故宮研究院里設置了一個考古研究所,研究院的名譽院長張忠培先生是著名的考古學家,常務副院長李季先生退休后擔任所長,所里云聚了一批考古專業人員從事考古研究工作。慈寧宮花園東院考古工地經2014、2015兩個年度的工作,已發現清代中期磚鋪地面、建筑材料施工坑,明代后期磚石混建排水溝、磚鋪地面和明代早期大型建筑基址等重要遺跡。2015年10月10日起,慈寧宮花園東院考古工地采取邊開放邊發掘的形式向公眾展示故宮考古成果,努力探索故宮保護文化遺產和公眾考古相結合的道路。主要展示方式有三種:一是棧道外的考古探方區域繼續進行科學的田野發掘工作,讓觀眾在行進中觀看考古發掘過程;二是在棧道入口處和西側樹立10塊圖文并茂的展示牌,向觀眾介紹考古發現成果;三是在已發現的明早期建筑基礎等各類遺跡和遺物上擺放中英文標示牌,觀眾可自行閱讀了解。目前還發現了元代的地層、建筑和明早期永樂時期建城時候的基礎,上下有四米多深,一層夯土一層碎磚,一共15層夯土、15層碎磚,發現了磉墩、柱礎,有21層大磚,一直到漢代基礎的地平,還有木樁,很震撼。我們現在策劃建一個考古遺址博物館和兩處考古遺址的展示地點,這樣觀眾進院后就能低頭看到明代建筑、抬頭看到清代建筑,能看到紫禁城完整的古建筑歷史。我們在公眾考古方面的工作是希望更多地展示紫禁城的出土文物。比如我們是世界上收藏中國各窯址瓷片最多的博物館,展示了130多個窯址的瓷片。我們有個瓷片館,最近準備重新擴大,增加更多的趣味性,將瓷片與整器配合展覽。故宮很多瓷器是景德鎮出品的,我們現在一期一期地舉辦景德鎮出土御窯瓷片與故宮整器的對比展,最近要開幕的是景德鎮出土成化瓷片和故宮整器對比展。其中有些出土瓷片在故宮沒有對應的整器,說明可能當時這類器物沒進故宮或者進故宮后損壞了;更多的情形是有的整器沒有出土瓷片相對應,還需要通過考古發掘來尋找,這樣會使公眾考古學和瓷器研究都變得更加有趣。

毛:您今天的介紹特別是“讓觀眾有尊嚴地觀展”的理念,再一次讓我想起業界對您的贊佩,大家一致認為您是一位特別有人文情懷的院長,您對藏品、對觀眾、對故宮的一切都充滿了感情;您還是近600年來第一位走遍故宮每一間房屋的人。請問您就任院長以來,有什么難忘的心路歷程或者非常特別的感想?

單:作為一名故宮人,熱愛故宮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我的感想可以用我對導師吳良鏞教授的新書《中國人居史》的理解來表述。我認為這部著作反復闡述了三個觀點:第一,今天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學習古人的智慧,都要尊重傳統;第二,今天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民生,要為最基層的社會民眾服務;第三,今天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未來,考慮可持續的發展。

毛:您上任以來在很多場合都做過有關故宮和故宮博物院的演講,如《從故宮到故宮博物院》、《把壯美的紫禁城交給下一個六百年》、《故宮的世界世界的故宮》。梳理一下不難發現它們有一個清晰的脈絡和主題遞進關系:第一個主題說的是功能轉型,故宮博物院在91年的發展歷程中一直不斷地完善這一轉變;第二個主題說的是2020年故宮600周年慶時的美好愿景,我們相信這也是指日可待的事;第三個主題,我是否可以結合當今博物館建設和發展的趨勢,理解為“走向世界的故宮博物院”或“成為世界一流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除了所具備的很多優勢,以及已經名列世界五大博物館之列的事實,最近還取得很多堪稱世界一流博物館的標志性成就。請您介紹一下故宮博物院近幾年履行和承擔的全球層面的責任和義務。

