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及未來走向

2016-02-12 11:01徐青
統一論壇 2016年5期
關鍵詞:祖國大陸民意臺獨

■ 徐青

淺析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及未來走向

■ 徐青

面對祖國大陸堅定的反“獨”促統意志,如何在兩岸關系上既能施展“臺獨”思維,又能“趨利避害”,是蔡英文當前策略思維的核心。

蔡英文的“臺獨”戰略

首先,“臺獨”路線發展到蔡英文時代已趨向戰略化。蔡英文的“臺獨”路線,一是既吸取陳水扁時期“法理臺獨”的施政教訓,也吸納民進黨為了降低戰爭風險、贏得島內執政權而開啟的“臺獨”路線轉型過程中出現的“務實臺獨”策略、內涵;二是迎合當代西方代議制民主向直接民主回潮的發展形勢,以及島內民粹政治、民眾高漲的反政黨情緒、近年來青年的參政熱情,在其施政的“調體質”階段,更多地選擇直接民主的方式作為主要策略工具,從而基本完成了可以和平引領“臺獨”目標實現的路線方針和策略選擇。這套戰略化“臺獨”路線就是“和平民主臺獨”路線。

其次,蔡英文戰略化“臺獨”路線是要在和平的氛圍下,走出一條不同于“法理臺獨”之路的“民主臺獨”之路。其策略是以“民主”為工具,將“臺獨”“反中”內容法律化、機制化。而在其執政第一階段,即所謂“調體質”階段,則還會借助民粹力量,以“參與式民主”為主要民主模式,主要內涵包括“臺灣主體性”及“公民的政治參與”兩個方面。前者側重意識形態層面的民意引領,即形塑民眾“自主參與公共事務”的“政治主體”“經濟主體”“文化主體”意識,后者著重“公民路線”政治操作,即聯合一切反國民黨力量,開放社會多元力量參與制度改革。

第三,“臺獨”勢力正進一步進行“和平臺獨”理論建構,以適應并指導“和平民主臺獨”,并應對祖國大陸反“獨”促統。

蔡英文以上述三方面構成的一整套戰略戰術的推動與落實為自己的“使命”,也希望因此而徹底完成臺灣所謂“轉型正義”,開啟“新政治時代”,進而建立自己的歷史定位。

“民主臺獨”的“趨利避害”策略

從這樣的戰略化“臺獨”思維來看蔡英文的兩岸關系定位,首先,兩岸沒有關系,只有事務。兩個不相干的“國家”,有事說事,沒事就別東扯西扯。因此,其“就職演說”中只提兩岸事務將如何處理,不提兩岸關系。其次,兩岸事務是其推進“臺獨”目標過程中一個必須應對的大麻煩。第三,在“臺獨”實力不夠、時機不成熟之際,考慮到祖國大陸和美國的態度、立場,這個大麻煩只要不凸顯出來構成其執政危機,能夠維持和平氛圍就好。如此,蔡英文所謂的“趨利避害”既要維護“臺灣主權”,又要兩岸交流的和平紅利。其具體策略是:

一是以“民主”為工具建構“臺獨”安全網。與陳水扁時期的“法理臺獨”路線相比,蔡英文的法律手段將不再主要運用于建構“臺獨”法理性,而是轉向建構“事實獨立”下的防范祖國大陸和平統一的“民主機制”。即以兩岸關系的法律化、機制化所構成的一整套程式為推動“臺獨”提供正當性與法律上的保障,包括防止臺灣利益受損的市場防范機制、“守護臺灣主權”的民主監督機制、以“修憲”提供“民主機制”的法律保障,等等?!皟砂秴f議監督條例”等正是這一思維下的產物。

二是以島內傾綠的民意為“臺獨”施政基礎。一方面,其試圖利用島內主流民意中的畏統拒統及“永久維持現狀”、高度認同“中華民國”等心態,將“臺獨”目標披上包括“中華民國”“憲法”“兩岸關系條例”等目前尚無法撼動的“憲政體制”外衣,先穩固傾綠的民意現狀,穩固施政地位,為后續進一步所謂“調體質”打基礎。另一方面,以打垮國民黨來翻轉兩岸關系,夯實目前島內政治力量對比。長期以來,島內“臺獨民主運動”的矛頭始終對準國民黨及其威權體制,而隨著“臺獨”的實踐進程,徹底打垮國民黨越來越彰顯其在實現“臺獨”目標中的關鍵性。從長遠看,它是推動“臺獨”兩黨政治的第一步;短期來看,也是蔡英文著手“調體質”的必須。2014年、2016年島內兩次選舉,讓民進黨實現了“完全執政”,島內藍綠政治力量對比翻轉,蔡英文必須在此基礎上擴大戰果,夯實民意支撐,讓新的政治生態結構不可逆轉。目前其所有所謂“轉型正義”的動作正是這一“臺獨”思路下的產物。

