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兩岸經濟關系發展前景展望

2016-02-12 11:01唐永紅
統一論壇 2016年5期
關鍵詞:祖國大陸臺資制度化

■ 唐永紅

新形勢下兩岸經濟關系發展前景展望

■ 唐永紅

自2008年國民黨再次執政臺灣以來,海峽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實現了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開啟了陸資入臺投資與產業合作步伐,兩岸經濟關系發展翻開了制度化合作的嶄新篇章。但當前,國際需求疲軟甚至衰退,祖國大陸經濟發展轉型,臺灣島內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的民進黨上臺,兩岸經濟關系發展不容樂觀。

一、兩岸經濟關系發展現狀與問題

臺灣第二次政黨輪替以來,兩岸經濟在全面直接雙向“三通”的基礎上開啟了制度化合作進程,但兩岸經貿活動正?;c自由化進展緩慢,兩岸旅游、貿易、投資、產業合作未能充分展開,潛能未得以充分發揮。

1.陸客自由行開放過少過慢,作用有限。

以2015年祖國大陸居民赴臺旅游為例,雖然達到34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但陸客入臺以團進團出模式為主,雖然帶給了沿線與旅游相關的業者以利益,但受益面有限。輿論普遍認為,陸客自由行才有助于臺灣民生經濟的發展并惠及各地區各階層。但臺灣當局每天僅開放4000個名額,祖國大陸也僅開放36個城市居民可以入臺自由行,對于臺灣民生經濟發展是杯水車薪。

2.兩岸貿易正?;c自由化協商艱苦,進程緩慢。

近年來,兩岸貿易遠未窮其發展潛力,且發展勢頭下降,這既有國際市場衰退、兩岸貿易需求結構變化的影響,也有貿易政策開放不足的原因。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期收獲清單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自由化專案太少,特別是臺灣當局歧視性、限制性的貿易政策阻擋了兩岸貿易不平衡格局的改善,并限制了兩岸貿易發展規模的擴張及其對兩岸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3.兩岸產業對接合作步履艱難,成效不彰。

較之于貿易、投資合作,兩岸產業對接合作更是步履艱難,成效不彰。

一是產業對接合作機制不健全。兩岸產業對接合作至今仍然是在限制性產業投資準入政策約束與扭曲下,靠民間力量、市場機制艱難展開。即便在兩岸公權力介入的合作方面,至今仍然局限于幾個試點產業項目。而且,現行兩岸公權力合作層級不高,不足以整合兩岸各界力量來推進產業合作。

二是產業對接合作領域過窄,至今仍然側重于制造業合作,并以勞動力密集型制造業為主,而新興產業與服務業領域合作較少。

三是產業對接合作層次不高。至今仍然以基于生產要素互補性的生產合作為主,通常是祖國大陸提供勞動力與土地,臺灣提供資金與技術的合作,而鮮有在研發、銷售、標準與品牌建設等方面的合作。

二、影響兩岸經濟關系發展動力與成效的主要因素

由上可見,雖然近年來兩岸經濟關系發展初步開啟了制度化合作進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經貿活動正?;c自由化進展緩慢,結果多數人、多數行業對制度化合作“無感”。造成兩岸經貿活動正?;c自由化進展緩慢的深層次因素,既有兩岸政治、經濟結構性矛盾問題等客觀層面因素,更有認知問題、合作理念偏差、保護主義與歧視性做法等主觀層面原因。這是影響兩岸經濟制度化合作與經濟關系發展動力與成效主要的、根本性因素。

1.兩岸政治經濟結構性矛盾問題凸顯。

這既有兩岸政治結構性矛盾引致的政治互信問題,也有兩岸經濟結構性矛盾引致的競爭性問題,以及合作政策引致的利益分配問題。

其一,兩岸互信不足構成經濟合作障礙。當前兩岸政治結構性矛盾引致的互信不足,深刻制約著兩岸經濟制度化合作進程。特別是,臺灣擔心伴隨陸資入臺投資、陸貨入臺銷售、陸客入臺觀光,可能會有經濟安全甚至所謂“國家”安全之虞,因而至今仍然抱持保護主義心態與歧視性做法,使得兩岸在貿易、投資、旅游等層面的正?;c自由化步伐遲滯,在產業與技術領域的開放與合作進展緩慢。

