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漢成語中動物形象特點分析

2016-11-11 16:07楊爽
人間 2016年27期
關鍵詞:民族文化對比成語

摘要:在語言學家眼中,任何一種語言的中的成語都是一個民族世界觀的載體。成語中蘊含著一個民族的文化特點,一個民族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信息,以及他們的風俗習慣。個別成語還能反映出整個歷史事件和生活狀況。俄羅斯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這樣說道:“成語是一個國家的語言面貌,是語言的獨特表達方式和天然的財富”。

關鍵詞:成語;動物形象;對比;民族文化

中圖分類號:H0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106-03

在世界上的所有語言中,帶有動物形象的成語作為成語的一部分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具有動物形象的成語具有很高的普及度和普遍性,因此在語言活動中經常用來形象描述人或事物的特點。漢語和俄語中有很多具有動物形象的成語。但是兩種語言體系中的成語意義不盡相同。這反映了由于不同的自然條件、文化習俗所形成的民族文化的差異。

本文主要分析和對比漢俄語中具有動物形象的成語,并以此來解釋中俄在文化、世界觀等方面的異同點。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確定具有動物形象的成語表示哪些現象、事物、概念及特點。通過對比分析漢俄成語中的動物形象來闡明中俄兩國在文化、世界觀等方面的差異和共同點。

本文主要解決以下任務:1.研究漢語和俄語中成語的定義、分類、共同點和差異;2.對比漢語和俄語中具有動物形象的成語。

一、對比和分析俄漢語中的成語概念

(一)俄漢語中成語的定義。

在《俄語成語詞典》中,成語是語意上有關系的詞和句子組合的總稱,在表達時,這些組合詞語符合選擇和搭配的基本規律,并且在言語中以固定的語意結構和一定的成分再現。

在漢語詞典《辭?!分?,成語是習用的言簡意賅的固定短語或短句。

(二)俄漢語中成語的分類。

語言學家從不同角度對成語進行過研究,但到目前為止,無論是在俄語中,還是對漢語中,關于成語的分類都沒有統一的觀點。從成語的語意融合度、成分、結構、起源和修辭特點這些角度,都能將成語分類。

俄羅斯著名語言學家В.В.Виноградов將成語分成三大類,即融合性成語(фразеологические сращения)、綜合性成語(фразеологические единства)、組合性成語(фразеологические сочетания)。他的這一分類在成語學的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為后續研究指明了方向。

俄羅斯著名的語言學家Н.М.Шанский對這一分類做了補充,添加了фразеологические выражения這一分類。例如трудовые успехи(業績),высшее учебное заведение(高等學校)。具體可分為如下幾類:составные наименования,глагольно–именные сочетания,пословицы,поговорка。

在理解成語組成成分的界限方面,存在兩種最廣為流傳的學派,一個是廣義派,一個是狹義派。狹義派的研究對象是成語的核心,是那些可以用一個詞代替、具有完整轉意的有表現力的詞組。他們將之идиомы(成語)。這一觀點的認同者有В.П.Жуков,А.И.Молотков,Ю.П.Солодуб等。而廣義派研究的不僅僅是成語的核心,還包括成語的外緣。這一派別將所有語言中固定的和在言語中可現在的詞的組合都稱之為成語。這一派別的代表有В.Л.Архангельский,О.С.Ахманова,Н.М.Шанский,Д.Н.Шмелев等。在本文中,我們將從廣義派的角度出發進行研究分析。

在現代漢語語言學中,對成語的分類有很多種,比并沒有統一標準。從廣義派的角度來看,可以將漢語成語分為五大類,即:成語(四字成語),諺語,歇后語,俗語,慣用語。

(三)俄漢成語共同點和獨特性。

俄漢成語存在以下共同點:

1.短小精悍,形象生動。

2.都是詞或句子的組合。

3.結構復雜。組成部分大于等于二。

4.都具有固定性,即成語的組成部分和語序固定。

5.都含有隱喻的本質。一個成語的完整意義并不是簡單的由每一個組成部分的含義構成。

俄漢成語存在以下差異:

1.漢語成語的內部結構易理解,在漢語中不說俄語中說的融合性成語。

2.漢語中很多成語同具體的人物相關,或者和傳說故事,歷史趣事相關。

3.在漢語成語中與自然、野生動物相關的成語更多,而在俄語成語中,最多的是與日常生活情節相關的成語,與動物相比,人常常是行為的主題,而在與動物相關的成語中,與家禽動物相關的成語最少。

