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實證理證”看“時事評論”
——“論據確切”專題閱讀活動設計及教學感評

2016-02-11 08:40鄒碧艷
教學月刊(中學版) 2016年36期
關鍵詞:可驗證論據因果關系

鄒碧艷

(浙江省舟山中學,浙江舟山 316000)

從“實證理證”看“時事評論”
——“論據確切”專題閱讀活動設計及教學感評

鄒碧艷

(浙江省舟山中學,浙江舟山 316000)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閱讀,把握《諫逐客書》等四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其所用論據。

2.認知“實證”“理證”“論據確切”的內涵,從“實證”“理證”角度辨析四篇文章所用論據的“確切度”,掌握“思辨性”論述文對論據的要求和使用方法。

3.提高“實證”“理證”意識,認識“論據確切”的重要意義。

【活動設想】

1.重點不在文言文字詞掌握,能理解文本內容即可。

2.注重對四篇涉及古今中外的時評文的“比較閱讀”,在“比較”中看“差異”?!吨G逐客書》突出“事實”論據,可以用“觀點”和“難驗證的道理”為論據與《寡人之于國也》相對照?!赌脕碇髁x》側重“事實”論據和以“可驗證道理”為論據,兼具文藝特性,與《停止抵制外國人》“事實和結論”的純粹時事評論特點、風格頗為不同。

3.共3課時。

【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疏通、理解《諫逐客書》《寡人之于國也》

1.關于“實證理證,論據確切”。教師用PPT展示:

論述文中,我們常說“講事實,擺道理”,但用來作為論據的事實是“真實”的嗎?道理是“正確”的嗎?這值得探究。

教師用PPT展示“實證理證,證據確切”示意圖(如圖1),并作解析:“實證,即要求論據是‘可查證的事實’;‘理證’,即要求論據是‘可驗證的道理’;確切,即無論事實還是道理,都能發揮確實而貼切地支撐觀點的作用,這種‘支撐’指的是論據與觀點之間能形成‘因果關系’?!?/p>

圖1

2.學生學習本專題“評價要求”及相關知識。

1.學生“接力”朗讀兩篇文章,教師指導、正音。

2.學生齊讀,熟悉文本。

3.學生結合注釋、譯文,通譯兩篇古文。

教師要求學生關注兩篇文章的“論據”,即它們所用的論據是“實證”嗎?是“理證”嗎?

第二課時:從“論據確切”角度分析《諫逐客書》《寡人之于國也》

1.學生齊讀兩篇古文。

2.要求學生畫出兩篇文章中所用的論據并思考它們是否“確切”。

3.小組討論,交流。

4.小組代表發言。

在分析之前,學生先明確文章各自的觀點:

《諫逐客書》:不應逐客;

《寡人之于國也》:施仁政可為王。

根據學生課堂發言的大致內容,課后整理如下:

在分析過程中,教師認為《諫逐客書》的論據比較“確切”時,受到一個學生“抗議”。教學實錄如下:

生 老師,這里是不是有這么一個問題?!鞍丝汀惫倘挥泄τ谇?,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客”有功于秦呢?我記得當時秦國是因為客卿鄭國的“弱秦”陰謀而想到要“逐客”的,也就是說,“客”其實也有消極作用甚至就是危害,李斯單說客的功績,是不是以偏概全呢?

師 嗯,有道理,但是你認為這“八客”是事實嗎?

生 應該是的。

師 就“論據”看,它是事實。你的意思就是它們與李斯的“不應逐客”的觀點之間未必是“因果關系”,確實,這里可能有問題。

生 還有,“客物”與“客”更是兩碼事,東西是客觀存在,但人是有意識形態的,我們需要物質,難道能推導出我們需要人?

師 也有道理,但是李斯說秦國需要并正在使用“客物”,是事實嗎?

