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全面深化改革的試金石

2016-02-12 16:32趙玉華王梅蘇
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試金石全面深化改革人民群眾

趙玉華,王梅蘇

(1.渤海大學政治與歷史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2.渤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

?

“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全面深化改革的試金石

趙玉華1,王梅蘇2

(1.渤海大學政治與歷史學院,遼寧錦州121013;2.渤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錦州121013)

〔摘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檢驗改革成效的試金石?!矮@得感”是絕大多數人實實在在的感受,具有多層次性,體現在改革的全過程。對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進行深化改革,讓人民群眾獲得更多的物質利益和發展機會,感受到公平正義,更有效地管理國家社會事務,擁有更多的精神食糧、更好的文化享受,能夠過上高質量有尊嚴的生活,提高生活幸福指數;對黨的建設制度進行深化改革,為實現“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提供政治保障。

〔關鍵詞〕人民群眾;“獲得感”;全面深化改革;試金石

王梅蘇(1992-),女,遼寧沈陽人,渤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強調指出,改革要“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關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1〕?!白屓嗣袢罕娪懈喃@得感”代表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代表了人民群眾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期盼,也是中國共產黨對人民群眾熱切期盼的回應。

一、“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的具體含義

讓絕大多數人都能有“獲得感”。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獲得感”是絕大多數人的感受,不是少數人的感受,要使每個人都能公平獲得機會和成果,要讓改革和發展帶來的利益能夠公平地惠及到每個人身上。當然,這是從質的方面講的。由于主客觀條件不同,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不同程度地參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因此,獲得的利益和感受也是有差別的,不能把“獲得感”理解為每個人都能無差別獲得相同利益。

“獲得感”應該是多方面、多層次性的?!矮@得感”是多方面的,它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生態環境等各個方面,不僅有屬于經濟基礎范疇的內容,也有屬于上層建筑范疇的內容?!矮@得感”也是多層次性的,不僅體現在物質層面,也體現在精神層面,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在物質層面得到一定滿足的情況下,精神層面的“獲得感”越來越重要。更進一步講,“獲得感”不僅體現在讓人民群眾分享改革發展帶來的物質利益和精神享受,也體現在讓人民群眾公平地獲得發展機會、釋放發展潛能,“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2〕,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擁有“獲得感”的條件。

“獲得感”應該是實實在在的感受。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獲得感”是能讓人民群眾切身體會到的一種感受,是百姓最需要、最盼望的,是能讓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實在在的利益。經濟方面,收入越來越多,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政治方面,政治地位顯著提高,民主權利得到實現和保障,實現參政議政、管理國家事務;文化方面,能夠擁有更多的文化資源,享受更多更高的精神生活;民生方面,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健全,社會保障水平越來越高,就業、住房、醫療、養老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滿意度越來越高;生態方面,環境越來越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一樣使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獲得感”應該體現在改革的全過程?!矮@得感”要貫穿于每一項改革的全過程,要貫穿于改革開放事業的全過程。從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開放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它既是我們改革發展的目標、動力,也是檢驗改革效果、得失的重要標準。因此,“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會伴隨每一項具體改革過程,會伴隨改革開放事業的全過程。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人民群眾會獲得越來越多的利益和實惠,從而會有更多更高的“獲得感”。改革開放事業無止境,人民群眾“獲得感”也就不會有停頓和終結。

二、“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群眾福祉

我國30多年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生產力發展水平、國家的綜合實力和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成為今后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時,在發展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矛盾和問題,有些問題因長期累積而日益嚴重。從經濟方面來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仍沒有完全達成;從政治方面來看,民主法治建設任重道遠,國家、社會治理能力亟待提高,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利沒有完全實現,政府辦事效率低,手續過于繁雜,地方官員貪污腐敗現象屢屢發生,人民群眾期盼著真正從每一個司法案件中充分感受到公平正義;文化方面,現有的文化資源離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還有一定差距。民生方面,社會保障制度需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水平需要提高,就業、住房、醫療、養老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從生態方面來看,環境污染日益嚴重,霧霾天氣頻頻出現,企業亂排廢氣廢水的現象沒有得到徹底遏制,人民群眾無法獲得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健康狀況也隨之受到威脅。這些問題一部分是歷史發展中長期形成的,一部分是在改革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無論什么原因產生的問題都會損害社會的公平正義,影響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破壞社會的和諧穩定,違背社會主義本質規定。因此,必須引起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有效的辦法加以解決,而這一有效辦法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深化。只有全面深化改革,解決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實現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動力源泉來自于人民群眾的參與和支持

