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脈相承——建水陶之“窯變”

2016-02-04 21:14紅河州民族師范學校云南建水654300
中國民族博覽 2016年1期
關鍵詞:窯變技藝傳統

張 興(紅河州民族師范學校,云南 建水 654300)

?

血脈相承——建水陶之“窯變”

張 興
(紅河州民族師范學校,云南 建水 654300)

【摘要】建水紫陶在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后,已從最初的生活實用型向藝術型轉變,今天的建水紫陶,已成為諸多文人雅士追捧的藝術品。筆者多年一直參與建水紫陶的制作與裝飾,親眼目睹和見證了建水紫陶業近十來的發展,縱觀其歷史,試圖將今天的制陶業與傳統民窯相比較,最終發現其文化核心(文化特點和藝術風格)的變遷。

【關鍵詞】建水陶;民窯業;傳統;文化;“窯變”;技藝

筆者自2003年起至今一直參與建水紫陶業的生產與裝飾活動,親眼目睹和見證了建水紫陶業近十來的發展歷程,我深刻地體會到,隨著新技術的開放、引進以及整個社會的迅速發展,建水紫陶在地理環境和自然資源方面的優勢已越來越成為過去。但它的另一個優勢,也就是幾百年來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陶文化歷史,精湛而獨特的手工技藝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人文環境等,在社會中越來越明顯地凸顯出來。那么,新興的建水制陶業與傳統民窯在表面上和本質上究竟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它對建水制陶業未來的發展會有哪些方面的折射?筆者試圖從其生產組織形式、生產方式和產品形式等幾方面尋找文化核心的變遷。

一、建水陶的歷史背景及發展現狀

建水紫陶,以其“亮如鏡,質如鐵,聲如磬,潔如玉”的獨特品質和“書畫裝飾、彩泥鑲填、無釉磨光”的工藝聞名于世,經歷數百年的發展,建水紫陶制作一直薪火相傳,成為了建水工藝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說到建水制陶業我們還得從建水古窯說起,相傳早在宋代碗窯村就開始燒造瓷器,而后由于窯業的興旺發達,建水窯產品大量銷往全省,且通過唐代開通的“步頭路”經越南遠銷東南亞一帶,成為我國享譽海外的“國瓷”的一部分。清代末期,由于戰亂,經濟蕭條,影響了建水窯產品的銷路與生產,不少窯工改燒廉價的粗陶產品,致使建水瓷窯業日漸衰落。

由于歷史的原因,建水制陶業的發展長期以來一直處于民間傳統手工業生產模式。近年來,在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建水紫陶文化產業得以快速發展,專門從事紫陶設計、生產、銷售的企業及作坊如雨后春筍般在建水涌現,并受到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2011—2012年,建水縣成功申請注冊了“建水陶”和“建水紫陶”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使“建水紫陶”這一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品牌成為受法律保護的品牌。建水紫陶作品連續多年參加西博會、文博會、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等國內國際大型博覽會,多次榮獲金、銀等獎項,使得“建水紫陶”在國內、國際上的影響越來越大。通過《紅河州文化建設“1046”春天工程(2015—2020)》和《建水縣紫陶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等舉措,紅河州正全力打造中國紫陶之都和“千年建水紫陶”文化名片,建水紫陶正向著集群化、規?;?、產業化大步邁進。

二、建水陶新時期的“窯變”

(一)生產組織結構的變遷

生產組織的家庭化、血緣化是建水制陶業的一大特點。任何社會的生產都是一個有組織的過程。它是由具體的生產單位執行的,這些生產單位的性質在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特點,如在工業社會中基本的生產單位是企業,家庭通常只是消費單位,而不是生產單位。而大多數的前工業社會中還不存在企業,基本的生產單位通常是家庭和家庭群體。在建水碗窯村雖然有眾多的生產陶的個體戶,但基本上都不是企業,而是屬于由家庭式的血緣群體所組成的手工業作坊,盡管由于技術的引進,新興的民窯業已發生了種種變遷,但在這一點上,新興民窯業與傳統建水民窯的生產組織形式還基本上是一脈相承的。當然,這里面還是有一點微妙的區別,那就是一些純粹的體力活,如:攪泥等已由機器所代替,使得現在的這些手工作坊比傳統的手工作坊更加小型化和分散化。

(二)生產方式內核的變遷

生產方式的變遷中知識與智慧的含量增大,是建水制陶業的另一個顯著特征。在工業社會中,資本是生產方式最重要的變量,而在前工業社會中,勞動力的投入則是最重要的決策。在建水碗窯的這些新興的陶藝手工作坊中,生產方式最重要的因素既不是資本,也不是勞動力,而是他們與眾不同的制陶或繪畫的技藝以及對古陶瓷歷史的認識、理解和對市場的把握、了解的方面的知識,其中還包括市場的信息、個人的經驗、價值觀等??傊?,這一切都與設備和資源的關聯性較小,卻和個人的知識與智慧有著極大的關系,而這些東西正是和勞動力本身密切結合在一起的。

