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漢縫隙間的文化誕生——論回民族的文化心理

2016-02-04 21:14李明明北方民族大學文史學院寧夏銀川750021
中國民族博覽 2016年1期
關鍵詞:文化心理民族文化

李明明(北方民族大學文史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

?

伊漢縫隙間的文化誕生——論回民族的文化心理

李明明
(北方民族大學文史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

【摘要】本文以回民族的文化誕生及其文化心理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對回民族的形成分析,進而指出伊斯蘭文化對其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時綜合各部分業界專家的論點,就其在文化吸收上所呈現出的雙重性特點,提出筆者的見解與觀點。

【關鍵詞】文化心理;文化誕生;民族文化

一、回回民族的形成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以及歷史學家的分析,回回民族的先民最早來到中國是在唐代,唐代與宋代相關文獻中所描繪的“蕃客”一詞,指的就是古代從中亞西亞、阿拉伯國家來中國經商的回回穆斯林。在元初,隨著其軍事勢力的不斷擴展,尤其是在忽必烈統治時期,大批軍士、商人以及工匠、宗教職業者從中亞及阿拉伯波斯地區來到中國內地,而在蒙古人所統治的區域,平民被劃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其中回回民族在這一時期從屬于色目人行列,僅次于蒙古人的社會地位,甚至很多回回人在元朝中央政府中擔任要職,擁有極高的政治地位。

二、伊斯蘭教在回族形成過程中的角色扮演

關于伊斯蘭教和回族的關系,有一些業內專家做過探討和專門的研究,比如林松教授在《試論伊斯蘭教對形成我國回族所起的決定性作用》一文中認為中國一直都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而“中華民族”是各民族的總稱。從歷史上看,每個民族都自有形成和發展、演變、融合以至消亡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錯綜復雜、難以一概而論的?;刈遄鳛橐粋€民族,其興起于形成,根本原因在于伊斯蘭教的傳播,是穆斯林大量涌現和繁衍的產物。在研究方法上,林松教授從對回族起源的探索、發展歷程的考察、融合成分的辨析、相類民族的比較、分布特點的衡量、風俗習慣的追溯、詞匯術語的推敲、心理意識的研究、慣用名稱的琢磨九個方面探討伊斯蘭教對回族形成的影響和作用。同時,林松教授還認為包括回族在內,一個民族的形成,離不開經濟和政治的原因。例如,回回群眾長期的社會活動特別是生產活動為其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又如回族能形成民族共同體的政治原因在于發展和融合過程中,在各個歷史時期既有過順利生存的社會條件,又有過被迫害的復雜逆境,促使其民族共同心理狀態的形成。但就回族的特殊情況而言,林松教授認為伊斯蘭教的因素和影響對回族的特殊情況是起主要的、決定性的作用。無論從任何角度看,回族的任何特征,都不能完全擺脫伊斯蘭教的因素而單獨存在。

筆者相對而言更加認同林松教授的觀點,即“伊斯蘭教對回族形成的影響是決定性的”。 南文淵先生在其觀點提出與論證的過程中,運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進一步擴展和闡釋了林松先生的觀點,并且強調了伊斯蘭文化對回族形成的主導作用。這也是很多馬克思主義學者一再強調的“民族是民族,宗教是宗教,民族與宗教應該分開”。這個推論似乎全面公正,但從來未能說服人,因為按斯大林的民族定義套用回族的話,人們會發現根據他的論點推出來的結果很牽強甚至在一些方面缺乏理論依據?;刈迨俏覈?6個民族中除了漢族分布最廣的民族,當然也是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分布最廣的,他們穿插于其他55個民族生活的地域之中,以“大雜居,小聚居”的形態生活著,說他們有共同的地域顯然是不成立的;共同的經濟生活,如果我們仔細推敲發現這也是不成立的,由于地域環境的影響,生活方式肯定會有所改變,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三、回族的文化雙重性

(一)對中華文明的吸收

任何文化的存在都是需要進行更新、融合和再創新,如此才能保持經久不衰和持久的魅力。伊斯蘭文化也是如此,作為伊斯蘭文化的承載者和繼承者,中國回族的先民從唐代來到中國開始,便努力學習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華文化,并且經過不斷的學習,其中很多人已經擁有了極高的漢文化水平,在這一領域擁有極深的造詣,成為兼通中國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的飽學之士。