4.在成語的修辭色彩方面,漢語中的成語傾向于高雅的風格和詩意。而俄語中成語的修辭方式多為諷刺或直白的玩笑。

二、對比分析俄漢語中帶動物詞的成語

帶有動物詞的成語起源于圖騰思想。在羅斯多神教時期,圖騰崇拜廣為流傳,人們賦予了周圍的景物和現象以生命,這就意味著詞具有了符號意義。而最直接的就是動物的形象化。人們常常觀察動物的習性,并觀察動物和人類共有的特點。

在俄漢語中有很多帶有動物形象的成語。其中有一些成語完全能夠對應上,有一些成語并不完全對應,而有些成語在另一種語言中并不能找到形象或意義上對應的成語。例如мокрая курица?在漢語里指的是“被完全淋濕的人”,而在俄語里指的卻是“慌張無措、軟弱無力的人”。這就反映了由于不同的自然條件、文化和傳統所形成的兩個民族的文化差異。

為了更好的分析俄漢成語中的動物形象特點,在本文中我們將帶有動物形象的成語分為以下幾類:1.家禽動物形象。2.野生動物形象(包括鳥、陸地和水生動物形象)。3.神幻動物形象。并且在每個類別中,我們將分析俄漢成語中動物形象的相似程度。

(一)對比和分析俄漢成語中家禽動物形象。

俄語和漢語歸屬于不同的語系,但在對自然的理解方面卻有著某種共通性。俄漢成語中動物形象和意義一致的,可以逐字翻譯。但是這種情況一般比較少見。無論是在俄語中還是在漢語中,大多數具有動物形象的成語都是不完全符合的。下面我們用“馬”這一動物形象來舉例說明。

在所有的家禽動物中,從古代就開始作為交通工具而使用的馬不僅在俄羅斯,而且在中國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俄漢語中有很多關于馬的成語,都與工作、生活現象和人有關。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俄語中《конь》 и 《лошадь》雖然是同義詞,但在使用時還存在一些差別。包含《конь》的成語經常表示積極的評價,而包含《лошадь》的成語經常和辛苦的勞動有關,與漢語中“?!钡男蜗蠓浅7?。例如:《конь ещё не валялся》,《без коня — не хозяин》,《на трактор найдётся,а коня не бросай》。

在漢語中“馬”這一形象常常含有忠誠、堅韌和進步這樣積極的意義。例如:犬馬之勞 – 《служить как пёс и конь》 (служить верой и правдой);馬到成功 – 《лошадь пришла 一 пришёл успех》 (добиться быстрых результатов,успеха),同俄語中的成語《въехать на белом коне》所表達意義一致。此外,“馬”這一形象在表示人時,還具有消極意義。例如:牛頭馬面 – 《у человека голова коровы и лицо лошади》 (о некрасивом человеке); 心猿意馬 – 《в сердце обезьяны и лошадь прыгает》 (быть неустойчивым; быть раздираемым сомнениями,противоречиями)。

俄漢成語中關于“馬”這一形象還存在一個差別。在漢語中“馬”這一形象可以指有經驗的人,而在俄語中這一含義卻用狗、麻雀、鳥、狼等動物形象來表達。例如:老馬識途 – 《старый конь дорогу знает》 (опытный человек),在俄語中則說:《собаку съесть》,《стреляный воробей》,《стреляная птица》,《старый (травленый) волк》。

在漢語中經常使用的關于馬的俗語還有“千里馬”。原指善跑的駿馬,可以日行千里?,F在常用來比喻人才,特指有才華的青少年。這一俗語來源于唐代詩人韓愈的文章《馬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贝撕?,“伯樂相馬”也被用作成語廣泛流傳。

在中國的文化中,馬分為黑馬和白馬?!鞍遵R”被認為是優美高雅的。例如:白馬王子 — 《принц,который сидит на белом коне》;而“黑馬”在《現代漢語詞典》的注釋是:“比喻實力難測的競爭者或出人意料的優勝者”,在俄語中說法是:《ставить на темную лошадку》。

(二)對比分析俄漢成語中的野生動物形象。

在這一類別中,同樣可以在俄漢成語中找到動物形象與意義都完全對應的成語,但大部分都是不完全對應的。下面我們將分別舉例說明。

在俄語中有很多包含“鶴”這一動物形象的成語,在這些成語中可以看出這一鳥類的外形特征。他們的腿長,可以長時間單腳站立,飛的較高。在俄語中飛翔的鶴象征著高目標。例如:《лучше синица в руках,чем журавль в небе》,漢語中同意義的表達為: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在漢語中“鶴”是一種長壽的鳥類,經常被用作長壽的象征。例如:鶴壽千年 — 《долголетие журавля более тысячи лет》;松鶴延年 — 《сосна и журавль предрекают долгие годы》;松鶴長春 — 《сосна и журавль — вечная весна》;鶴壽松齡 — 《долголетие журавля,возраст сосны》。