三是以“臺灣主體意識”凝聚“全民”意志應對兩岸融合。在島內民意的引領上,蔡英文的重點放在進一步塑造可抵消祖國大陸影響的“臺灣主體性”上。以“臺灣主體性”為兩岸互動原則,可避開統“獨”爭議。一方面以“主體性”下的臺灣主流民意與祖國大陸“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民心工作相抗衡,另一方面也可抵御祖國大陸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領域的“滲透”,包裝、正當化民進黨的“逢中必反”。因此,蔡英文認為,“臺灣主體性”能更策略性地維持兩岸交往并能阻擋兩岸深度交流融合。這就既可保持兩岸交流獲利又能過濾掉兩岸融合風險,這是其“維持現狀”下的趨利避害的本質所在。此外,還可從“臺灣主體性”切入,實現臺灣社會大和解以奠定實現“臺獨”目標的“全民”意志。

四是小心避開與美國的分歧,在地緣戰略上擴大與美國的共識,迎合美國利益,尋求美國對臺灣各方面的支持,強化自己在島內的政治影響力,以及抗衡祖國大陸的能力。以目前美國官方與智庫學者的普遍傾向來看,首先,蔡英文以柔性模糊策略爭取到了美國的基本信任和偏袒,并得以推卸“5·20”后兩岸關系日益“冷卻”的責任,將美國對兩岸“雙重遏制”的矛頭撥向祖國大陸一邊,給中美關系制造矛盾,辟出打“美國牌”的空間。其次,蔡英文不斷強化與美國的信任關系。除了在兩岸關系上標榜“不挑釁”“無意外”“始終敞開兩岸溝通的大門”,以及強化與美國的“民主價值同盟”之外,特別在南海問題上,她以“絕不與大陸聯手”、將太平島的作用引向“運補基地”、希望加入南?!岸噙厡υ挕钡刃?,以及阻礙臺灣漁民赴太平島宣誓“主權”的動作,來平衡其維護南海的“主權立場”,緩和與“南海仲裁”結果的沖突,向美國表達其堅持“主權立場”的苦衷,以及追隨美國地緣戰略并堅決反“中”的誠意。第三,將美國親臺反中勢力加大對臺灣支持力度的作為,宣傳為“外交政績”,為自己臉上貼金,強化其施政影響力。

未來走向

一、不可能接受“九二共識”。

一是“九二共識”以“一中”為核心意涵,與“臺獨”完全背道而馳,作為“臺獨”理念較為堅定的蔡英文來說,再作策略調整,也不會有實質的妥協余地,“中華民國憲法”“兩岸關系條例”等說辭已經“善意”釋盡。

二是從穩固執政基礎和維護選舉利益角度考慮,蔡英文尚難以擺脫深綠的綁架,難以承受深綠的拋棄。

三是目前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基本獲得了美國的信任和支持,特別在“九二共識”上,有了美國部分政界人士對她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公開認同,以及希望中國大陸與臺灣尋求“2016共識”的態度,蔡英文更有了與祖國大陸周旋、強勢抗衡祖國大陸的底氣。

二、以“維持現狀”行“臺獨”之實。

一是在國際參與上,將隱含“一中”色彩與背景的“中華臺北”名稱“去中國化”。以蔡英文當局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為例。馬英九當局的國際參與強調專業、務實、有貢獻,但它是在“九二共識”“兩岸一中”政治框架下的參與,“中華臺北”是這一政治框架下臺灣的參與身份和名稱。蔡英文也強調所謂“專業參與”,但其一再強調,“中華臺北”是“在沒政治框架下的使用”,明顯是企圖與“一中”框架徹底切割,即讓“中華臺北”成為如張三李四般純粹無任何政治色彩的名字,把“中華臺北”的政治底蘊徹底消除,如此,“現狀”的面子都“維持”,但里子則慢慢掏空、“獨”化。

二是將“中華民國”“臺獨(臺灣)”化。政策論述方面,鑒于“中華民國”目前仍獲島內主流民意高度認同,蔡英文必然引導民意以“臺灣”與“中華民國”互換,讓“臺灣是(等于)‘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臺灣”成為民意共識。在涉外活動中,就其出訪巴拿馬,簽名“臺灣‘總統’”僅以括弧標注“中華民國”方式來看,創下了未來其在“邦交”關系中以“臺灣”取代“中華民國”的先例和慣例。林全明白表示,蔡英文當局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的名稱希望用“‘國家’全名”即“中華民國”與會來看,在“臺灣”尚無法替代“中華民國”的非“邦交”國際場域,退而求其次,將追求以“中華民國”名稱參與國際活動。