生 是啊,但是……

師 這位同學非常棒,他非常好地體現了“質疑求真”的理性精神,這正是“思辨性閱讀”的核心內容。這位同學,你能把你剛才的發言寫成一篇“反駁”的文章嗎?——同學們,這也正是李斯高明的地方,他用許多確鑿的“事實”作為自己論述的證據,就顯得很有說服力,雖然仔細分析起來,未必那么“論證嚴密”。事實上,秦王后來聽從了他的建議,“逐客”一事就此作罷。

1.師生共同辨析諸子論述文章片段中的“論據”。

教師引入:“在中國古代諸子百家當中,孟子的文章不可謂不‘雄辯’,但是從我們今天對論據的辨析上來看,似乎未必‘確切’。我們不妨看看孔子、墨子、韓非子等其他大師的論述文字。請同學們從‘實證’‘理證’角度辨析它們證據的‘確切’程度?!?/p>

教師用PPT呈現閱讀材料: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峥旨緦O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論語》之《季氏將伐顓臾》)

◆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是何故也?以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至入人欄廄、取人牛馬者,其不仁義,又甚攘人犬豕雞豚。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至殺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劍者,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廄,取人牛馬。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矣!罪益厚。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墨子《非攻》)

◆孟孫獵得麑,使秦西巴持歸,其母隨而鳴,秦西巴不忍,縱而與之。孟孫怒而逐秦西巴。居一年,召以為太子傅。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為太子傅,何也?”孟孫曰:“夫以一麑而不忍,又將能忍吾子乎?”(韓非子《說林上》)

2.師生辨析證據的確切性。

針對三個片段,學生思考,師生問答,形成比較統一的意見。

◆孔子《季氏將伐顓臾》

①只是“丘也聞”,語焉不詳,難算“事實”,不確切。

②“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是孔子的判斷,難以驗證,不確切。

◆墨子《非攻》

①墨子所說的“虧人”現象為生活中常見,為“可查證的事實”。

②與觀點“攻國不義”是什么關系?是因果關系嗎?

這種“虧人”是事實,但是它們與“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的觀點是“因果關系”嗎?——也就是說,“攻國”的情況雖然復雜得多,那么它是不是“虧人”呢?從造成的損失看,應該有一定道理。比較確切。

◆韓非子《說林上》

①“秦西巴不忍麑”是事實。

②這個事實與“秦西巴亦不忍吾子”是因果關系嗎?

有說服力。當然,秦西巴有可能“不忍鏖”而“忍吾子”嗎?“人心”比“事實”要復雜得多,就難以討論了。

教師提出:“中國古人并不習慣于用確切的‘論據’說話,這也可能是我們理性精神、科學實驗精神比較缺乏的一個文化源頭?!?/p>

教師用PPT展示:

◆中國古人論述不重事實重經驗,善于使用類比說理。正如徐長福先生的疑問:“為什么歷史上許多描畫人文社會藍圖的思想作品從理論上看十分高明,但應用效果總是不好……”這可能也與我們常常把“想當然”作為事實,把“理所當然”當作“真的”的思維特點有關。

◆我國著名的美學家宗白華教授曾說:“中國學者歷來有兩種極其強烈的嗜好與習慣(或者可以說是本能),就是模糊籠統和牽強附會?!保?998年4月16日《文匯報》)

◆愛因斯坦1953年給J.E.斯威策的信中,論及西方科學的基礎,他說:“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的,那就是:希臘哲學家發明的形式邏輯體系(在歐幾里得幾何學中),以及(在文藝復興時期)發現通過系統的實驗可能找出因果關系。在我看來,中國的賢哲沒有走上這兩步,那是用不著驚奇的。要是這些發現果然都做出了,那倒是令人驚奇的事?!?/p>

◆東方思維方式在思維活動中往往表現出較強的功利主義,很少進行枯燥的純理論研究。其功利主義太強,并和特定的政治倫理觀點結合太緊密。而西方思維方式則相反。東方思維方式中,更多地注意經驗的簡單總結和事物表面相似點的類比,而忽視了演繹和因果關系的探求。西方思維方式同樣與之相反。(林鴻偉)

