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民間文學百年概述

2016-02-02 19:16陳建憲
民間文化論壇 2016年6期
關鍵詞:民間文學湖北民間

陳建憲

湖北民間文學百年概述

陳建憲

湖北地處長江中游,是中國南北水陸交通的樞紐,東西移民的走廊,也是多種地域文化交匯融合的中心地帶。湖北的民間文學搜集、記錄、整理與研究,就是在其特定的歷史文化積層和文化地理圈的基礎上展開的;民間文學作品的體裁和內容,都受到這種特定文化空間的影響與制約,呈現出“百花齊放、精彩絕艷”的風格;民間文學的類別,整體上呈現出鮮明的“多元一體”特點。

湖北;民間文學;民間敘事;民歌;民間文藝

一、文化空間鳥瞰

湖北省,地處長江中游,周邊與河南、安徽、江西、湖南、重慶、陜西等省市接壤,是中國南北水陸交通的樞紐,東西移民的走廊,也是多種地域文化交匯融合的中心地帶,被稱作“九省通衢”。

湖北的東北部是桐柏山、大別山和幕阜山;西北是武當山、大巴山、神農架、荊山、巫山;西南是大婁山和武陵山。群山環繞之間,長江和漢江蜿蜒奔流,在武漢市相匯,沖積出兩個富饒肥沃的平原:江漢平原和鄂東沿江平原。從空中俯瞰下來,湖北的地勢大致象一個大口袋,但上下都未封口,形成中國南北之間的大通道。正因為如此,這里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從戰國、三國爭雄到清末武昌起義,發生過許多著名戰事。

自古以來,湖北先民就生活在這片富饒美麗的土地上??脊艑W家在湖北發現的鄖陽人、長陽人化石,證明早在七八十萬年前,這里就有人類的活動。江漢平原出土的新石器時代屈家嶺文化遺址中,農耕、漁獵和手工業都已發展到相當高的程度。武漢市北郊出土了商代中期的盤龍城遺址,表明商朝勢力當時已深入江漢平原。

在漫長歷史中,各種文化在湖北這塊土地上撞擊、交融,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文化層與文化圈。

從歷時角度看,湖北出現過前后相繼的三個文化層:一是以荊州為中心的楚文化層,二是以襄陽為中心的漢文化層,三是以武漢為中心的鄂文化層。張偉然先生在《湖北歷史地理文化研究》中,描述了湖北文化中心變遷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秦漢之前,江漢之間作為楚國疆域的核心區域,其文化中心是單一的。這一中心先位于丹陽,后位于郢都及其后繼城市江陵……從漢末開始,歷史進入了第二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標志是鄂北興起了一個區域性的文化中心襄陽,同時鄂東的中心也在變遷中尋求一個合理的區位……南朝以后,江漢之間的文化中心呈現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以靖康南渡為界,又可為前后兩期,前期重心位于西部的荊、襄,而后期重心東移至鄂(今武漢武昌)。①張偉然:《湖北歷史地理文化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38頁。

除了楚、漢、鄂三大文化積層外,湖北周邊不同地域文化在這里犬牙交錯,整合為一些特色鮮明的亞文化圈。如:以荊州為中心的荊楚文化圈,以鄖陽為中心的秦楚文化圈,以襄陽、隨州、黃州為中心的晉楚文化圈,以宜昌為中心的巴楚文化圈,以咸寧和黃石為中心的吳楚文化圈,以恩施為中心的土苗文化圈。在這些亞文化圈中,既有整個華夏文明共同的文化,也有荊楚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的成分。

湖北的民間文學搜集、記錄、整理與研究,就是在這三個歷史文化積層和六大文化地理圈的基礎上展開的。湖北民間文學作品的體裁和內容,都受到這種特定文化空間的影響與制約,呈現出“百花齊放、精彩絕艷”的風格。

二、搜集、記錄與研究

湖北民間文學在文獻記錄中不絕如縷。屈原的《天問》《九歌》,是中國上古神話的寶庫?!对娊洝分械摹吨苣稀贰墩倌稀?,所錄民歌均涉及湖北地區。從兩漢樂府到明清俗曲,湖北民歌的傳統代有記錄。從春秋時代的《和氏璧》到南朝的《荊楚歲時記》,從唐代的《酉陽雜俎》到明代的《耳談》,歷代文獻記錄了許多湖北民間故事。

近百年來,湖北文化工作者上山下鄉,辛勤采錄民間文學瑰寶。早在20世紀20年代,北京大學的《歌謠周刊》就曾發表過黃樸搜集的19首武漢蔡甸區的歌謠。出生在武昌的中共早期青年運動領導者惲代英,也搜集過一首《顛倒歌》:“倒唱歌,順唱歌,河里石頭滾上坡。先生我,后生哥,爺喜時,我抬籮。嫁娘時,我抬盒。我打家婆門前過,家婆睡搖窩,舅爺搖家婆?!备锩鼞馉帟r期,革命根據地鄂豫皖蘇區和鄂豫邊蘇區產生了大量革命歌謠,通過口耳相傳一直流傳到今天。

20世紀50年代,湖北出版了不少民間歌謠與民間故事。如《湖北文藝》刊載的蘇區革命歌謠,揚子江采錄的《洪湖漁歌》等。1955年,中南人民文藝出版社出版民間故事集《種桃老人》。宋祖立、呂慶庚、夏昭明等搜集整理的民間長詩《雙合蓮》和孫敬文等搜集整理的《鐘九鬧漕》,由湖北人民出版社于1955年和1957年先后推出,在全國引起了廣泛關注。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民歌運動中,武漢大專院校的師生們紛紛投入采風活動,出版了《土家族歌謠選》《哭嫁歌》《一人唱歌萬人和》等民歌集。郭沫若主編的《紅旗歌謠》選入了17首湖北民歌。