“狼”這一形象在俄漢成語中有很多共同的含義,比如:虛偽、惡毒、狡猾和貪婪。例如:俄語中волк в овечьей шкуре 這一成語與漢語中“披著狼皮的狼”這一俗語所表達的意義一致,指的是“人面獸心的偽君子”;волком смотреть 與“狼顧虎視”同義,表示“如狼虎視物,形容威嚴而兇狠”;《голодный как волк》 與“ 狼吞虎咽”同義,表示“非常餓,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此外,俄羅斯人經常習慣于把“狼”這一形象同“經驗”聯系到一起。俄羅斯森林覆蓋面積廣,各種野生動植物豐富,以前獵人們經常到森林中去狩獵狼,而狼也因此懂得各種逃脫之法,也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狼”這一形象漸漸被人們賦予了“有經驗”這一含義,而在漢語中,“狼”的形象卻不具有這一含義。例如:старый волк (опытный человек),морской волк (опытный моряк) 都是指“有經驗的人”。

在俄漢語中,包含“魚”這一形象的對應成語有很多。例如::《как рыба в воде》 和“如魚得水”,比喻有所憑借,找到了依靠,指對自己很合適的環境;《Рыба ищет,где глубже,а человек,где лучше》 和““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同義。本意指“人是要向高的地方走的,水是要向低的地方流的”,現在多用來表示”“人要向好的地方發展,水要向低的地方流的,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做人要理想、有抱負”;《Рыбак рыбака видит издалека》 和“志同道合”所表達意義一致,指的是人與人之間,彼此志向、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ловить рыбу в мутной воде》和“渾水摸魚”原意是,在混濁的水中,魚暈頭轉向,乘機摸魚,可以得到意外的好處。比喻趁混亂時機攫取不正當的利益。在俄語中,“魚”這一形象被認為是“不會說話的生物”,經常用來比喻沉默的人和缺乏熱情的人。例如:《молчать как рыба》,《Ни рыба,ни мясо》。

在漢語文化中,“魚”這一形象,特別是“鯉魚”這一形象,還象征著富足。因為在漢語中“魚”與“余”字發音相同,而“余”字在漢語中有“剩下來的,多出來的”的意思,在組詞造句中機場表達“富余、飽足”的含義?!澳昴暧恤~”是“年年有余”的諧音,是中國文化中傳統吉祥祈福最具代表的語言之一。在符號意義方面也可以看作是傳統吉祥符號。圖中要有蓮花或蓮藕,還要有魚,即“蓮連有魚”。代表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余的財富及食糧。例如:鯉魚躍龍門 — 《карп перепрыгнул ворота дракона》 (успех в учёбе или карьере);魚米之鄉 — 《родной город рыбы и риса》 (богатые и плодородные земли)。此外,在語言的逐漸發展變化中,魚和水的和諧關系也被用作表示生活中各種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的關系。例如:魚水和諧 — 《полная гармония,как между рыбой и водой》 (о счастливом браке);魚水情 — 《отношение между рыбой и водой》 (народ и армия неотделимы,как рыба и вода)。但在另一方面,“魚”這一形象也經常被用在消極的語言場景中。例如:一條魚可腥一鍋湯 — 《одна[несвежая]рыба может испортить всю кастрюлю супа 》 (паршивая овца всё стадо портит),魚目混雜 — 《перемешались рыбы и драконы 》 (всё смешалось,перемешалось между собой хорошее и плохое; тут есть и честные люди и подонки общества),魚目混珠 — 《рыбий глаз путать с жемчужиной 》 (выдавать фальшивое за подлинное) 等。

此外,在這一類別中,有些動物形象在本民族語言中的含義與其在其他民族語言中的含義有所差別,甚至完全不對應。例如:喜鵲在中國文化中是幸福的象征。這一鳥類象征著成功,被認為是“吉祥鳥”。然而在俄語中,這一鳥類卻是指“說閑言碎語、鬼頭鬼腦”。例如:《болтлива как сорока》,《стрекочет как сорока》,《вороватая сорока》 等。

“兔子”這一形象在漢語中是善良的象征,而在俄語中象征著膽小。例如:《жаден,как волк; а труслив,как заяц》。此外,在古代人的信仰中,兔子被看作是鬼的形象,碰見兔子被認為是不吉利的預兆。而在俄語中,“兔子”這一形象卻沒有這個意思,只是表達膽小這一含義。例如::《заячья душа》,《труслив как заяц》。