單:什么是世界一流的博物館?我認為,故宮博物院要成為世界一流博物館需要具備四大條件:有與時俱進的發展理念和前沿知識、有不斷匯聚的專家學者和專業人才、有引領發展的學術水準和科研成果、有功能強大的傳播平臺和互動機制。如果要列舉我們在全球層面履行和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主要有:我們注重在全球層面尋求多元合作伙伴,不斷引進世界各國博物館的優秀展覽,也經常將我們的展覽送給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我們與國內外知名的博物館和相關機構簽署合作協議,合作內容涉及文物陳列展覽、藏品科技保護、文化產品研發、文博人才培養、傳統文化教育、數字技術應用等多個層面。其中,北京奧運塔故宮精品文物館、數字影廳,廈門鼓浪嶼外國文物館等院外展覽設施都頗令人期待。在國際方面,設于故宮博物院的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培訓中心每年舉辦兩次國際性培訓;我們還與印度喀拉拉邦歷史研究委員會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與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美國博物館聯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加強廣泛的國際合作。另外,我們用心為每年1500萬來自全球各地的觀眾提供文化服務;我們承擔了“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的責任,把傳統文化和今天人們的文化需求更多地結合起來;我們多次舉辦全球博物館高峰論壇,共同探討全世界博物館在當代社會的文化責任;我們努力讓故宮品牌走向世界;等等。

毛:2020年故宮博物院將迎來95周年慶,請您描繪一下那時候的美好愿景。

單:2020年也是紫禁城建成600年,我相信到那時,兩項史無前例的重要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故宮整體修繕”工程和“平安故宮”工程都將完成規劃目標,故宮博物院將基本進入安全穩定的健康狀態,實現最初“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的目標;故宮博物院也將完善學術研究中心,建立科技保護平臺,實現學術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和專業人才不斷匯聚,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邁進世界一流博物館行列。我希望百年以后世人能夠給予的評價是:保護故宮古建筑群、文物藏品、觀眾平安,實現“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提升博物館專業化功能、發揮博物館社會職能,實現從“故宮”走向“故宮博物院”。

毛:這也就是您曾經描繪的這一代故宮人的“故宮夢”。通過您的介紹和闡述,我們對故宮博物院的成功轉型有了更深切、更全面的了解,相信故宮博物院已經是真正的故宮博物院,它成為世界一流博物館的愿景也正在成為現實。謝謝!

單:謝謝!

(本次采訪由毛穎記錄并執筆整理;采訪稿經故宮博物院辦公室審定。)

From the Forbidden City to the Palace Museum: An Interview with Director Shan Jixiang

SHAN Ji-xiang1MAO Ying2
(1.The Palace Museum,Beijing,100009;2.Nanjing Museum,Nanjing,Jiangsu,210016)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n imperial palace to a museum cannot be completed without it being open to the public,promoting culture,serving the socie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and performing duties and functions as a museum,which requires a transitional period of time.According to Shan Jixiang,Director of the Palace Museum,over its past development of more than ninety years,the Palace museum has strengthened the restoration and conservation work on the architectures and their surroundings,examined its collections,expanded the opening area,created new exhibition spaces,developed a variety of exhibitions with multiple methods,increased digital initiatives,placed more focus on scientific research,improved visitor service,and developed the creative industry;it is performing duties and functions as a museum,indic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n imperial palace to a museum has been realized;the Palace Museum is marching toward a world-class museum.

the museum;the Forbidden City;the Palace Museum;the integrated restoration and conservation project of the Palace Museum;the Safe Palace Museum Project;the Digital Palace Museum;Shan Jixiang

G26

A

(責任編輯、校對:毛穎)

2016-09-23

單霽翔(1954—),男,故宮博物院院長、高級建筑師,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規劃建設、文化遺產保護、大遺址保護規劃等。毛穎(1966—),女,南京博物院研究館員、《東南文化》編輯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文物與博物館學。

猜你喜歡
故宮博物院藏品故宮
抱樸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國藏品
譚禮藏品
《漫話國寶·故宮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話國寶·故宮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話國寶·故宮博物院》第四站(下)
《漫話國寶·故宮博物院》第五站(上)
雪中故宮
故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