1.試著從“實證理證,論據確切”角度分析《六國論》的“論據”,寫一篇小論文。

2.從“論據確切”角度自學《拿來主義》《停止抑制外國人》兩篇文章。

第三課時:從“論據確切”角度分析《拿來主義》《停止對外國人的抵制》

1.學生齊讀兩篇文章。

2.學生默讀,羅列兩篇文章的“論據”。

學生思考、發言;師生討論,明確。

學生羅列《拿來主義》“論據”并分析:①“閉關主義”;②送古董到巴黎展覽等時事;③中國煤藏量豐富但不夠“送”;④外國“送來”的鴉片等使人恐懼;⑤大宅子比喻?!佟芏际恰翱刹樽C的事實”,與“不能送去”的觀點是因果關系,論據確切;⑤是比喻,形象易懂,可算“類比”,不確切。

學生羅列《停止對外國人的抵制》“論據”并分析:①“郊區農場主簽署請愿書”等社會現實;②“舊金山發生反對華人的騷亂”等歷史事件;③移民改革議案辯論再次被推遲并被弄得支離破碎?!賬③都是“可查證的事實”,與“抵制外國人”的觀點是因果關系,確切。

閱讀“資料鏈接”中的《比應試教育更可怕的》《唯有走在變化之前》兩篇“時評”,從“論據確切”角度分析論據使用特點,完成下面表格(如表1)。

【教學感評】

在“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中,安排關于“實證理證,論據確切”內容的學習,很有必要,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在日常論述文中“擺可查證事實”“講可驗證道理”的意識和習慣,并對寫作中存在的將觀點和事實混淆的習慣進行糾偏。涉及古代諸子百家的論述文選段的比較閱讀,能聯系到中國傳統思維的缺點,對學生的思維習慣有提升作用。

三課時的文本閱讀,內容上覆蓋了古今中外,面廣量多,總體而言,步驟清楚,知識清楚,教學效果良好,學生比較容易掌握。雖然一些名詞概念運用起來比較生疏,但是正是這些關鍵詞,在反復使用之后,強化了學生的“論據”意識,也引起了學生對自己所用“論據”的反思。課后作業,學生非常認真地完成,還有學生專門針對課堂上筆者引用的材料寫了質疑文章。

上完這三堂課,筆者恰好進行了一次作文講評。筆者嘗試把“實證理證”的知識運用到論述文寫作中,要求學生在寫作時,運用這種辨析“論據”的方法,關注和分析自己在文中使用的論據,并且重視論據是否與觀點有因果關系。因為聯系學生的習作進行討論,學生很感興趣,寫作講評也有效果。

在實踐中,筆者也有幾點疑惑:

一是“實證理證”,要評判“道理”可否驗證,可驗證方是“真”論據,這個“可驗證”有點難把握。筆者跟學生是這樣講的:所謂“可驗證”就是你在腦海中把那些道理放到生活中去演繹一下,看看能否成立。也不知正確與否,有待商榷。

二是關于中國諸子論述文片段中重類比重結論輕論據的現象,學生各有各的說法,有些學生容易陷入一種“吹毛求疵”的怪圈,有些學生提出了“如果古人不這樣寫,該怎樣寫”的疑問。如何更客觀地認識中國古代論述文的特點,或許有一個度的問題,我們不能以今人思維去要求古人。當然,我們在反思的基礎上可以做得更好。

(責任編輯:方龍云)

猜你喜歡
可驗證論據因果關系
玩忽職守型瀆職罪中嚴重不負責任與重大損害后果的因果關系
“可驗證”的專業術語解釋
恰當使用論據
恰當使用論據
做完形填空題,需考慮的邏輯關系
一種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可信電子投票方法
云計算視角下可驗證計算的分析研究
用好論據“四字訣”:準、新、精、美
幫助犯因果關系芻議
無可信第三方的可驗證多秘密共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