在某些情況下,俄漢成語中的不同動物形象可以表達同一含義。例如:在俄語中百獸之王是獅子,在漢語中則是老虎;在俄語中人們說《два медведя в одной берлоге не живут》,而在漢語中“熊”這一形象則被老虎所代替,漢語中常說的是“一山不容二虎”。這些形象不同但含義相同的成語在俄漢語中是可以相互代替的。

(三)漢語成語中的神幻動物形象。

除了現實中的這些動物,在漢語文化中還有很多神話動物,例如:龍、鳳凰、麒麟和饕餮等。篇幅有限,本文只選取“龍”和“饕餮”這兩個動物形象來闡述。

在俄漢語中,人們對“龍”這一形象的理解不盡相同。在俄羅斯人的印象中,“龍”是殘忍、無情、邪惡和不幸的象征。在“龍”的外形上也與中國人的理解不同。

在中國的文化中,“龍”這一形象有著特殊的地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在封建時代,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皇帝的座位被稱為“龍位”。因此跟“龍”這一形象相關的成語一般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在成語中經常被看作是自然力量的領導者,是力量和不可戰勝的象征。例如:云起龍驤 — 《облака поднялись — дракон взмыл ввысь》 (герои появляются в подходящей обстановке),蛟龍得水 — 《водяной дракон добрался до воды》 (талант получил признание),畫龍點睛 — 《рисуя дракона,нарисовать зрачки》 (мастер завершить работу,умело подчеркнуть нужные места а произведении или речи)。

在漢語中有很多“龍”和“虎”這兩個形象搭配在一起的成語。在中國的文化中,“虎”是百獸之王,因此“虎”的形象經常代表帝王,或者象征著勇敢和勇猛 的人,是權利的象征。這些成語一般與“戰斗、危險、權利、力量”等含義有關。例如:伏龍降虎 — 《покорить дракона и тигра мощью и силами》 (огромная мощность,можно победить сильного соперника или преодолеть трудности),龍爭虎斗 — 《борьба драконов и тигров》 (борьба,состязание равных сил),龍潭虎穴 — 《пучина дракона и логово тигра》 (об опасном месте),龍吟虎嘯 — 《свист дракона и рев тигра – предвестники дождя и ветра》 (о звонком,громком голосе)。

在中國的神話故事中,饕餮是一種貪殘的猛獸,常見于青銅器上,用作紋飾,稱為饕餮紋。古書《山海經》介紹其特點是: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爪,大頭大嘴。其性格貪婪,比喻好吃之徒。例如:饕餮之徒 — 《человек как таотё》 (человек,который жадный на еду),饕餮盛宴 — 《пир,на котором многие вкусные питания》.

三、結語

現在各個國家都越來越重視從語言學和語言心理學的角度來研究文化。人作為特定文化的載體和說某一種特定語言的人,與文化和世界語言載體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成語作為語言的一部分,反映了一個國家的語言特點,他的獨特性。在成語中能夠發現一個民族豐富的經驗,與勞動活動、日常生活和文化相關的各種看法。

具有動物形象的成語有著自己的特點,其特點中反映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和精神面貌??梢哉f,在最開始,這些動物都不具有特殊的文化含義,但是漸漸地他們被人們用來描述人的性格特點和人的外面哦特征,或者是我們生活中的現象。通過這些動物形象,可以更高地理解俄羅斯和中國的文化和歷史,以及他們的共同點和獨特性,這對于學習外語來說也大有裨益。

學習研究成語是掌握一門外語,提高語言技能所必不可少的。正確和靈活的使用成語,可以給語言以不可復制的獨特性,獨特的表現力,精確性和生動性。成語對人們的生活而言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沒有成語的交際是不完整的。因此,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無論是學習本民族語言,還是外語,都要學習和掌握成語,把所學到的成語應用到詩集的語言交際中。

參考文獻:

[1]譚林.俄語語言國情學.—2版(修訂版).—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7.03

[2]馬國凡.成語簡論.遼寧:人民出版社,1959

[3]楊金華.俄漢雙語常用習慣用語詞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簡介:楊爽(1992-),女,漢族,吉林人,研究生,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俄語語言文學。

猜你喜歡
民族文化對比成語
拼成語
馬克思世界文化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淺析民族文化和傳統圖案在面料設計中的應用
中日兩國膠囊旅館業的發展對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馬洛與陶淵明田園詩的對比
內蒙古民族文化對外傳播效果研究
論仡佬族作家王華小說中的鄉村鏡像與民間想象
英國電影中“憤青”與“暴青”對比研究
猜成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