改革為了人民群眾,改革依靠人民群眾,改革成果由人民群眾共享,人民群眾是改革事業的主體。全面深化改革標志著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階段,矛盾問題錯綜復雜,利益調整更加艱難,需要下定決心,堅定信心,攻堅克難,而決心和信心來自于人民群眾的理解、支持和參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積極參與,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們一開始就使改革開放事業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薄?〕人民群眾是否理解、支持和參與改革源于其對改革措施及結果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滿意、高興、贊成就理解、支持和參與,而是否滿意、高興、贊成主要看改革能否讓他們有更多“獲得感”。

全面深化改革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等方面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讓他們當家作主、過上文明富裕的生活也就是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他們才會真切感受到改革就是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從內心擁護改革,會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參與改革實踐。這樣,當改革需要調整利益關系時就會減少阻力,當改革過程中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損時也會得到理解和支持。有人民群眾支持、理解和參與,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和困難都會被克服。

三、扎實推進改革,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讓人民群眾獲得更多的物質利益和發展機會。經濟體制改革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不僅來源于結果,而且來源于過程,使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的物質利益,同時也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一方面,機會公平、規則平等,市場參與者都能獲得支配和使用社會稀缺資源的機會,平等參與競爭,解決壟斷、權力凌駕規則的問題,為個人、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多條件,為創業提供了更多機會,與此同時促進了就業、解決收入來源問題。另一方面,解決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問題,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也要發揮政府在調控經濟中的作用。公平的經濟環境會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使經濟繁榮發展,群眾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使之有更多的“獲得感”。

深化政治體制改革,讓人民群眾真正當家作主。政治體制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基礎,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必要手段。政府落實政治體制改革的重點在于“簡政放權”和“權責統一”,目的是制約權力,明確責任,使政府內部行政體系和司法體系規范化、法制化。從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中央深改組已召開21次會議,司法改革成為會議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議題。政治體制改革提高了執法和服務水平,解決了人民群眾訴訟難的問題,拓寬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司法渠道,保障人權,讓人民群眾在公開透明的政治環境中有更多“獲得感”。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精神食糧、更好的文化享受。文化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推動文化體制改革,提高國民素質,是增強國家綜合國力、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的必要手段。針對文化體制改革,國家提出要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文化開放水平。其中建立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惠及13億人民群眾的重要方式,促進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推動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讓文化發展更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讓人民群眾在優秀的文化中得到充實,并在充實中有更多的精神食糧和更好的文化享受,讓人民群眾在高效高質的文化環境中有更多“獲得感”。

深化社會體制改革讓人民群眾過上高質量有尊嚴的生活。社會體制改革是最貼近人民群眾生活的改革,也是最容易讓人民群眾有“獲得感”的改革。在城鄉關系方面,要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在醫療方面,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在教育方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保證教育的公平公正。通過各項改革,真正讓人民群眾做到勞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讓人民群眾在惠民便民的社會環境中有更多“獲得感”。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目前,我國霧霾污染嚴重,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森林資源銳減,水資源嚴重短缺。針對這樣的現狀,國家提出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一方面要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對資源進行集約使用,依靠法制手段加強監管,從而緩解環境壓力;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修復,改善生態污染問題,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對生態環境進行改進。發展經濟固然重要,但決不能以污染環境、犧牲人民群眾的健康為代價。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目的就是改善生態環境,讓人民群眾在山清水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環境中有更多“獲得感”。

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為實現“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提供政治保障。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同時,要加大力度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特別是解決人民群眾深惡痛絕及對經濟社會發展、對社會風氣影響極壞的腐敗問題。只有這樣,人民群眾才能信任黨,才能相信黨領導的全面深化改革會給人民群眾真正帶來利益,最終實現“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的鄭重承諾。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以人民群眾為立足點,以人民群眾的“獲得感”為試金石去檢驗改革的成效。通過增加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來提升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度,從而不斷凝聚力量,推動改革的穩步進行,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強調科學統籌突出重點對準焦距讓人民對改革有更多獲得感〔N〕.人民日報,2015-02-28(1).

〔2〕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8(1).

〔3〕習近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個方面工作〔J〕.求是,2013(1):3-7.

責任編輯周榮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1203(2016)03-0015-03

〔收稿日期〕201遠-03-21

〔基金項目〕遼寧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L15DKS002;L15BJL003)。

〔作者簡介〕趙玉華(1962-),男,遼寧黑山人,渤海大學政治與歷史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試金石全面深化改革人民群眾
心肺康復“試金石”——心肺運動試驗
戰“疫”是考察識別干部的“試金石”
CACSI:汽車品質的試金石
哲理漫畫
馬克思主義哲學視域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啟示
從天長市人民群眾看軍隊改革所作出的思考
毛澤東群眾路線與當代價值研究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網絡黨建工作研究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及其對全面深化改革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