唐代的李彥升(本大食人),是中國回回歷史上的第一位進士。其于唐至五代后周(907—960)時期僑居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并有了很高的學識。唐宣宗大中二年(848),盧鈞任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其曾經任嶺南的節度使期間,熟知廣州蕃坊波斯人、大食人的情況,正是由于他的推薦,擁有極高儒學造詣的大食人李彥升考中了唐朝的進士。眾所周知,在唐代考取進士需要通五經、明時務,換言之,如果李彥升不是對中華文化擁有相當深厚的造詣,是不可能取得這一結果的。陳垣先生在他所撰《元西域人華化考》一書中,將李彥升列為“西域人華化先導”;周敦頤論李詞,說他以“清疏之筆,下開北宋人體格,這是很有見地的話”。在唐代,亞洲各國來唐朝學習的人數眾多, 為了體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盛唐風度,唐王朝把科舉制度運用在了外國留學生身上,專門為留學生設立了“賓貢科”,賓貢及第即中進士。李參加過“賓貢科”考試,各種記載都說“有詩名,預賓貢焉”,“賓貢李”,李屬“賓貢登第”。

在元代,蒙古貴族統治中國,但仍行漢法?;鼗靥飯@詩人、山水畫家高克恭,他的祖先是西域人,父親名亨,字嘉甫,對于《易》《書》《詩》《春秋》和宋代理學,都很有興趣,曾受到元世祖的召見;元代著名回族詩人薩都剌于泰定四年(1327年)登進士第?!八_都剌”一詞是阿拉伯語的音譯,其意為真主賜福。其先是西域人,祖父思蘭不花,這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意思是布哈拉的安寧。父阿魯赤。皆以武功為元世祖所賞識。薩都剌的作品中,有積極內容的,是反映在詠史懷古和揭露、諷刺、譴責當時社會情況的篇章中,他的膾炙人口的《金陵懷古》和《登石頭城》兩詞,是成就很高的懷古之作,其氣象高遠,情調蒼涼,豪邁曠達,是歷來傳誦之作。薩都剌善書畫,流傳至今的有《嚴陵釣臺圖》和《梅雀》。他的詩集,名《雁門集》。

回族的詩人丁鶴年出生于元統三年(1335) ,卒于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 ,享年90歲。他不僅博覽經史,精于算術、方藥之學,著有《海巢集》《丁孝子詩集》。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出生于泉州的李贄(1527—1602),是明代后期的思想家、史學家和文學評論家。元明時期,泉州對外貿易,商業發達,而李贄的先輩,歷代從事海上貿易。李贄的著述,主要有《焚書》六卷、《續焚書》五卷,這是理論性的著作,反映了李贄的哲學思想、社會思想、史學思想和文學批評,是李贄的代表作?!恫貢肥敲鞔郧暗臍v史人物傳論;《續藏書》是明以后的傳記。兩部書反映他的歷史觀點。李贄繼承泰州學派思想,反對“以孔子是非為是非”,否認把孔子言論作為是非的標準,但他沒有對孔子采取一筆抹殺的態度,而是明辨是非,分別對待;他反對道學家的虛偽,揭露他們“陽為道學,陰為富貴,被服雅儒,行若狗彘”。李贄在中國思想史上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

通過以上提到的這些回族的代表人物,可以看出儒家思想文化對回回民族精神世界的熏陶是悠久而深遠的。到了近代,由于時局的變化,回族的知識分子也勇敢地站在了風口浪尖之上?!皭蹏=獭边@一口號是回族在面臨中華被外族蹂躪的情境下喊出的,回族作為中國56個民族之一,有責任、有義務在祖國被列強侵占日甚的情況下站出來和中國其他兄弟民族一起“外御其辱”,歷史證明,回族也正是這樣做的。這個時期的回族也是人才輩出,馬堅、納忠、納訓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不但翻譯了很多的阿拉伯書籍,為中阿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對伊斯蘭文化的吸收

上一部分總結的是回族對于中國和中華文化的吸收與認同,而這個民族對于自己所信奉的以伊斯蘭教為核心的伊斯蘭文化的吸收,則從回民出生環境——作為家庭的穆斯林就已經開始了。從回民的“誕生禮”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出生的嬰兒在7日之內,必須由阿訇到家里給嬰兒取經名,命名后由阿訇念清真言,先誦《古蘭經》首章,再分別在嬰兒的右耳、左耳旁低念一次“邦克”與“戈麥”,等等。

綜上所述,回族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其特殊的民族,其依托于伊斯蘭文化而生,卻在對漢民族文化的不斷融合中,形成了今日的回族,形成了燦爛的民族文化??梢哉f,其是在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融合中,誕生并延續至今的。

參考文獻:

[1]喇秉德.論回回民族特征[J]. 回族研究,2000,2.

[2]白壽彝,馬壽千.中國回回民族史題記[J].回族研究,2003,2.

【中圖分類號】G03

【文獻標識碼】A

猜你喜歡
文化心理民族文化
唐宋時期敦煌消費的社會生態環境探析
當代漢語親屬稱謂詞綴化分析
一個古老民族文化心理的藝術沉思
數字媒體環境下民族文化的發展
馬克思世界文化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俄漢成語中動物形象特點分析
淺析民族文化和傳統圖案在面料設計中的應用
內蒙古民族文化對外傳播效果研究
論仡佬族作家王華小說中的鄉村鏡像與民間想象
透過方言詞語看東安喪葬民俗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