隨著后工業社會的到來,現代社會中出現了越來越多從事創造“知識與智慧的價值”的人。自2004年以來,建水碗窯由原來的前工業社會體制下的老廠中逐漸分離出部分勞動力,而這些分離出來的手工業者與文化人及新進的生產工具進行重組,以全新的生產方式融入了“后現代工業”的新市場。在此期間,借政府打造“文化產業”之東風,又搭車“經濟建設”之快船使建水紫陶產業得以劈波斬浪迅猛前行。2012年伴隨著原集體所有制工藝美術陶廠解散,新型的制陶作坊及企業已經迅速發展到數百家,而這些新建的作坊和企業,無論是從它們生產組織關系,商品營銷方式,還是產品廣告及個人包裝等無不隱射著“后現代工業”的聲影。

(三)產品價值觀念的變遷

在建水制陶業里,產品的價格和成本沒有必然的聯系,這是新興民窯產業的另一個顯著特點。也就是說,同樣多的陶土和同樣多的工序做出來的產品價格往往相差很大,同一件東西由于平臺不同價格也相差甚遠。如同樣是一把壺,有人制作的壺可以賣到幾萬塊一件,而有的只能賣幾百。又如:花瓶和茶葉缸,同樣大小、同樣的工序、同樣的裝飾,由于用途不同價值取向不同價格也會相差甚遠。這和日本著名政治學家、經濟評論家堺屋太一在其書《知識價值革命》中提到的和生產成本沒有必然聯系的包含著“知識與智慧的價值”的商品,其價格是由消費者的“價值觀”所決定的說法有許多共同之處。

(四)產品制作形式的變遷

產品生產的“多樣化”是當下建水陶制作工藝的發展態勢。產品生產的“多樣化”就意味著產品是否符合自己的嗜好這一主觀價值,比體現在數量上的價值還重要?!岸鄻踊钡陌l展就意味著人的價值觀念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和文化領域中的“后現代”思潮是同一種社會現象。無論任何時代、任何地點,人的美學意識與倫理觀念始終發揮它的能動作用?;谶@一點,堺屋太一認為,未來社會的人,由于有足夠的時間和豐富的知識,他們的消費需求會進一步多樣化。未來社會的人購買物品時,與物品本身的普遍使用價值相比,將更加重視它是否符合自己主觀上的需求與愛好。建水制陶人似乎從消費者的購買欲中也敏銳地捕捉到了這點“后現代”市場的信息,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順應著市場的需要,在短短10年間,無論是在器物的工藝造型還是藝術的裝飾手法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五)產品發展常態的變遷

產品的“瞬態化”是建水陶在市場經濟作用下的新常態。產品的多樣化必然導致“瞬態化”發展的現象,事實上,紫陶的發展過程也是如此。遠的不說,就現在市面上的很多器物還延續著民國以來向逢春等老一輩藝人傳承下來的風格。但在最近幾年,正如藝術家阿羅德·豪塞在描述藝術風格的轉變時所寫的:“因為技術的迅速發展,不僅加快了風尚的改變,而且給審美標準帶來了重要的變化,日常運用的物品連續不斷地、日漸加快地被新物品取代……”這里雖然說的是藝術瞬息化的問題,但作為建水碗窯村作坊中生產的,只有觀賞性沒有實用性的陳設陶來說,它也有了很多和藝術品相似的特點。雖然作為商品,但它也隨著瞬息化節奏的加速,使產品的品種越來越多,批量越來越少,甚至為了追求高附加值,像藝術品一樣出現了單件的孤品。而建水陶的工藝,由于本身的不可復制的特點,使其藝術價值得以大大提升的同時也因其自身的特點,使其對藝術附加值的要求越來越高。

(六)技藝傳承方式的變遷

作為一門傳統技藝,建水陶藝通過前輩藝人的口傳心授,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至今,因其獨特的工藝為“后現代”社會的人們所鐘愛,但在全球一體化浪潮的洗禮下,它注定會發生“窯變”,新一代制陶藝人在思想意識上、文化觀念上,甚至集體表現上都與他們的父輩產生了根本的區別。因此,那種傳統的由父親向兒子傳授技術、傳授生活經驗的時代似乎正在慢慢地過去。

建水紫陶的發展和變遷給了我們諸多啟示:隨著建水紫陶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水陶藝的傳承正逐步走入學校教育的軌道,當地的職業技術學校,如紅河州民族師范學校、紅河學院、云南省工藝美術學校等相繼開辦了與建水制陶產業相關的配套專業,為建水紫陶業今后的發展培養人才。與此同時,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注定不會再走“前工業社會”的老路。建水制陶業無論如何朝向現代化邁進,建水的手工業制陶都是不會消失的,它將是建水千年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藝的儲存庫,它的文化意義遠遠大于它的經濟意義。

參考文獻:

[1][美]布羅代爾著.資本主義的動力[M].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

[2][日]堺屋太一著.知識價值革命[M].東方出版社,1986,12.

[3][美]丹尼爾·貝爾.后工業社會的來臨[M].新華出版社,1997,8.

作者簡介:張興(1972-),男,漢族,云南建水人,高級講師、工藝美術師,現工作于云南省紅河州民族師范學校,研究方向:中國畫、水彩畫、陶藝。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猜你喜歡
窯變技藝傳統
非遺技藝絨花的傳承與創新
斑斕釉畫的美麗窯變
窯變刻瓷,工巧合一
琉璃燈工技藝的魅力與傳承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特色窯變組壺
西門亞軍作品精選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鄭慶章 把“弄虎”技藝傳回大陸
老傳統當傳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