1981年12月,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湖北分會正式成立。80年代初期,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在全省各地區舉辦民間文學骨干培訓班,培訓了300多名生活在基層、熱愛民間文化又懂專業知識的隊伍。這支隊伍后來成為湖北民間文學搜集和研究的骨干力量。湖北省民協還組織編寫了三套叢書:一是《湖北民間文學資料匯編》14種;二是由長江文藝出版社推出的“長江民間文學叢書”:《巧媳婦》《杜老幺》《千古風流》《山川佳話》《桃花洞》等民間文學作品集;三是按歌謠、諺語、故事、傳說、寓言、笑話等體裁分門別類編印的“研究資料選輯”。湖北省民協召開的“全國機智人物故事研討會”、劉不朽采錄的《鄂西情歌》和胡崇峻采錄的長詩《神農架〈黑暗傳〉》等,在全國引起熱烈反響。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根據國家安排,湖北民間文化工作者將主要精力投入《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的編撰工作。1986年4月,湖北省成立了以呂慶庚為首的領導小組,任命了三個集成的正副主編,并確定由湖北省群眾藝術館、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和中南民族學院三家分別承擔故事、歌謠、諺語三部省卷的編纂任務,分頭進行,密切協作。從1987年起,民間文學普查工作在全省范圍內蓬勃展開,在普查基礎上以科學方法編纂地方卷和省卷本(即國家卷)。到1991年,據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粗略統計,湖北省在普查中共采錄故事2萬4千余篇,歌謠15萬多首,諺語60多萬條。編印成書的故事資料本43種,歌謠資料本34種,諺語資料本38種,其中正式出版的有25種。湖北三個集成的省卷本出版后,受到廣泛好評。

民間文學普查工作過程中,許多基層文化工作者跋山涉水,在深山老林和貧困農村與民間藝人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建立深厚友誼,記錄了大量珍貴的民間文學作品。有些人甚至為這項工作獻出了生命。例如孝感市孝南區的鄉鎮文化站長孔強勁,1982年在采錄董永傳說時,睡在一個老農家中,夜里被老鼠咬了,得鼠疫去世。還有許多老文化工作者,直到臨終,還在為三套集成的編纂嘔心瀝血,涌現了很多感人事跡。

通過普查,湖北省發現了一大批杰出的傳承人,還有不少民間文學傳統保持得特別好的村落。這些傳承人和村落被概括為“三家”“三村”。

“三家”指宜昌地區發現的三個杰出民間故事家劉德培、劉德方和孫家香,他們是千萬個民間文學傳承人中的杰出代表。以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珍珠山白鹿莊的劉德培為例,他是個地道的農民,為謀生四方游走,打過長短工、當過腳夫和齋鋪學徒,還干過郵差、瓦匠、唱皮影戲、算命、行醫、紅事支客、白事督管等行當,見多識廣,記憶力極好。他不僅喜歡講故事,還會編故事。1976年他在宜都縣文化館撿瓦,館員王作棟發現他語言風趣,是個“故事簍子”,于是對他跟蹤采訪,經過幾年時間,記錄和整理了他傳講的全部作品。據統計,共有笑話512則,民歌1000余首,俗諺2000條,謎語800則,皮影戲文5本。①王永紅主編:《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湖北·五峰卷》,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7年,第353頁。1980年后,劉德培故事陸續發表于報刊。1989年,劉德培的第一本故事集《新笑府》在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他后來在國內外獲得了許多榮譽。2000年3月,劉德培榮獲“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首屆成就獎。1993年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他拍攝了紀錄片,并在全世界放映。

另外兩個故事家與劉德培一樣,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生活在宜昌市夷陵區下堡坪鄉譚家坪村的劉德方和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孫家香,都是普通農民。他們被民間文學工作者發現后,經過全面完整的采錄整理,出版了他們的個人作品專集《野山笑林》《郎呀姐》(劉德方)、《孫家香故事集》等,得到了學界的高度評價。

湖北以民間文學聞名全國的“三村”是伍家溝故事村、呂家河民歌村和青林寺謎語村。

伍家溝村離武當山不遠,共有200多戶人家,是一個散居的封閉型山村,交通不便,經濟落后。六里坪鎮文化館的李征康對該村民間故事進行全面采錄,出版了《伍家溝村民間故事集》第一、二集,引起學界注意。這些故事鄉土氣息濃厚,主角多鬼狐精怪,風格受武當山道教影響,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呂家河村坐落武當山腳,是朝拜武當的南神道必經之地。這里有180多戶人家,幾乎家家戶戶都愛唱歌。該村民歌有三大類:陰歌、陽歌和長篇敘事歌。陰歌是葬禮上唱的,數量很多,占該村民歌總數的70%。其中的“翻田埂”部分是歌手間的斗歌,既智慧又風趣,多用巧妙的比喻,極有特色。陽歌是日常生活中唱的,如喜慶歌、燈歌、勸酒歌、祝壽歌、勞動歌、兒歌、謎語歌等。還有不少長篇敘事歌,如《龍三姐拜壽》《杜吉蓮哭監》《梁?!贰洞蛐U船》等。2001年,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授予該村“民歌村”的稱號。

青林寺村是宜都市的一個小村子,離三峽水庫不遠。該村村民特別喜歡編謎語和猜謎語,因此積累和傳承了許多這類謎語作品。村民丁開清收集出版的三集《青林寺謎語選》,收錄了2000余則。村民趙興壽采錄的《青林寺謎歌選》,收錄了謎歌1483首。從這些謎語和謎歌的數量,可以想見該村謎語活動的普遍。2001年,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命名該村為“謎語村”。

“三家”“三村”只是湖北民間文學采錄的幾個代表性成果。實際上,湖北省每個市縣都出版或編印了不少當地民間作品集。20世紀80年代初,國際知名學者丁乃通教授在日本出版的《民俗研究》上,發表了一篇《民間文學民間辦——一個新生事物在中國》的文章,指出在湖北民間文學的采錄與研究工作中,除了政府主導外,民間力量也起到重要作用,涌現了不少成績卓著的采錄者,不計名利的組織者,以及長期從事民間文學研究的知名學者。

湖北民間文學研究的成果非常突出。不少成果獲得了各種獎項,如劉守華、王作棟、王老黑、周濯街、陳建憲各以其相應成果先后獲得湖北省文藝明星獎;劉守華主編的《民間文學導論》獲全國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所著《中國民間童話概說》《比較故事學》,獲全國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二、三等獎;傅廣典主持制作的專題片《伍家溝故事村》,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優秀文化電視片”獎;湖北三套集成編輯部獲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文藝集成志書編纂成果一等獎,等等。