三是在現有框架下另建新機制尋求對外關系突破。在對日關系上,這方面表現得相當明顯,且可謂典型例證。蔡英文上臺后,臺灣與日本雖維持既有的雙方“亞東關系協會”與“日本交流協會”這一“民間性質”互動架構,但在此架構下成立了“海洋事務合作對話機制”,并在6月進行了首次對話。一方面,利用新機制,“日本交流協會”可直接聯系臺灣外事部門負責人;另一方面,新對話機制討論的議題不限于漁業合作,而是進一步擴展到了環保、科研、海上急難救助等“雙方同意的各項海洋合作議題”。聯系到蔡英文對太平島未來角色的規劃——“人道救援”與“運補基地”,不僅可看到臺灣與日本在反中上的密切合作,也揭示出這一新機制所具有的戰略性、安全關系等層次的高層對話功能已遠遠不是民間交流層次所能囊括和處理??梢?,不論是新對話機制的對話層級還是功能角色,既有框架的“現狀”已難掩雙方關系質的突破。

三、“凍獨”提出的時間越晚越難傷“臺獨”。

拋開“臺獨基本教義派”的阻礙不說,單從上述蔡英文的“臺獨”思維來看,其“凍獨”是有前提的,條件成熟后才可能提出。這個條件成熟的標志就是蔡英文基本完成了“臺灣事實‘獨立’”的法律化、正當化機制保障,確立了“程式正義”的“合法性”及“臺灣主體性”的“民意共識”。站在“民主臺獨”的角度上看,它可為“臺獨”建構起底線防護堤,可以起到即使“凍獨”也難傷“臺獨”的效果,當然也將是說服“基本教義派”認可其“凍獨”的最佳理由。因此,可以說,蔡英文主動“凍獨”的時間早晚或可成為其兩岸政策調整的誠意、善意的檢驗標志。

然而,日前,民進黨全代會上,就“凍獨”問題有代表提案,以蔡英文的“維持現狀”論述替代1991年“臺獨黨綱”中的“臺獨”條文,以及1999年《臺灣前途決議文》、2007年《正常國家決議文》,引發外界高度關切。就蔡英文將上述提案裁決“交中執會處理”的態度,陳菊受訪時表示,民進黨對“維持現狀”提案“高度重視”,其釋放出的訊息似乎是有處理該案的可能。筆者分析,以蔡英文的思路和目前的島內外政治形勢與實力對比,如果她去處理,不可能采取提案中所謂“替代”“臺獨黨綱”等黨的歷史文件的做法。其具體做法可能是循“臺灣前途決議文”的路子,不動“臺獨黨綱”,以另提“維持現狀決議文”的方式,擬出現階段行動綱領,降低“凍獨”的程度與敏感性。而一旦這一步跨出去,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凍獨”議題也就可以結束了。

四、未來島內“臺獨”理論建構或進一步侵蝕到中華民族層面。

目前,島內民意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的比例占8成以上,近年來島內社會彌漫的反政黨情緒和民粹操作也集中在“國家認同”層面而尚未擴展到中華民族認同層面。一是近來島內有學者已經提出利用島內公民社會的建構,以西方“公民民族主義”概念應對祖國大陸民族主義的觀點。所謂“公民民族主義”界定的“民族”與傳統的基于祖先、種族血緣以及由此而來的歷史文化臍帶關系等為核心認同的“民族”概念不同,“公民民族”已經轉化為一種以共同的價值觀、政治認同等為核心認同的政治實體。近年來,蘇格蘭欲從英國獨立出來,公民民族主義作用不能忽視。而“臺獨”學者早在1994年就引入這種觀點,并以“命運共同體”即“臺灣民族”概念呈現。二是認同“公民民族主義”的“臺獨”學者還在“中華民國憲法”中找到所謂法理依據,即“憲法”規定,“國民地位系于國籍”、不禁止外國人歸化取得“國籍”,由此得出“國民全體”并不限于血緣關系等含義推論。

值得警惕的是,蔡英文推動的“公民參與”以及“公民路線”策略,為未來“公民民族主義”付諸政治實踐提供了土壤和機會,“臺獨”政客在文教“去中國化”、擺脫與祖國大陸歷史文化血緣關系的同時,又增加了脫離中華民族的法理、學理工具。