其二,兩岸經濟競爭性增加了經濟合作難度。眼下,兩岸經濟分工已經從過去垂直型分工為主過渡到混合型分工狀態,且水準型分工在不斷加強,兩岸經濟體產業結構不斷趨同,競爭性不斷增強。在祖國大陸市場上,現階段兩岸經濟體不僅在商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在資本、人才與技術等要素市場的競爭也開始顯現。兩岸經濟體在國際市場上也存在競爭,而且呈現此消彼長的局面。兩岸經濟體的競爭,先前主要涉及成衣、鞋類等屬于勞力密集型以及技術層次較低的輕工業消費品,當前主要涉及電子、電器、電機與光學制品等熱門出口產品。上述競爭性態勢,一方面制約著兩岸經濟關系的和諧發展,相應提出了兩岸制度化合作與協調的必要,另一方面無疑也成為兩岸合作與協調的一個制約因素,增加了合作與協調的難度。

其三,利益分配復雜性制約兩岸經濟合作協商進程。兩岸經濟體的競爭性本身也代表著兩岸之間存在經濟合作的利益分配問題。經濟合作中利益在兩岸之間分配關系的復雜性,以及在兩岸各自內部不同群體之間分配關系的復雜性,也使兩岸經濟合作的難度相應提高。

2.兩岸經濟制度化合作理念有偏差。

兩岸經濟關系發展過程中,臺灣當局迄今尚未給予祖國大陸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待遇,禁止或過分限制進口祖國大陸產品,禁止或過分限制臺商投資祖國大陸,禁止或過分限制陸資入臺投資,等等。

其一,重私利,輕共贏。兩岸經濟合作協商談判中,臺灣當局及業者多希望祖國大陸單方面持續“讓利”,多向臺灣業者開放市場,而不太考慮將臺灣市場相應開放給祖國大陸業者;比較重視將臺灣生產的產品與提供的服務出口銷售給祖國大陸,很少考慮與祖國大陸進行生產與經營合作,以整合兩岸互補性優勢與比較優勢,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發展格局,增進兩岸共同利益。

其二,重眼前利益,輕長遠利益。在經濟合作協商談判中,臺灣比較重視貿易合作,而不太重視進行投資、生產、經營、研發合作;希望祖國大陸能夠減免關稅進口更多臺灣產品,而不太愿意減免關稅進口祖國大陸產品;希望祖國大陸多開放服務貿易市場給臺灣服務業者,而不太愿意開放臺灣服務貿易市場給祖國大陸服務業者。

三、新形勢下兩岸經濟關系發展前景展望

當前,兩岸經濟制度化合作與兩岸經濟關系發展,正面臨新的國際形勢與島內局勢、兩岸形勢,特別是祖國大陸經濟發展轉型、兩岸關系穩定性以及相應的政策驅動力進一步弱化的挑戰。

1.國際需求衰退的影響。

由臺灣接單或上游基地,到祖國大陸中下游組裝制造基地,再到最終產品出口國際市場,這一兩岸在國際產業分工與合作中的現行模式,使得兩岸貿易、兩岸投資的發展,因國際經濟危機、歐美日需求市場的衰退而受到較大沖擊。這凸顯了兩岸在國際產業分工與合作中的現行模式在國際產業分工與國際市場競爭中的不利一面,也表明,需要調整兩岸在國際產業分工與合作中的模式。

2.祖國大陸經濟發展轉型的影響。

“十三五”規劃綱要要求,“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擴大有效供給,滿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這實際上要求祖國大陸經濟加快正在進行的發展轉型步伐,這也必將對兩岸經濟合作特別是祖國大陸臺資企業再發展產生相應影響、提出相應要求,同時也提供了新的機會與空間。

其一,生產要素投入層面的轉型與影響。因應生產要素成本上升、資源能源環境壓力,祖國大陸必須在生產要素投入層面加快從粗放型發展向集約型發展轉型。在引進外資方面,要從過去的招商引資到現在的挑商選資,這必然沖擊到粗放型生產經營的許多科技含量不高的中小臺資企業和對環境有污染的臺資企業。因此,新形勢下,臺資企業需要走集約化生產經營道路,進行研發、生產與行銷等業務的重構與戰略整合,提高生產要素產出率。