進入21世紀后,湖北省的民間文學采錄與保護工作主要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申報展開。到目前為止,湖北省公布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第一批為98項,第二批為66項,第三批為106項,第四批為56項。其中,民間文學類的項目共41項。在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別(如民間音樂、戲曲、民俗活動等)中,也有不少屬于民間文學的成分。這些非物質文化代表作的發掘,把湖北豐厚的民間文學資源呈現給了世界。

三、湖北民間敘事

民間敘事是民間文學中具有故事情節的作品。主要體裁是神話、民間傳說和民間故事。

1. 湖北民間神話

神話,是人類共同體(氏族、部落、民族或國家)集體創造、代代相承的一種以超自然形象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為內核并為其服務的神圣敘事。中國神話學界曾就神話定義的廣狹范圍有過不少爭論。漢學家李福清認為:“中國神話是中國遠古神話、道教神話、佛教神話與近世民間神話體系的總稱?!雹賉蘇]李福清著:《中國神話故事論集》,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8年,第84頁。

楚地自古巫風盛行,對神話情有獨鐘?!冻o》是中國古代神話資源的寶庫,顧頡剛稱其為“中國西部昆侖神話與東部蓬萊神話的融合體”②顧頡剛:《莊子、楚辭中昆侖和蓬萊兩個神話系統的融合》,《中華文史論叢》,第2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毒鸥琛分械纳裣?,展現了古代楚地獨特的神靈系統和信仰方式。

當代湖北各地仍能采錄到大量活態神話。其中,20世紀80年代采錄到的神農架喪葬歌《黑暗傳》,是中國神話學界的一大新發現?!逗诎祩鳌?,又稱《混元記》《混沌記》《黑混沌》等,已發現多種異文。1983年,神農架文化館工作人員胡崇峻將自己尋訪到的《黑暗傳》手抄本,選了500多行,收入《神農架歌謠集》中。1986年,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編印了《神農架〈黑暗傳〉多種版本匯編》,共收錄了8篇原始資料,8篇附錄。①《神農架〈黑暗傳〉多種版本匯編》,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湖北分會編,1986年。2002年,胡崇峻在發現更多資料的基礎上,正式出版了長達三千多行的《黑暗傳》整理本。

《黑暗傳》主要情節是:宇宙最初一片黑暗,“先天只有氣一團,不分青紅和紫藍,黑里咕咚漫無邊,伸手不把五指見。當時什么都沒有,只有一個老祖先,老祖有名叫黑暗,無影無形無臉面,沒有爹來沒有媽,更無親戚和六眷”。黑暗生黑蛋,黑蛋育出16代神,末代之神江沽,是一巨魚,他喝干天地之水,前往北溟老祖處討玄珠,化玄冰為黑水。黑水生昆侖,昆侖生玄黃老祖。玄黃派弟子去取天地之根——荷葉上的露珠,卻被浪蕩子神吞下肚中。玄黃斬浪蕩子,命名干支,死后頭顱化為混沌?;煦缟P古,盤古開天辟地,請日月,平四方,斬妖怪,以葫蘆收水,化身天地。宇宙多次被洪水淹沒,兄妹葫蘆中避水,金龜卜婚,女媧畫人,祝融共工爭戰,女媧補天。此后天地人皇出世,衍生出史書所載的那些“治世”故事。

除了《黑暗傳》外,湖北比較著名的神話,還有神農架林區和隨州地區的炎帝神農神話,咸寧地區的嫦娥神話,鄂西土家族的廩君神話,竹山縣的女媧故事,江漢平原的牛神撒草籽神話,等等。湖北各地流行的神話中,比較常見的是一些民間信仰中對事物起源的解釋,如太陽、月亮、牛、谷種、狗、蠶、蚊子、蚯蚓、馬齒莧的起源等。其他省份流傳比較普遍的日月兄妹神話、龍神話、洪水遺民神話,還有漢籍古典神話的各種異文等,在湖北地區的當代民間口頭敘事中同樣流傳很廣。

2. 湖北民間傳說

民間傳說是最富有地方特色的一類民間文學作品,主要分歷史、風物和風俗三大類。

湖北人杰地靈,歷史人物傳說非常豐富。僅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人物就有:伯牙、子期(武漢)、屈原(秭歸)、王昭君(興山)、尹吉甫(房縣)、禪宗祖師(黃梅)、木蘭(武漢)、孟宗、黃香(孝昌、云夢)、錢六姐(咸寧)、李闖王(通山)、李時珍(蘄春)、李白(安陸)、寇準(巴東)、張居正(荊州)、伍子胥(監利)、蘇東坡(黃岡)、楊漣(廣水)、陸羽(天門)、賤三爺(武漢)、徐茍三(天門)、十八老子(紅安)、莫愁女(鐘祥)、三袁(公安)、劉秀(棗陽)。

湖北人物傳說較多集中于三個歷史時期。一是楚國時期,二是三國時期,三是近代(辛亥革命和土地革命)。湖北是楚國故地,那些與楚國人物相關的傳說,如楚莊王、楚懷王、和氏璧、令尹子文、優孟與孫叔敖、伍子胥逃難與報仇等等,多集中在荊楚文化圈。湖北是三國時期的主戰場,荊楚、吳楚、晉楚和秦楚文化圈中都有三國人物傳說,屬于吳地的咸寧和黃岡多孫權、孫尚香的傳說,屬于蜀地的襄陽多諸葛亮傳說,荊州多關羽傳說。有的地方還流傳著一些被稱作“反三國”的故事。湖北是辛亥革命的發源地,也是中國土地革命時期最重要的根據地,紅四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皆誕生在湖北,因此反映這兩個重大歷史事件與相關人物的傳說不少。如武漢的張之洞傳說,洪湖的賀龍傳說,紅安麻城的將軍傳說等。

在湖北人物傳說中,機智人物傳說特別發達。據有關資料統計,湖北機智人物傳說的數量遠高于各兄弟省市。②詳見祁連休主編:《中國機智人物故事大觀》附錄《中國各民族機智人物故事主人公一覽表》,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這種現象的出現,可能與楚人崇尚“惟楚有才”有關。同理,湖北的巧女故事也非常多,主角既有擅長日常管理家務的巧女,也有善于吟詩作對的才女。