五、在兩岸互動上以兩岸事務邊緣化及兩岸民間交流為主。

一是將兩岸事務邊緣化。蔡英文認為“民主臺獨”施政最重要,兩岸事務冷處理、邊緣化最好。因此,陸客是否減少,不是她關注的重點,她關注的是如何引入其他地區的客源和交流,進而擴展、提升與其他國家的實質關系。對恢復兩岸溝通協商機制也是如此。她不認為兩岸既有的溝通協商機制停擺是多么嚴重的事。何況她認為,通過兩岸較低層級相關部門之間的對口視窗、民間各領域交流而帶來的事務性溝通與對話,就基本可以取代停擺的兩岸溝通協商機制、可以保障兩岸和平穩定現狀、可以做到繼續推進兩岸關系發展了;兩岸關系只要能把必須解決的民間交流中的突發事件解決了,加上有點民間交流的成績,也就可以在兩岸溝通問題上、在兩岸關系上有所交代了。二是阻止兩岸經濟一體化進程,不給祖國大陸“插手”臺灣經濟發展的機會。這是她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的初衷。三是大打“民意”牌,操作民粹,以反擊祖國大陸壓力,推卸己責。

六、尋求美國更大的支持。

美國地緣戰略抬頭,中美矛盾面凸現,美國在中美關系中打“臺灣牌”的需求加大,因此樂見蔡英文以新的柔性模糊策略親美反中。加之,為了迎合近年來美國民調中顯示出來的“視中國為最大威脅”的民意,以及兩國軍方將彼此視為最大敵手的形勢,美國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共和黨也在此屆美國大選中,支持臺灣的力度空前加大。這些讓蔡英文在《華盛頓郵報》的專訪中敢于釋放出更為清晰的“民主臺獨”信號,公開與美國親臺反華勢力相唱和,為美國大選后臺灣尋求美國更大的支持進行鋪墊。繼續強化美國對臺灣的信任,繼續尋求美國對臺灣的最大支持,特別是其“較強需求”的“安全”、參與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等方面的支持,是蔡英文未來必做的功課。

七、以日本為突破口提升雙方關系和國際空間。

遏制中國發展,攸關日本戰略利益。在這方面,日本對蔡英文寄予著相當大的期望,特別是蔡英文當局若能在東海、南海問題上與日本立場保持一致,對日本的戰略利益相當重要。因此,民進黨再次執政,臺灣有個反中親日的“臺獨政權”是日本特別樂見的,這為日本提供了與美國結盟遏制中國之外,可以尋求緊密合作新伙伴的機會。2016年1月底,安倍晉三在給蔡英文的親筆賀信中熱切希望與蔡英文當局發展“更緊密的關系”。蔡英文不負日本期望,視臺日關系為“整體外交關系”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派駐日本的謝長廷也致力于奠定“深化、強化雙方關系”的“友好機制”。蔡英文上臺以來,在釣魚島、沖之鳥礁問題上迎合日本立場,且在太平島的功能規劃上也為日本實質介入南海打開方便之門。未來,蔡英文通過對日新對話機制,必將借助日本把臺灣參與國際活動的空間打開,從而凸顯其話語權、存在感、影響力,臺灣與日本的關系在此過程中也必然得以深化、強化乃至進一步突破現狀,值得高度警惕。

蔡英文的“和平民主臺獨”路線,目前以借助民粹力量,全方位機制化“臺獨”“反中”內涵來達到調整臺灣政治體質、提升對外實質關系、擴展國際活動空間的目的,祖國大陸絕不會坐視。而蔡英文的“民主臺獨”之路是否真能通向其希望的“和平”與繁榮,是否真能代表島內主流民意以及維護島內民眾實際利益;美國是否會被“民主臺獨”徹底拉下水,日本是否可以對中日關系的底線毫不顧忌;是“九二共識”基礎上的兩岸和平發展好,還是“民主臺獨”下的兩岸關系緊張好,等等,在在福祉所系,利益攸關。臺灣多數民眾,包括青年人,已經有所感受,蔡英文上臺100天,其聲望已然大幅下滑至不到50%。光環如此快速消褪,不啻是對蔡英文當局“民主臺獨”路線的民意警示。

猜你喜歡
祖國大陸民意臺獨
斥“臺獨”狂人
淺析“臺灣網紅”的網絡傳播現象
建議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對臺灣青年在陸交流與融入的新觀察與新思考
兩岸成人教育學學科專業培養比較研究
認清五大類“臺獨”真面目
匯聚民情 暢達民意
臺南孫中山銅像被拉倒 國臺辦:“臺獨”不得人心等6則
祖國大陸與我國臺灣地區的毒品犯罪立法比較
央企高管薪水何時不再是民意問題等5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