其二,市場需求拉動層面的轉型與影響。面對國際市場需求衰退、國內收入成長消費水準提升,當前祖國大陸經濟發展在市場需求拉動層面正從外需拉動發展為主向內需拉動發展為主轉型,從過度依賴公共投資拉動發展向更多依賴民間投資、消費需求拉動發展轉型。這顯然沖擊出口生產型臺資企業,但與此同時,開放私人投資,私人消費與內需市場增加,臺資企業也因此面臨新的投資機會、合作機會。

其三,產業結構層面的轉型與影響。隨著工業化的初步完成與人民收入和生活水準的提升,當前祖國大陸經濟發展在產業結構層面要求加快從工業化向后工業化發展,需要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包括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這顯然會沖擊到先前的傳統制造業臺資企業,但在先進制造業與服務業方面將會為臺資帶來新的投資與合作機會。

其四,效率與公平層面的轉型與影響。因應貧富分化與社會矛盾,當前祖國大陸經濟發展在效率與公平層面要加快從先前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向縮小收入差距、構建和諧社會的方向發展。這將導致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沖擊到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臺資企業;但與此同時,祖國大陸內需市場將進一步成長,有助于高端市場的形成和產品差異化經營,從而帶來新的投資與合作機會。

3.兩岸關系穩定性的影響。

兩岸經濟關系發展無疑會受到兩岸政治關系的影響。兩岸政治關系主要通過影響兩岸經貿政策而影響兩岸經濟關系發展。

其一,兩岸關系穩定發展的政治基礎面臨挑戰。兩岸關系發展的穩定性因兩岸缺乏政治共識基礎而存在不確定性。祖國大陸堅持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并以此作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合作交流的政治基礎與前提條件。而民進黨當局仍堅持“一邊一國”或“一中一臺”立場。兩岸關于兩岸關系性質的立場對立,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發生動搖。

其二,兩岸關系發展在動蕩中進入停滯期甚至衰退期。祖國大陸對臺經貿政策主要服務于祖國大陸關于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定位。如果兩岸能夠達成最低度的政治共識,那么兩岸公權力層面還可以繼續維持先前簽訂的23項協議及其展開的合作交流,甚至繼續啟動制度化合作的協商談判以開啟新的合作交流。而民進黨當局繼續堅持“臺獨”政策,必然引起祖國大陸的反制,不僅兩岸協商談判開啟新的制度化合作交流不可能,而且已經簽訂的23項協議因沒有兩岸政治共識而失效,可能被全部廢除或選擇性廢除,兩岸已開啟的制度化合作交流可能被終止,直至“地動山搖”。

4.政策驅動力弱化的影響。

臺灣如不能在國家認同上與祖國大陸達成共識,制度化合作的協商談判機制就不可能繼續啟動,而先前已經簽訂的協議原則上也就失效。這必將弱化兩岸經濟關系發展的政策驅動力。

在祖國大陸維持經濟全球化的國際經濟格局下,民進黨當局大陸經貿政策的經濟目標與政治目標具有矛盾性:為了臺灣經濟利益與民進黨連任執政目標,需要在維持兩岸關系穩定性的基礎上實行兩岸經貿關系正?;c自由化政策措施,避免進一步被邊緣化;為了“臺獨”政治目標,又需要實行脫離祖國大陸的經貿政策,降低對祖國大陸的經貿依賴程度。這樣,民進黨當局一方面將推進新南向政策、尋求簽訂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等,以圖開拓國際經濟空間;另一方面也可能收緊其祖國大陸經貿政策,例如,加強對臺資入陸、陸資入臺、陸貨入臺的限制。蔡英文在就職講話中已對大陸經貿政策做過明確論述。這種走向顯然會進一步弱化兩岸經濟關系發展的政策驅動力。

猜你喜歡
祖國大陸臺資制度化
淺析“臺灣網紅”的網絡傳播現象
推動以案促改工作常態化、制度化
關于高職學生管理制度化與人性化的探討
臺資企業涌入大陸上市
對臺灣青年在陸交流與融入的新觀察與新思考
從“臺資”到“臺智”
臺資升級
兩岸成人教育學學科專業培養比較研究
上海聯新:臺資的連鎖夢
從法庭走向街頭——“大調解”何以將工人維權行動擠出制度化渠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