湖北民間傳說常常將地名地貎與著名人物結合起來,使歷史或傳說落地化。如武當山的玄武大帝出家傳說、秭歸樂平里的屈原傳說、棗陽的劉秀傳說、襄陽的諸葛亮傳說、荊州的關羽傳說、咸寧的孫尚香傳說、木蘭山的木蘭傳說等,都有許多相關地名和景物。

湖北風物傳說很豐富。江漢平原和長江三峽的水味傳說,與周邊巴山秦嶺、武陵山、大別山等山地的傳說互為印襯,成為湖北自然風物傳說的顯著特色。江漢平原傳說中的主角多為魚鱉,還有食魚動物,如老稚獺。山區傳說中則多狐貍、猴子和老虎,神農架一帶為野人。植物方面,神農架的藥物傳說,如《七葉一枝花》《頭頂一棵珠》《見蛇一支箭》《江邊一碗水》等,特別引人注目。神秘的高山深潭,極容易激發人們的想象力。以《房縣民間故事集》為例,幾乎當地每個地名,如賽武當、望夫山、五龍口、寶石店、鑼鼓洞、牯牛洞、天葬墳、化魚河、關門山、金牛山、白馬潭……都會引發人們的好奇,都有動人的傳說,其中那些深山藏寶和異人識寶的傳說,尤其引人入勝。

湖北許多土特產都有相關的民間傳說,如江陵魚糕、孝感麻糖、云夢魚面、監利龍鳳喜餅、潛江的二回頭、水麻酥和沖擔鍋奎、應城金漆梅花和黃灘醬油、嘉魚的簰洲蘆席、鐘祥蟠龍菜、石首筆架魚肚、武漢的洪山菜苔、黃州的東坡餅和東坡肉等等,這些土特產傳說已成為今日品牌宣傳不可缺少的資料。

湖北民俗傳說也富有特色。歲時風俗傳說在《荊楚歲時記》中就有不少記載,如端午節的姑獲鳥傳說。當代口頭傳說中,關于春節、上九、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日,以及相關的廟會,都有解釋性的傳說。楚地巫風較盛,關于佛道、風水、巫術等方面的傳說非常盛行。各地都有許多關于宗教徒修行、得道、濟世、救難、斬妖的傳說。一些民間術士的斗法傳說也曲折精彩。湖北很多地方有習武之俗,不少地方對武術師傳說津津樂道,這些傳說以真實人物為基礎,再加上夸張和想象,結合當地風俗,人們聽起來覺得十分親切。

湖北民間傳說在歷史文獻中多有記錄。如春秋時期《韓非子》中的《和氏璧》,漢劉向《孝子傳》中的《董永》,金王朋壽《增廣分門類林雜說》中的《黃鶴樓》等,都是湖北有名的傳說。

3. 民間故事

湖北各地講故事的風氣十分盛行,民間稱為“講古話”“講瞎話”“粉白”“說古”“日白”等。20世紀80年代以來,湖北采錄民間故事的活動規模巨大,編印了幾百種各地、市、州、縣乃至鄉鎮、村落的故事資料集。但即使這樣,出版的湖北民間故事也不過只是九牛一毛。

民間故事主要有幻想故事、生活故事、寓言、笑話幾大類。湖北的這幾類故事中,較有特色的是幻想故事和生活故事。寓言多為傳統性的,笑話則多與地方元素相結合。

民間幻想故事亦稱神奇故事、民間童話,是以超自然的事物和事件構成故事主干、以娛樂而非宗教為旨趣的口頭敘事。湖北民間幻想故事大都屬于全國甚至全世界都流行的一些類型,其中在大多數縣市可以聽到的有:老稚獺型、田螺姑娘型、百鳥衣型、青蛙丈夫型、龍女型、狐(虎)妻型、人鬼相戀型、皮匠駙馬型、蛇郎型、狼外婆型(神農架多稱“野人家家”)、偷聽話型、狗耕田型、早發魔箭型、巫師斗法型、找好運型、十兄弟型、漁夫與水鬼型、寶物型等。與其他地方一樣,湖北民間幻想故事的妙處在于:人物的行動、經歷、外貌等存在著一些超人間的元素,如寶物、法術,神秘的故事氛圍等,但它們卻反映了普通民眾的現世愿望,并通過幻想手法和神奇力量來實現這些愿望,訴說了民眾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這些故事中常常蘊含著深刻的道德教訓與人生哲理,形成詩意與哲理的有機結合。

在湖北地區,雖然有很多世界性民間故事類型傳承,但它們在具體講述中往往被打上湖北文化的烙印。例如,《狼外婆》是流傳極廣的故事,但在鄂西北卻變成了《野人家家》;“外婆”通常所坐的桶,也變成了飯甑。當地蒸飯用甑。坐在它上邊,將尾巴裝進去,更符合當地生活背景。而《早發的魔箭》,更打上了鮮明的荊楚風水巫術烙印,與湖北一些典型的山川風物地理地貌結合在一起。荊楚地區重巫信鬼,流傳著許多關于鬼和陰間的故事。這些故事神秘乃至有點恐怖,但表現的卻是人們對現實生活的深入思考。

更為直接講述民眾生活現狀的故事,當然是民間生活故事。這類故事以民眾日常生活為內容,以現實中的人物為主角,采用寫實而非虛構的手法,又被稱為“民間寫實故事”或“世俗故事”。

在湖北,民間生活故事中能發展為故事類型的情況不多,但許多生活故事的主題卻是共同的。這類故事主要有:長工地主故事、交友故事、巧女故事、打官司和斷案、奇巧婚姻、孝敬老人故事、師徒故事等。湖北各地這類故事流傳極廣,不經意間,許多人都能張口即來幾段這樣的故事。

生活故事與幻想故事相比現實性較強,主要運用現實的生活素材、現實的人物與事件、通過故事情節的巧妙安排而構成作品。以長工地主故事為例,這類故事多言長工地主間的斗爭,故事中的地主都是貪財、吝嗇、小氣、愚蠢,而長工們則處處主動,有勇有謀,故事都以地主的失敗為結局。過去西方有一種看法,認為這類故事是由于政治原因而捏造出來的,后來美籍華人丁乃通先生找出古籍上的一些這類故事,證明這類故事在中國所以很多,是中國農耕時代土地所有制條件下必然的現象,相當令人信服。交友故事常常具有道德教育的功能,故事中的人物成為現實生活的榜樣。例如“暗報友恩”型故事,在荊楚地區就流傳較廣。人是社會的動物。每個人都像一只蜘蛛,懸掛在社會這張大網上謀生和繁衍。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遭逢的種種際遇,既成為他們編織故事的情感動力,也成為他們口頭創作的題材與素材,這成為民間生活故事取之不盡的素材和創作靈感的源泉。

民間笑話是一種將嘲諷與訓誡蘊含于談笑娛樂之中的短小故事。湖北地區的民間笑話數量眾多,按笑話所反映的生活內容,大略有家庭生活笑話、社會斗爭笑話、人性弱點笑話和語言笑話四大類,其中家庭生活笑話主要有呆女婿、傻女人、怕老婆、父教子、公公與媳婦、兩親家、姐夫與小姨子等。社會斗爭笑話主要有長工斗地主、貪官污吏丑態、黑心商販、騙人僧道與巫師等。人性弱點笑話主要是諷刺人所共有的一些本能弱點,如貪婪吝嗇、好吃懶做、吹牛說謊、不良嗜好(如嗜煙酒賭博)、愛面子與厚臉皮等,還有一些對某種愛好特別入迷以致走火入魔的笑話,如打麻將、玩撲克、看戲、唱歌等,都是編織笑話的題材。

湖北民間寓言多為傳統作品,但不同的地理條件與生活語境,往往給民間寓言打上了地域性的印記。江漢平原的寓言多以水生動物為主角,鄂西南、鄂西北山地則多由鳥獸擔任主人公。

四、湖北民歌

湖北有許多民間韻文作品,篇幅短的是歌謠,以抒情為主;篇幅長的多是敘事歌。

以武當山南神道旁的呂家河民歌村為例,民間文藝學家和音樂研究工作者對這個村進行了全面研究,結果十分驚人。這個只有兩千來人的行政村,光是發現的民歌曲調就有18類54種,典型腔調76種?!皬囊魳贩矫嬷v,現已搜集的曲調達70余個,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甚至于東北地區民間曲調,都在這里出現?!雹倮钫骺?、屈崇麗主編:《武當山呂家河村民歌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第31—32頁。與呂家河差不多甚至更好的民歌村,在湖北不在少數。如地處鄂、陜、渝交界的竹溪縣有個叫向壩的小村,全村331戶1246 人中,半數以上的村民喜歡唱民歌。內容大多以山歌、情歌對唱為主。已出版了《竹溪民歌精選一百首》和《向壩民歌集》兩本集子。神農架林區的房縣,民歌活動更是極為豐富,還有很多民歌資源可供發掘。

湖北民歌最早的文字記錄,可能要算《詩經》里的“二南”(《周南》《召南》)。據歷代專家研究,《周南》大約在今陜西、河南之間,《召南》大約在今天河南、湖北之間。分別屬于秦楚文化圈和晉楚文化圈。至今房縣一帶,《詩經》中的歌詞在民歌中時有所見。許多《詩經》歌詞都被改編為當地流行的五句子歌形式。據有關統計,目前在房縣的八個鄉鎮中已收集到受《詩經》影響的民歌100多首。②王啟云、肖鴻主編:《房縣民間歌曲集》,武漢:長江出版社,2007年,第235頁。

戰國時期,楚國誕生了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他汲取楚國民歌的養料,創造了“楚辭”。秦漢時代,湖北盛行“楚歌體”,從楚霸王項羽的《垓下歌》和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以及漢武帝、戚夫人、烏孫公主、張衡、蔡文姬等,都仿楚歌體寫詩。楚地民歌傳統在兩漢《樂府》里也有記載。南北朝時湖北民歌被稱為“西曲”,又叫“荊楚西聲”。據《古今樂錄》記載:它有“石城樂”“莫愁樂”“襄陽樂”“江陵樂”“采桑度”等三十四曲,均出于荊、郢、樊、鄧之間。③李繼堯:《抬轎點睛錄》,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65頁。

唐朝以后,湖北民歌引起文人注意并進行采錄匯輯,留下了一些寶貴的民歌資料。唐代詩人劉禹錫,曾被貶到“巴山楚水”,他模仿當地民歌寫了不少《竹枝詞》。至今在鄂西的長陽和五峰等縣仍盛行《竹枝詞》。宋代詩人蘇軾貶官到鄂東的黃州,他在《書雞鳴歌》中這樣寫他的見聞:

余來黃州,聞黃人二三月皆群聚謳歌,其詞固不可分,而其音亦不中律呂,但宛轉其聲,往反高下,如雞唱爾。與廟堂中所聞雞人傳漏,微有相似,但極鄙野耳?!嘟袼勜M亦《雞鳴》之遺聲乎?土人謂之山歌云。④《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2089頁。

湖北民歌形式豐富,有古歌、勞動歌、儀式歌、時政歌、革命歌謠、情歌、生活歌、傳說故事歌、喻世歌、逗趣歌、兒歌、風物歌等許多種類。到了近代,湖北各個文化區形成了一些有突出特點的藝術形式,如鄂西有“趕五句”和“穿號子”,鄂中流行秧歌和漁歌,鄂東多“燈歌”,鄂西北多“陰歌”,鄂南多“孝歌”,在土家族中,還流行著一種獨特的跳喪歌舞“跳撒葉兒嗬”。

湖北以農耕為主的勞動歌非常發達。各地稱其“落田響”“挖山鼓”“栽秧鑼鼓”“車水鑼鼓”“薅草鑼鼓”等,名稱雖不同,但都是田間生產的“勸力”之歌。農民們“上午唱古人,中午唱花名,下午唱愛情,收工雜七夾八混”,從早唱到晚,消除勞累,提高生產效率。以“薅草鑼鼓”為例,這是鄂西農民在農忙季節集體薅草時唱的田歌。唱歌的人被稱為“鑼鼓匠”和“歌師傅”,他們站在田頭為薅草者鼓勁。唱時以鑼鼓(有時加嗩吶)伴奏,歌唱形式有獨唱、對唱、領唱帶群唱等,曲調高亢激越,旋律既講究套路,也非常自由。演唱內容十分廣泛,有神話、歷史傳說、唱古人、長篇民間敘事詩、情歌、荒年歌、生活歌、勞動歌等。農民說:“薅草不打鑼鼓,好比砍柴沒有快斧?!薄安涣R不喊,不得一天到晚?!睆姆植记闆r來看,“薅草鑼鼓”在湖北各縣都有發現,但湖北省外只有四川和江西有少許個案,因此,她可能是湖北勞動歌的一個獨特形式。

湖北多水,與水上勞作相關的歌有峽江號子、清江號子、放排號子、搬運號子、漢江漁歌等,這些水上歌曲充水展現了湖北的“水文化”特點,把水上生活的艱辛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被詩人劉不朽稱為“水味歌謠”。

其他勞動生活中唱的采茶歌、背腳歌,砍柴歌,趕騾馬歌,放牛歌、趕仗(打獵)歌,伐木歌、打夯歌等,農村城鎮的“九佬十八匠”,各有各的手藝,也各有各的歌。

湖北的生活歌也很豐富的。其中苦情歌量大,特色鮮明,除“長工苦”等反映階級壓迫的歌外,還有表現水鄉或山區艱苦生活的歌,或者是《小媳婦》或中年喪妻的歌謠。

湖北儀式歌數量多品種全。像祀典、婚嫁、喪葬、生育、建屋、壽誕等,均有成套的儀式歌。流傳于荊山??狄粠У木谒滓?,神農架林區的孝歌,荊門的坐喪鼓,江陵一帶的鼓盆歌,都是喪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遠古喪葬娛神儀式歌的遺留?;槎Y中的撒帳歌,開臉歌,鬧房歌,使婚禮充滿了神圣而快樂的氣氛。在湖北西南部,特別是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地,過去廣泛流行著一種婚嫁習俗:哭嫁。即女子在出嫁前一段時間(幾天到三個月不等),每到黃昏,即在家中歌哭,其父母兄嫂及鄰居少女,也來陪哭陪歌。這種風俗又稱“陪十姊妹”。

在喪葬儀式歌中,鄂西北盛行的“打待尸”是一種非常獨特的形式?!按虼庇幸惶滋囟ㄑ莩淌?,大致分為引唱、正曲、尾聲三大部分,引唱又叫“起歌頭”,正曲則有“開歌路”“孝歌”“盤歌”“四游八傳”“翻田埂”及山歌小調、戲曲故事等等,尾聲又叫“還陽歌”(亦稱“還陽鑼鼓”)?!按虼钡膬热菖c類別豐富多彩。舉凡名山大川、飛禽走獸、神仙鬼怪、帝王將相、能工巧匠、才子佳人、神話傳說、故事笑話、答題破謎,談情說愛、賽歌斗智……,無所不包。其中演唱的長篇歌本中,最著名的是“四游八傳”,房縣歌師張明六用歌來介紹其內容:

來到喪前朝里轉,手拿書本看一看,想唱四游并八傳。第一傳是《黑暗傳》,盤古開天無人煙。第二傳是《封神傳》,子牙釣魚渭水邊。春秋列國不上算,《雙鳳奇緣》第三傳,說的是昭君和北番。第四傳是《火龍傳》,伍子胥領兵過昭關。第五傳是《說唐傳》,秦瓊保駕臨潼山。第六傳是《飛龍傳》,李孝領兵定江山。第七傳是《精忠傳》,大鵬金翅臨了凡。第八傳是《英烈傳》,朱洪武登基住后傳。這八傳,數出頭,轉過身來說四游。第一游是《東游》,王母娘娘把行修,張果老倒騎毛驢走,云陽板,曹國舅,鐵拐李,火葫蘆,漢鐘離下凡破陣頭。呂洞賓醉破岳陽樓,湘子采藥上山頭,仙姑修行山上游。第二游是《南游》,觀音老母把行修,十磨九難山中住,斬斷飛蛇無娘父。第三游是《西游》,唐僧取經多辛苦,沙和尚,背包袱,豬八戒,會拱土,唐僧會念緊箍咒,齊天大圣栽跟頭。第四游是《北游》,祖師老爺把行修,兩邊站的是母舅,龜蛇二將在腳下頭。

湖北民歌與其他各地一樣,情歌占有很大比重。鄂西山區的情歌,多帶有粗獷的山地特色,江漢平原的情歌,則是一種優美似水的韻味。除一般的形式外,湖北的情歌還有一些特別的樣式,如五句子和穿號子等等。

湖北兒歌有的以傳授知識為主,有的以培養道德感為主,更多的是逗趣歌,如“斗蟲蟲”“排排坐”“點腳斑斑”等。湖北各地流傳的兒歌中,還有各種“古怪歌”“稀奇歌”“荒唐歌”“吹牛歌”“扯謊歌”等以幽默風趣為特色的兒童歌謠,把山區生活常識顛倒過來唱,讓兒童覺得既可笑又培養了邏輯思維方法。

湖北時政歌中有大量的蘇區歌謠,如《黃麻起義歌》《賀龍軍》《門外在過兵》《一顆紅心拿不去》等,都屬于歌頌性的。但時政歌中更多的是批判性的,如清代崇陽縣的鐘九領導農民起義,農民高唱:“破通城,有錢糧;破通山,有硝磺;破蒲圻,有戰場;破咸寧,下武昌,打到武昌做國王?!痹诋敶?,人們對于社會上的各種社會現象,如腐敗、干部作風等,也有很多時政歌加以諷刺。

近年來,湖北還有一種正在被人發現和注目的民歌資源——長篇敘事歌。20世紀50年代,民間文學工作者在湖北崇陽發現了兩部民間敘事長歌《雙合蓮》和《鐘九鬧漕》,這兩部漢族近代民間長詩受到了學術界的高度評價。有人甚至認為是繼東漢樂府《孔雀東南飛》之后漢民族民間敘事詩在現代的新發現。20世紀80年代,湖北民間文藝家協會出版了《湖北民間敘事長詩唱本總目提要(第一集)》,其中收錄了160多種長歌的故事提要??上в捎诋敃r的條件,這些唱本的原始資料沒有得到保存。近十年來,湖北民間敘事長詩的整理與出版呈現出一個高潮。2002年,由胡崇峻搜集整理的神農架孝歌《黑暗傳》出版;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興趣與熱烈討論。2004年,神農架林區編印的《民間長詩》收錄10部長篇敘事歌;2009年出版的《武當山南神道民間敘事詩集》《民間唱本》《咸寧長篇敘事山歌(第一卷)》,分別收錄了31部武當山長詩、26部十堰房縣長詩、9部咸寧長詩。這些作品的集中發現表明:“漢族民間敘事長詩存在著一個非?;钴S的湖北傳承帶,集中在與陜西、重慶交界的西北、西南部山區,與江西、湖南交界的東南丘陵地區?!雹夙n曉玲:《樸素而忘情地吟唱著——我省成為民間敘事長詩傳承熱土》,《湖北日報》,2010年7月2日。湖北發現的這些漢族民間敘事長詩群,為我們打開了又一扇了解漢民族歷史文化的窗口。

五、湖北民間藝文

“民間藝文”一詞是臺灣學者金榮華先生創用的,指各種民間表演藝術中的文學部分。民間文學大多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人來表演的。唱歌也好,講故事也好,從本質上說都是一種民間表演,所以西方有所謂“表演理論”,強調的就是民間文藝的表演性。湖北的民間表演極為豐富,其中包含較多文學元素的形式,主要有民間歌舞、民間說唱、民間小戲三大類。

民間歌舞是世界各地都存在的重要藝術形態?!对姟ご笮颉氛f:“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泵耖g文學與民間歌舞不可分割,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歌舞是文學的載體,文學是歌舞的內容。

湖北民間歌舞既有整個華夏文明中共有的一些常見形式,如舞龍、舞獅、踩高蹺、跑旱船、打花鼓、玩燈、打蓮湘、大頭娃娃等,也有許多鮮明的地方風格與特點。例如,崇拜鳳凰是楚文化的一個特色,在江漢平原各地縣,就流行一種名叫“鳳凰燈”(有的地方稱作“玩鳳凰”)的民間歌舞。湖北多水,不少地方的民間歌舞比如彩蓮船、五蝦鬧鲇、搭蝦子、蚌殼精、白鷺戲蚌等,都與水鄉人們熟悉的勞動生活相關聯。江漢平原的溜老三推車、三棒鼓,是非常獨特的民間藝術形式。尚在鄂北流傳的端公舞、沮水巫音,與楚人好巫的傳統一脈相承。鄂西流傳的儺舞、跳喪、擺手舞、耍耍等,體現的則是土苗文化的傳統。

民間歌舞與節日習俗常常合為一體,其歌詞須與現場情景結合,多為吉祥祈福的彩詞。湖北各地風俗,春節要舉行各種各樣的民間文藝活動,其中少不了民間歌舞。這些歌舞除熱鬧外,還有實際的送吉祥、討彩頭功能。象玩獅子、舞龍燈、劃采船、耍蚌蛤精、踩高蹺等,常常用來拜年和送彩。民歌中對各行各業都編唱了行業彩詞。這些彩詞生動地體現了各個行業的特點。

湖北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不少是民間歌舞,如土家族撒葉兒嗬(五峰縣、巴東縣)、鬧靈歌(建始縣)、耍耍(宣恩縣、恩施市)、地盤子(咸豐縣)、土家族擺手舞(來鳳縣)、麻城花挑(麻城市)、八寶銅鈴舞(宣恩縣)、三節龍·跳鼓(云夢縣)、肉連響(利川市)、拍打舞(通城縣)、滾燈舞(松滋市)、地龍燈(來鳳縣)、趕象(宜城市)、鳳凰燈(鄖縣)、端公舞(南漳縣)、龍舞(鄂州市、黃岡市、恩施市)、高蹺花鼓(南漳縣)、五蝦鬧鲇(荊州市)、滾龍連廂(宣恩縣)、地花鼓(興山縣、五峰縣、巴東縣)、搭蝦子(洪湖市)、螞蝦燈(鄖縣)、獅舞(安陸市、潛江市)等。大多數民間歌舞中都有唱詞部分。唱詞與舞蹈相結合,更加宣示主題,增加氣氛和美感。有些民間歌舞中還帶有戲曲的成分,如鄖縣的跑旱船,就有太公、后搖婆、坐船娘娘、和丫鬟四種角色,由男性扮演的丑角后搖婆,手搖破扇,唱詞戲謔,讓觀眾樂個不停。

民間說唱又稱民間曲藝,是以說唱形式來抒情和敘事的藝術。中國許多民族和地區都有民間說唱形式存在,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300余種。大略可以分為講故事、唱故事、說笑話幾個類別。湖北民間說唱有著非常強烈的地方色彩,主要有絲弦小曲、漁鼓道情、鼓書鼓詞、踏歌耍唱四種形式。

湖北的絲弦小曲十分有特色,主要有湖北小曲、碟子小曲、長陽五峰南曲、恩施揚琴、襄陽小曲、鄖陽曲子、文曲、利川小曲等。

漁鼓道情也是湖北流傳最廣的一種說唱藝術,富有江漢平原的特色。道情是漁鼓的前身,源于道教宮觀,原為道士演唱的道教故事,后來發展為民間曲藝。在湖北各地,漁鼓發展出多種地方形態,有鄂東南一帶流行的高腔漁鼓、哦吙漁鼓,也有鄂西流傳的竹琴、走馬漁鼓,宜昌地區則流行楠管,這種藝術形態的多樣變化,表明這一曲藝有著悠久的歷史。與道情相似的還有善書,起源于佛教的勸善活動,在歷代封建王朝的推廣下,從官方走向民間。形式類似評書,道具為一方醒木,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祈福消災,勸善行好。目前只有漢川縣還有善書表演活動,被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特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湖北漁鼓的題材多為冤案故事,而道情和善書則以勸善為主,故事多帶有宗教色彩。

鼓書鼓詞也是湖北常見的說唱藝術,湖北大鼓是北方同類形式流傳到本地后的變體,改用黃陂、孝感方言,并在全省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格與流派。20世紀20年代,部分藝人放下鼓板,以說為主,形成湖北評書;而另一部分藝人堅持“打鼓說書”,在唱功上銳意革新,將銅鐮換成黃楊木云板,聲音比較柔和動聽,湖北大鼓從此定型。湖北大鼓有南派(南路子)、北派(北路子)之分,著名表演藝術家張明智集南北二派大成,是湖北大鼓的傳承人。他的表演活動至今仍非?;钴S,極受歡迎。湖北大鼓的傳統曲目約有170個,新編曲目約100曲,長篇鼓書多為演義、俠義和公案,短篇則多取材民間生活。

湖北民間說唱中還有一類踏歌耍唱,代表性的形式有江漢平原流傳較廣的蓮花落和三棒鼓、跳三鼓;江陵沙市一帶的鼓盆歌、恩施的滿堂音和花鼓、講書鑼鼓;鄂西北一帶的鄖陽花鼓子、當陽的扇子戲、隨州的打鑼鼓等等。

湖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民間說唱項目有湖北小曲(武漢市)、湖北大鼓(武漢市、團風縣)、南曲(長陽縣、五峰縣)、恩施揚琴(恩施市)、說鼓子(公安縣、松滋市)、石首跳三鼓(石首市)、湖北漁鼓(武漢市)、湖北評書(武漢市)、湖北道情(武漢市)、利川小曲(利川市)、宜城蘭花筒(宜城市)、滿堂音(鶴峰縣)、枝江楠管(枝江市)、打鑼鼓(隨州市曾都區)、三棒鼓(天門市、宣恩縣、來鳳縣)、天門漁鼓(天門市)、碟子小曲(天門市)、玉連環(鄂州市)、恩施三才板(恩施市)、當陽打鼓說書(當陽市)、鄖西三弦(鄖西縣)、義陽大鼓(隨州市曾都區)、善書(武漢市蔡甸區、仙桃市)、跳三鼓(江陵縣)、公安道情(公安縣)、鄖陽四六句(鄖縣)、沔陽漁鼓(仙桃市)、沔陽道情(仙桃市),等等。

湖北是民間戲曲之鄉,不僅是漢劇、黃梅戲的發祥地,也是京劇的重要源頭之一,除了大型劇種外,各地還有許多民間小戲。過去農村文化生活匱乏,農民對戲劇的酷愛有時達到了如醉如癡的程度。湖北民諺中說:“看了蔡喜兒,回家摸不到椅兒;看了余士林,回家摸不到門?!薄昂Σ〔怀运?,只聽沈三的喲哎喲?!笨梢?,戲曲在民間的巨大影響。

湖北民間小戲中,屬于花鼓戲系統的有東路花鼓、黃孝花鼓、天沔花鼓、襄陽花鼓、遠安花鼓、隨縣花鼓、鄖陽花鼓等;屬于采茶戲系統的有黃梅采茶戲和陽新采茶戲,屬于燈戲系統的有鐘祥、荊門流傳的梁山調,崇陽、通城的提琴戲,五峰、鶴峰的柳子戲,和恩施地區的燈戲和堂戲。在鄂西南土家族中,流行著形式原始的儺戲,湖北的皮影戲主要集中在江漢平原,流行于天門、仙桃、潛江、監利、洪湖、石首、江陵、公安、京山、孝感、漢川、應城、麻城等市縣。

湖北民間小戲中,最有特色的一是楚劇,一是皮影。楚劇于1850年前形成于湖北黃陂、孝感一帶,舊稱哦呵腔、黃孝花鼓戲、西路花鼓戲,1926年改稱楚劇。楚劇表演講究貼切、自然、不拘一格地運用程式手段,鄉土氣息濃郁。既能演生活小戲、現代戲,又能演宮廷大戲和武戲,表現手段豐富多樣,深受江漢平原民眾的喜愛。

湖北皮影分大皮影、中皮影和小皮影。大皮影又稱“門神譜”,中皮影又叫“漢口皮影”,小皮影又稱“魏譜”。湖北皮影總體上講究圓潤,不像四川皮影有棱有角,也不像北方皮影重于圖案。江漢平原上過去演出皮影戲的風俗是:正月鬧元宵,唱《大回窯》;二月二日土地菩薩生日,唱《土地會》;三月三日是寒食節,唱《火焚綿山》;四月八日祭神,唱《箍箍陣》;五月端陽唱《汨羅江》;六月初六祭漢代楊泗將軍,唱《哪吒鬧?!?;七月七唱《鵲橋渡》;八月十五唱《唐明皇游月宮》。這些演出的內容與節日文化密切關聯,活躍了節日氣氛。

列入湖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民間小戲有:儺戲(鶴峰縣、恩施市)、荊河戲(荊州市)、南?。▉眸P縣、咸豐縣)、襄陽花鼓戲(宜城市)、山二黃(竹溪縣)、采茶戲(陽新縣)、隨州花鼓戲(隨州市曾都區)、崇陽提琴戲(崇陽縣)、梁山調(鐘祥市)、遠安花鼓戲(遠安縣)、東路花鼓戲(麻城市、羅田縣)、恩施燈戲(恩施市)、鶴峰柳子戲(鶴峰縣)、巴東堂戲(巴東縣)、京?。ê笔【﹦≡海?、荊州花鼓戲(仙桃市)、皮影戲(云夢縣、仙桃市、神農架林區)、英山采茶戲(英山縣)、文曲戲(武穴市)、武當神戲(丹江口市)、鄖陽二棚子戲(鄖縣)。

綜觀湖北民間文學的類別,整體上呈現出鮮明的“多元一體”特點:所謂“多元”,指湖北地處中部,是周邊文化匯集之地,湖北民間文學中既有華夏文明的成果,也有來自周邊不同地域文化的元素,使湖北民間文學呈現出異常豐富多彩的格局。所謂“一體”,是指湖北有自己獨特的歷史道路和文化積淀過程,特別是歷時八百年的楚文化,形成了以荊楚文化為基礎的民間文學體系。湖北民間文學的風格鮮明,如江漢平原民謠小調的水鄉風情,鄂西山區陰歌和孝歌的巫風遺存等,都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責任編輯:王素珍]

I207.7

A

1008-7214(2016)06-0043-12

陳建憲,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猜你喜歡
民間文學湖北民間
The rise of China-Chic
濟慈長詩《拉米婭》中的民間文學“母題”
“民間文學研究”欄目征稿啟事
《神話與民間文學
——李福清漢學論集》
馳援湖北
湖北武漢卷
對聯與高校民間文學實踐教學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